数学教学应重视阅读的作用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i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目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数学阅读的意识和能力,更没有数学阅读的习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只重讲轻读,重练轻看,根本不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学生只求听懂课、会做题,对数学教材只是做做习题,有的学生甚至连书都未曾翻过,更不用说通过阅读去主动获取数学知识。最终却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
  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叶圣陶老先生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落到实处,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特别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数学阅读至关重要。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将教材中的内容“内化”了后讲给学生听,常常容易忽视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的重要作用。殊不知,教材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主要源泉。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数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可以通过阅读让学生获得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数学语言描述的准确性。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必须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数学阅读教学的实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其教学环节为:学生阅读教材——分析理解教材——师生交流反馈。通过阅读、思考、分析、交流、归纳等思维活动,学生获得的不仅只是书本知识,还获得了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表达能力以及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积极主动的学习品质。
  在新的课程背景下,要求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觉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形成学生自主探究、相互交流的学习形式,仅仅靠教师的讲解是不够的,需要学生对数学教材内容作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这就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分析教材,掌握数学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不仅如此,在“以学生为本”的新教学理念下,学生只有在数学学习中养成了阅读的习惯,才能真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也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二、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在阅读中,让学生反复琢磨,认真思考,对书中的概念,定理,定义中有本质特征的关键词句要仔细品味,深刻理解其语言,要在认真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定义、定理本身的含意,这样获得的知识才是学生自己的,才能避免机械的记忆,才能达到阅读和语言表达的有机统一,才能在数学运用中得心应手。
  如解决应用题的关键是寻求等量关系。在应用题目的阅读中,要通过学生的阅读加深对题目的理解,进而寻求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而学生对应用问题往往无从下手,这就要求教师正确指导学生阅读题目,就需要掌握阅读技巧,有针对性地读,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字眼。如题目中的多、少、轻、重、增加、减少、降低、提高、提前、相等、相同等等字眼所在的句子,常常反映出题目的等量关系,学生只要抓住这些关键的字、词和句子,仔细品味,认真理解,就会建立方程模型,从而解决应用问题。比如这道应用题:
  A,B两地相距135千米,有大,小两辆汽车从A地开往B地,大汽车比小汽车早出发5小时,小汽车比大汽车晚到30分钟。已知大、小汽车速度的比为2:5,求两辆汽车的速度。
  教师要引导学生首先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早出发”和“晚到”以及“速度比”做文章,然后联系对应的句子,弄清楚是谁比谁早,谁比谁晚后,建立方程模型:T1(小汽车行驶135千米所用时间)-2(大汽车行驶135千米所用时间)=5-0.5,再通过阅读寻求与T1和T2相对应的量,从中发现大、小汽车的速度需要通过设未知数来表示,再一次抓住与大、小汽车速度有关的句子:“大、小汽车速度的比为2:5”来设未知数分别表示大、小汽车的速度。这样,这道题的方程就已经明朗了。之后,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再阅读题目,抓住“比”这个“字眼”来建立方程模型。
  在几何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认真阅读已知条件,还要仔细阅读几何图形。在几何证题中,题目中的每一个已知条件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要通过阅读已知条件和几何图形,深入理解,仔细推敲,充分运用。有些题目的已知条件不充分,隐含在图形中,就需要学生通过阅读几何图形,认真分析,挖掘图形中隐含的条件,达到补充和辅助已知条件的目的。
  数学教学中,阅读不仅可拓宽学生数学知识面,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准确表达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的思想,提高学生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帮手。
其他文献
人的创造力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个性两个方面,创造思维能力是创造力的核心。所谓创造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一般指思维主体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过程,是一种新颖独到的思维活动。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的,但一定是思维主体自身的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的思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这种思维能力
期刊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是根本。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提高写作能力。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从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学生怕作文,厌作文,感到作文难。“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时刻困绕着学生。一到习作训练,学
期刊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中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发展学生个性,优化教学过程,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提高教学效果,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一、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一)关注学生个性的整体性。素质教育是对人的全面教育,是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理想的完整人的生成归
期刊
“惯性”的教学,历来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学生能够把概念背得滚瓜烂熟,但一接触到实际问题,就会犯“经验性”的错误。就我个人在教学中的体会,学生最难理解的也是出错最多的问题是:物体惯性与速度的关系。  学生往往把惯性大小跟速度大小混为一谈,他们往往根据“汽车行驶得越快,刹车越困难”一类现象认为:“汽车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学生之所以存在这样认识上的误区,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并没有真正的理解惯性的概
期刊
大量事实证明:一个人的成就,不仅取决与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还决定由于意志水平的优劣。因此,无论从提高学生的成绩,还是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看都必须重视对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意志品质指的就是人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的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它是人对客观现实积极性和能动性反应的集中体现。人的意志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品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
期刊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认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目的在于,学校要教人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使没有美就不能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它揭示了学校美育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丰富而高尚的感情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使学生成为按美的方式生活的人。陶冶儿童美感,培养审美感受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述,还是内涵意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作用已越来越多地被教师看好。然而,囿于一些原因,许多教师在课堂评价时对学生轻易采取了赞赏、肯定等富有激励性的积极评价。乍一看,这似乎很符合课改本质,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但中肯地说,这种评价仍多不合理,它是对评价的误解甚至“颠覆”。因此,正确认识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并采取积极的对策加以矫正,显得很有必要。  一、五种评价误区的危害  (一)“大派送
期刊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尽管各种辅助资料铺天盖地,应有尽有;尽管老师耐心引导,但是学生还是觉得无话可说,无处着手,无事可写,害怕写作文。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动脑、动口、动手和认真观察、多看课文书,并学会积累词汇和生活素材。  一、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我认为应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写一些自己亲身经历的最感兴趣的事,并运用潜移默化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写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阅读,是一种学习活动,亦是一种学习方法,它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最终使学生形成语文素养。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阅读有效性呢?  一、准确深入解读文本,优化文本使用  准确
期刊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这一环节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在语文教学中位置已越来越广泛地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因为口语交际一旦训练扎实了,学生便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还可以提高写作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已把“口语交际”正式列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领域之一。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训练能促进学生智能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对培养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说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