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开展物理实验教学,能帮助学生理解复杂、抽象的物理理论知识,对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物理素养有重要意义。然而当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代替学生实验或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实验,忽视让学生真正参与,以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结合提升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应遵循的原则,从利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创设问题情境、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几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期提供能有效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34-0063-02
物理实验因趣味性、生动性和直观性的特点,成为物理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有效开展物理实验教学,能够增强教学趣味性,促进学生理解物理知识,使学生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因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部分物理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足够重视实验教学,仍以讲解理论知识为主,多采取“满堂灌”及“题海战术”等教学形式,抑制了物理育人价值的发挥。在本文,笔者结合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应遵循的原则,就如何有效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提出几点拙见。
1 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应遵循的原则
首先,生本化原则。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将学生的主体性凸显出来,是新课改一再强调的要求。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若是学生没有参与其中,教师采取任何教学方式,效果都会大打折扣。因此,為保证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应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
其次,探究性原则。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而不是让学生按部就班机械化操作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只动手不动脑。所以,要想保证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遵循探究性原则,设置问题或任务,让学生自主思考、研究,再通过实验寻找答案,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如何操作,导致学生变为操作的机器。
最后,实践性原则。物理实验教学要有效,应让学生真正去操作、实践,而不是将实验过程、现象、原理等讲给学生听,或用多媒体放给学生看。只有通过真正的实践,学生才能获得真实的感悟,做到深入理解。
2 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 利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梳理相关物理知识,奠定实验教学基础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想促进学生更深入理解物理知识,就要带领学生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掌握物理常识。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通过思维导图进行描述,如通过直观的树状图引导学生梳理物理知识,有效呈现相关知识间的关联,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1]。
如在“光现象”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用树状图梳理相关物理知识。常见的光现象可以分为色散、折射、反射等。光的色散可以细分出三原色、三棱镜等分支,在三棱镜色彩分支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画出彩虹等图像;光的折射可以细分出折射角、折射规律等分支,绘制这一分支的思维导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海市蜃楼等生活现象,并要求学生记录在分支上;光的反射可以细分为定义、类型、平面成像等分支,其中平面成像可以细分出特点、相关应用等分支。这样,“光现象”章节的知识通过一张思维导图能得到有效归纳与概括,学生能直观了解相关物理知识,从而为实验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打好坚实基础。
物理实验教学中,梳理相关物理知识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究其根源,物理对初中生而言是一门新课程,学生相关知识匮乏,认知水平与理解能力有限,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开展实验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2]。所以,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落实知识梳理工作,帮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为实验教学取得预期效果提供可靠保障。
2.2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实验参与程度
兴趣是最强的驱动力,可以驱动学生自觉、主动钻研相关知识。物理实验教学中,为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主动去探究实验,这对促进学生理解物理知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有重要意义[3]。
如在“浮力”讲解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对浮力存在认知偏差,认为物体的浮力与物体本身的密度、体积、质量有关,还有一些学生认为物体的浮力与它本身的形体、运动状态以及在水中的时间长短有关。为纠正学生的认识错误,促使学生深入了解物理知识,笔者先利用多媒体放映模式将水中世界的奇妙呈现给学生,如各种各样的轮船在海面上行驶。结合这一情境,笔者向学生提问:“你们一定都知道《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吧,泰坦尼克号十分宏伟。有关数据显示,它的重量达四万多吨,相当于四万台小汽车的重量,整体宽度有28米,整体长度达269米,但就是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却能够在海面上浮起来,你们说奇妙不奇妙?”学生回答:“奇妙。”笔者接着问学生:“请你们从泰坦尼克号在海面的行驶展开思考,说说浮力的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船在海面上行驶,浮力会有什么变化?”这一连串问题能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能动性。教师再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物理实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遵循趣味性、生活性等原则创设问题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举措,可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确保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教学。
2.3 基于生本理念采取多元化实验教学方式,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传统物理实验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很少参与到实验活动,其主体作用难以得到发挥。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基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以调动学生能动性为目标,不断丰富实验教学方式,转变师生角色,在实验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实验的发起者、操作者,有效锻炼学生的探究意识,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印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 如“欧姆定律”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探究式教学法。具体来说,教师根据这节知识设置相关问题,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讨,通过对问题的讨论找到解决方案,然后通过自主操作、实验得到最终结果。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实验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学生适当提示,如让学生先保持电阻?R?不變,研究电压?U?与电流?I?之间的关系,再保持电阻?R?两端电压?U?不变,研究电阻?R?与电流?I?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学生会对欧姆定律的衍变以及形成过程有清晰、直观的认识,其自主学习能力也因此得到锻炼。
实际教学中,若因实验基础设施限制或其他原因造成学生不能参与实验时,教师在向学生演示实验的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互动。如“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的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演示单摆实验,在演示中通过提问与学生互动:“小球摇摆过程中,哪些能量变化了?”“减少的能量和增加的能量都是什么,分别去了哪里,又来自哪里?”“机械能在这个过程中是否不变?”教师不断提问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有效理解物理实验,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
2.4 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有效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要想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考核必不可少,这直接影响学生在物理实验中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效果。有效教学视角下,教师应在传统考核方式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考核,推动学生积极发挥评价作用[5]。首先,评价主体上,除教师评价,还要纳入学生自评、互评等评价形式,让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参与其中,以此提升评价的客观性,避免教师一人评价而导致评价内容主观性较强等问题。其次,评价内容上,除关注学生的实验结果,还要将问题应答情况、数据处理情况、参与实验程度、小组成员配合情况等作为评价指标纳入到评价体系,以此提升考核的全面性,有效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升。
综上所述,对初中物理教学而言,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要求和理念,是一种难得的机遇。物理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者和课程理念的践行者,应根据新课改要求开展实验教学,将课堂的独特性有效发挥出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物理知识,打好课程基础,从而改善与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动手动脑创新能力的提升,从根本上提升物理实验教学效果,推动物理教育事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永山.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7).
[2]王忠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探究式实验教学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9).
[3]韩象忠.浅谈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9).
[4]王蔓.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新教育,2020(25).
[5]柳昱萍.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改进与创新[J].新课程,2020(37).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0)34-0063-02
物理实验因趣味性、生动性和直观性的特点,成为物理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有效开展物理实验教学,能够增强教学趣味性,促进学生理解物理知识,使学生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因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部分物理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足够重视实验教学,仍以讲解理论知识为主,多采取“满堂灌”及“题海战术”等教学形式,抑制了物理育人价值的发挥。在本文,笔者结合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应遵循的原则,就如何有效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提出几点拙见。
1 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应遵循的原则
首先,生本化原则。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将学生的主体性凸显出来,是新课改一再强调的要求。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若是学生没有参与其中,教师采取任何教学方式,效果都会大打折扣。因此,為保证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应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
其次,探究性原则。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而不是让学生按部就班机械化操作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只动手不动脑。所以,要想保证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遵循探究性原则,设置问题或任务,让学生自主思考、研究,再通过实验寻找答案,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如何操作,导致学生变为操作的机器。
最后,实践性原则。物理实验教学要有效,应让学生真正去操作、实践,而不是将实验过程、现象、原理等讲给学生听,或用多媒体放给学生看。只有通过真正的实践,学生才能获得真实的感悟,做到深入理解。
2 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 利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梳理相关物理知识,奠定实验教学基础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想促进学生更深入理解物理知识,就要带领学生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掌握物理常识。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通过思维导图进行描述,如通过直观的树状图引导学生梳理物理知识,有效呈现相关知识间的关联,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1]。
如在“光现象”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用树状图梳理相关物理知识。常见的光现象可以分为色散、折射、反射等。光的色散可以细分出三原色、三棱镜等分支,在三棱镜色彩分支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画出彩虹等图像;光的折射可以细分出折射角、折射规律等分支,绘制这一分支的思维导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海市蜃楼等生活现象,并要求学生记录在分支上;光的反射可以细分为定义、类型、平面成像等分支,其中平面成像可以细分出特点、相关应用等分支。这样,“光现象”章节的知识通过一张思维导图能得到有效归纳与概括,学生能直观了解相关物理知识,从而为实验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打好坚实基础。
物理实验教学中,梳理相关物理知识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究其根源,物理对初中生而言是一门新课程,学生相关知识匮乏,认知水平与理解能力有限,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开展实验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2]。所以,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落实知识梳理工作,帮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为实验教学取得预期效果提供可靠保障。
2.2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提高学生实验参与程度
兴趣是最强的驱动力,可以驱动学生自觉、主动钻研相关知识。物理实验教学中,为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主动去探究实验,这对促进学生理解物理知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有重要意义[3]。
如在“浮力”讲解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对浮力存在认知偏差,认为物体的浮力与物体本身的密度、体积、质量有关,还有一些学生认为物体的浮力与它本身的形体、运动状态以及在水中的时间长短有关。为纠正学生的认识错误,促使学生深入了解物理知识,笔者先利用多媒体放映模式将水中世界的奇妙呈现给学生,如各种各样的轮船在海面上行驶。结合这一情境,笔者向学生提问:“你们一定都知道《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吧,泰坦尼克号十分宏伟。有关数据显示,它的重量达四万多吨,相当于四万台小汽车的重量,整体宽度有28米,整体长度达269米,但就是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却能够在海面上浮起来,你们说奇妙不奇妙?”学生回答:“奇妙。”笔者接着问学生:“请你们从泰坦尼克号在海面的行驶展开思考,说说浮力的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船在海面上行驶,浮力会有什么变化?”这一连串问题能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能动性。教师再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物理实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遵循趣味性、生活性等原则创设问题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举措,可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确保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教学。
2.3 基于生本理念采取多元化实验教学方式,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传统物理实验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很少参与到实验活动,其主体作用难以得到发挥。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基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以调动学生能动性为目标,不断丰富实验教学方式,转变师生角色,在实验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实验的发起者、操作者,有效锻炼学生的探究意识,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印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 如“欧姆定律”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探究式教学法。具体来说,教师根据这节知识设置相关问题,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讨,通过对问题的讨论找到解决方案,然后通过自主操作、实验得到最终结果。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实验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学生适当提示,如让学生先保持电阻?R?不變,研究电压?U?与电流?I?之间的关系,再保持电阻?R?两端电压?U?不变,研究电阻?R?与电流?I?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学生会对欧姆定律的衍变以及形成过程有清晰、直观的认识,其自主学习能力也因此得到锻炼。
实际教学中,若因实验基础设施限制或其他原因造成学生不能参与实验时,教师在向学生演示实验的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互动。如“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的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演示单摆实验,在演示中通过提问与学生互动:“小球摇摆过程中,哪些能量变化了?”“减少的能量和增加的能量都是什么,分别去了哪里,又来自哪里?”“机械能在这个过程中是否不变?”教师不断提问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有效理解物理实验,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
2.4 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有效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要想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考核必不可少,这直接影响学生在物理实验中的参与程度和学习效果。有效教学视角下,教师应在传统考核方式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考核,推动学生积极发挥评价作用[5]。首先,评价主体上,除教师评价,还要纳入学生自评、互评等评价形式,让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参与其中,以此提升评价的客观性,避免教师一人评价而导致评价内容主观性较强等问题。其次,评价内容上,除关注学生的实验结果,还要将问题应答情况、数据处理情况、参与实验程度、小组成员配合情况等作为评价指标纳入到评价体系,以此提升考核的全面性,有效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升。
综上所述,对初中物理教学而言,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要求和理念,是一种难得的机遇。物理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者和课程理念的践行者,应根据新课改要求开展实验教学,将课堂的独特性有效发挥出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物理知识,打好课程基础,从而改善与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动手动脑创新能力的提升,从根本上提升物理实验教学效果,推动物理教育事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永山.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7).
[2]王忠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探究式实验教学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9).
[3]韩象忠.浅谈初中物理创新实验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9).
[4]王蔓.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新教育,2020(25).
[5]柳昱萍.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改进与创新[J].新课程,20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