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匝,场圃筑前,果园树后。」从《后汉书·仲长统传》开始,士大夫理想的田园耕读生活就一直以各种形式出现在文人的笔下。而这种悠然的人居环境,更是朝九晚五终日忙碌的我们,最深刻的向往。
孩子,这是百家菜园
2006年的昆明街头,房地产广告牌林立。 经历了几年的广告洗礼后,人们对“豪庭”、“官邸”这样的高调措词正慢慢麻木,也不再相信真的能花钱买到加州或是法国南部的房子,很多人开始相信,业界需要一场变革。
11月8日,步行街忠爱坊前挂出巨幅海报:“距离产生别墅”。就在每个人觉得这幅地产广告“古怪”之时,始作俑者似乎生怕观者不确定它是故意为之,接着在各报媒和户外广告推出一系列广告。“跟马屁保持距离/跟从来不打牌保持距离/跟打牌从来不输的保持距离/跟老好人保持距离/跟傲慢保持距离/跟打牌从来不赢的保持距离/距离产生别墅。”标新立异的手法,且不论其效果,至少它赚够了眼球,那些看腻了“豪庭”、“官邸”的眼球。
之后一年里,人们看到“有人四十岁了/有人洗洗睡了”,“孩子,这是牛肚子果”,“昆明地处北纬25度,却没有25度的建筑”,“纯正罗马古迹空降昆明”......野鸭湖认真造了一些理念,也随手造了一些理念;人们认同一些理念,也反感一些理念。野鸭湖几乎成了昆明最受关注的地产项目,或者说,它是撤掉广告牌仍让人们印象最深刻的地产项目。
昆明不是一个有着浓郁文艺气息的城市,这类颠覆性的宣传手法在面世之初令人眼前一亮,颇有奇效。但受众终会疲劳。纸上谈兵太久了,就成了一盘陆战棋。
直到野鸭湖推出“百家菜园”,才又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
湖畔田园梦
与猜测中的截然相反,百家菜园的宣传页上只字不提地产项目的庄园属性,也没有预想中诸如“孩子,把牛肚子果种在这块地里”之类的广告创意延伸。倒是宣传页上算了一笔账,颇令我诧异:一块百家菜园包含一位月资800元的农业顾问、种植成本(种子+肥料+农药+水电等)、土地租金和项目管理成本,一年的租金仅1700元!这不是一个与周边别墅相匹配的价格,甚至无法满足自身的收支平衡。
野鸭湖位于昆明东郊金殿方向,距二环18公里,从市中心驾车出发45分钟即到。故意驱车穿过别墅区,这里与项目刚开盘时相比,绿化更好了。移栽而来或新种下的植物开枝散叶,各自繁盛起来,园林设施经过风吹雨淋,没有了当初的匠气,整个庭院显得生机勃勃,充满生活气息。
在别墅区通往野鸭湖的路边,就是百家菜园。略高于马路的台地上,有三块样板菜园。一块占地72平方米的菜园用白色篱笆围上,1/4的面积建有凉篷作为休闲区,余下田地种上了漂亮的卷心菜。整个缓坡上排列着一百来块菜园,建成后将铺设灌溉水管,田间阡陌也会铺上石板。这样的格局有别于传统的田地,可以设想,在这样设置齐备的菜园中耕种会轻松得多,抬身亦能看到森林、湖水与山脊上延绵的别墅群,让务农时颇有些心旷神怡的洒脱。既非主业,一块菜园也就不必承担生活的压力,可以种上百十株肥嫩的豌豆,掐尖煮汤,甚至植下几行玫瑰,留给桌上那个空置的水晶瓶。
回到城区,人们一定会在心里模拟野鸭湖的生活:周末晴朗的午后,带上爱犬缓步来到私家菜园。作为园主,对农活已掌握得非常娴熟,明白该在何时施肥,何时浇水。知识一半来自做农业顾问的大叔,另一半则来自搜索引擎;种下的菜苗,一半是从几里外的镇上买来,另一半是山坡那边友善的邻居赠送。晚饭所需的番茄和黄瓜可以从园中收获,用最大的番茄与邻居换一捧蚕豆,再拔几根大葱回去炒蛋,不知不觉已是黄昏,别墅区炊烟四起,暗香流动……
总听友人说起对晚年归宿的憧憬,无非是“农夫、山泉、有点田”的大隐生活,温馨而遥远。想不到这湖畔的小小菜园,竟一下将梦境变得触手可及,令人无法拒绝。
从百家菜园回来,采访了该项目的经理张志新。
张经理没有兜什么圈子,痛快地解答了疑问,即百家菜园项目的投入产出问题。
他介绍:昆百大集团当初开发野鸭湖别墅,选址在这山水之间,依法规是不能占用林地的。项目用地大多来自湖畔的双龙乡,项目上马后,他们把产生的就业岗位优先留给了双龙乡失地农民,例如我在百家菜园遇到的工程指挥张东,即是双龙乡人。别墅区的物管、花匠、会所员工,也优先招纳双龙乡人。但最终仍有一小部分乡民因年龄、技能等原因,无法适应工作。这次开发百家菜园项目,最大的直接受益者就是担任农业顾问的乡民。他们仍靠农业技能谋生,在园主劳作时给予技术指导,在园主繁忙时负责照顾菜园,这样既让园主能平稳地接手菜园,也让农业顾问发挥了特长,找到了新的出路。而且800元的月薪已经是当年务农时收入的四倍,乡民也能获得更多接触外界的机会。较之把现金分到无所事事的失地农民手上,这样互动互助的解决方案更科学、更人性化。
百家菜园探索了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安置问题的新思路,也是城乡经济结合的试验田。可以想见,几年后的农家乐也许会推出让城里人自助收割作物的田园大餐,或是体验农耕生活式的周末休闲游。
张经理说,为了让百家菜园的定价能被广大市民接受,昆百大集团将它设为一个非盈利性项目,并筹资补足了收支缺口。由于价格适中,百家菜园在短时间内已被预订过半。
但在人们看来,百家菜园深受欢迎的真正原因,不是价格,而是其蕴涵的耕读文化。
耕读文化
两年前,在浙江游览雁荡山时,曾沿着山下悠悠三百里楠溪江行走,亲历了著名的楠溪江古村文化。
楠溪江古村落几乎全是由素木蛮石、粉壁青砖构筑,自然而富于野趣。乡民悠然而居,在耕读中慢慢走过人生,宁静淡泊。耕读文化反映了乡民们历来对文化的追求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他们浓厚的生态环境意识与人道主义思想。 耕读生活早期作为文人的一种理想,起源于隐逸,是儒家“退则独善其身”和道家“复归返自然”的具体表现,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有着很高的道德价值,意味着高尚、超脱,自给自足,与世无争。是古代知识阶层陶情冶性的寄托。特别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崇尚自然,追求虚静,在对逃避现实的幻想中体现一分浪漫。
在楠溪古村见到的一副对联,至今记忆犹新:“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古代士子蛰伏于乡间,在耕种之余苦读诗书,期待有朝一日金榜提名,“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待到身入宦海,不堪世故,回首耕读乡间的日子,已是过眼云烟。若能告老还乡,隐居田原,寄情山水,晚年终有一分安宁。但这一来一去,却耗尽了半生光阴。
如今的都市生活,这城中每个人都在信息、资源、人情的高压下终日打拼。能依仗私家车的高机动性,每日远离喧嚣,居于山林湖水之间,周末耕作读书,细细品味生活,便是对自己劳顿奔波的最好回报。我们无法逃避城市,但可以和城市拉开距离。
或许有一天,会看见广告牌上写着“有人读书耕田/有人洗洗睡了。”
编辑/张晰 美编/王畅
孩子,这是百家菜园
2006年的昆明街头,房地产广告牌林立。 经历了几年的广告洗礼后,人们对“豪庭”、“官邸”这样的高调措词正慢慢麻木,也不再相信真的能花钱买到加州或是法国南部的房子,很多人开始相信,业界需要一场变革。
11月8日,步行街忠爱坊前挂出巨幅海报:“距离产生别墅”。就在每个人觉得这幅地产广告“古怪”之时,始作俑者似乎生怕观者不确定它是故意为之,接着在各报媒和户外广告推出一系列广告。“跟马屁保持距离/跟从来不打牌保持距离/跟打牌从来不输的保持距离/跟老好人保持距离/跟傲慢保持距离/跟打牌从来不赢的保持距离/距离产生别墅。”标新立异的手法,且不论其效果,至少它赚够了眼球,那些看腻了“豪庭”、“官邸”的眼球。
之后一年里,人们看到“有人四十岁了/有人洗洗睡了”,“孩子,这是牛肚子果”,“昆明地处北纬25度,却没有25度的建筑”,“纯正罗马古迹空降昆明”......野鸭湖认真造了一些理念,也随手造了一些理念;人们认同一些理念,也反感一些理念。野鸭湖几乎成了昆明最受关注的地产项目,或者说,它是撤掉广告牌仍让人们印象最深刻的地产项目。
昆明不是一个有着浓郁文艺气息的城市,这类颠覆性的宣传手法在面世之初令人眼前一亮,颇有奇效。但受众终会疲劳。纸上谈兵太久了,就成了一盘陆战棋。
直到野鸭湖推出“百家菜园”,才又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
湖畔田园梦
与猜测中的截然相反,百家菜园的宣传页上只字不提地产项目的庄园属性,也没有预想中诸如“孩子,把牛肚子果种在这块地里”之类的广告创意延伸。倒是宣传页上算了一笔账,颇令我诧异:一块百家菜园包含一位月资800元的农业顾问、种植成本(种子+肥料+农药+水电等)、土地租金和项目管理成本,一年的租金仅1700元!这不是一个与周边别墅相匹配的价格,甚至无法满足自身的收支平衡。
野鸭湖位于昆明东郊金殿方向,距二环18公里,从市中心驾车出发45分钟即到。故意驱车穿过别墅区,这里与项目刚开盘时相比,绿化更好了。移栽而来或新种下的植物开枝散叶,各自繁盛起来,园林设施经过风吹雨淋,没有了当初的匠气,整个庭院显得生机勃勃,充满生活气息。
在别墅区通往野鸭湖的路边,就是百家菜园。略高于马路的台地上,有三块样板菜园。一块占地72平方米的菜园用白色篱笆围上,1/4的面积建有凉篷作为休闲区,余下田地种上了漂亮的卷心菜。整个缓坡上排列着一百来块菜园,建成后将铺设灌溉水管,田间阡陌也会铺上石板。这样的格局有别于传统的田地,可以设想,在这样设置齐备的菜园中耕种会轻松得多,抬身亦能看到森林、湖水与山脊上延绵的别墅群,让务农时颇有些心旷神怡的洒脱。既非主业,一块菜园也就不必承担生活的压力,可以种上百十株肥嫩的豌豆,掐尖煮汤,甚至植下几行玫瑰,留给桌上那个空置的水晶瓶。
回到城区,人们一定会在心里模拟野鸭湖的生活:周末晴朗的午后,带上爱犬缓步来到私家菜园。作为园主,对农活已掌握得非常娴熟,明白该在何时施肥,何时浇水。知识一半来自做农业顾问的大叔,另一半则来自搜索引擎;种下的菜苗,一半是从几里外的镇上买来,另一半是山坡那边友善的邻居赠送。晚饭所需的番茄和黄瓜可以从园中收获,用最大的番茄与邻居换一捧蚕豆,再拔几根大葱回去炒蛋,不知不觉已是黄昏,别墅区炊烟四起,暗香流动……
总听友人说起对晚年归宿的憧憬,无非是“农夫、山泉、有点田”的大隐生活,温馨而遥远。想不到这湖畔的小小菜园,竟一下将梦境变得触手可及,令人无法拒绝。
从百家菜园回来,采访了该项目的经理张志新。
张经理没有兜什么圈子,痛快地解答了疑问,即百家菜园项目的投入产出问题。
他介绍:昆百大集团当初开发野鸭湖别墅,选址在这山水之间,依法规是不能占用林地的。项目用地大多来自湖畔的双龙乡,项目上马后,他们把产生的就业岗位优先留给了双龙乡失地农民,例如我在百家菜园遇到的工程指挥张东,即是双龙乡人。别墅区的物管、花匠、会所员工,也优先招纳双龙乡人。但最终仍有一小部分乡民因年龄、技能等原因,无法适应工作。这次开发百家菜园项目,最大的直接受益者就是担任农业顾问的乡民。他们仍靠农业技能谋生,在园主劳作时给予技术指导,在园主繁忙时负责照顾菜园,这样既让园主能平稳地接手菜园,也让农业顾问发挥了特长,找到了新的出路。而且800元的月薪已经是当年务农时收入的四倍,乡民也能获得更多接触外界的机会。较之把现金分到无所事事的失地农民手上,这样互动互助的解决方案更科学、更人性化。
百家菜园探索了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安置问题的新思路,也是城乡经济结合的试验田。可以想见,几年后的农家乐也许会推出让城里人自助收割作物的田园大餐,或是体验农耕生活式的周末休闲游。
张经理说,为了让百家菜园的定价能被广大市民接受,昆百大集团将它设为一个非盈利性项目,并筹资补足了收支缺口。由于价格适中,百家菜园在短时间内已被预订过半。
但在人们看来,百家菜园深受欢迎的真正原因,不是价格,而是其蕴涵的耕读文化。
耕读文化
两年前,在浙江游览雁荡山时,曾沿着山下悠悠三百里楠溪江行走,亲历了著名的楠溪江古村文化。
楠溪江古村落几乎全是由素木蛮石、粉壁青砖构筑,自然而富于野趣。乡民悠然而居,在耕读中慢慢走过人生,宁静淡泊。耕读文化反映了乡民们历来对文化的追求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他们浓厚的生态环境意识与人道主义思想。 耕读生活早期作为文人的一种理想,起源于隐逸,是儒家“退则独善其身”和道家“复归返自然”的具体表现,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有着很高的道德价值,意味着高尚、超脱,自给自足,与世无争。是古代知识阶层陶情冶性的寄托。特别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崇尚自然,追求虚静,在对逃避现实的幻想中体现一分浪漫。
在楠溪古村见到的一副对联,至今记忆犹新:“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古代士子蛰伏于乡间,在耕种之余苦读诗书,期待有朝一日金榜提名,“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待到身入宦海,不堪世故,回首耕读乡间的日子,已是过眼云烟。若能告老还乡,隐居田原,寄情山水,晚年终有一分安宁。但这一来一去,却耗尽了半生光阴。
如今的都市生活,这城中每个人都在信息、资源、人情的高压下终日打拼。能依仗私家车的高机动性,每日远离喧嚣,居于山林湖水之间,周末耕作读书,细细品味生活,便是对自己劳顿奔波的最好回报。我们无法逃避城市,但可以和城市拉开距离。
或许有一天,会看见广告牌上写着“有人读书耕田/有人洗洗睡了。”
编辑/张晰 美编/王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