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茶市变迁的历史原冈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un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崇安县志》记载:武夷茶市嘉庆以前在下梅,嘉庆以后在赤石。明末清初,下梅村是武夷岩茶外销的集散地,特别是在乾隆、嘉庆年间非常繁盛。当时的下梅,单是邹氏大夫第这样庞大的建筑就有一百多栋,甚至还有人工开凿的当溪用于茶叶贩售,涌现出许多经营茶叶的大户,像邹茂章兄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邹氏祖籍江西,大约在康熙间年徙入福建,来到当时的崇安县,也就是现在的武夷山市定居。雍正年间,西客来到福建经营武夷岩茶,邹氏与之合作,靠经营武夷岩茶逐渐发家致富,西客就是我们熟知的山西晋商了。明清时期,晋商在中国的外贸活动中相当活跃,在他们的带动下,武夷岩茶生意不断做大、茶路不断延长,特别是下梅的邹氏与晋商常氏建立起贸易伙伴关系后,从武夷山下梅到中俄边境的恰克图都被纳入了这条延绵不绝的黄金商路之中,形成了举世闻名的“万里茶路”。
  嘉庆之后,下梅茶市逐渐废弛,原因有二:一是五口通商后赤石商贸地位上升;二是太平天国运动阻断了长江,隔开“万里茶路”。
  1844年《中美五口通商章程》正式签订,西方列强靠着船坚炮利轰开了清政府大门,特别是1853年福州茶港开辟以后,闽北产茶区到福州“一水可通,运费节省,故武夷茶之利,较从前不啻倍蓰”,在这有利的条件下,赤石逐渐成为武夷正岩的集散地。此外,咸丰元年(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太平军在三年不到的时间内陆续攻破长沙、武汉、南京九江等长江重镇,阻断了长江茶叶运输线路,再加上太平军常年在福建北部山区一带的活动,致使茶叶产量锐减,西客到福建的茶叶交易被迫中断。
  赤石本是崇溪岸边的一个普通村落,五口通商之后,福州茶港开辟,到了光绪年间,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最终取代下梅,逐渐成为崇安地区的茶市中心。清末民初,在赤石茶市内,茶行如林、商号如云,清政府在这里增设赤石驿,民国也置之以镇。但当地人还是习惯称为街,人口聚集称为镇,商贸繁荣称为街。每当到了茶季,日有竹筏百条、船只百艘,运输茶叶”,呈现“竹筏连云上百张,一篙归去日沉西”的盛况,这个盛况一直延至抗日战争爆发,茶路被战火中断,方逐渐走向萧条。
  受海外贸易兴起的不仅是赤石,有着同样地理位置优势的星村在当时也繁盛之极。据传,昔日赤石主要经营正岩茶,有青茶号60余家,而星村则主要是外山茶、红茶和江西乌的集散地,有红茶号50余家。著名的正山小种就产于星村辖区的桐木内。正山小种原名桐木小种,由于集中在星村贩售,又称为星村小种。正山小种这四个字原非指红茶,而是特指武夷岩茶,正山即正宗之意,小种源于岩茶等级用语,在当时按品质岩茶可分为功夫花香、花香、奇种和小种,事实上,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名枞。
其他文献
如同深植血脉的基因,春节是每一个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守望,因为它总是和家如影随形,令人魂牵梦萦。  家,就像母亲的怀抱,永远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温暖而安妥的襁褓。  当锅中煮起香甜的腊八粥时,当蒸笼里热气腾腾地蒸起年糕时,当红彤彤的腊肠挂在太阳底下时……年味渐浓,乡思渐浓。  味觉是牵引着人们回家最直接、最深刻的诱因。1700多年前,秋风吹起了张翰心底关于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记忆,便决绝地结束了宦游,
期刊
友从海外归来,约我喝茶,而且说一定要喝当地产荼,迫切的语气令人不能轻慢,遂以春之雨花相待。松针状的茶芽入水即沉,极为恬静,尔后轻轻舒展,透明的玻璃杯中袅袅地飘逸着清茶的香气,友人迫不及待地端起杯子,细啜一口,言道“平时在南京不在意,这一出去,真想这味道呀,还是喝这茶过瘾”。我笑而不言,明白此时茶之优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心的那股浓浓乡情所散发着的清芬。  大部分的人,对家乡的味道是恋恋不忘的。沈从
期刊
2014年10月,莉森为自己在台湾桃园市忠孝西路上的“自在茶馆”成立了工作室,新春将近,她已经开始陆续整理茶叶和相关藏品,进行迎春的茶空间布置,为新春期间的茶话会做准备。因为在春节期间安排的茶会,所以参加的多是莉森的亲朋挚友,所以莉森对茶空间的布置,将着重打造温馨的氛围。对于在茶空间的设计上,莉森特意找到能突显喜庆的相关物什做布置:门口张贴的春联已请老师挥毫而就;画着孩童春节施放鞭炮的热闹景象的老
期刊
我想去四川蒙顶茶山,想了好多年,乙未深秋终于如愿。是时,年轻朋友大年组织去川西看彩林,在成都集合出发。我说我想早两天去,到雅安、到蒙顶山去看茶。大年一口答应,并说愿意开车一路陪我。当地茶人得知,也说要在雅安当“地接”,尽地主之谊。朋友们如此兴高采烈,我想那是因为蒙顶山在茶界名气太响。“蒙山顶上茶,扬子江中水”,蒙顶,是茶人心中绕不过的山。  到了蒙顶山门,我有一种朝圣的感觉,就像佛教徒到蓝毗尼,读
期刊
一年又一年,今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过年,是全家团圆的日子,是朋友聚会的日子,是养精蓄锐的日子,也是思念家乡的日子。小时候,春节就是没心没肺地撒欢,长大后,我们也不知不觉开始怀念家的味道,总是忘不了那道家乡菜,忘不了那条放学回家的路,更忘不了那杯和家人一起喝的茶。尽管时光荏苒,家的温暖却是永恒的。  “经得起岁月的打磨才值得拥有,如百姓每天为生活而奔波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日复一日,从未因时
期刊
日子一页页翻过,又到了新旧交替的时候。  细细分拣时发现,生活的余额宝里满是光阴事,每一幕场景,每一次片段,尽管不都是掩香逸的风雅,但我们以茶的名义做了诚信的借贷,松支付,使得那些平平仄仄的缘分,棱棱角角的实的场景,都有了五光十色的斑斓。  浮浮沉沉的光阴里,有茶香的弥漫,生活亦觉多姿多彩!  细细翻阅时光的日记,不管是与悠然邂逅,与岑寂面对,与清冷交手,与喜悦相逢,只要手执一杯茶,你便首先握住了
期刊
黄勇  武夷山著名茶人,中国茶业学会会员,南平市海峡茶叶交流协会副会长,武夷山市清风茶叶公司总经理,长期从事茶时生产一线,并对武夷岩茶文化历史有精深研究,为许多报刊撰写有关茶叶文章。  有着“中国茶树中小叶种品种王国”武夷山,茶树品种资源异常丰富,这源于武夷山处于三省交界人流带动物流,积累了丰富茶树种源,而先人们用有性繁殖方法培育茶苗也进一步丰富了种源。不同的茶树品种具有不同的口感特征、产量、抗病
期刊
夏云峰,一个生活在中国的加拿大籍印第安人。他学习中文,是为了茶;他来中国,是为了茶;他作文写书,说的还是茶。这是一个比大多数中国人还要爱茶的老外。圈子里的朋友们喜欢叫他老夏,他自己也喜欢,觉得这样的称呼才更亲切、更有有中国味。  在夏云峰的客厅里,有一组传统且老旧的木制沙发,紧挨着沙发的靠背,有一幅字挂在墙上,上书“人间茶味”四个大字。这幅字很显眼,我们一进门就注意到了。没办法啊,如果换你看到一副
期刊
新年伊始,有幸得沪上作家楼耀福先生赐新作《吃茶笔记》,欣喜之余,一读为快。  灯下展卷,80余篇散淡温馨的随笔,读来如与楼先生把盏清饮,闲话家常。但是,细细咀嚼,就会发现,在他的字里行间,总有着似曾相识之感。  这样熟悉的感觉来自他的创作风格。从书名,就可窥见一斑。  笔记,有“随笔记录”之意,属稗官野史的文学体裁。它源于魏晋,历唐宋的充实发展,在明清达到了一个无限风光的顶峰。也恰恰亦是在明清,小
期刊
最近,笔者随朋友林振华一行,武夷山景区自东而西完成了一次穿越。本来是一次自发的走山,却无意间成全了我一次不期而遇的访茶,这条路线从北次路口附近的宝树堂进,经青狮岩、状元岭、刘官寨、斑竹窠和碧石岩,从黄柏出,行程11.3公里,遍布古道沿线的幽谷深坑里的茶园,让我啧啧称奇,想到被闻名遐迩的“三坑两涧”所埋没的诸山场,不禁心下为之大鸣不平。  宝树屯往青狮岩进发的路上,地势开阔,听说青狮岩半山处有处岩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