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峡》和《与朱元思书》的异同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ing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峡》和《与朱元思书》都是写山水的佳作,行文各有特色,但亦有相同之处。从文言文教学内容的几个重点进行异同点的比较赏析,有利于对文本的解读和把握。
  【关键词】异同;取材;结构;描写方法;句式;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三峡》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6课的内容,共155字,作者郦道元,出自《水经注》;《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课内容,共144字,作者吴均,出自《艺文类聚》。两篇文章都是写山水的佳作,行文各有特色,但在很多方面也有相同之处,现从以下几点比较两者的异同。
  一、取材方面的異同点
  相同点:两文写的都是祖国江河大川。写了山(雄伟),水(湍急)和猿叫。
  不同点:《三峡》写长江三峡(主要是巫峡);《与朱元思书》写富春江富阳至桐庐一段。
  二、结构方面的异同点
  相同点: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总分的结构进行描写,《三峡》中前三句话,总写三峡的地貌特征;《与朱元思书》第一段是总起,下文围绕“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展开描述。
  不同点:《三峡》先写三峡形势,再分季节写景色特征,《与朱元思书》是先写总体感受,再分写奇山异水。
  三、描写方法的异同点
  相同点:
  1.正面和侧面结合:《三峡》具体体现在“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两句,写出了江水的湍急;而《与朱元思书》中“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也用正侧结合,写出了江水的清澈见底。
  2.动静结合:《三峡》中的“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以静(怪柏)衬动(悬泉,瀑布);而《与朱元思书》中湍急的水与高大的山的描写也是动静结合。
  3.感观描写;《三峡》中景物带来的视觉与猿鸣的听觉被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三峡的四季景观通过视觉与听觉呈现了出来:《与朱元思书》中用了同样的两种感观,只是没有四季变化。而两文中都出现了以有声衬无声的现象:《三峡》以猿鸣反衬出山涧的寂静和凄凉,而《与朱元思书》中以叮咚的泉水声,嘤嘤成韵的鸣叫声,不绝于耳的猿叫蝉鸣声反衬高山的静谧,这与“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不同点:《与朱元思书》中还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描写方法。“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是实写,而“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是虚写。前面的实写一方面给人以具体的感受,又为虚写提供了依据;虚写进一步突出实写。两者共同表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三峡》中则更多的是采用实写来体现景物特点。
  四、修辞手法的异同点
  相同点:
  1.夸张。《三峡》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虽有夸张,却也真实地展现了山之高峻。“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夏季三峡船行的速度比“乘奔御风”的速度还快。作者运用夸张形象地写出了夏季三峡江水暴涨,来势凶猛的特点,让人惊心动魄又感到豪气万丈。同时也激发了读者的想象,给人以鲜明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与朱元思书》中“水皆缥缈,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则生动再现了水之深、水之清。用夸张的手法写其秀美,碧波荡漾,澄澈透明,鱼群穿梭。
  2.对偶。在《三峡》中偶有体现,如“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朱元思书》中体现较多,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不同点:
  1.《三峡》的修辞手法:
  (1)借代。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里的“奔”借代“奔跑的骏马”。作者用“奔”来突出马的速度,形象地写出了夏天三峡江水暴涨迅疾,一泻千里的气势,从而加深了读者的印象。“回清倒影”中“清”也代指清澈的江水,“回清”即回旋的清波。
  (2)互文。“隐天蔽日”实为“隐蔽天日”、“重岩叠嶂”实为“重叠岩嶂”、“林寒涧肃”实为“林涧寒肃”。
  (3)引用。则体现在文章最后一句,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写渔歌是一为言“峡长”,一为言声哀,诗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秋天的萧瑟气氛。
  2.《与朱元思书》的修辞手法:
  (1)比喻。“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用比喻的手法写水之壮美。山高岭连,自然水之落差极大,成滔滔之势。波光粼粼,水声轰鸣,让人感情激越!
  (2)拟人。“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竞”“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重重叠叠的山峦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更高、伸得更远。
  五、在语言和句式上的异同点
  语言相同点:精练传神。
  《三峡》写春冬之景,抓住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绝巘、怪柏”这八种富有特征的山水景象,描绘出一种“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的优美境界,更给人一种清幽闲静之感。
  《与朱元思书》写水的清澈用“水皆缥碧”;写急流猛浪用“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写山,通过“争高”“竞上”互比高低,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句式不同点:前文是散文语言,长短句结合;后文是骈体文语言,对仗工整。
  六、主题情感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表达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不同点:《三峡》的作者是一位四处游荡的地理学家,他融景入情,以忧伤的渔歌作结,表现了“山水虽佳,可世上仍有劳贫”的情感,亦有一种淡淡的行路之难、远离家乡、思念亲人之愁。而《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一位向往自由和自然的官员,文中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厌恶,对大自然的向往和隐退山林的心愿。
  通过以上几点的比较和分析,便于我们对文本的把握和解读,也许可以给老师们在文言文的教学方面能有一点点的提示。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要】形式与内容作为哲学上的一对范畴,二者的关系问题,历来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本文主要想从文学作品的角度出发,分析其中的文学形式和文学内容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通过分析,得出形式与内容统一的内在必然性。  【关键词】形式;内容;相互转化;统一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从生活到文学,是生活的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文学家的创作意图进行的转换,“并不是内容先行,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学的重点内容。而喜欢故事又是小学生的突出特点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将教材中的童话故事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有效融合在一起,必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值得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尝试。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故事;语言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阶段的教学重点,而要提高小学生的语用能力就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语文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和谐发展。高中语文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创新与探究新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从生活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情感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人格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三个方面探讨了语文教育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育思想;人格;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高中语
目的探讨兔肝血流量变化与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之间的相互关系,量化评价兔肝血流量与ADC值的对应关系。方法对12只清洁级青紫蓝家兔进行肝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将
【摘要】散文是高中语文教材中重要的题材,引导学生品读这些经典名篇,犹如让学生的心灵徜徉在美妙的意境中,接受美的熏陶,得以灵魂的洗礼。如何引导学生品味散文中蕴含的深刻内涵,感受其中富含的哲理?笔者以为,唯有让学生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不断提升学生的自我鉴赏能力。  【关键词】语文;散文;鉴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教学的鉴赏能力有明确的规定,“语文教学要通
【摘要】近年来,新课程标准改革不断深入,教育领域的各个层面都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进行优化改革。语文学科是高中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业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延伸,不仅是教师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也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消化知识以及吸收知识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应当对高中语文作业进行进一步优化与改进。本篇论文主要对高中语文作业优化的策略进行了分析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