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音乐学习中节奏感的建立,显示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是学生对音乐符号接受、反馈和认识的一种集中体现,也是在小学阶段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但是就当前情况来讲,对于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并没有取得明显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制定相关明确教学目标,运用合理教学方式。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节奏感;音乐符号
通过对音乐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而节奏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应该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使用科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逐渐树立相应节奏感,为今后音乐学习打下坚实基础[1]。
一、当前学生音乐节奏感培养现状
在传统教学中,对于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学校和家长对其都不够重视,在讲授小学音乐内容时,教师往往是运用灌输方式,在讲授完之后再让学生进行相应训练。这种方式的运用并没有为学生系统讲授音乐演唱技巧和音乐学习方法,对节奏感的培养更是有所忽视,学生整体音乐素养难以获得快速提升[2]。同时一部分教师对于培养学生节奏感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在教学中运用科学方法,也没有制定相应合理教学目标了,以致于学生对节奏感这一概念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对学生音乐学习会产生较大不良影响。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节奏感策略
(一)运用肢体语言培养节奏感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肢体语言的运用是实现对学生节奏感培养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肢体语言融入其中,使学生在动作中深化对音乐的认识与理解,感受音乐当中蕴含的节奏,进而能够通过自身的肢体语言将节奏表达出来。在实践中,可以将两个在节奏上对比比较明显的音乐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播放,让学生感受不同音乐在节奏上的不同,如节奏的快慢和节奏的缓急,使学生对音乐当中的差异性产生更深入的理解[3]。尤其是一些在节奏上比较强的音乐,学生在欣赏这一类型音乐时,更容易在肢体上产生共鸣,而教师也需要在此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引导学生运用肢体语言来表达音乐当中的节奏,在初始阶段,学生可能会使用拍手、点头方式,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会逐渐使肢体语言丰富起来,进而使自身的情绪和情感得到更好表达。在教学中肢体语言的运用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使整个音乐课堂更具活力。肢体语言运用一个比较明显的优点在于学生能够运用直观的方式将内心情感表达出来,并且在此过程中逐渐对音乐产生更强烈的热爱。也能使学生运用简单方式将自身感知的音乐节奏表现出来,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
(二)运用游戏培养学生节奏感
小学生年纪较小,在这一阶段活泼好动,对于游戏有比较强烈的兴趣,也有很大的参与热情。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节奏感培养的过程中,可以将游戏运用其中,借此来促进学生学习欲望和求知欲望的提升,实现对其节奏感的有效培养。在教学实践中,为了使学生对音阶和音部产生更清晰的认知,促进学生节奏感的形成[4]。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仿游戏,在模仿时,学生需要模仿一些节奏感比较强的声音,然后将此作为理解节奏感的基础,进而培养学生对节奏感的相应认知,如汽车的鸣笛,鸟类的鸣叫,青蛙的叫声等。
(三)运用听力训练培养学生节奏感
音乐与其它学科之间存在一定共同之处,即需要通过大量的听读完成对知识的积累,因此在培养学生节奏感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节奏感比较强烈的音乐,实施对学生的听力训练,使学生在训练中能够实现注意力的快速集中。如播放一些节奏感比较强烈的歌曲,歌曲的内容最好是学生在动画片中比较常见。这样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便能被其中的音乐所带动,然后跟着节奏数节拍,运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感知音乐节奏,这种方式的运用通常能够在节奏感培养时获得较好效果。如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聆听风声、水生等等。在这种情境中,既能使学生放松身心,也能使其艺术感知能力获得培养。
(四)运用打击乐器培养学生节奏感
乐器是音乐的另外一种表达形式,也是进行音乐表达时的重要载体,很多优美的音乐都来源于乐器,在对学生进行节奏感培养时,打击乐器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能够将音乐当中的节奏很好表现出来[5]。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打击乐器运用其中,打击乐器的运用,不仅能为枯燥的课堂氛围注入活力,也能使学生对音乐学习内容产生更强烈的兴趣,同时也能使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得到很好培养。在此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运用示范方式,将学生年龄特点作为选择乐器的重要依据,运用由易到难的方式,实施针对性培养,其中快板、双响、钥匙串、石头教师都可以使用。通过这种方式的运用,能够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打击乐器中呈现出的音乐美感,也能促进学生节奏感的提升。
(五)运用形象音乐培养学生节奏感
音乐自身并没有画面,形象化的呈现需要借助学习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实现视觉与听觉之间的协调,这样才能将音乐符号转化为音乐形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欣赏音乐的方式,实现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在讲授时,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讲授音乐具体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根据时代背景想象创作画面,然后在画面中猜测相应的音乐节奏。通过这种方式的运用,能够将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更具体、形象、直观的表现出来,而学生也会对这部分内容产生根深入的认识,当学生能够运用自身思维想象呈现出的音乐画面时,便自然能够感知到其中的跌宕音乐节奏。
结束语:
总之,对于小学生来讲,节奏感的形成是其学习音乐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节奏感的培养视为重要工作內容,注重在教学模式上的创新,不断对教学策略进行优化,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正确影响,从不同层面对学生节奏感进行培养,促进其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富强.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节奏感的途径探讨[J].学周刊,2019(25):152.
[2]陈燕.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策略[J].北方音乐,2019(16):217-218.
[3]张伟.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节奏感的途径探析[J].学周刊,2019(24):167.
[4]吕绮虹.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节奏感的途径探讨[J].教师,2019(19):91-92.
[5]韩旭.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节奏感的途径探讨[J].新课程·中旬,2019(7):241.
(作者单位: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普拉底乡中心学校)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节奏感;音乐符号
通过对音乐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而节奏感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应该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使用科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逐渐树立相应节奏感,为今后音乐学习打下坚实基础[1]。
一、当前学生音乐节奏感培养现状
在传统教学中,对于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学校和家长对其都不够重视,在讲授小学音乐内容时,教师往往是运用灌输方式,在讲授完之后再让学生进行相应训练。这种方式的运用并没有为学生系统讲授音乐演唱技巧和音乐学习方法,对节奏感的培养更是有所忽视,学生整体音乐素养难以获得快速提升[2]。同时一部分教师对于培养学生节奏感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在教学中运用科学方法,也没有制定相应合理教学目标了,以致于学生对节奏感这一概念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对学生音乐学习会产生较大不良影响。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节奏感策略
(一)运用肢体语言培养节奏感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肢体语言的运用是实现对学生节奏感培养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肢体语言融入其中,使学生在动作中深化对音乐的认识与理解,感受音乐当中蕴含的节奏,进而能够通过自身的肢体语言将节奏表达出来。在实践中,可以将两个在节奏上对比比较明显的音乐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播放,让学生感受不同音乐在节奏上的不同,如节奏的快慢和节奏的缓急,使学生对音乐当中的差异性产生更深入的理解[3]。尤其是一些在节奏上比较强的音乐,学生在欣赏这一类型音乐时,更容易在肢体上产生共鸣,而教师也需要在此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引导学生运用肢体语言来表达音乐当中的节奏,在初始阶段,学生可能会使用拍手、点头方式,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会逐渐使肢体语言丰富起来,进而使自身的情绪和情感得到更好表达。在教学中肢体语言的运用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使整个音乐课堂更具活力。肢体语言运用一个比较明显的优点在于学生能够运用直观的方式将内心情感表达出来,并且在此过程中逐渐对音乐产生更强烈的热爱。也能使学生运用简单方式将自身感知的音乐节奏表现出来,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
(二)运用游戏培养学生节奏感
小学生年纪较小,在这一阶段活泼好动,对于游戏有比较强烈的兴趣,也有很大的参与热情。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节奏感培养的过程中,可以将游戏运用其中,借此来促进学生学习欲望和求知欲望的提升,实现对其节奏感的有效培养。在教学实践中,为了使学生对音阶和音部产生更清晰的认知,促进学生节奏感的形成[4]。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仿游戏,在模仿时,学生需要模仿一些节奏感比较强的声音,然后将此作为理解节奏感的基础,进而培养学生对节奏感的相应认知,如汽车的鸣笛,鸟类的鸣叫,青蛙的叫声等。
(三)运用听力训练培养学生节奏感
音乐与其它学科之间存在一定共同之处,即需要通过大量的听读完成对知识的积累,因此在培养学生节奏感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节奏感比较强烈的音乐,实施对学生的听力训练,使学生在训练中能够实现注意力的快速集中。如播放一些节奏感比较强烈的歌曲,歌曲的内容最好是学生在动画片中比较常见。这样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便能被其中的音乐所带动,然后跟着节奏数节拍,运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感知音乐节奏,这种方式的运用通常能够在节奏感培养时获得较好效果。如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聆听风声、水生等等。在这种情境中,既能使学生放松身心,也能使其艺术感知能力获得培养。
(四)运用打击乐器培养学生节奏感
乐器是音乐的另外一种表达形式,也是进行音乐表达时的重要载体,很多优美的音乐都来源于乐器,在对学生进行节奏感培养时,打击乐器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能够将音乐当中的节奏很好表现出来[5]。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打击乐器运用其中,打击乐器的运用,不仅能为枯燥的课堂氛围注入活力,也能使学生对音乐学习内容产生更强烈的兴趣,同时也能使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得到很好培养。在此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运用示范方式,将学生年龄特点作为选择乐器的重要依据,运用由易到难的方式,实施针对性培养,其中快板、双响、钥匙串、石头教师都可以使用。通过这种方式的运用,能够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打击乐器中呈现出的音乐美感,也能促进学生节奏感的提升。
(五)运用形象音乐培养学生节奏感
音乐自身并没有画面,形象化的呈现需要借助学习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实现视觉与听觉之间的协调,这样才能将音乐符号转化为音乐形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欣赏音乐的方式,实现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在讲授时,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讲授音乐具体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根据时代背景想象创作画面,然后在画面中猜测相应的音乐节奏。通过这种方式的运用,能够将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更具体、形象、直观的表现出来,而学生也会对这部分内容产生根深入的认识,当学生能够运用自身思维想象呈现出的音乐画面时,便自然能够感知到其中的跌宕音乐节奏。
结束语:
总之,对于小学生来讲,节奏感的形成是其学习音乐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节奏感的培养视为重要工作內容,注重在教学模式上的创新,不断对教学策略进行优化,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正确影响,从不同层面对学生节奏感进行培养,促进其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富强.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节奏感的途径探讨[J].学周刊,2019(25):152.
[2]陈燕.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的培养策略[J].北方音乐,2019(16):217-218.
[3]张伟.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节奏感的途径探析[J].学周刊,2019(24):167.
[4]吕绮虹.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节奏感的途径探讨[J].教师,2019(19):91-92.
[5]韩旭.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节奏感的途径探讨[J].新课程·中旬,2019(7):241.
(作者单位: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普拉底乡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