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顺应时代潮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也进行了改革。其课程标准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提出和规定了高中历史教育基本目标。其突出特点在于把知识与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明确提出,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把思想感情教育目标拓展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统一起来。
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代表着中国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方向,战斗在第一线的历史老师也都在努力推进新课程改革。但是,是否我们的历史课堂都符合历史课改的新理念呢?结合新课改以来,自己在历史课堂的所见所闻和教学实践,谈一下新课程改革下历史教学的一点思考。我觉得在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实施教育教学创新
素质教学的先导是教育观念的创新,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教法,教法决定成效。传统教育观念已经在许多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中成了“法宝”,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造成学生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思维求同,不仅教学效果肯定不好,而且还扼杀了学生创造的内在动机。让趣味无穷的历史变成一个枯燥无味的数字,最终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也基本放弃了历史学科的学习。这跟我们的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是不适应的。因此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教学工作者尤其是中老年历史老师就必须痛下决心打破它,改变它,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学生主体观。从“主演”变为“导演”。方法上可采用电化教学,运用多媒体,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画面,以引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变“灌输”为引导,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起到“服务”“参与”“引导”“点拨提升”“补充”的作用。也要求教师放下老师的架子,师生平等,创设和谐民主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提倡学生标新立异,鼓励质疑,激励思维。
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为了学生的发展,学校和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方面,由于多样性的课程设置,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在指导学生选择课程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需求和兴趣,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容易形成积极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的状态;另一方面,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关心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与体验。
为了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一方面,教师应当运用各种方式组织活动,鼓励学生参与、交流,重视过程,关注方法;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个人价值观,也积极引导学生形成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祖国和民族的责任感,还要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文化,具备世界意识。
三、深人研究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把握教材结构特点和内容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分析教材结构与内容体系的新变化,充分用好教材的教学资源。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构成,必修课程分为三个学习模块,包括 25 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选修课程有六个学习模块。人教版教材由“单元”、“课”、“探究活动课”组成,单元采取的是中外合编的专题史体例,每个单元集中探究一个比較宏观的历史问题。课涉及一个比较具体的历史问题,每个单元分为若干课,同一单元内的各课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本课内容在单元、在模块中的地位与作用。人教版必修课教材每册有2一3个探究学习活动课,这种活动课放在某单元之后,与单元内容紧密联系,由于课时限制,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每一学段选择某一内容作重点突破。
四、 课后及时总结与反思
1.注意初、高中教材的衔接。从初中通史式的基础教学,发展到高中中外合编的专题式教学模式,跳跃性较强,难度较大。从内容、目标上看,为减轻学生负担,初中教材删减大量的基础知识,内容相对简化和浅化,高中教材却采用专题式教学,专业性较强。高中学习的专题应是初中学习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和深化,它们之间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因此有必要为高中学生“补课”,简要补充某一历史问题的来龙去脉。
2.可以布置一些小型的研究性学习的作业,以补充课本知识。比如:在介绍科举制度时候,可布置学生课后查找科举制走过的历程。这种研究性学习的作业不仅需要学生准确把握史实,而且这个学习的过程既可培养学生查找、归纳、分析资料的能力,还可培养学生文字表达的能力。
3.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合作教学的观念。新教材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教师的备课方式更应随之而变。由于新课程难度大且又与旧教材有天囊之别。因此,教师加强自身教学理论学习和专业素养的提高当然是首要的,只靠单抢匹马孤军奋战的时代过去了,只有加强集体备课、集体议课、评课,才能更好的解决新教材中的诸多新问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同时,这种集体备课不仅仅是校内的,更应是校际间的、地区间的、以至是更大范围的;不仅是面对面的交流,也还可以进行更简便、快捷的网上交流。
综上所述,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之侧重点应当将的主要精力放在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学内容,规划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反思教学得失上,以促进学生心智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代表着中国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方向,战斗在第一线的历史老师也都在努力推进新课程改革。但是,是否我们的历史课堂都符合历史课改的新理念呢?结合新课改以来,自己在历史课堂的所见所闻和教学实践,谈一下新课程改革下历史教学的一点思考。我觉得在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实施教育教学创新
素质教学的先导是教育观念的创新,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教法,教法决定成效。传统教育观念已经在许多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中成了“法宝”,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造成学生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思维求同,不仅教学效果肯定不好,而且还扼杀了学生创造的内在动机。让趣味无穷的历史变成一个枯燥无味的数字,最终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也基本放弃了历史学科的学习。这跟我们的素质教育和时代发展是不适应的。因此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教学工作者尤其是中老年历史老师就必须痛下决心打破它,改变它,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学生主体观。从“主演”变为“导演”。方法上可采用电化教学,运用多媒体,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画面,以引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变“灌输”为引导,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起到“服务”“参与”“引导”“点拨提升”“补充”的作用。也要求教师放下老师的架子,师生平等,创设和谐民主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提倡学生标新立异,鼓励质疑,激励思维。
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为了学生的发展,学校和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方面,由于多样性的课程设置,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在指导学生选择课程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需求和兴趣,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容易形成积极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的状态;另一方面,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关心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与体验。
为了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一方面,教师应当运用各种方式组织活动,鼓励学生参与、交流,重视过程,关注方法;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个人价值观,也积极引导学生形成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祖国和民族的责任感,还要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文化,具备世界意识。
三、深人研究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把握教材结构特点和内容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分析教材结构与内容体系的新变化,充分用好教材的教学资源。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构成,必修课程分为三个学习模块,包括 25 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选修课程有六个学习模块。人教版教材由“单元”、“课”、“探究活动课”组成,单元采取的是中外合编的专题史体例,每个单元集中探究一个比較宏观的历史问题。课涉及一个比较具体的历史问题,每个单元分为若干课,同一单元内的各课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本课内容在单元、在模块中的地位与作用。人教版必修课教材每册有2一3个探究学习活动课,这种活动课放在某单元之后,与单元内容紧密联系,由于课时限制,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每一学段选择某一内容作重点突破。
四、 课后及时总结与反思
1.注意初、高中教材的衔接。从初中通史式的基础教学,发展到高中中外合编的专题式教学模式,跳跃性较强,难度较大。从内容、目标上看,为减轻学生负担,初中教材删减大量的基础知识,内容相对简化和浅化,高中教材却采用专题式教学,专业性较强。高中学习的专题应是初中学习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和深化,它们之间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因此有必要为高中学生“补课”,简要补充某一历史问题的来龙去脉。
2.可以布置一些小型的研究性学习的作业,以补充课本知识。比如:在介绍科举制度时候,可布置学生课后查找科举制走过的历程。这种研究性学习的作业不仅需要学生准确把握史实,而且这个学习的过程既可培养学生查找、归纳、分析资料的能力,还可培养学生文字表达的能力。
3.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合作教学的观念。新教材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教师的备课方式更应随之而变。由于新课程难度大且又与旧教材有天囊之别。因此,教师加强自身教学理论学习和专业素养的提高当然是首要的,只靠单抢匹马孤军奋战的时代过去了,只有加强集体备课、集体议课、评课,才能更好的解决新教材中的诸多新问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同时,这种集体备课不仅仅是校内的,更应是校际间的、地区间的、以至是更大范围的;不仅是面对面的交流,也还可以进行更简便、快捷的网上交流。
综上所述,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之侧重点应当将的主要精力放在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学内容,规划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反思教学得失上,以促进学生心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