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讲-练-议”教学模式,就是“讲”要精,教师对知识传授不超过20分钟,向45分钟要效益;“练”要准,练习要针对课堂展开,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促进学生吸收;“议”要深,学生探讨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议中发现新问题,在讨论中有提高。其中,“练”是关键。“练”,首先是练的量要足,即多练;练的方式要灵活,不拘一格:随时随题,随知识点,可大可小,都要有练习的设计贯穿整个课堂;其次,练习题要紧扣课本、紧扣课标、紧扣同步练习,设计、实施练习,确保当节课的能力提升,并且让师生都能明确感觉出进步。
“讲-练-议”课堂中的“练”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自己教学效果及时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能、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面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可见,高质量的练习则是高效课堂的基础。现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英语“讲-练-议”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练”中的地位。
一、教师在“练”中是引导者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转变学生过于注重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因此,在课堂练习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导的练习必定要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老师适时引导的方式。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必然发生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必然的。
二、教师在“练”中是促进者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那么教师的角色也必然要担当起促进学生学习的责任,所以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释放出来,向教育促进者转变,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和谐健康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再把单纯的知识传授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充当“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应该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以及灵活的知识迁移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担当起学生“学习促进者”的角色。
三、教师在“练”中是合作者
新课程要求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要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要求教师以平等的人格与学生进行对话。因此教师要构建适宜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环境,并参与其中,使师生之间,尤其是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动来共同促进学习,使之共同达到教学目标。作为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合作、共享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在课堂上教师是一个“真实的人”,这种不带面具的真实,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可以积极参与到学生当中,同练习、同比赛,与学生一起探究学习的奥秘,这样就有助于培养师生之间的情感,增进相互了解,是教学更有成效。
四、教师在“练”中是组织者
传统的学校教育是“教师中心”的,教师作为知识的化身而进行单向度的知识灌输。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其作为拥有知识的权威者的角色,成为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注重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要有灵活的、有教育性的教学常规,合理的队伍安排与调动,正确选择和运用教学组织结构方式,并且能够根据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和因素及时调整设计,从而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五、教师在“练”中是的设计者
新课程由于课程教材的开放、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的开放,强调教学内容要回归生活,密切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要学习“生活化的知识”、“有生命力的知识”,让学生懂得学以致用,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大胆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这一切都为教师的教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顺应这种变化,教师必须创造性的教,更加艺术的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学,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适应性、实用性和发展性,关注教学的随机性、策略性和交往性,一切按部就班、循規蹈矩的教学在这里都是没有生命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应该是教与学的设计者。
新型的师生关系需要从多层面来认识。它至少包含这样几个要点:从人际关系来说,应当是平等的、朋友式的,而不是“居高临下”的;从教育过程来说,应当是民主的、互动的、和谐的,而不是“专制的”;从教育方法来说,应当是服务的、全面负责的,而不是只管“教”的;从工作目标来说,应当是着眼于未来的、对学生终身有用的,而不是只是看到眼前的。只有在这样一种师生关系中,教师才能真正体会到学生作为独特的个人的需要、情感、态度和发展的意向,体会到学生作为发展中主体的独特个性及其自由、创造和选择,从而理解、尊重学生,真正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实际上,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也必须与时俱进,重新地位自己的角色。显然,教育活动中学生主体性的凸现,使新型的师生关系不再是教师权威型的,而应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因此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角色定位上,一要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知识学习的引导者:教师是提供舞台、指出方向、关键时刻给与引导的导师,是学生的支持者,学生士气的鼓舞者,克服困难的援助者;二是要从知识和课堂上的权威转变为平等交流的伙伴。与学生角色不同、任务不同,但尊严和权利上平等;对学生采取亲和的态度,包容学生的“不同声音”;教学中建立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机制。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与学的设计者。
“讲-练-议”课堂中的“练”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自己教学效果及时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能、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面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可见,高质量的练习则是高效课堂的基础。现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英语“讲-练-议”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练”中的地位。
一、教师在“练”中是引导者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转变学生过于注重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因此,在课堂练习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导的练习必定要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老师适时引导的方式。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必然发生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必然的。
二、教师在“练”中是促进者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那么教师的角色也必然要担当起促进学生学习的责任,所以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释放出来,向教育促进者转变,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和谐健康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再把单纯的知识传授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充当“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应该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以及灵活的知识迁移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担当起学生“学习促进者”的角色。
三、教师在“练”中是合作者
新课程要求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要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要求教师以平等的人格与学生进行对话。因此教师要构建适宜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环境,并参与其中,使师生之间,尤其是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动来共同促进学习,使之共同达到教学目标。作为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合作、共享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在课堂上教师是一个“真实的人”,这种不带面具的真实,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可以积极参与到学生当中,同练习、同比赛,与学生一起探究学习的奥秘,这样就有助于培养师生之间的情感,增进相互了解,是教学更有成效。
四、教师在“练”中是组织者
传统的学校教育是“教师中心”的,教师作为知识的化身而进行单向度的知识灌输。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其作为拥有知识的权威者的角色,成为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注重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要有灵活的、有教育性的教学常规,合理的队伍安排与调动,正确选择和运用教学组织结构方式,并且能够根据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和因素及时调整设计,从而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五、教师在“练”中是的设计者
新课程由于课程教材的开放、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的开放,强调教学内容要回归生活,密切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要学习“生活化的知识”、“有生命力的知识”,让学生懂得学以致用,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大胆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这一切都为教师的教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顺应这种变化,教师必须创造性的教,更加艺术的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学,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适应性、实用性和发展性,关注教学的随机性、策略性和交往性,一切按部就班、循規蹈矩的教学在这里都是没有生命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应该是教与学的设计者。
新型的师生关系需要从多层面来认识。它至少包含这样几个要点:从人际关系来说,应当是平等的、朋友式的,而不是“居高临下”的;从教育过程来说,应当是民主的、互动的、和谐的,而不是“专制的”;从教育方法来说,应当是服务的、全面负责的,而不是只管“教”的;从工作目标来说,应当是着眼于未来的、对学生终身有用的,而不是只是看到眼前的。只有在这样一种师生关系中,教师才能真正体会到学生作为独特的个人的需要、情感、态度和发展的意向,体会到学生作为发展中主体的独特个性及其自由、创造和选择,从而理解、尊重学生,真正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实际上,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也必须与时俱进,重新地位自己的角色。显然,教育活动中学生主体性的凸现,使新型的师生关系不再是教师权威型的,而应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因此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角色定位上,一要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知识学习的引导者:教师是提供舞台、指出方向、关键时刻给与引导的导师,是学生的支持者,学生士气的鼓舞者,克服困难的援助者;二是要从知识和课堂上的权威转变为平等交流的伙伴。与学生角色不同、任务不同,但尊严和权利上平等;对学生采取亲和的态度,包容学生的“不同声音”;教学中建立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机制。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与学的设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