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历史新课改中,我积极学习新课程理念,领会新课程精神,参加了多次培训班,并参与了多次觀摩课等,这些都使我受益匪浅,在头脑中形成了许多新的理念,并将之应用于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随着教学的逐步深入,一些新问题不断出现,也产生了许多困惑和不解,我进行了大量的反思,特分类概括如下:
1.教师角色的定位:在教学过程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是我遵循的一般原则。但随着学生发散思维的增加,教师往往有“拢不住”之感,你千方百计向某个方向引导,学生偏与老师想的不一致,甚至离题万里。特别是需要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学生更难引导,但老师又不能用唯一的答案来强制学生接受,教师要当好这个“导演”还真不容易。
2.多媒体的运用:有人认为,没有多媒体的课就不是好课,没有声电光影的课就没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实在是一种偏见。虽然新课程强调互动、强调开放性,但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丢,一位优秀的教师,通过流利的教学语言,优美的板书,优雅的教态及出色的组织能力,能上出一堂令人终生难忘的课,这难道是多媒体所能取代和比拟的吗?我认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要因地制宜,当用则用,不能每节课都用。
3.生生之间的互动:在历史教学中,需要学生之间讨论的内容很多。如八年级上册中关于“西安事变后要不要释放蒋介石”的讨论,“重庆谈判毛泽东要不要赴重庆”的讨论等,都可以让学生查背景资料,撰写小论文,展开辩论。但学生的水平有差距,讨论起来参差不齐,有些学生会做小动作,说笑打闹,或偏离主题,教师的引导往往使不上劲,部分学生感到没有大的提高。
4.教学评价:课堂评价按评价的目的不同,一般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种。诊断性评价是指在课堂活动之前教师的提问或测验,目的在于明确学生的起点水平,确定教学的难易度。其次是形成性评价,它伴随着教学过程展开,以强化、引导、鼓励学生,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最后是终结性评价,是一堂课、一个月或一个学期的学习活动完成后进行的结果评价。这三种方法效果较好、操作性强、评价全面,改变了过去单一的试卷分数评价方式,但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5.教学资源的获取:在乡镇中学,教学资源相对匮乏,课外查阅资料既无时间,又无稳定的来源。虽然网络已经进入乡镇这一级,但青少年上网依然是玩游戏的多,真正用来查资料、学习的少,图书馆的藏书少,且适合学生阅读的更是廖廖无几。所以新课程倡导的开放性、自学性、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就较难实现。
总之,历史新课改已经在顺利的实施中,其中不乏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我们将用一位名人的话来勉励自己:“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所有新课程研究的成败,都将为我们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借鉴和改进。
1.教师角色的定位:在教学过程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是我遵循的一般原则。但随着学生发散思维的增加,教师往往有“拢不住”之感,你千方百计向某个方向引导,学生偏与老师想的不一致,甚至离题万里。特别是需要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学生更难引导,但老师又不能用唯一的答案来强制学生接受,教师要当好这个“导演”还真不容易。
2.多媒体的运用:有人认为,没有多媒体的课就不是好课,没有声电光影的课就没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实在是一种偏见。虽然新课程强调互动、强调开放性,但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丢,一位优秀的教师,通过流利的教学语言,优美的板书,优雅的教态及出色的组织能力,能上出一堂令人终生难忘的课,这难道是多媒体所能取代和比拟的吗?我认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要因地制宜,当用则用,不能每节课都用。
3.生生之间的互动:在历史教学中,需要学生之间讨论的内容很多。如八年级上册中关于“西安事变后要不要释放蒋介石”的讨论,“重庆谈判毛泽东要不要赴重庆”的讨论等,都可以让学生查背景资料,撰写小论文,展开辩论。但学生的水平有差距,讨论起来参差不齐,有些学生会做小动作,说笑打闹,或偏离主题,教师的引导往往使不上劲,部分学生感到没有大的提高。
4.教学评价:课堂评价按评价的目的不同,一般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种。诊断性评价是指在课堂活动之前教师的提问或测验,目的在于明确学生的起点水平,确定教学的难易度。其次是形成性评价,它伴随着教学过程展开,以强化、引导、鼓励学生,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最后是终结性评价,是一堂课、一个月或一个学期的学习活动完成后进行的结果评价。这三种方法效果较好、操作性强、评价全面,改变了过去单一的试卷分数评价方式,但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5.教学资源的获取:在乡镇中学,教学资源相对匮乏,课外查阅资料既无时间,又无稳定的来源。虽然网络已经进入乡镇这一级,但青少年上网依然是玩游戏的多,真正用来查资料、学习的少,图书馆的藏书少,且适合学生阅读的更是廖廖无几。所以新课程倡导的开放性、自学性、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就较难实现。
总之,历史新课改已经在顺利的实施中,其中不乏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我们将用一位名人的话来勉励自己:“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所有新课程研究的成败,都将为我们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借鉴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