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引导下超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小儿上尿路结石的效果分析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uo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超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super mini-PCNL, SMP)治疗小儿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8月采用B超引导下SMP治疗20例上尿路结石患儿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14例;年龄11~144个月,中位年龄31.5个月。结石最大径0.8~2.5cm,平均(1.48±0.59) cm。单发肾盂结石8例,肾盂合并下盏结石1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2例。所有患儿既往均无手术史。全麻俯卧位,输尿管镜下患侧输尿管逆行留置F4~5输尿管导管,B超引导下穿刺目标肾盏,F12~14带有吸引排空装置的Peel-away鞘作为手术通道,应用WOLF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采用特殊设计的吸引排空系统吸出结石。对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结石清除率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所有患儿均一期单通道取净结石,14例穿刺中盏,4例穿刺中上盏,2例穿刺中下盏。2例扩张至F14通道,18例用F12通道。术后第1天净石率100%,手术时间6~40 min,平均(17.6±11.6) min,术后Hb下降2~16 g/L,平均(7.6±4.1) g/L,术后HCT下降0.02~0.059,平均(0.027±0.015)。所有小儿均未予留置肾造瘘管和D-J管。14例患儿术后保留输尿管导管,术后第1天拔除输尿管导管及尿管,6例患儿完全无管化。术后住院时间1~4 d,平均(2.4±0.8) d。所有患儿无输血,无术后疼痛、发热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SMP并发症少、恢复更快、疗效确切,可作为<2.0 cm小儿上尿路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女性肾结石在绝经前后的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1 194例成年女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19~85岁,中位年龄51岁。分析不同年龄段结石发病情况,排除子宫切除术后及因乳腺恶性肿瘤服用雌激素患者28例,入组1 166例。根据患者是否绝经分为绝经前(464例,39.8%)和绝经后(702例,60.2%)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结石的发病特点。结果女
目的对经脐单切口三通道腹腔镜肾盂成形术的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2例行经脐单切口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患儿的病例资料。男139例,女23例。年龄1个月~14岁,中位年龄2岁。左侧127例,右侧32例,双侧3例。162例患儿术前均行B超、肾动态显像、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等检查,明确梗阻部位位于肾盂输尿管连接处。采取Satava分级系统及Clavien分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后入路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我中心收治的35例行后入路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4例,女21例;年龄15~70岁,平均45.8岁。术前均行肾上腺高分辨CT平扫确定肿瘤大小、形态及位置。肿瘤直径10~60 mm,平均31 mm。结果35例均成功通过后入路途径完成肾上腺或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手术时间38~138 min,平均7
期刊
目的总结应用多种方法寻找困难输尿管开口的经验,提高困难输尿管开口置入双J管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3年1月我院11例有困难输尿管开口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4例;年龄37~73岁,平均54岁。其中7例为肿瘤侵犯或压迫,4例为腺性膀胱炎。应用电切镜、输尿管镜、电切镜结合输尿管导管、沿肾造瘘口注入造影剂后盆腔CT和术中沿肾造瘘口注入亚甲蓝的方法寻找输尿管开口并置入双J管。结果
期刊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的组织学特点和各亚型的生物学特点,为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4 200例膀胱肿瘤患者的病理资料,男3 443例,女757例;年龄20~95岁,平均(62.7±11.4)岁。肿瘤直径0.2~6.5cm,平均(1.8±0.6)cm,单发肿瘤3 214例(76.5%),多发性肿瘤986例(23.5%),分析肿瘤病理类型、分期、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