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标下中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a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时所表现的身心统一和协调配合的才能。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是掌握知识、技术与技能的必要前提,而且是影响一个人活动效果的基本因素。体育能力是一种特殊能力,是人们能独立地、科学地从事体育锻炼和身体活动的能力。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非常重视和强调中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从教育改革、终身体育而言,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都应以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重点,以适应现代素质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造就合格的跨世纪人才。
  关键词:中学生;体育能力;培养
  
  中学阶段是学生发展智力和体力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现代化的思维和素质、坚强体魄的关键时期,我们一线体育教师应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促进学生体育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扎实的身体基础,为提高未来的生活质量奠定基础。现就新课标下中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作如下初步探讨。
  1对中学体育教学的反思
  1.1 从以往乃至当前中学生体育能力,不难看出中学体育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在体育教学的教材、教法、组织形式等方面,基本上沿袭命令式、模仿式、检查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严重忽视对体育意识、兴趣爱好以及独立自主锻炼能力与习惯的培养。热衷于片面追求竞技体育成绩,或过分强调“达标”及初中升学考试的体育项目检测,导致了本来是学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手段的体育,反而成为应试教育的附庸。
  1.2 对近几届初、高中约千余名毕业生走上社会实际情况调查看,约80%的学生尚不会自主锻炼身体,也不会充分享受运动的乐趣。因为缺乏必要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不懂得欣赏体育比赛,按体育能力而言,不少人还是“体育盲”,结束学校生活等于结束体育生活,甚至,从此与体育无缘。
  2体育能力的培养是现代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
  2.1 能力是知识、技能、智力在一定教学条件和实践途径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综合心理特征。体育能力则是一个人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素质和体验等诸因素的综合能力,并在参与具体体育活动中可体现出来的各种锻炼方法和健身手段。根据中学生年龄特点,体育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教师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服从于目标,服务于目标,教学手段上注重诱导、激发与调节、控制,在不断改进和革新中做到多样化、生动活泼、富有情趣。激发学生内在潜力,使自觉参与主动投入,在主动参与中体验成功、感受喜悦,促使能力的形成,巩固并发展。
  2.2 现代教育强调终身教育,终身体育作为一种新思想,是受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随着体育功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观念、行为的变化而产生的。当代社会人们对体育需求的日益高涨,科学锻炼、终身受益,已形成一股社会体育的新潮流。学校体育应以终身体育为主线,以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着眼未来,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根据终身体育的思想和学校体育现状,强化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是现代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
  2.3 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和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也就是将学生的个体行为纳入终身体育行为方式,拓宽了学校体育培养目标的内涵,在培养学生个体行为的基础上发展体育特长,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知识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有利于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普及与提高。
  3 体育能力培养的途径
  3.1 学习动机是形成体育能力的关键
  动机是学习的前提,兴趣是载体。教师只有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体育的动机,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组织下、师生的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积极的、主动地参与到体育与健康的课堂教学中。
  3.2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是形成体育能力的前提
  兴趣的形成有赖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丰富的教材内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信息源。为满足更多学生渴望获得更多的新知识的需求,教师要把系统性、科学性较强的体育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要积极创新,如利用录像、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兴趣,创造良好的体育文化环境,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加深对体育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3.3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是形成体育能力的重要部分
  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所谓“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这个道理。笔者在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中,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3.1 培养学生的身体锻炼能力
  中学生身体锻炼能力是指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科学锻炼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加以创新,培养成独立地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应该从以下四方面去抓:一是自学,培养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意义,学习有关体育知识和方法,能够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制定锻炼计划和方法,坚持经常性地锻炼,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二是自炼,能把所学到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综合运用到体育锻炼实践中去,使自炼活动成为日常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三是自调,即学生在身体锻炼活动中,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健康水平,掌握和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并能进行自我调节;四是自控,指执行锻炼计划的自我控制能力,即在身体锻炼效果自我评价基础上不断修正并实施锻炼计划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身体锻炼能力是培养学生运动能力的基础和前提。
  3.3.2 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学生在学习新的体育教学内容时,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在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下,让学生正确地运用自己的身体去模仿练习,使之正确、规范地完成动作和每节课的任务,教师所起的作用是辅导或指导性的,学生个性学习能力的高低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正确优美的示范、清楚简洁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动作内容的细节,启发学生表达出对新内容的认识,并能在练习方法和技术动作上有所创新。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使学生轻松自如地掌握好动作技能技巧。
  3.3.3 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
  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培养学生开拓创新思想和能力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因为只有教师不断有创新的行动,学生才会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应积极改革、不断创新、力求变化,即在努力挖掘现有体育设施的最大潜能、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有利于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的评价体系等方面有所作为,学生才能更好地达成体育学习的目标,也才能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学习需求和爱好,充分发挥他们的求索精神。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曾经说过:“强迫是最糟糕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自己去重新掌握、重新建立和重新发展真理”、“一切现代心理学都教导我们说智慧产生于行动”。皮亚杰的这些观点提示我们,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3.3.4 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自我评价是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有没有自我评价能力的学生在练习中所表现出来的质与量都有很大的差别,因为自我评价意识在技术掌握的过程中起着信息综合分析器的作用,它对众多的内外部信息进行分析、纠正、选择并确定下一步的具体行动。如果一位学生缺乏必要的自我评价能力,他在练习中只会机械重复、死练硬套,产生错误时,不仅判别不清,甚至有可能由于一再重复导致技术的错误定型。有自我评价能力的学生,能根据练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去寻找解决或改正的线索和办法,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动作技术规格及练习的讲评,提供判别标准,明确练习要求,是培养学生形成自我评价能力的基本方式。
  4 结论
  4.1 中学阶段是人一生接受学校教育最为关键的承上启下的阶段
  中学体育在进行体育基本知识、技能的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学生在校期间能否完成教学目标要求并达到相应的考核标准,更应考虑其毕业以后更长时期坚持有效的体育锻炼和健身习惯。因此强化中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意义。
  4.2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
  这是当前各国学校体育研究的热点之一,如日本学校体育改革方针规定:“培养学生终生从事锻炼的能力和态度,过健康生活。”“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和主动精神,以提高学生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具有生存的能力”是美国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在中学阶段强化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专家和学校体育专家所共同关注的研究课题。
  4.3体育能力的培养已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和迫切性
  这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是达到学生强身健体终身受益的需要;是增强全民体育意识和人口素质的需要。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学校体育应充分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把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兴趣、个性发展与体育能力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中学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王则珊.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5.
  [2]时晓玲.清华新生体能测试的结果说明了什么[J].中国学校体育,1995.(5).
  [3]季浏,主编,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要: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索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生物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生物教学;问题情境;创设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是指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与教学目标、内容、学生认知结构紧密相关的问题。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苏格拉底也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她能帮助新思想的诞
摘要:围绕“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中的德育目标,从学科特点、插图利用、实验渗透和学史教育等方面总结实施方法,努力实现“三维目标”中的德育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德育教育    《物理新课程标准》第一次将一维的教学目标发展为三维的教学目标,不仅强调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双基目标,而且进一步提出“过程与方法”的体验目标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德育目标,提倡学生通过经历“科学发现与探究”的
摘 要:数学的价值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为重要。让学生乐于学数学,感知数学,应用数学。  关键词:创设问题情景:讲究学习趣味;培养自主体验;重视知识迁移    温家宝总理说过:教育要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依靠人、为了人、服务人”为基本出发点,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发现和
摘要:物理学是一套完整的辩证唯物主义体系,本文从物理教学的内容、任务、方法等方面阐述物理教学应责无旁贷地成为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阵地,这对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40  关键词:物理教学;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科学素质;创新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在整个人类知识体系中居于最高层次,对所有的自然科学均有指导作用。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反映了自然界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历来都非常强调传授知识与道德教育的关系。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唐代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西方教育家也认识到了传授知识与道德教育的关系,其中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对这个问题阐述得非明确,他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把
摘要:在初中数学“自学一辅导”法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的增长点,关注课堂教学时间的增长点,关注课堂练习题目具有针对性的增长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增长点;科学提高教学质量    在新形势下,教育不仅要发展,而且要科学发展,这是大家普遍认同的真理。在我们学校会议上,领导也明确提出了“聚精会神抓质量,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口号。那么,怎样提高教学质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