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选文内容进行链接围绕综合能力进行考查

来源 :阅读与鉴赏(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tong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中考语文阅读题中,材料链接类题目频频出现。这类题目,一般给出一则或数则与选文内容相关的材料,然后要求考生紧紧联系选文内容,解答各类问题。在考题的设计上,主要着眼于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既有对短文内容的活学活用,也有品悟、评论、探究等主观性很强的题型。
  从2010年各地中考情况来看,阅读板块的材料链接类题目,主要有四类:
  一、判断型链接题
  就是要求考生运用选文所介绍的相关知识,对链接材料的类型进行归类,对观点的正误作出判断,还可要求阐述如此归类、判断的理由。
  〖中考真题〗例1(2010北京市卷)
  ①在城市里,人们经常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街头雕塑。街头雕塑,指的是在道路两侧或交叉口等位置布设的雕塑。它主要供在道路上活动的用路者观赏。
  ②街头雕塑一般分为纪念性、主题性和装饰性雕塑。纪念性雕塑一般是以历史上的人或事件为主题,它布设在特定地点,再现特定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显示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民族精神。例如,在都江堰市布设的李冰雕塑,就是为了纪念他在设计都江堰工程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主题性雕塑是对某个特定地点、环境、建筑的主题说明,它必须与这些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点明并升华主题。例如,在甘肃敦煌县城有一座“反弹琵琶”雕塑,它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显示了该城市因拥有莫高窟这一名胜而闻名于世的特色。装饰性雕塑主要用来装饰街道环境,表现的内容比较广泛,体积也因环境不同而有大有小。
  …………
  题目:根据第②段的内容,说出下面两则材料介绍的街头雕塑分别属于哪一类型,并结合材料内容作简要说明。
  【材料一】
  大连街头,有一座“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雕塑。1932年,中国首次参加第1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大连人刘长春代表中国参赛。这座雕塑展示的是他在短跑预赛起跑时的瞬间,人物形象动感十足。
  【材料二】
  王府井大街是一条富有北京特色,具有百年历史的商业老街。街头有一座人力车夫拉洋车的雕塑。这座雕塑展示的是一位老北京人力车夫的形象。他身穿布衫,手扶车把,身体侧倾,注视前方,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解题指导〗这类链接题,要求对所给的材料进行判断、归类,实际上考查的是对原文的理解和运用,即原文给出了基本概念或分类标准,考生要能利用这些知识去对链接材料作出判断。因此,它的解题关键首先是要准确掌握选文内容,对选文里面的概念、标准、分类等核心内容一定要反复研读,力求吃透。在此基础上,还要对链接材料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其显著特征,这样,才能确保对选文知识的运用不出差错。
  譬如本题,选文第②段对街头雕塑进行了分类,并结合事例对三种街头雕塑进行了解释。如果考生能真正理解了这些内容,那就能很容易对两则链接材料作出判断。
  〖参考答案〗“材料一”属于纪念性雕塑。(说明略)“材料二”属于主题性雕塑。(说明略)
  二、释义型链接题
  就是要求考生运用选文所讲述的知识,对链接材料中所出现的一些术语、概念、现象等作出解释。
  〖中考真题〗例2(2010福建福州卷)
  今天你“低碳”了吗
  戎 戒
  盘点2009年的关键词,“低碳”无疑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之一。“低碳经济”、“碳交易”、“碳汇”等概念正日益进入公众的生活。
  所谓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实现“低碳生活”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每个公民都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并落实到吃、穿、用、住、行等各个消费领域。
  …………
  低碳生活不仅能够精确计算出人们生活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且能够以自己的生活细节的改变来证明:气候变化不只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更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摘自《科学与文化》2010年第3期)
  【材料链接】
  中国环境保护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4月20日向媒体通报,2010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号召公众从我做起,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题目:结合原文,用简洁的语言阐释链接材料中政府提倡的“低碳减排”的含义。
  〖解题指导〗这类链接题,要求根据选文内容,对链接材料中的某一概念作出释义,考查的也是对选文的理解和运用。只不过,这种释义,要比简单的判断、归类复杂得多,因为它还要求考生要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要能结合原文,用最简单的文字把相关术语、概念、现象解释清楚。因此,解答此类题目的要诀就是,运用原文意思,准确进行解释,表述简洁科学。
  譬如本题,原文已对“低碳”、“低碳生活”作出了非常详细的解释,稍稍进行一下提炼概括,就能给出“低碳减排”的含义。
  〖参考答案〗减少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
  三、品悟型链接题
  就是要求考生将选文内容、观点与链接材料进行联系和对比,然后要求考生对链接材料所记叙的事情、描述的社会现象、呈现的观点等进行感悟、品味、评析,畅谈内心感受,表达自己所得。
  〖中考真题〗例3(2010湖南岳阳卷)
  态度创造快乐
  一位访美中国女作家,在纽约街头遇到一位卖花的老太太。这位老太太穿着相当破旧,身体看上去也很虚弱,但脸上的神情却是那么祥和兴奋。女作家挑了一朵花,说:“你看起来很高兴。”
  “为什么不呢?一切都这么美好。”
  “对烦恼,你倒真能看得开。”女作家随口又说了一句。
  岂料,老太太的回答更令女作家大吃一惊:“耶稣在星期五被钉上十字架时,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后就是复活节。所以,当我遇到不幸时,就会等待三天,一切就恢复正常了。”
  “等待三天”,多么富于哲理的话语,多么乐观的生活方式。她把烦恼和痛苦抛下,全力去收获快乐。
  看来,快乐与态度的确存在着某种关联。
  …………
  由此可见,如果把自己浸泡在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中,快乐必然会占据你的每一个日子。
  题目:下面这段话也是就“态度与快乐”之间的关系发表看法,请联系上文,用简明的语言谈谈它们对你人生的启示。
  【链接材料】
  一个人是一首曲,当你播放迪斯科的时候,身边的人会随你跳舞;但当你播放哀乐的时候,身边的人只会随你流泪。一个人是一团火,可点燃身边的柴;但一个人也可能是块冰,会冷却身边的炭。
  〖解题指导〗这类链接题,要求考生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两个内容,或畅谈自己的感受,或表达自己的内心所得,或发表自己的见解,解答有一定难度。考生在答题时,首先要将文本与链接材料仔细进行对比,力求从中找出相同点或不同点,并进行提炼;在此基础上,再根据题目的要求,想想自己持什么立场,内心有什么感触和收获,有什么话要说;最后,再简明扼要地把这些内容表达出来。它的解题要领可以概括为:两相对比,准确切入,有感而发,观点正确。譬如本题,只要围绕“态度与快乐”这一论点来谈,说出自己的心得即可。
  〖参考答案〗示例: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不但能让自己快乐,也能让他人快乐;消极的心态会给他人不良影响。因此,在人生旅途中要努力使自己保持积极的心态,乐观向上,快乐他人,和谐社会。
  四、探究型链接题
  就是要求考生从选文出发,对链接材料的内容进行自主探究,有所思考,有所发现。
  〖中考真题〗例4(2010甘肃兰州卷)
  天赐良“源”
  浩瀚的海洋不仅面积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70.8%,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接收器:6000万平方千米的热带海洋平均每天吸收的太阳能就相当于2500亿桶石油所含的热量。吸收太阳热能的海洋表面温度较高,而在一定深度下的海水温度较低。海洋表面在太阳的照射之下,和长期未受到光线照射的深海产生了温差,一般在热带地区,地层与1000米深处的海水温差可达25℃。由于存在温差,就可以利用海洋表面和海洋深处的温度差来发电。按资源普查的经验公式计算,在几种海洋能利用中,海洋温差能可开发总装机容量为148亿兆瓦。单从数量上来讲,温差能是最大的。
  …………
  海洋温差能发电对能源的浪费远远低于普通火力发电。当海洋电站离陆地较近时,可考虑直接向陆地上的变电站输送电能;人们还可以利用海水在工作过程中分解出的氢作为燃料,或从浓缩海水中提取铀、重水以及一些稀有金属,送往陆地供核电站使用。同时它几乎不会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因此对海洋温差能这种清洁能源的利用前景可谓十分广阔。
  题目: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写出你从中的发现或思考。
  材料:上海电力公司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发电项目,风力、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齐头并进。根据测算,世博会召开时,上海并网清洁能源发电将达到146.4兆瓦,其中风电139.4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7兆瓦,可为世博园区提供三分之一的用电量。这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万吨。
  〖解题指导〗这类链接题考查的是对链接材料的思考与探究,这种探究,看似无处下手,其实不然,你只要把握住选文的主题,进行一下联系,就能找到探究的方向。譬如本题,选文讲的“海洋发电”无疑是一种洁净的新能源,看到了这一点,所谓的探究也就一点不难了。它的解题要领是,根据选文确定探究方向,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探究所得。
  〖参考答案〗清洁能源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马上就练★
  冬虫夏草
  ①不是什么幼虫都能成为冬虫夏草菌的寄生体。
  ②小虫活动的天空是如此高阔,土地是如此辽远,小虫更是如此之多,何以冬虫夏草菌偏要选择蝙蝠蛾幼虫作为寄生体呢?选菜青虫就不行吗?——其形象并不怎么高雅,但毕竟还是虫,还能够化蝶,翩翩然上下,亦虚亦实,恍兮惚兮,饶有诗意的。蝙蝠蛾幼虫作为冬虫夏草菌的“培养体”,是被宠幸还是命运的安排?
  ③也不是任何真菌都能生长在蝙蝠蛾幼虫的身体里。
  ④我们比较熟悉的真菌如蘑菇、霉菌,还有酵母菌等,谁也不会想到要深入如此逼仄、窄小的“虫体环境”。冬虫夏草菌寄生于蝙蝠蛾幼虫体内,也不一定是出于什么冤家路窄。我想,一开始也可能只是一种偶然事件,只是这种偶然多了,才逐渐养成一种习惯,最后形成如此特定的自然选择。
  ⑤寒冬是萌生冬虫夏草的季节。雪野洁白,四野寂静,千山鸟飞绝,野渡雪自白。这样的日子,蝙蝠蛾幼虫只能躲藏在寒冷的泥土里,随着体质的下降,冬虫夏草菌终于强行钻入它的身体,吸取体内的营养,在体内萌发菌丝体。经过隆冬到初夏漫长的日子,可怜的幼虫终于被“吃”得只剩下一袭皮,皮中全是密密实实的菌丝体(菌核)。入盛夏,菌核茁壮成长,不久,便从“虫”嘴巴那头伸出一根中间肥两头略尖、表面上生着一些小球体、里面隐藏着不少冬虫夏草后代(子囊孢子)的棒子。这棒子窜出泥土以后,怎么看都像夏天的草叶。
  ⑥也不是任何地方都能生长冬虫夏草。
  ⑦江南烟雨,天潮潮地湿湿,不适合冬虫夏草的生长。岭南天气,风热温湿,也不适合冬虫夏草的生长。根据科学考察,冬虫夏草只适合生长在我国四川、西藏、云南、贵州、青海、甘肃一带森林草甸或草坪上。想来,这真使经济至上的尘世短了不少冬虫夏草的产量。
  ⑧成为冬虫夏草绝不是菌的美德,而是菌的鸠占鹊巢,菌的侵略行径,菌的霸权主义;是冬天开始的弱肉强食,冬天里的强盗作为,生物界的罪恶逻辑。菌将自己的幸福生活乃至未来建筑在其他生物的死亡之上,谁能想象出虫的死亡过程有多痛苦?
  ⑨世上不是有“披着羊皮的狼”吗?我以为冬虫夏草不折不扣就是“披着虫皮的狼”。友人从西藏归来,带给我一小包冬虫夏草,说是世界上最好的冬虫夏草,因为是从生态环境最好的西藏出产的。我想,迄今为止人类的所谓生态学观念,本质上仍然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对于蝙蝠蛾幼虫来说,即便生活在西藏那样的土地上,生态环境也未必能说是好。
  ⑩冬虫夏草使菌的身价得了道升了天。冬虫夏草入药,性温味甘,极具补肺益肾功能。优质的冬虫夏草,药店已售数万余元一斤。
  ?輥?輯?訛在地球村,新的冬虫夏草依然在产生……(选文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冬虫夏草形成的必要条件。
  
  2.文中第⑨段加着重号的“迄今为止”能否删掉?为什么?
  
  ★3.阅读下列链接材料,答题。
  材料:“四川嘉定府所产者最佳。云南、贵州所出者次之。冬在土中,身活如老蚕,有毛能动,至夏则毛出土上,连身俱化为草。若不取,至冬则复化为虫。” ——《本草从新》
  读完本文后,你觉得这种说法科学吗?为什么?
  
  
  但丁的目光
  ①暮色降临,那些曲折的街道和小巷顿时更显得幽深。眼看天色一点点幽暗,站在街口,那些古老楼房迎面压下来,遮住了窥探的视线。黄昏的佛罗伦萨,在一个外来者的眼里,显得无比神秘。
  ②走过一条狭窄的小路时,陪我的意大利朋友轻声说:“但丁,他在这里住过。”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是一座很普通的临街小楼,看上去已经歪歪斜斜,门口挂着一盏方形风灯,灯不亮,闪烁着昏黄的光。给人的感觉,这光芒也是古老的,六百多年岁月,都浓缩在这幽暗的灯光中。
  ③走在古老的石头街道上,很自然地产生这样的念头:这就是但丁当年走过的路,一条普通的小路,走出非凡的人生。1302年,但丁三十五岁,那一年,他遭到权贵的迫害,被当政者宣布终身流放,永远不准返回佛罗伦萨。这样的遭遇,对一般人也许是沉沦和毁灭,然而对但丁,这却是一个伟大的开端。
  ④但丁从此开始流亡生活。他说:“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离开佛罗伦萨,他旅行,观察,思考,游遍了意大利,认识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他每天都在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国家的命运和人类的前途。他没有想到,告别故乡,就成了永远的游子,在他活着的时候,竟然再没有机会重返佛罗伦萨。晚年的但丁,定居于古城拉韦纳,将一生的经历和思考,倾注于《神曲》的创作。一个游子,客居他乡,心含着愁苦,也怀着憧憬,用鹅毛笔写出一行行奇妙的诗句。但丁在诗中梦游地狱、炼狱,历经千难万险,最后抵达天堂。其惊人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思想,前无古人。但丁说过他写《神曲》的目的是“要使生活在这一世界的人们摆脱悲惨的遭遇,把他们引到幸福的境地”,他是为爱和理想而创作。
  ⑤我来到但丁广场时,天已经落黑,下起了小雨。空旷的广场上不见人影,圣十字教堂孤独地站在微雨迷蒙的夜色里。教堂已经关门,我只能站在门口沉思默想。在这座教堂里,埋葬着佛罗伦萨历代的主教和显赫的权贵。但丁的墓碑,在教堂的入口处,只是块普通的石碑,上面刻着诗人的姓名和生卒年月。然而,到这里的人们,大多只为但丁而来,为他的《神曲》而来。这应了李白诗句的意境:“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⑥教堂大门的左侧,有一尊高大的大理石雕像,是但丁的立像。台基上,刻着诗人的姓名。台基的两边,是两头大理石狮子,威严地护卫在主人的脚下。但丁穿着宽大的长袍,伫立在精致的台基上。诗人的目光,一如他故居前那尊铜像,忧郁而深邃,俯视着夜色迷茫的大地。
  1.文章的标题为“但丁的目光”,请说说“目光”的特征和具体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③段末尾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开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认真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一句不超过30个字的包含哲理的人生感悟。
  链接一:因为对电影的痴迷,王宝强8岁上少林寺拜师学艺,14岁只身闯荡北京,成为北漂一族。很多人因生活得不到保障而纷纷退却时,王宝强留了下来。他夜宿街头,啃冷馍,喝冷水,每天到片场等待……16岁时被导演李扬挑中,从此成为著名的影星,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链接二:曼德拉出生于南非大酋长家庭,却“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为反对白人政府的种族隔离政策,坚持民族解放斗争,他历经坎坷,饱受27年的牢狱之苦。1994年,斗争取得最终胜利,曼德拉成为南非首任黑人总统。曼德拉还担任过非国大主席,并于1993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
  人生感悟:
  飞向太空
  ①人类对浩瀚无垠的太空向往已久。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亦真亦幻的《西游记》,人们把太空描述成妙不可言的神仙世界。在人们的想象中,太空是一个至善至美的天堂。然而在现实世界里,太空绝不像人们想象得那样浪漫。进入太空,人类要面对的是险境而非仙境。载人航天飞行要解决的问题也远不止是“高处不胜寒”。
  ②载人飞行要克服的第一个难关是真空环境对人的影响。太空中没有空气,人体若裸露在真空中,将无法呼吸。如果宇航员的座舱、生活舱一旦泄漏气体,很可能导致宇航员死亡。
  ③需要克服的第二个难关是来自太空强辐射的影响,这种太空强辐射包括太阳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辐射。太阳电磁辐射中的可见光和红外部分主要影响航天器的温度,会损伤航天器的一些表面材料,还影响高层大气的温度和密度,从而加重低轨飞行器轨道控制的负担。高能粒子辐射则直接对航天器本身产生影响。高能粒子长时间围绕地球运动,对低轨道航天器构成严重威胁。它们的辐射不仅损伤航天器表面材料,而且会使航天器内部的太阳能电池、有机材料、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等的性能发生变化,甚至造成永久的损伤。
  ④空间碎片和流星体是载人飞行要克服的另一难关。空间碎片又被称为空间垃圾,是指废弃的火箭或卫星的残骸和它们因爆炸或碰撞而产生的碎片。它们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稍低于流星体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它们始终和航天器一同在地球的周围运动,因此出现碰撞的机会很多。空间碎片和流星体与航天器相撞,会在航天器的表面留下撞击坑或穿孔,甚至造成航天器表面的机械损伤。体积相对较大的流星体和空间碎片,对人体和航天器的破坏都是致命的。
  ⑤另外,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振动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火箭在上升过程中发动机会产生高强度的噪声,飞船高速穿过大气层时也会产生巨大的噪声。即使飞船在轨道运行时产生的相对小得多的噪声,也相当于繁忙交通路口的噪声,而且持续不断。而飞行产生的强度不等的振动会影响宇航员的心率、血压和耗氧量,可诱发心血管的功能紊乱。另外,人体或器械的振动也会使人视觉模糊,动作不协调,操作误差增加,语言明显失真或中断。
  ⑥可见,在浩渺的宇宙中,宇航员时刻面临着险境,而决非想象中的仙境。
  1.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拓展链接。
  舱外航天服是一套防护和应急救生的复杂系统,用于保证宇航员出舱安全。目前,“太空行走”是中国载人航天的下一个目标,而成功研制舱外航天服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备条件之一。
  请你联系选文内容,说一说舱外航天服应具有哪些功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虫夏草》:1.有蝙蝠蛾幼虫做寄生体;冬虫夏草菌;适宜的环境。2.不能。“迄今为止”限定时间,表示到目前为止。★3.不科学。冬虫夏草属菌类,不可能变为虫;冬虫夏草菌所寄生的蝙蝠蛾幼虫已经死亡,不可能复活。
  《但丁的目光》:1.特征:忧郁而深邃。含义:忧郁,但丁对世界人民没有摆脱悲惨的遭遇,心含愁苦; 深邃,但丁因思考生命的意义、国家的命运和人类的前途而流露出的精神、气质等。2.他从此可以开始自由地追求知识和美德;从此可以开始旅行、观察、思考,游历意大利,认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为他将一生的经历和思考倾注于《神曲》的创作作了充分的准备。★3.言之有理即可,应包含以下要素:明确的目标(信念、追求等)、顽强的毅力(执著的努力、奋斗等)、人生的价值等。要素不全、超过字数酌扣。示例:执著的信念、顽强的拼搏浇灌出缤纷的生命之花。
  《飞向天空》:1.载人航天飞行面临的险境。逻辑顺序。2.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太空强辐射的类型。★3.防泄漏(供氧)、防辐射、防撞击(减振)、降噪。
其他文献
中考原题    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开幕。山东馆以“齐鲁青未了”为主题,向世界展示山东的风采。班级开展“走进山东馆”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你是怎样理解山东馆“齐鲁青未了”这一主题的?  2.右图为山东馆。场馆设计体现“海岱(指泰山)交融”的理念。请你写一段文字,说说场馆外形设计是如何体现这一理念的。    3.完成下面的对联,展示山东的人文底蕴和自然风光。  
期刊
中考原题:  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虽然这些风流人物的生命早已消逝,但他们感人的故事,不朽的业绩,博大的情怀,高尚的品质,却留在我们心中。假如你班要开展以“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主题语。  2.在参与此次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老师设计了两项活动,请你再补充两项。  ①排风流人物座次。  ②讲风流人物故事。  ③
期刊
中考真题: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荆州是驰名于世的三国鏖兵之地,有着深厚的三国文化积淀。下面以“说不尽的三国风云”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  1.吟三国华章。阅读下面语段,按编号填写诗文。  昔魏武吟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志宏阔如宇;武侯临表:“受任于败军之际,② _____________ ”,其情沛然如注;孙权劝学,蒙曰
期刊
中考原题:  今天是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请你参加下列节日活动。  [走近端午]  1.请你结合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它从汩罗江的波涛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每一条河川都回荡着振聋发聩的呐喊,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所指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下面是一位同学根据上述文
期刊
中考试题:  请参加以“我来说生肖(属相)”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一:亮出生肖  请写出你的生肖或你喜欢的一种生肖,并从下面的诗中找出与其对应的诗句,书写在田字格内。(温馨提示:后面的活动均围绕你所写的生肖展开。)    十二生肖诗  硕鼠饮河河不干,牛女长年相见难。  赤手南山缚猛虎,月中取兔天漫漫。  骊龙有珠常不眠,画蛇添足实为累。  老马何曾有角生,羝羊触藩徒忿嚏。  莫笑楚人冠
期刊
中考试题: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作为地球的主人,就应该好好保护地球。为了倡导节约能源,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绿色,更环保,校学生会将举行“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  1.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段简要的文字,介绍一下什么是“低碳生活”。(50字以内)  材料一: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变暖使得南极冰川
期刊
考场真题:  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古人云“知行合一”、“知易行难”,“知者”可贵,“行者”更可贵。“行者”,用行动诠释生活的意义,用行动抒写生命的美丽。鲁迅以直面人生的呐喊唤起民众的觉醒,“我”以满腔的热情帮助迪龙实现生命的蜕变,而面临危机的美丽汉语需要我们用行动去拯救。  当我们抱怨环境脏乱时,我们为什么不俯下身去?当我们接受善意的微笑时,为什么不报以同样的微笑?当我们自怨自艾时,为什么
期刊
中考真题:  为了弘扬尊老、爱老的中华传统美德,增强学生敬老、助老、孝老的意识,学校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开展“社区养老”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社区居委会王主任为你提供了下面两则材料。请你根据这两则材料提供的信息,说出北京市开展“社区养老”的原因。  【材料一】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定,一个国家(地区)65岁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这个国家(地区)则进入老龄化社会。
期刊
汉语言是发展的语言,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词语层出不穷,如“潮女、没女、熟女、单女、腐女”等。新词语的考查在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纷纷登台亮相,成为课程改革以来中考语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10年舟山卷对“新词语”的考查,就体现了语文考试与生活接轨的课改精神。它引导学生语文学习要与生活联系起来,与实践结合起来,把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才是语文学习的良方,
期刊
专题导语: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中考现代文阅读到底应该怎么考?如何设题?这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难题。从起初肢解式大题量考查,过渡到近几年的少量题目,重整体感知和具体探究。绍兴市近三年连续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