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并指出对策。以我校90名“农村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L.R.Derogatis编制的《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访谈了解“留守儿童”的有关情况。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调查;对策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农民工把孩子留在当地,从而形成了一个特殊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本文就我校90名“农村留守儿童”为对象进行调查,并指出对策。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学校90名“农村留守儿童”为对象,男女各半。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本研究采用L.R.Derogatis编制的《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进行问卷调查,共9O道题目,内含10个因子:Fl(躯体化)、F2(强迫)、F3(人际关系敏感)、F4(抑郁)、F5(焦虑)、F6(敌对)、v7(恐怖)、r8(偏执)、F9(精神病性)、F10(其他);量表的计分采用五级评分制度:1分表示“无症状”,2分表示“轻度”,3分表示“中度”,4分表示“偏重”,5分表示“严重”。
2、访谈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对留守儿童及其教师和监护人进行访谈,对监护人的受教育程度、他们对留守儿童的教养方式与重视程度以及是否意识到“留守”会给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一定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解。
二、结果分析
(一)原因分析
1、家庭因素
父母的爱在个体的早期发展中,父母的爱、支持和鼓励容易使个体建立起对初始接触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这能够保证孩子成年后与他人顺利交往,如果缺乏这种信任感和安全感会使个体逐渐形成孤僻、无助的性格,也容易产生心理异常,特别是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在留守儿童幼小的心灵里,缺乏父母的爱护和教导,与父母的情感基础薄弱,感觉陌生。久而久之,留守儿童由最初对父母信任感和安全感的缺乏,转向了对外界信任感和安全感的缺乏,这些都会对他们今后的成长道路造成负面影响。
监护人的文化素质不高。“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是其祖辈(占被调查家庭总数的87.5%),其文化程度和知识水平都比较低,教育观念陈旧,方法简单,要么溺爱,要么放任,要么惩罚,难以给予孩子学习和心理成长必需的帮助和指导。
2、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在儿童早期发展过程中也具有特殊的作用。由于农村大多数学校没有普及素质教育,因此在学生德育方面特别在心理方面学校缺乏硬件设施和专业老师。缺乏心理方面的辅导,导致孩子们存在不同程度的孤独感、自卑感,及各种不同的心理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不能使其人格得到健康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一)家庭方面
1、家长要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加强自身教育,要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出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的下一代。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的发展。因此,作为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多学习点家庭教育方面的相关知识,要多关注孩子在生活和学习方面所产生的困惑、需要、兴趣等。同时,还要注意到孩子的身心方面的变化,及时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2、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的教育,提升他们的家庭教育观。随着父母外出打工,家庭常住人口发生变化,留在家的以老人和孩子为主,家庭教育逐渐演变成隔代教育。这种隔代教育最大的缺点是管理失效,表现在管理方无力管理和被管理方拒绝管理;同时也由于祖辈们自身大部分都是文盲,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他们认为,只要孩子不生病,学习好不好无关紧要。再加上由于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老人骄宠,更加任性,肆无忌惮。因此,当监护人变化、监护权利转移时,教育的职责未及时转移,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建议开展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学习、交流、咨询、娱乐等活动,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的培训,督促他们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教育,并教给临时监护人科学教育的观念和方法,让他们意识到恰当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二)学校方面
1、学校要开设相关的心理咨询课。我们知道,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都是正处于人生关键时期,作为留守孩子,他们在心理方面承受了普通孩子所没有的压力。如何很好的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他们将来的发展是很重要的。所以,建议学校要专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让心理教育老师给予孩子在心理方面的正确疏导。
2、教师要更加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很少得到父母的关爱,作为学校的老师,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心才是。不能因为他们的成绩差,影响到教学效果,就用有色的眼光去看他们,对他们置之不理。这就需要教育部门考虑如何用更加合理的考核方式去考核教师的教学效果。
3、学校要开展更多的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如开展一些有关法律和道德方面的知识的讲座,提高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同时,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让孩子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提高孩子的道德修养。多种活动的开展,会让孩子觉得生活是有趣的,不会感到孤独、寂寞。
作者简介:
徐 媛(1982.08-),女,汉族,重庆人,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
周红艳(1980.10-),女,汉族,重庆人,小学教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冯建等.“留守儿童”教育的再思考[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2):39-41.
[2]段成荣等.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29-36.
[3]黄晓慧.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5):11-13.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调查;对策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农民工把孩子留在当地,从而形成了一个特殊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本文就我校90名“农村留守儿童”为对象进行调查,并指出对策。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学校90名“农村留守儿童”为对象,男女各半。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本研究采用L.R.Derogatis编制的《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进行问卷调查,共9O道题目,内含10个因子:Fl(躯体化)、F2(强迫)、F3(人际关系敏感)、F4(抑郁)、F5(焦虑)、F6(敌对)、v7(恐怖)、r8(偏执)、F9(精神病性)、F10(其他);量表的计分采用五级评分制度:1分表示“无症状”,2分表示“轻度”,3分表示“中度”,4分表示“偏重”,5分表示“严重”。
2、访谈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对留守儿童及其教师和监护人进行访谈,对监护人的受教育程度、他们对留守儿童的教养方式与重视程度以及是否意识到“留守”会给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一定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解。
二、结果分析
(一)原因分析
1、家庭因素
父母的爱在个体的早期发展中,父母的爱、支持和鼓励容易使个体建立起对初始接触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这能够保证孩子成年后与他人顺利交往,如果缺乏这种信任感和安全感会使个体逐渐形成孤僻、无助的性格,也容易产生心理异常,特别是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在留守儿童幼小的心灵里,缺乏父母的爱护和教导,与父母的情感基础薄弱,感觉陌生。久而久之,留守儿童由最初对父母信任感和安全感的缺乏,转向了对外界信任感和安全感的缺乏,这些都会对他们今后的成长道路造成负面影响。
监护人的文化素质不高。“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是其祖辈(占被调查家庭总数的87.5%),其文化程度和知识水平都比较低,教育观念陈旧,方法简单,要么溺爱,要么放任,要么惩罚,难以给予孩子学习和心理成长必需的帮助和指导。
2、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在儿童早期发展过程中也具有特殊的作用。由于农村大多数学校没有普及素质教育,因此在学生德育方面特别在心理方面学校缺乏硬件设施和专业老师。缺乏心理方面的辅导,导致孩子们存在不同程度的孤独感、自卑感,及各种不同的心理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不能使其人格得到健康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一)家庭方面
1、家长要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加强自身教育,要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出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的下一代。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的发展。因此,作为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多学习点家庭教育方面的相关知识,要多关注孩子在生活和学习方面所产生的困惑、需要、兴趣等。同时,还要注意到孩子的身心方面的变化,及时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2、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的教育,提升他们的家庭教育观。随着父母外出打工,家庭常住人口发生变化,留在家的以老人和孩子为主,家庭教育逐渐演变成隔代教育。这种隔代教育最大的缺点是管理失效,表现在管理方无力管理和被管理方拒绝管理;同时也由于祖辈们自身大部分都是文盲,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他们认为,只要孩子不生病,学习好不好无关紧要。再加上由于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老人骄宠,更加任性,肆无忌惮。因此,当监护人变化、监护权利转移时,教育的职责未及时转移,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建议开展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学习、交流、咨询、娱乐等活动,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的培训,督促他们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教育,并教给临时监护人科学教育的观念和方法,让他们意识到恰当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二)学校方面
1、学校要开设相关的心理咨询课。我们知道,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都是正处于人生关键时期,作为留守孩子,他们在心理方面承受了普通孩子所没有的压力。如何很好的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他们将来的发展是很重要的。所以,建议学校要专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让心理教育老师给予孩子在心理方面的正确疏导。
2、教师要更加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很少得到父母的关爱,作为学校的老师,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心才是。不能因为他们的成绩差,影响到教学效果,就用有色的眼光去看他们,对他们置之不理。这就需要教育部门考虑如何用更加合理的考核方式去考核教师的教学效果。
3、学校要开展更多的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如开展一些有关法律和道德方面的知识的讲座,提高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同时,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让孩子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提高孩子的道德修养。多种活动的开展,会让孩子觉得生活是有趣的,不会感到孤独、寂寞。
作者简介:
徐 媛(1982.08-),女,汉族,重庆人,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
周红艳(1980.10-),女,汉族,重庆人,小学教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冯建等.“留守儿童”教育的再思考[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2):39-41.
[2]段成荣等.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29-36.
[3]黄晓慧.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