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数学教育中的举一反三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ug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数学既是一个学科,又是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 初中数学在初中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比例. 数学由于相较于其他课程具有更多的数理思维,也常常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 本文在此结合日常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出举一反三的方法,实践证明对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具有帮助.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举一反三
  
  一、引 言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人类从事计量、建筑、工业、农业等行业必不可少的工具学科.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更加需要具有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更加需要能够举一反三的人才. 因此,学校的数学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让他们在走向社会后,也能继续学习. 本文以如何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为主题展开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二、如何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1.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习主要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只能是一个引导者和促进者. 传统教学模式中,我们习惯认为:教师讲得越多、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学得就越快、越好,教师带领学生探索,总比学生自己摸索要来得更快一些. 实际上,这样做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 如传统教师在教“三角形面积”时,经常是教师自己演示,证明三角形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反复强调“等底等高”这个前提条件,从而推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大大减少了学生自己思考的机会,从而使学生的思维空间越来越狭窄,不要说“反三”了,“举一”也举不好. 因为在课堂教学中,他们不需要思考,而在解答问题需要思考的时候,他们往往不知如何去思考. 学生对所要掌握的知识,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探究,就似是而非地“知道了”,其实是一知半解,从而导致学生运用知识去理解和解答有关问题的能力不强. 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有关的数学知识. 要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提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代替;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 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2.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要确确实实地相信每个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要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好数学知识. 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但是教师要坚信这种差异是一种可以开发的资源,只要提供必要的学习指导和基本的学习条件,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好. 对学生的要求不能千篇一律,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举一”的基础上“反三”甚至“反四”,中等的学生可以“反一”、“反二”,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以把“一”举好就行了. 另外,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营造和谐宽松的讨论氛围,让学生在自由讨论中做到“生帮生”,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做评定、补充、更正,从而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3. 合理善用每种教学法
  从教育者传授的角度而言,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应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基本性、基础性的知识,能起到示范的作用. 常用的就是我们教科书上的例题,通过对例题的深入理解,有助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有助于学习的迁移和实际应用. 为此,数学教师就要善用各种教学法,将教材中的例题知识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举一反三. 以教师最常用的讲授法为例,在运用讲授法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三点:一是教师所举的例题要有典型性,要能体现某一题型的特征;二是“反三”练习时,习题要富有变化,要有思维梯度,不能是单一题型的机械重复;三是不能以教师讲代替学生的思考过程,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归纳总结结论的环节要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更多的时候,让学生去表达,让学生去评价学生,纠正错误. 此外,数学教师还要合理利用自学法、讨论法等教学法,多种教学法有机结合,才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4. 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
  客观、准确的课堂评价语言是学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 课堂评语代表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认可程度,反映了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和态度. 肯定的评语能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强化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中肯恰当的否定评语,会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产生一种紧迫感,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 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提高自己的课堂评价技巧,让课堂评价语言能够说到学生的心坎上,力求让评价语能刺激学生的兴奋点,打开学生的发散思维,成为学生智慧的助燃剂,促进学生举一反三.
  
  【参考文献】
  [1]吴婷. 用数学分析的思想方法进行中学数学研究[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5).
  [2]李长春.新课标要求下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四种理念[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5).
  [3]高浩.促进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5).
  [4]杨恩娜.“尝试”为学生插上智慧的翅膀[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5).
  [5]庙军生.关于农村中学留守学生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5).
  [6]淦润老.浅谈数学游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推进[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0).
  [7]蔡祖忠.初中数学互动教学探讨[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06).
  [8]罗进姨.数学游戏与数学课堂教学[J]. 数学学习, 2009(Z1).
其他文献
常言道:实践出真知. 也就是说,要想获取真正的学问,是离不开实践活动的. 的确如此,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的知识往往会深刻地存在于记忆之中,这种作用是任何语言、任何书本知识都无法取代的. 在数学学习中,也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总结.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在数学学习中重视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既
【摘要】 创设体验式数学课堂的根本目的是建立有效的数学学习环境. 在创建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学习的体验与感悟,重视阅读、探究、讨论的常规化,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和反思归纳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践探索,我总结出体验数学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为阅读、导思、探究、归纳、实践,从而实现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的宗旨.   【关键词】 体验式;教学方式;思维方法;教学策略    一、创建体验数学教学模式的主要步骤  1. 营
<正> 转类形容词,顾名思义,就是那些用来修饰、限制与其所表示的性质与功能根本不相关联的名词的形容词。这类形容词不仅包括一般性的形容词,而且还包括名词性形容词、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比如:sleepy corner, hesitant French, loneliness industry, motorized anarchy, flying holidays, protesting chair,等等。如把loneliness industry译成“孤独的工业”,把protestjng cha
作为培养基层治安民警的公安院校,《治安案件查处》课程既属于治安专业的主干课程,也属于非治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相当强,要求学生除了具备较强的理
【摘要】文章就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结合案例提出了三个课堂教学的误区和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  【关键词】新课程;有效性;形散神不散;形神兼备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今天,如何使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积极探索的课题.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
<正> 国际语之构成与存在必需建筑在国际性基础之上,早在1855年法国哲学家勒努维耶(Charles Renouvier)就曾说过:“世界共同语的计划必需是哲学的,但它的词汇必需是经验的。就是说它的计划必需建筑在逻辑思维的分析上,而它的词汇必须从一些活的语言中挹取。”这一理论正确地指出了国际语的词汇基础国际化的必要。因为人类语言的未来发展正在沿着“民族语-国际语-世界共同语”这
一、为什么成人教育能够成为创建学习型社会的主力军之所以说成人教育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主力军,是因为成人教育不仅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发动者和重要的组织者,而且已经并将继
<正> 在“英语语法学”的教学研究中,我们时常碰到术语问题。这是因为近三四十年来,语言学和语法学的研究突飞猛进,流派林立,不同的流派各有一套术语,初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往往感到陷入术语的海洋。对于同一语法现象,不同的流派往往使用不同的术语;同一术语在不同的流派中又往往表示不同的语法现象。因此,在当代英语语法学的研究中,术语问题便愈得特别突出;尤其是一些新的术语或者没有相应的汉语译名,或者汉语译名颇不一致。所有这些都说明如何帮助理解语法术语,如何统一汉译名称,便利英语语法学的教学与研究,这是
<正> 英汉词典释义精当与否事关我国英语学习者的学习质量,英汉翻译的译文水平,甚至关系到英语国家汉语学生的学习。双语词典大多采用对译释义(或稍加注释),而汉英两种语言差异较大,且均以词汇丰富见长,如何解释才能铢两悉称,恰到好处,确实是煞费周章的难题。笔者拟就目前坊间已有的七种英汉词典谈谈这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供词典编纂工作者和广大读者讨论。一.名物词的译法看似简单,但因某些事物或为国外特有,或我国虽有而中外所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整体推进,迫切要求高校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培养公德意识。这不仅是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