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临汾市旅游业发展的优势
(一)旅游资源丰富
临汾市古为帝尧之都,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因地处汾水之滨而得名,素有"现代花果城"和"华夏第一都"美誉。全市辖1区2市14个县,总面积20280平方公里,人口达412.05万。
临汾市拥有丰富多彩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现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3处(壶口瀑布、古槐、尧庙-华门),3A级旅游景区1处(仙洞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处(壶口瀑布),省级风景名胜区一处(仙洞沟),国家地质公园1处(壶口瀑布);国家自然保护区1处(五鹿山);国家森林公园1处(七里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7处,素有"文物大市"之称。临汾古遗址、古建筑、雕塑、民居多,观赏价值高。尧庙、广胜寺、晋国遗址、丁村遗址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享誉华夏。千佛庵、东岳庙、尧庙、大槐树、苏三监狱等景点建筑精美,风格独特。自然生态与人文旅游资源交织,品类齐全,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二)文化底蕴深厚
临汾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有五千年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临汾市拥有人类文明之源、中华文明之源、三晋文明之源的"三源"文化内涵,在全国享有"中国民间艺术大市"、"中国锣鼓之乡"、"中国戏曲梅花之乡"、"中国古代戏曲摇篮"等美誉,并有13项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增主题设施华门成为临汾新的旅游标志性建筑。临汾市旅游业紧紧围绕"黄河魂·中华根"旅游主题形象,全力实施"一带五区十点一线"建设,形成了尧文化、晋文化、黄河文化、移民文化、宗教文化、始祖文化等较为完整的文化体系。
(三)交通优势明显
临汾"南通秦蜀, 北达幽并, 东临雷霍, 西控河汾",是晋南的中心城市。该市位于西安、郑州、太原三角带中心,具有独特的交通地理优势。初步形成了铁路、省际公路、省内干道、县乡公路、矿区公路、旅游公路、循环公路及与之相配套的干支结合、纵横交错的开放型交通网络。除南同蒲铁路外,高质量的大运高速路、霍侯一级路纵贯全市南北,横穿东西的309国道经拓宽改造,路况明显好转。临长高速、临吉高速、临汾机场项目均在建设中。在不久的将来,通过机场、铁路、公路的建设和完善,临汾市将实现民航、铁路、城市公共交通与公路客运"零距离转乘"及物流过程的"无缝衔接",为加快发展旅游业奠定良好的交通基础。
二、临汾市旅游业发展的劣势
(一)环境质量不高
临汾是全国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地方之一,市区的大气环境污染属典型的煤烟型污染。尽管摘掉了连续三年大气污染全国倒数第一的帽子,但是临汾的污染依然非常严重。一个地区环境污染严重,无论旅游资源多么吸引人,旅游设施多么完美,服务态度多么优良,游客也会望而却步。因此临汾市要加快"生态临汾、绿色家园、花果新城"的建设步伐。
(二)宣传力度不够
临汾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是真正被外界认知的旅游景点只有壶口、华门、大槐树等少数几个,其余大都还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状况。临汾市旅游资源及产品在外知名度低,外界对这个地方不知道、不了解,来旅游的人自然就不可能多。如果只对个别景点零打碎敲、小打小闹的宣传促销,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得不偿失的。因此要运用多种手段宣传临汾旅游,打造精品线路。
(三)景点整合不好
临汾市虽然具有丰富多彩而又古老独特的人文资源、观光资源和休闲度假的自然资源,但是目前形成规模、具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并不多。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旅游线路)的品位不高,在旅游市场上缺乏吸引力。加之景点规模小、又比较分散,难以组合成精品旅游线路,接游水平明显滞后。因此要加强与周边县市旅游领域的联合协作,构建晋南文化体验旅游圈。
三、临汾市旅游业发展的机遇
(一)旅游发展势头渐好
200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决定设立中国旅游日,并首次将旅游业升格为战略性产业。在整个国家旅游业大的发展形势下,2009年以来,临汾市旅游业全年接待国内游客988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82余亿元,接待海外游客8.3万人次,创汇1500余万美元。2010年7月30日,临汾市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动员大会在霍州市举行,在动员会上共签署了51亿元的旅游发展项目。
(二)经济区位优势显现
山西承东启西,连南通北,自然、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比较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和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是中部地区的典型代表。临汾作为晋南的中心城市,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工业发展潜力巨大,其中乡宁县的主焦煤为全国三大主焦煤基地之一。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得临汾成为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也为临汾的发展带来机遇。
(三)旅游产品结构优化
随着临汾旅游业的空前发展,旅游业结构调整逐步向适应市场多门类、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发展。以古建文化,佛教文化,黄河风情为特色的传统旅游产品得到充实提高,一大批以山水风光、自然生态、民俗风情、红色旅游为特点的旅游产品相继开发,并推向市场,使临汾单一的旅游产品结构逐步向多元化方向转变。
四、临汾市旅游业发展的挑战
(一)经济支撑的有限性
旅游业是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没有一定量的投入,就难以形成大的气候和规模效益。财政投入旅游开发的资金有限,而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认知程度还不高,缺乏投资热情,旅游开发的档次不高。应加大临汾市对旅游业的直接投入,建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按照"三个一起上"的要求,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形式筹集旅游发展资金。
(二)资源开发的浅层性
目前临汾市还有相当一部分旅游资源未被开发,一些森林公园,市内一批反映临汾古代和近现代历史文化的人文景观,没有得到很好开发利用。大多旅游景区(点)的开发层面较低,已有的20几处景区景点营业收入盈利能力较差。
(三)市场竞争的多样性
目前,全国各地普遍对旅游业高度重视,大部分省市自治区都确立了把旅游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的发展战略,山西、陕西两省作为资源大省更是不甘人后,大力发展旅游已经是许多市县的共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临汾周边各市的旅游均已启动。临汾要以国内旅游为主体,以本市及周边地区为基本市场,以省内客源为外延市场,以周边省市为开拓市场。因此临汾旅游要针对旅游市场的形象定位:中部旅游市场为陶冶情操文化体验游,西山旅游市场为黄河壶口自然风光游,东山旅游市场为生态游。
五、临汾市旅游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继续改善旅游交通条件,抓紧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大力发展旅游娱乐业,加强旅游商品的开发;还临汾市民一片蓝天,推进"蓝天碧水工程",既要"金山银山"发展经济,更要"青山绿水"保护环境;提升中心城市到旅游景区景点之间的道路等级,加快景区道路改造,建设旅游专用公路、高速公路,完善旅游双语标语的引导系统,为国内外的游客提供更加便捷服务。
(二)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
临汾市旅游业人才严重匮乏,缺少一支素质高、业务精、懂管理、善经营、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的旅游人才队伍。要重视本地人才的培养教育,因为本地人才思想稳定,熟悉环境和文化,只要及时做好知识更新,信息交流,就能为临汾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稳定的人才资源。
(三)社会各界多方支持
抓住山西省旅游经济开发的战略机遇,实事求是地制定好临汾的旅游发展战略,做好临汾市旅游发展的规划。明确战略突破口和重点开发的景区,积极招商引资。科学开发建设,注重宣传促销,打造临汾旅游品牌,旅游发展的前景是乐观的。相信美丽的"花果城"定会绽放出新的魅力,笑迎八方来客。
参考文献:
[1]梁海明.淺析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J].环境,2005.
[2]周泽宾.对郑州市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几点看法[J].山西建筑,2004.
[3]赵和生.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4]朱德元.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概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5]李瑞.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
[6]李天太. 在全市全面推进"蓝天碧水"工程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Z].2007.
[7]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中心.山西省临汾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Z].
(一)旅游资源丰富
临汾市古为帝尧之都,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因地处汾水之滨而得名,素有"现代花果城"和"华夏第一都"美誉。全市辖1区2市14个县,总面积20280平方公里,人口达412.05万。
临汾市拥有丰富多彩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现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3处(壶口瀑布、古槐、尧庙-华门),3A级旅游景区1处(仙洞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处(壶口瀑布),省级风景名胜区一处(仙洞沟),国家地质公园1处(壶口瀑布);国家自然保护区1处(五鹿山);国家森林公园1处(七里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7处,素有"文物大市"之称。临汾古遗址、古建筑、雕塑、民居多,观赏价值高。尧庙、广胜寺、晋国遗址、丁村遗址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享誉华夏。千佛庵、东岳庙、尧庙、大槐树、苏三监狱等景点建筑精美,风格独特。自然生态与人文旅游资源交织,品类齐全,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二)文化底蕴深厚
临汾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有五千年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临汾市拥有人类文明之源、中华文明之源、三晋文明之源的"三源"文化内涵,在全国享有"中国民间艺术大市"、"中国锣鼓之乡"、"中国戏曲梅花之乡"、"中国古代戏曲摇篮"等美誉,并有13项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增主题设施华门成为临汾新的旅游标志性建筑。临汾市旅游业紧紧围绕"黄河魂·中华根"旅游主题形象,全力实施"一带五区十点一线"建设,形成了尧文化、晋文化、黄河文化、移民文化、宗教文化、始祖文化等较为完整的文化体系。
(三)交通优势明显
临汾"南通秦蜀, 北达幽并, 东临雷霍, 西控河汾",是晋南的中心城市。该市位于西安、郑州、太原三角带中心,具有独特的交通地理优势。初步形成了铁路、省际公路、省内干道、县乡公路、矿区公路、旅游公路、循环公路及与之相配套的干支结合、纵横交错的开放型交通网络。除南同蒲铁路外,高质量的大运高速路、霍侯一级路纵贯全市南北,横穿东西的309国道经拓宽改造,路况明显好转。临长高速、临吉高速、临汾机场项目均在建设中。在不久的将来,通过机场、铁路、公路的建设和完善,临汾市将实现民航、铁路、城市公共交通与公路客运"零距离转乘"及物流过程的"无缝衔接",为加快发展旅游业奠定良好的交通基础。
二、临汾市旅游业发展的劣势
(一)环境质量不高
临汾是全国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地方之一,市区的大气环境污染属典型的煤烟型污染。尽管摘掉了连续三年大气污染全国倒数第一的帽子,但是临汾的污染依然非常严重。一个地区环境污染严重,无论旅游资源多么吸引人,旅游设施多么完美,服务态度多么优良,游客也会望而却步。因此临汾市要加快"生态临汾、绿色家园、花果新城"的建设步伐。
(二)宣传力度不够
临汾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是真正被外界认知的旅游景点只有壶口、华门、大槐树等少数几个,其余大都还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状况。临汾市旅游资源及产品在外知名度低,外界对这个地方不知道、不了解,来旅游的人自然就不可能多。如果只对个别景点零打碎敲、小打小闹的宣传促销,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得不偿失的。因此要运用多种手段宣传临汾旅游,打造精品线路。
(三)景点整合不好
临汾市虽然具有丰富多彩而又古老独特的人文资源、观光资源和休闲度假的自然资源,但是目前形成规模、具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并不多。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旅游线路)的品位不高,在旅游市场上缺乏吸引力。加之景点规模小、又比较分散,难以组合成精品旅游线路,接游水平明显滞后。因此要加强与周边县市旅游领域的联合协作,构建晋南文化体验旅游圈。
三、临汾市旅游业发展的机遇
(一)旅游发展势头渐好
200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决定设立中国旅游日,并首次将旅游业升格为战略性产业。在整个国家旅游业大的发展形势下,2009年以来,临汾市旅游业全年接待国内游客988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82余亿元,接待海外游客8.3万人次,创汇1500余万美元。2010年7月30日,临汾市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动员大会在霍州市举行,在动员会上共签署了51亿元的旅游发展项目。
(二)经济区位优势显现
山西承东启西,连南通北,自然、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比较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和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是中部地区的典型代表。临汾作为晋南的中心城市,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工业发展潜力巨大,其中乡宁县的主焦煤为全国三大主焦煤基地之一。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得临汾成为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也为临汾的发展带来机遇。
(三)旅游产品结构优化
随着临汾旅游业的空前发展,旅游业结构调整逐步向适应市场多门类、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发展。以古建文化,佛教文化,黄河风情为特色的传统旅游产品得到充实提高,一大批以山水风光、自然生态、民俗风情、红色旅游为特点的旅游产品相继开发,并推向市场,使临汾单一的旅游产品结构逐步向多元化方向转变。
四、临汾市旅游业发展的挑战
(一)经济支撑的有限性
旅游业是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没有一定量的投入,就难以形成大的气候和规模效益。财政投入旅游开发的资金有限,而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认知程度还不高,缺乏投资热情,旅游开发的档次不高。应加大临汾市对旅游业的直接投入,建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按照"三个一起上"的要求,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形式筹集旅游发展资金。
(二)资源开发的浅层性
目前临汾市还有相当一部分旅游资源未被开发,一些森林公园,市内一批反映临汾古代和近现代历史文化的人文景观,没有得到很好开发利用。大多旅游景区(点)的开发层面较低,已有的20几处景区景点营业收入盈利能力较差。
(三)市场竞争的多样性
目前,全国各地普遍对旅游业高度重视,大部分省市自治区都确立了把旅游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的发展战略,山西、陕西两省作为资源大省更是不甘人后,大力发展旅游已经是许多市县的共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临汾周边各市的旅游均已启动。临汾要以国内旅游为主体,以本市及周边地区为基本市场,以省内客源为外延市场,以周边省市为开拓市场。因此临汾旅游要针对旅游市场的形象定位:中部旅游市场为陶冶情操文化体验游,西山旅游市场为黄河壶口自然风光游,东山旅游市场为生态游。
五、临汾市旅游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继续改善旅游交通条件,抓紧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大力发展旅游娱乐业,加强旅游商品的开发;还临汾市民一片蓝天,推进"蓝天碧水工程",既要"金山银山"发展经济,更要"青山绿水"保护环境;提升中心城市到旅游景区景点之间的道路等级,加快景区道路改造,建设旅游专用公路、高速公路,完善旅游双语标语的引导系统,为国内外的游客提供更加便捷服务。
(二)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
临汾市旅游业人才严重匮乏,缺少一支素质高、业务精、懂管理、善经营、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的旅游人才队伍。要重视本地人才的培养教育,因为本地人才思想稳定,熟悉环境和文化,只要及时做好知识更新,信息交流,就能为临汾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稳定的人才资源。
(三)社会各界多方支持
抓住山西省旅游经济开发的战略机遇,实事求是地制定好临汾的旅游发展战略,做好临汾市旅游发展的规划。明确战略突破口和重点开发的景区,积极招商引资。科学开发建设,注重宣传促销,打造临汾旅游品牌,旅游发展的前景是乐观的。相信美丽的"花果城"定会绽放出新的魅力,笑迎八方来客。
参考文献:
[1]梁海明.淺析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J].环境,2005.
[2]周泽宾.对郑州市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几点看法[J].山西建筑,2004.
[3]赵和生.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4]朱德元.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概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5]李瑞.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
[6]李天太. 在全市全面推进"蓝天碧水"工程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Z].2007.
[7]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中心.山西省临汾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