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13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艺术评论委员会策划编撰、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出版,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艺术评论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盛伯骥主编的电视文艺通论专著《中国电视文艺通论》新书发布会暨“中国电视文艺未来趋势与猜想”主题论坛在长沙举行。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胡占凡,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湖南省委原副书记文选德,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杨金鸢,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李文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影视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以及演艺界代表应邀出席了此次活动。
在当天活动上,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范宗钗,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易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等与会专家学者盛赞了《中国电视文艺通论》,认为其不仅仅是中国电视文艺60年的纪念之作,更为中国影视界提供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影视艺术评论典范。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明品、湖南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研发中心主任罗昕、《文艺报》艺术部主任高小立、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肖永亮从《中国电视文艺通论》的相关内容展开,分别对中国电视文艺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针对《中国电视文艺通论》中涉及的相关话题,到场的专家学者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杨明品从抖音等短视频App对青少年生活的渗透讲起,强调电视文艺不能因为新传播媒介造成的观众群体缩减而走向泛娱乐化,“电视对于青少年的吸引力慢慢衰减,相反其他新形式的影响力在一步一步增长,当然这种增长不一定是有价值的增长。”他表示,当代的电视文艺需要进一步正本清源,从“育新人、兴文化”的角度来看,电视文艺应该对作为用户主体的青少年进行正向引导。因此,当下的电视文艺需要“补钙”提气,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
在此基础上,杨明品还提出了对电视文艺发展的七点政策预期;一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断加强对音视频节目质量的监管力度;二是加强电视剧导向管理;三是加强网络阵地管理;四是强化广播电视教育引導功能;五是抓好主题精品创作传播;六是坚决整治影响社会风气的突出问题,包括进一步调控治理综艺娱乐、歌唱选拔、真人秀、亲子类节目,坚决治理追星炒星、泛娱乐化和高价片酬问题;七是要提高成片的质量。
作为从业20年的电视工作者,罗昕从研发角度,对电视综艺创新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创造更多主旋律、正能量,体现时代文明价值观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罗昕认为央视推出的《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文化作品值得业界学习借鉴,它们将厚重的历史和现代的思维相结合,让古老的传统文化迸发出了新力量。二是专注于垂直细分领域,做某一个特定圈层的爆款。如《声临其境》《演员的诞生》,在垂直领域发力的节目虽然载重量小,却成功得到了广普受众的关注。随着观众知识水平的提升,大家在娱乐的同时,更愿意学习到某个特定行业或特定领域的知识,在看电视的同时能够有所提升,符合现在热门节目的规律。三是追求更极致的荧屏效果,不断把美好的价值观带入节目中,让观众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以《向往的生活》和《我家那小子》为例,罗昕认为电视人应该追求有品位的快乐,一时噱头无法换取长久关注,节目的核心价值观绝对不是一句空话,好节目一定是有观点、有态度、有价值的。
“爆款”缺席、影视股集体下跌……影视圈今年余震不断,被指进入“寒冬”。展望电视剧的未来,与会专家学者依旧充满信心,并结合各自领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高小立从三个方面表达了自己对电视剧的期待。一是开掘电视剧的审美新发现。高小立列举了谍战剧、家庭伦理剧、解放战争题材剧中寥寥几部成功剧集,表示当下电视剧的类型化非常严重,相似题材电视剧很少有审美突破。电视剧是大众艺术,艺术就应该回到艺术本体的独特性上。二是主流电视剧的艺术开掘。高小立认为现下流行的“主旋律题材”这个名词是对主旋律的误读,大家一般会认为主旋律作品就是思想性强,与娱乐化对立的作品,其实找到中间地带,让所有作品都带着主旋律,才能把主旋律唱得更响亮。三是现实题材和现实主义开掘。高小立指出了“现实题材”与“现实主义”的认识误区,强调现实题材不等于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一种创作方法。当下的现实题材电视剧,不少剧集主题先行的痕迹非常严重,事件紧扣主题,不符合叙事逻辑与生活现实。现实题材电视剧亟待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以“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现实主义态度聚焦当下。
肖永亮将目光聚焦中国电视文艺与国际接轨。他认为国际交流的不对等性和困难性仍然存在,但随着国力增强,有情怀、高质量作品数量的不断提升,中国的电视文艺作品会自然地传播到国外。此外,肖永亮表示,随着科技进步,多元传播手段自然会影响电视的传播力度,但电视的最大优势就是内容,无所谓大屏小屏,“当我们做好内容基础,将文化价值提升到一定高度,我们的国际交往一定会有更美好的前景。”
在当天活动上,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范宗钗,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易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等与会专家学者盛赞了《中国电视文艺通论》,认为其不仅仅是中国电视文艺60年的纪念之作,更为中国影视界提供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影视艺术评论典范。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明品、湖南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研发中心主任罗昕、《文艺报》艺术部主任高小立、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肖永亮从《中国电视文艺通论》的相关内容展开,分别对中国电视文艺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坚持正向价值引领
针对《中国电视文艺通论》中涉及的相关话题,到场的专家学者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杨明品从抖音等短视频App对青少年生活的渗透讲起,强调电视文艺不能因为新传播媒介造成的观众群体缩减而走向泛娱乐化,“电视对于青少年的吸引力慢慢衰减,相反其他新形式的影响力在一步一步增长,当然这种增长不一定是有价值的增长。”他表示,当代的电视文艺需要进一步正本清源,从“育新人、兴文化”的角度来看,电视文艺应该对作为用户主体的青少年进行正向引导。因此,当下的电视文艺需要“补钙”提气,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
在此基础上,杨明品还提出了对电视文艺发展的七点政策预期;一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断加强对音视频节目质量的监管力度;二是加强电视剧导向管理;三是加强网络阵地管理;四是强化广播电视教育引導功能;五是抓好主题精品创作传播;六是坚决整治影响社会风气的突出问题,包括进一步调控治理综艺娱乐、歌唱选拔、真人秀、亲子类节目,坚决治理追星炒星、泛娱乐化和高价片酬问题;七是要提高成片的质量。
作为从业20年的电视工作者,罗昕从研发角度,对电视综艺创新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创造更多主旋律、正能量,体现时代文明价值观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罗昕认为央视推出的《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文化作品值得业界学习借鉴,它们将厚重的历史和现代的思维相结合,让古老的传统文化迸发出了新力量。二是专注于垂直细分领域,做某一个特定圈层的爆款。如《声临其境》《演员的诞生》,在垂直领域发力的节目虽然载重量小,却成功得到了广普受众的关注。随着观众知识水平的提升,大家在娱乐的同时,更愿意学习到某个特定行业或特定领域的知识,在看电视的同时能够有所提升,符合现在热门节目的规律。三是追求更极致的荧屏效果,不断把美好的价值观带入节目中,让观众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以《向往的生活》和《我家那小子》为例,罗昕认为电视人应该追求有品位的快乐,一时噱头无法换取长久关注,节目的核心价值观绝对不是一句空话,好节目一定是有观点、有态度、有价值的。
新形势与新机遇
“爆款”缺席、影视股集体下跌……影视圈今年余震不断,被指进入“寒冬”。展望电视剧的未来,与会专家学者依旧充满信心,并结合各自领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高小立从三个方面表达了自己对电视剧的期待。一是开掘电视剧的审美新发现。高小立列举了谍战剧、家庭伦理剧、解放战争题材剧中寥寥几部成功剧集,表示当下电视剧的类型化非常严重,相似题材电视剧很少有审美突破。电视剧是大众艺术,艺术就应该回到艺术本体的独特性上。二是主流电视剧的艺术开掘。高小立认为现下流行的“主旋律题材”这个名词是对主旋律的误读,大家一般会认为主旋律作品就是思想性强,与娱乐化对立的作品,其实找到中间地带,让所有作品都带着主旋律,才能把主旋律唱得更响亮。三是现实题材和现实主义开掘。高小立指出了“现实题材”与“现实主义”的认识误区,强调现实题材不等于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一种创作方法。当下的现实题材电视剧,不少剧集主题先行的痕迹非常严重,事件紧扣主题,不符合叙事逻辑与生活现实。现实题材电视剧亟待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以“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现实主义态度聚焦当下。
肖永亮将目光聚焦中国电视文艺与国际接轨。他认为国际交流的不对等性和困难性仍然存在,但随着国力增强,有情怀、高质量作品数量的不断提升,中国的电视文艺作品会自然地传播到国外。此外,肖永亮表示,随着科技进步,多元传播手段自然会影响电视的传播力度,但电视的最大优势就是内容,无所谓大屏小屏,“当我们做好内容基础,将文化价值提升到一定高度,我们的国际交往一定会有更美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