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蒙山水画中意境美营造的形式语言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mes2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王蒙的山水画意境具有深邃繁密、秀润苍茫之美。高山溪流、草堂高士、崇山萦回、涧曲谷深是其取意造境的重要标识和手段。王蒙以自然物象的苍茫郁勃为载体,传递出画家本人对浊世现实的不满和不甘的情怀,他独特的意境表达是画家人格精神和文人情结的物化形态,由此而生发的意境美是复杂多层的。对王蒙山水画的意境美营造的形式语言进行研究,可以深入的分析及理解王蒙的意境美营造的方法和内涵,以至于在未来的理论与实践中得到借鉴及创新。
  关键词:王蒙;山水画;意境美;形式语言
  一、物象选择
  王蒙、倪瓒二人都十分重视向造化学习,并根据自己深厚的积累去选择最典型的创作题材。王蒙的山水画中重峦叠嶂,多云岚霞蔚、瀑布溪流,其突出特点是画中经常出现草堂、高士、松树等艺术形象。小小的一间草堂正是其隐逸心灵的象征。如《花谿渔隐图》、《具區林屋图》、《青卞隐居图》等。王蒙在山水画中较之倪瓒更注重人物的表现,经常画高人雅士或坐落于草堂之中,或策杖漫步于林间小路,或耕种、逗鹤的场面,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多为画家自我生活的理想写照,反映出他对人自身价值的重视,对耕读隐居生活的肯定,如《谷口春耕图》、《西郊草堂图》等。画中近景常绘高大的松树,如《松林写作图》、《素庵图》等,松树几乎占了一半的画面,特别是《太白山图》中,苍翠的松树贯穿整幅,松丛满山青翠欲滴,其间小路与人物若隐若现,曲径通幽,表现出了幽静、茂密、苍茫的意境。他在《春山读书图》中自题:“白云茅屋人家晓,流水桃花古洞春。数卷南华未忘却,万株松下一闲身。”盘虬如龙、正直挺拔的松树形象正是其人格的象征。他的画景物虽然繁多,但多而不乱,通过山路、小溪、人物的穿插更能体现出悠远淡泊 之境,意味深邃隽永。
  王蒙迥异,在简淡中见荒寒清逸。物象之间的处理虽不紧密相连,但意犹未尽,情趣高远。这些形象从现实中来,与现实生活有着不似之似的关系,呼应着画家的内心,虽然简单散淡,但传达出了深邃的内涵。例如他的代表作《六君子图》右上角黄公望题诗云:“远望云山隔秋水,近看古木拥坡陆。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以六棵直立、姿态各异的树的特写,表现了画家的君子情怀。
  二、构图样式
  王蒙善用崇山复岭、曲折萦回的构图表现幽深、苍茫的意境。他在构图形式上参用五代北宋的惯用之法,但布局变化多端,即使是全景式构图也各不相同。他经常上留天位与其繁密、充实的主体形成对比,在主体崇山复岭中多以溪流、山路、房屋、云霭穿插其中,如草蛇灰线,山体似乎围绕着这条脉络扭转变化,形成动势。全图物象在繁密、饱满中有了秩序感,画面有一种向上的张力,他虽取法于前人但已摆脱了宋人的“凡画山水,先立宾主之位,次定远近之形,然后穿凿景物,摆布高低。”传统构图,以山峦叠积,千岩万壑的章法打破前人的格局。
  例如他的《林泉清集图》,此图中山水空间分割为几个大块,纵向的山体向远、向上延伸开去,清泉从右面山体中涌出,直至下方的溪流,山脉、清泉、小溪形成一条美妙的弧线,把人们的视线由变化繁多的山峰引向左下角茅屋内的文人高士们,他们席地而坐,喝茶逗鹤,逍遥清闲。流水、清泉、茅屋、高士成为画中布局的一个个画眼,画境深邃而幽雅。石涛讲:“大痴、云林、黄鹤山樵一变,直破古人千丘万壑,如蚕食叶,偶尔成文,谁当着眼。”王蒙与倪瓒在构图上都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方式,自出新意,使意境的表现更为成熟、完整。
  三、笔墨精神
  王蒙的笔墨取众家所长又自有变化。画中常用牛毛、解锁、披麻、卷云等皴法,充分体现了南方山峦的华滋。皴而又点、染中带皴、焦墨破醒,用笔繁复多变,在枯毛中见湿润,故能形成浑厚苍茫的艺术效果,是苍浑中见秀逸的代表。例如《青卞隐居图》中前景树的表现方法,点叶、夹叶、勾叶多变,再用破笔、渴笔点皴,树丛茂密而又层次清晰,望之疏疏密密、灵秀纵逸,可见其笔墨功力的深厚全面。黄宾虹曾评价王蒙的笔墨为:“笔力劲利而无怒张之态,墨气酣厚而无痴肥之病。”这些笔墨方法不仅成为王蒙造型取势的重要手段,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了秀润苍茫的意境特征,幽深高雅之趣流露于画面之外。
  王蒙是笔笔生发、富有变化、苍郁茂密之至,以繁密取胜。王蒙笔墨技巧的多样性不能不为后人所折服,仅王蒙的一幅《林泉清集图》明清乃至近现代的名家如董其昌、张大千等都临仿过。清代石溪从王蒙的画中受益良多,程正揆题他临王蒙的画云:“山人黄鹤老山樵,三百年来竟寂寥。”是说自王蒙之后能发扬他的画风的人、取其大意的三百多年来只有他一个。以此可以看出王蒙的画不易学,能师承于王蒙得其苍茫浑厚者少。后人虽多有师法者,但容易流于琐碎、浮躁、杂乱。
  四、总结
  王蒙是元代后期山水画家的杰出代表,其所创造的山水画意境代表着这一时代的审美风尚,毋庸置疑,他创造的意境美也最具典型意义。王蒙在继承更新前人表现方式、表现语汇的基础上,将自身的学养及才情揉合在一起,创造出了高度个性化的山水画意境及形式手段。意境之中传递着对人生境界超现实的思考和自我理想人格的完善。笔墨形式之中实现了精神与自然大化的合一,心灵的慰藉。山水画的意境创造是艺术风格显现的重要因素,艺术风格是画家的标识,山水画家是山水画体系构成的原动力和生力军,王蒙山水画意境美的价值及研究意义正在于此。
  参考文献
  [1]邵洛羊主编.中国美术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5.
  [2]宗白华.中国美学史论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126.
  [3]陈高华编.元代画家史料[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
  [4]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296.
  [5]陈传席.山水画史话[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109.
  作者简介
  胡立芹,女,聊城大学美术学院16级研究生,专业为美术,研究方向为国画。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企业发展需要和谐稳定的环境。做好信访工作是企业保稳定、促和谐的重要保障,工作中要重点围绕国有企业信访工作等问题进行探讨,确保每一起信访案件,思想上重视到位、调查上深度到位、督办上方法到位,多措并举构建企业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关键词:国有企业;信访工作;问题;对策  引言  随着近年来,党中央深化改革工作的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使我国掀起了社会转型、企业改制的高潮,在管理体制改革、利益调整、
期刊
摘 要:文人画作为具有特定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取向的绘画思潮在当代中国及世界画坛仍有深刻影响。文人画是融诗、书、画、印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有着文人的气质、情趣及文化追求。中国文人画是中国传统文化及哲学思想在绘画领域的丰硕成果。文人画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贯穿于整个中国绘画的发展。文人画是美学意义上的宽泛的概念,它的创作主体是文人、士大夫。  关键词:中国文人画;士大夫;书画同源  一、文人画的产生  南
期刊
摘 要:朱熹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笔者通过朱熹先生的二三事,揭示出朱熹的教育思想。  关键词:朱熹;教育;思想  初识朱熹先生那是2002年,第一次去庐山路过白鹿洞书院,我看到了朱熹先生亲自制订的《白鹿洞书院教条》。那是淳熙五年(1178年),宋孝宗任朱熹知南康军兼管内劝农事。淳熙六年三月,朱熹到任。当年适逢大旱,灾害严重,
期刊
摘 要: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文物多带有鸟纹,本文通过对鸟纹的内涵和功能的分析来探究河姆渡文化对鸟纹的崇拜。  关键词:鸟纹器物;双鸟纹匕柄;双鸟朝阳;鸟形象牙匕  河姆渡文化距今六七千年前,是长江中下游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文化遗址,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村。在此遗址中出土的多件文物上都带有鸟纹,这一现象引起了众多人的关注,并引发了大量的讨论和研究。本文试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一、河姆渡遗址出土
期刊
摘 要:文学对绘画的启迪和引领,使得绘画有了从取形到“传形入神”的发展。中国画史上的“文人画”,正是肇始于此。艺术的语言经过情感与生命的融汇便焕发出不同凡响的神采。一草一树,一花一鸟,经过艺术家心灵的映射、浸润,便是一种灵奇之境,一种宜于意会,难以言状的人性美。古语“书画同源”,这个“书”就是“字”(书法)。字与画,既是同源而生,由汉字组成的题画诗,自然便是与画卷骨血相联的组成部分了。明代“吴门四
期刊
摘 要:苏轼是中国文化历史上的一颗耀眼明星,是文学、书法、绘画之集大成者。他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三人因文学成就突出,世称“三苏”。在书法造诣上,因苏轼与同时代的黄庭坚、米芾、蔡襄四人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代表宋代书法成就,故而被后人并称为“宋四家”。本文对苏轼书法的源头进行总结,对他书法的特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苏轼;书法;特点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
期刊
摘 要:欧阳修的散文风格被概称为“六一风神”,指的是欧阳修委婉自然的文风,即在平易流畅中富于曲折变化,笔触多情,偏于阴柔之美,常着眼于感情的抒发,含蓄蕴藉而平易自然。  关键词:欧阳修;六一风神;审美内涵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他的散文文备众体。明清文人常以“风神”概称欧文特色,最初“风神”一词人们常用来形容人的风度或神采,到了唐宋时期才有人用“风神”来指称诗歌风
期刊
摘 要:这首词是苏轼四十七岁时被贬黄州时所作。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来黄州之前,因“乌台诗案”他曾下狱,险遭杀身之祸。但他毕竟是个旷达的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胸中的块垒,而格调是豪放的。  关键词:青主;诗词背景;思想内涵  《大江东去》是青主1920年在德国留学期间创作的,是中国艺术歌
期刊
摘 要:孔孟是儒家思想的主要人物,孔孟生于不同时代,对“仁”的观点也有所不同,分析孔子德政和孟子仁政的不同,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儒家学说。  关键词:孔子;孟子;仁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但对“仁”具体定义很难界定。其实,孔子对仁也没有一个具体的解释,“刚、毅、木、讷近仁。”“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矣。”不同弟子问仁,孔子因材施教,回答也都不同。比如,樊迟问仁,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
期刊
摘 要:浅谈中外名歌剧的鉴赏和对比;罗曼罗兰说过这样一句话:“音乐不是一种单纯的消遣;《卡门》是我接触的第一部完整的经典歌剧,无论从逼;歌剧的序曲《斗牛士之歌》耳熟能详,是一首在音乐会;第一幕主要是士兵豪塞和卡门的出场和见面;第二幕之前的间奏曲基调依旧停留在洒脱和富有活力的;第三幕,最经典的便是中心曲《斗牛士之歌》,凯旋式;第四幕,其中脍炙人口的西班牙舞曲的喧闹中传播。  关键词:歌剧;声乐;对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