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启蒙阶段,也是重要的学习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小学生的培养越来越引起业界人士的重视。小学语文的培养教学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内外阅读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学生获取丰富的精神营养的重要渠道。阅读可以使人明理,可以使人进步,可以成就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本人就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融合进行了简要探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内外阅读 策略 探究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获取信息。阅读便是一个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尽管當前获取信息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而且速度相当惊人,但是数据统计,当前各种信息约85%来自于图书文献,这足以证明阅读的重要性。相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更是他们获取信息的最基本途径和最简便的方法。
一、激发阅读兴趣,提升内在驱动力
我们知道,兴趣是一切的来源,很多事情的成功往往是好奇心的驱使。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和锻炼小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以此来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喜爱。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去发现,更好地跟随教师进行语文学习,在丰富视野的同时,能够夯实基础,构建自己的阅读体系。
例如,在进行《两小儿辩日》教学时,通过两小儿为什么争辩?(太阳什么时候离我们远,什么时候离我们近?)来引出文章,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则故事。文章不仅表述了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而且也体现出我国伟大的学者——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通过文章的引导,教师可以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天文学的课外文章,来丰富自己的眼界和知识,来激发他们阅读的积极性。
二、收集优秀书籍,建立阅读平台
当今社会是信息的时代,是科技的时代。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各阶段的教育教学中。在生活中,小学生也深受信息技术的影响,例如智能电视、智能冰箱以及智能手机等等。而目前部分地区的小学课堂也实现了在线教学,利用网络平台搭建学习环境,更加透明,更加快速,教学质量也更高,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同样,在帮助孩子们培养阅读能力和习惯的时候,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搭建学习平台。这就是“互联网+教学”的模式。通过这样的有效结合,实现了把阅读素材用图片、声音、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这也是互联网信息技术也有的魅力所在。
现代的阅读是广义的,不能仅限于看得见、摸得着的书本,而应该是“大数据”的构成,虚拟的网络平台依然是一种有效途径。作为优秀教师,可以收集符合班级中不同阶段的学生的课外读物,并加以区分,建立“读书角”,并号召学生将自己认为的好书放入平台,以实现“资源共享”,活跃阅读气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当然教师也会进行有效的管理,例如划分书籍的类别、增加书籍的评论以及阅读的推荐等等,重点在于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发掘自身的优势和亮点,充分的闪光。刺激学生不断阅读进步,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层次和对事物的多方位视角,辩证地看待事物和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
三、以比赛促读书,培养学生综合阅读能力
竞技比赛往往具有竞争性和激情。学习中可以渗透竞技的氛围,来实现刺激健康、快乐学习的目的。针对于小学生课内外阅读演讲比赛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例如,我们常见的有“快乐阅读”、“诗歌朗诵”、“青春演讲”、“我的梦想”等等。在比赛中,可以进行一定的规则约束。例如,规则要求参赛选手要:语言流畅、吐字清晰、仪态大方、用普通话等。在这样的氛围中,相信学生们都会积极地参与,并且也会表现出非常意想不到的结果。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课内外阅读的积极性,培养了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丰富了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而教师在比赛中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比赛规则和环境,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特长,释放本性,融入到真正的阅读中去。当然,也就要教导学生正确的竞技观念: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竞技的真正目的在于让其体验阅读的魅力和影响力,体味人生的真谛和阅读的真谛,抒发个人情感,升华自身境界。
四、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学习是知识启蒙初级阶段,其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处在慢慢地萌芽培养阶段。由于小学生的特殊年龄结构,不同的年龄段知识系统的培育目标是不一样的,理解知识的能力也是不同的,看问题的角度也是有所区别的,所以老师在引导过程中,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地去合理安排阅读,有计划性地进行阅读。通过制定读书计划,实现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的有效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氛围,但是一定要注意合理的比例安排,不能比例失调,过度的课内或者课外。同时在进行安排时,要进行充分的调研,查看学生的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当然这是本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非硬性的指标管理,这一点教师必须有清楚地认知。
结束语
总的来说,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但是,课内教学的时间毕竟有限,这时就需要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来有效地安排学生的课内和课外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摆脱枯燥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从“心”出发去阅读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提高自身的阅读量,做到情感阅读和趣味阅读。将原本枯燥的课内教学环节融入到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去,做到寓教于乐,切实提高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提升和培养祖国的未来力量。
参考文献
[1] 陈鹤琴.家庭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5.
[2] 张仁贤.杨效伟.打造你的第56号教师[J].世界知识出版社,2015.08.
[3] 石群.让书香溢满校园用智慧靓丽人生-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研究反思[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2).
[4] 高勇.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入手,探索小学语文课中的素质教育[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06).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内外阅读 策略 探究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获取信息。阅读便是一个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尽管當前获取信息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而且速度相当惊人,但是数据统计,当前各种信息约85%来自于图书文献,这足以证明阅读的重要性。相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更是他们获取信息的最基本途径和最简便的方法。
一、激发阅读兴趣,提升内在驱动力
我们知道,兴趣是一切的来源,很多事情的成功往往是好奇心的驱使。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和锻炼小学生们的阅读兴趣,以此来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喜爱。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好地去发现,更好地跟随教师进行语文学习,在丰富视野的同时,能够夯实基础,构建自己的阅读体系。
例如,在进行《两小儿辩日》教学时,通过两小儿为什么争辩?(太阳什么时候离我们远,什么时候离我们近?)来引出文章,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则故事。文章不仅表述了两小儿聪明可爱,善于动脑,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勇于争辩;而且也体现出我国伟大的学者——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尽管学识渊博,可是仍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引导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通过文章的引导,教师可以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天文学的课外文章,来丰富自己的眼界和知识,来激发他们阅读的积极性。
二、收集优秀书籍,建立阅读平台
当今社会是信息的时代,是科技的时代。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各阶段的教育教学中。在生活中,小学生也深受信息技术的影响,例如智能电视、智能冰箱以及智能手机等等。而目前部分地区的小学课堂也实现了在线教学,利用网络平台搭建学习环境,更加透明,更加快速,教学质量也更高,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同样,在帮助孩子们培养阅读能力和习惯的时候,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搭建学习平台。这就是“互联网+教学”的模式。通过这样的有效结合,实现了把阅读素材用图片、声音、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这也是互联网信息技术也有的魅力所在。
现代的阅读是广义的,不能仅限于看得见、摸得着的书本,而应该是“大数据”的构成,虚拟的网络平台依然是一种有效途径。作为优秀教师,可以收集符合班级中不同阶段的学生的课外读物,并加以区分,建立“读书角”,并号召学生将自己认为的好书放入平台,以实现“资源共享”,活跃阅读气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当然教师也会进行有效的管理,例如划分书籍的类别、增加书籍的评论以及阅读的推荐等等,重点在于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发掘自身的优势和亮点,充分的闪光。刺激学生不断阅读进步,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层次和对事物的多方位视角,辩证地看待事物和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
三、以比赛促读书,培养学生综合阅读能力
竞技比赛往往具有竞争性和激情。学习中可以渗透竞技的氛围,来实现刺激健康、快乐学习的目的。针对于小学生课内外阅读演讲比赛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例如,我们常见的有“快乐阅读”、“诗歌朗诵”、“青春演讲”、“我的梦想”等等。在比赛中,可以进行一定的规则约束。例如,规则要求参赛选手要:语言流畅、吐字清晰、仪态大方、用普通话等。在这样的氛围中,相信学生们都会积极地参与,并且也会表现出非常意想不到的结果。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课内外阅读的积极性,培养了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丰富了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而教师在比赛中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比赛规则和环境,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特长,释放本性,融入到真正的阅读中去。当然,也就要教导学生正确的竞技观念: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竞技的真正目的在于让其体验阅读的魅力和影响力,体味人生的真谛和阅读的真谛,抒发个人情感,升华自身境界。
四、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学习是知识启蒙初级阶段,其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处在慢慢地萌芽培养阶段。由于小学生的特殊年龄结构,不同的年龄段知识系统的培育目标是不一样的,理解知识的能力也是不同的,看问题的角度也是有所区别的,所以老师在引导过程中,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地去合理安排阅读,有计划性地进行阅读。通过制定读书计划,实现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的有效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氛围,但是一定要注意合理的比例安排,不能比例失调,过度的课内或者课外。同时在进行安排时,要进行充分的调研,查看学生的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当然这是本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非硬性的指标管理,这一点教师必须有清楚地认知。
结束语
总的来说,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但是,课内教学的时间毕竟有限,这时就需要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来有效地安排学生的课内和课外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摆脱枯燥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从“心”出发去阅读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提高自身的阅读量,做到情感阅读和趣味阅读。将原本枯燥的课内教学环节融入到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去,做到寓教于乐,切实提高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提升和培养祖国的未来力量。
参考文献
[1] 陈鹤琴.家庭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5.
[2] 张仁贤.杨效伟.打造你的第56号教师[J].世界知识出版社,2015.08.
[3] 石群.让书香溢满校园用智慧靓丽人生-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研究反思[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2).
[4] 高勇.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入手,探索小学语文课中的素质教育[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