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怎样为学生“解围”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281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在教学提问中,往往有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张冠李戴、张口结舌不知所云或答非所问,这时会出现听者哄堂大笑,答者窘迫难堪,课堂气氛一时活跃过头。教师若能及时巧妙机智的为之解围,稳定情绪就可以转“窘”为安,即保护了答者的自尊,又激发了课堂的热情。我们不妨来试试以下几种方法来处理这种课堂窘境。
  一、幽默解嘲,转移目标
  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张冠李戴,弄出笑话。比如我在上《孙权劝学》时让一名学生简介作家作品。这名学生声音洪亮十分爽快地答道:“作者司马迁,宋代人。”话音未落,笑声四起,这名学生被笑蒙了,不知所措,一脸疑问的盯着我。我平静地说:“虽是一字之差,却让司马迁多活了一千多年,让司马光痛失了一部巨著。但这能全是我们的错吗?谁让司马迁与司马光的名字只有一字之别,谁让他们又都是史学家、文学家,谁让《史记》和《资治通鉴》又都是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谁让我们刚刚学完司马迁的文章又学司马光的文章呢?这可都是他们惹的祸呀!”机智诙谐的话语转移了同学们的注意力,也把那名学生弄混淆的知识作了区别,可谓一举两得。
  二、交换角度,启发提示
  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答问,但初一的学生因理解的局限,常会出现无从答起的尴尬。这时我们老师最好换一种问法,并适当提示。如在教授《邓稼先》时,让一位学生谈谈文章的语言特色。这名学生支支吾吾、欲言又止、急得满脸通红,不知从何谈起。这时我换了一种问法:“这篇文章的句式是怎样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换一种问法并稍加提示,使问题更具体。学生似有所悟,稍加思索,很快回答了问题:“句式多变。长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排比、对比、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集中表现了邓稼先的精神和贡献。”
  三、肯定对的,纠正错的
  讲授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时问道:“‘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将士们什么神态,抒发一种什么心情?”一位学生答道:“表现了将士们豪迈悲壮的神态,因为临上战场,酒壮英雄胆;抒发了矛盾痛苦的心情,因为古来征战几人回。”此语一出,座下议论纷纷。有人反问“家万里”“白发”“泪”怎么理解?答者自感不妥,面红耳赤。这时我面带微笑的说:“将士们充满矛盾和痛苦是对的。只是这矛盾和痛苦不是来自于战死沙场,而是那些长期远戍他乡的将士们心怀壮志,想勒石而归,而北宋朝廷不思进取,苟且偷安,使他们空怀壮志,功业难成。面对满目萧瑟的塞上秋景,更是归心似箭,但归家无计,这是多么的矛盾和痛苦啊。他们借酒消愁,但愁更愁。一杯浊酒,相思难禁,牵肠挂肚那万里之外的家乡亲人,真是愁肠百结啊。不是豪爽壮胆,而是凄凉孤独。”老师首先在学生答案中找出可取之处,然后纠正其不妥之处,既解脱了学生的窘境,又帮助学生对问题有了正确的理解。
  四、适时顺接,补充引导
  学生回答问题思路受阻又不能急中生智时,常常心急如焚、不知所从,很希望老师能助一臂之力。如一位老师在讲授公开课分析《雷雨》节选时问道:“周朴园用保存旧家具、旧习惯、旧衣物等来表现他对侍萍的怀念,你怎样理解他的这种做法?”一位学生答道:“周朴园的这种做法,表面上看是怀念侍萍,不过怀念的目的好像不是出于对她的爱……”关键时刻卡住了,似乎心里明白,但由于面对听课老师心里紧张,表述不出来了,急得面红耳赤,出现了冷场。情急之时,讲课老师顺接道:“有道理。周朴园年轻时的确爱过侍萍,但爱的成分主要是占有与玩弄。所以他为了名利抛弃了她。他现在保存当年的旧物,不能说是出于爱,而是为了填补他现实家庭不和、年老孤独的空虚与寂寞,以此表现他的怀旧多情,掩盖他心灵深处对侍萍的愧疚。”学生点头表示赞同。老师的及时顺接,不仅打破了冷场局面,而且解了学生的燃眉之急,还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
其他文献
教师如何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以身作则,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首先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以自身的创新人格来影响、培育和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农村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加强自身修炼,注重新知识的获取和累积,改变和创新教育教学观念和方法,提高对新生事物和技术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在夯实基本功的基础上,形成具有个人风格的教学
期刊
一个不爱读书的人很可怜。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很不幸!  作为文化主要传承者的语文老师,又怎样引导学生喜欢读书,培养读书的习惯呢?我和同事们这几年开展《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实验,在引导学生读经典方面用了不少脑筋,做了很多工作,很有实效。  首先,有意无意给学生灌输读好书、读书好的意识理念,并且充分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兴趣。我经常用生活中的真实典型的事例来说明,很有说服力。像现代大学者胡适,学贯中西,
期刊
本文以苏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对教材中与科学知识有关的课文进行分类,并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科学知识。  一、教材中与科学知识有关的课文分类   1、介绍动物的成长或独特习性的课文。如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松树金龟子》详尽的说明了松树金龟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包括婚恋、发音、繁衍等知识。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介绍自然科学知识的课文。比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涉及到花儿呈
期刊
在话剧《陈毅市长》第五场中,陈毅那高超的劝说技巧,令人拍案叫绝。  该场剧本写的是上海刚解放,百废待举,身为上海市长的陈毅,决定请著名化学家齐仰之出山,主持筹建全国第一座盘尼西林厂。然而,清高固执的齐仰之,声称与政治“绝缘”,将深夜来访的陈毅冷漠地拒之门外。陈毅是怎样突破防线,融化“坚冰”,成功地转化他的思想的?请看其妙:  诚相待,让其难以拒绝。吃了闭门羹的陈毅,坚持按门铃,齐仰之不得不把门打开
期刊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古代诗词曲是我国灿烂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书写古诗文,作家辈出,佳作如林,辉映当时,光照后世,至今这些优秀作品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诗经》开创了诗的先河,紧接着是楚辞——离骚——建安文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然而,面对浩如烟海的历代古诗文,由于年代久远,阅历有限,爱好所限,人们往往感到束手无策,尤其是初中生更是感到一片茫然。  也许有些
期刊
纵观贵州省,从2008—2010年九个地、州、市中考语文作文分值来看,就有六个地、州、市中考语文作文分值是60分,占总分值的2∕5。农村中学条件相对简陋,课外读物较少,学生知识面窄,不善表达。面对作文题目不知所云,下笔艰涩,言不由衷,叙事不清,错别字过多等。我深入探究,发现现在很多学生是心里明白,但有的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有的用语言口头上能表达出来,可是无法用笔写出来,即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了于心
期刊
上月我校接受了盐都区教育局安排的教育教学督导工作,我也跟随督导员走进了初一两位老师的语文课堂,他们严格按照备课组的教案实施了教学,教学的步骤是一模一样,教学的课件也是如出一辙,但教学的氛围和效果却截然不同,一节课被督导员评为了优质课,而另一节课则被判定为了良好课。对此,我进行了反思,并和督导员进行交流,结果有点所见略同之感——课堂评价的缺失。  而课堂评价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教育理念之一,它是尊重学生
期刊
母爱滋润着我们的心灵,无声无息,无穷无尽,母爱是人间最无私、最亲切、最真诚、最伟大的感情。谨以此歌献给天下最伟大的母亲,表达孩子最深沉最热烈的心声。  母亲哺育我生命,  健康成长是最大的希望。  为我洗衣真干净,  为我做饭满院香,  上学帮我提书包,  生病给我熬药汤,  生我养我,  含辛茹苦,   任劳任怨,  你最坚强。  母亲啊母亲,  你是天上的太阳,  洒下爱的阳光,  温暖了孩子
期刊
一、远教资源丰富无比,精彩纷呈  为了参加市“远教”优质课大赛,我打开了电脑中从未打开的“远教”资源这一块,发现“远教”资源真是丰富无比,精彩纷呈,令人叫绝。每一课你都能找到两份现成的教案,还有作者简介、写作背景、配图配乐朗读等等。如我选讲的课文是巴金的《短文两篇》(《日》《月》),打开“远教”资源,有两份完整的教案,但各有长处和缺点,我综合两份教案,吸取精华,重新设计一份更适合自己教学的教案,感
期刊
余映潮老师是资深特级语文教师,他的课平凡中见精深,扎实高效,深受广大师生推崇。我认为这主要源于他以科学的教学理念做自己教学的核心支撑,即以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为中心,以学生和文本为两个立足点。我最近所听余老师讲授的《陈太丘与友期》一课就很好的展现了这种特点。  导入时余老师秉承了自己一贯的开门见山的导入方法,直入教学内容,简洁利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很短的文言文《陈太丘与友期》。  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