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与书为伴,与经典同行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ai19881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不爱读书的人很可怜。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很不幸!
  作为文化主要传承者的语文老师,又怎样引导学生喜欢读书,培养读书的习惯呢?我和同事们这几年开展《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实验,在引导学生读经典方面用了不少脑筋,做了很多工作,很有实效。
  首先,有意无意给学生灌输读好书、读书好的意识理念,并且充分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兴趣。我经常用生活中的真实典型的事例来说明,很有说服力。像现代大学者胡适,学贯中西,被举为现代孔子,读国学经典长大的,一生博览群书;朱自清、老舍、曹禺等大文学家也是读国学长大的,深厚的文学功底得益于爱读书的好习惯。
  在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方面,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发挥个人特长,“因课制宜”,来调起学生读经典名著的胃口。例如我校陈永红老师在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方面做得很好。看下面她的教学案例:在一堂课上她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让我悄悄的为你打开一扇窗,隔着一堵墙的距离向里望,里面绿草如茵,姹紫嫣红,蜂飞蝶舞,那是一个美妙绝伦的人间仙境。怎样才能润物细无声呢?大家喜欢做猜谜语的游戏,那我们来个人物竞猜吧:
  少室山头琴未冷,风陵渡口似闻声。
  人间自有情难老,不信娇女白发生。
  慧骨灵心济国危,衣衫似雪雪如肌。
  襄阳城破家亡日,重寄桃花第一枝。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赤壁遗雄烈,青年有俊声。弦歌知雅意,杯酒谢良朋。曾谒三千斛,常趋十万兵。巴丘终命处,凭吊欲伤情。
  ……
  当学生绞尽脑汁总算有人能猜出来的时候,陈老师便拿起表扬的武器,夸他腹有诗书,夸他学识渊博,夸他见闻广泛,直夸得别人自惭形秽,眼巴巴的看着他流口水,恨不得一日读尽千卷书。还有一次写秋天的作文,她说有一首诗虽然不长,但写尽了秋天深入骨髓的悲凉,然后屏显: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抱得秋情不忍眠,自问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人,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耐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这样就又捎着提了下红楼,她喜欢用这样的方式告诉学生们语文课上要想出尽风头,必须读书读书再读书。当然不同的时段要侧重于某一部来讲,不可贪多,更不能让学生觉出卖弄之嫌!
  第二,提供一切机会让学生读“喜欢读的书”。《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部分规定“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而我们校长本人就是一个喜欢读书的诗人学者,他特别推崇让学生多读书,学校在图书配置方面花钱很多,我们的图书资源还是很丰富的。我们每周至少安排一节阅读课,学校阅览室给我们配置了很多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报刊杂志。看到学生们在窗明几净的阅览室,很投入地读书,整个屋里静静地,清风携带着花香吹来,那种感觉特好!光一节阅读课显然不够。于是我们老师又借了阅览室的杂志,再加上老师自己积攒的杂志,发到学生手中,每人一本,看完再互相换着看。一个月班级之间再交换看。保证了学生在课余空闲时间随时有书看。这种做法我们一直持续到中考前夕。另外,班级安排有专门的学生去图书室为同学们借阅中外名著图书,两周一次。书录由老师学生商议定下来,原则是内容由趣味到厚重,由浅到深。名著阅读平时一个月阅读,至少一本,假期集中阅读,至少三本,按课标规定提供书目让学生读。
  第三,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方法鼓励督促学生读书,调动其读书积极性。
  我们让学生读书并且要求做读书笔记,内容自由,可以做摘抄好词佳句,或内容摘要,或谈读后感想等等,老师们每周批阅一次。每学期我们举行一两次优秀读书笔记展,择优发奖,并让学生们参观学习优秀笔记。事后,学生的读书笔记明显认真多了。
  每学期开头,我们针对假期的读书作业,都要举行“书香进假日,名著伴我行”读书征文活动。选出优秀的读书征文,刊登在校报上,并且周一全校升旗会上发奖表彰。为的是渲染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
  第四,我们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学校先后编了两次校本教材,2001年编了《论语读本》《德育读本》《中华古诗词精选》;2009年又推出第二套校本教材“五百工程”,有《论语百则》《名诗百首》《名联百幅》《名言百句》《名曲百首》,并且在初一、初二校本课上进行学习。而我们刚毕业的这届学生,这三年也扎扎实实的诵读国学。七年级上学期,诵读并理解《论语》,前半部分背诵150则;下学期诵读《论语》后半部分,背诵120则。寒暑期共读名著6本左右。八年级上学期学习校本教材《中华古诗词诵读篇目》60首古诗和《孙子兵法》。下学期诵读中华古诗词精选150首并学习《大学》《中庸》。寒暑期读名著7本左右。九年级背诵新课标规定的初中阶段必背古诗文,复习背诵好几遍,很扎实。
其他文献
教师要牢固树立生本理念,在语文课堂这一教学主阵地中,以文本为依据,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鼓励并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感悟,在感悟中积累,在积累中进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而学生是发现者、探索者,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他
期刊
璞玉浑金,喻天然美质,如果把生活比作璞玉和浑金,那么,作文就是琢磨和提炼,以巧夺天工。  读《背影》,觉有“四巧”。  选材巧。我们说父爱是多方面的,而且大都是在细微的事情上自然地流露出来。既然如此,一个人从小到大受父亲关爱的事就不可能一一历数,不可能数尽。那么,作文如何表现父爱呢?《背影》给了我们一个范例,它写的是送儿子上火车,给儿子买橘子这样极其平常极其朴素的小事,但体现的“亲子之情”极其鲜明
期刊
在我们农村中学常听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根本不想读书,教起真没劲”,“现在的学生真是一代不如一代,讲了几遍还是一问三不知。”等等,这些问题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充满活力的学生,何以如此讨厌学习,不求上进?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何也?老师没有把培养学习兴趣真正落实。教改年年喊,但“年年岁岁花相似”,板着脸孔说教,老一套“满堂灌”根深蒂固,这样的教学,兴趣从何而来,恐怕是素然寡味吧。在大力提
期刊
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仿佛在与自己对话。伴随着文字,我一遍遍地叩问、反思:我将要做一名什么样的青年教师?  一、做有梦想有追求的教师  爱因斯坦“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做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真、美。”  从事教育的人应当是一批会做梦的人。如果没有梦想,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我们的后代也就不会有
期刊
语文是知识海洋的源头,这是一个普通到人人都忽略的常识。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和深刻的影响。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海洋最初的那一滴水。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得出的结论: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
期刊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父母都是持着含在嘴里,捧在手心的态度,把孩子当宝贝一样的珍爱着,为孩子包办着一切,孩子想要什么就满足他们什么,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孩子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判断、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温驯的工具是会被社会所淘汰的。而幼儿时期是打基础的阶段,因此,我们要在幼儿时期 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为独立性的发展创造环境与条件。   一、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2—
期刊
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还具有人文性,她承载着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完全有必要努力挖掘这些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巧妙渗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 挖掘德育因素,完善价值取向   语文教材的思想性很强,其中丰富的伦理道德和做人的道理、震人心弦的艺术形象、美丽多姿的山川景物,都具有激动人心的感染力量,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极好材料。课文中
期刊
童年是首淡雅清远的歌,总会在有月的静夜响起;童年是泓清浅的潭,微风掠过总会泛起细细的涟漪。  下午阳光正好,与朋友悠然信步操场边,脚下枯草茸茸,耳边轻风微微,惬意满足。不经意间望见不远处几株高大的早已褪去夏之浓绿的白杨,擎着一树深浅的黄静默着,风过,宽大的叶片簌簌离开枝头,翻飞着、飘零着,如巨蝶流连花丛。不觉心旌摇动,呆呆地看痴了,童年——那尘封在悠远岁月中的记忆,倏忽间一下子被唤醒过来。  童年
期刊
在高中阶段,学生提越来越提不也对语文的兴趣,影响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因素可谓多种多样。如何抓好起始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呢?  一、和谐共进,宽严有度  怎样与学生建立友好和谐的关系呢?  1、重言传身教,树师道尊严  要想与学生友好相处,首先要重视言传身教,展现自身人格魅力,从心灵上去征服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比如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还是日常的见面打招呼
期刊
教师如何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以身作则,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首先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以自身的创新人格来影响、培育和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农村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加强自身修炼,注重新知识的获取和累积,改变和创新教育教学观念和方法,提高对新生事物和技术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在夯实基本功的基础上,形成具有个人风格的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