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科学知识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hua520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苏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对教材中与科学知识有关的课文进行分类,并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科学知识。
  一、教材中与科学知识有关的课文分类
   1、介绍动物的成长或独特习性的课文。如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松树金龟子》详尽的说明了松树金龟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包括婚恋、发音、繁衍等知识。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介绍自然科学知识的课文。比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涉及到花儿呈现各种色彩的原因;《看云识天气》介绍各种云的形成以及如何通过看云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山市》展现了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奇特的自然现象。
  3、证明某种科学理论。譬如《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说明了沙漠中出现“海市蜃楼”和“鸣沙”现象的原理;《斜塔上的实验》证明了自由落体定律的正确性。
  4、阐释人与自然的关系。如《苏州园林》告诉人们在设计建造园林时要追求自然之趣,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幽径悲剧》则从一株古藤萝被砍告诉人们要善待一草一木。《明天不封阳台》也从一只受伤的鸽子得到救治说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共同发展的道理。
  5、介绍宇宙天文知识。如《宇宙里有些什么》以生动的语言说明了宇宙里有些什么和宇宙的特征,在介绍“宇宙之大、宇宙之奇、宇宙之美”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神奇的宇宙世界的热爱,对未知的科学世界的向往。《两小儿辩日》中涉及到不同时间段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以及“大气折射”“直射”“斜射”等科学常识。
  这些课文既丰富了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以及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科学知识
  面对教材中如此众多的科学常识,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如何教学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1、用好多媒体技术。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的特点,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学生带入积极思维状态,使他们对上课内容充满好奇感,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对教学有关动物成长或习性的课文有着出人意料甚至锦上添花的作用。
  例如我在教《松鼠》这篇课文时,我先播放中央台“动物世界”栏目里有关松鼠的视频。真实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再加上主持人充满磁性的嗓音和抑扬顿挫的语调,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松鼠的许多生活习性,而且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继而也提高课堂效率。
  2、与科学老师协调,同步教学。教材中有些科学常识比较复杂抽象,在我们语文课堂中没有必要去细细揣摩,这样既耗费时间,又弃长就短,得不偿失。不如与科学课堂结合起来,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教学《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时,解释花儿呈现各种色彩的原因,我们往往只能流于表面,学生也只是半懂不懂的。其实可以让物理老师提前上“光的折射”这一环节,难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这样不仅使课堂容量大大增加,而且两门学科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3、布置作业,提前观察。对于教学一些比较贴近现实的科学常识时,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独立解决问题。比如教学《看云识天气》时,学生对那些可以看见却很难言表的天气变化有些束手无策。我就提前一个星期布置作业,让学生每天通过观察云彩来预测天气,然后再与电视上的天气预报互相印证,找出其中的规律。
  事实证明,这样不仅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4、结合生活,立足实践。注重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体验,鼓励学生走向大自然,接触大自然,体验大自然的美好,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比如教学《大自然的语言》时,里面的物候现象深奥,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带上温度计爬上附近的山,观察山上、山下的植物生长变化,并且实地测量山上、山下的温差,亲身感受地势的高下对物候的影响。
其他文献
璞玉浑金,喻天然美质,如果把生活比作璞玉和浑金,那么,作文就是琢磨和提炼,以巧夺天工。  读《背影》,觉有“四巧”。  选材巧。我们说父爱是多方面的,而且大都是在细微的事情上自然地流露出来。既然如此,一个人从小到大受父亲关爱的事就不可能一一历数,不可能数尽。那么,作文如何表现父爱呢?《背影》给了我们一个范例,它写的是送儿子上火车,给儿子买橘子这样极其平常极其朴素的小事,但体现的“亲子之情”极其鲜明
期刊
在我们农村中学常听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根本不想读书,教起真没劲”,“现在的学生真是一代不如一代,讲了几遍还是一问三不知。”等等,这些问题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充满活力的学生,何以如此讨厌学习,不求上进?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何也?老师没有把培养学习兴趣真正落实。教改年年喊,但“年年岁岁花相似”,板着脸孔说教,老一套“满堂灌”根深蒂固,这样的教学,兴趣从何而来,恐怕是素然寡味吧。在大力提
期刊
读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仿佛在与自己对话。伴随着文字,我一遍遍地叩问、反思:我将要做一名什么样的青年教师?  一、做有梦想有追求的教师  爱因斯坦“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做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真、美。”  从事教育的人应当是一批会做梦的人。如果没有梦想,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我们的后代也就不会有
期刊
语文是知识海洋的源头,这是一个普通到人人都忽略的常识。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和深刻的影响。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海洋最初的那一滴水。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得出的结论: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
期刊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父母都是持着含在嘴里,捧在手心的态度,把孩子当宝贝一样的珍爱着,为孩子包办着一切,孩子想要什么就满足他们什么,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孩子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判断、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温驯的工具是会被社会所淘汰的。而幼儿时期是打基础的阶段,因此,我们要在幼儿时期 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为独立性的发展创造环境与条件。   一、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2—
期刊
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还具有人文性,她承载着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完全有必要努力挖掘这些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巧妙渗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 挖掘德育因素,完善价值取向   语文教材的思想性很强,其中丰富的伦理道德和做人的道理、震人心弦的艺术形象、美丽多姿的山川景物,都具有激动人心的感染力量,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极好材料。课文中
期刊
童年是首淡雅清远的歌,总会在有月的静夜响起;童年是泓清浅的潭,微风掠过总会泛起细细的涟漪。  下午阳光正好,与朋友悠然信步操场边,脚下枯草茸茸,耳边轻风微微,惬意满足。不经意间望见不远处几株高大的早已褪去夏之浓绿的白杨,擎着一树深浅的黄静默着,风过,宽大的叶片簌簌离开枝头,翻飞着、飘零着,如巨蝶流连花丛。不觉心旌摇动,呆呆地看痴了,童年——那尘封在悠远岁月中的记忆,倏忽间一下子被唤醒过来。  童年
期刊
在高中阶段,学生提越来越提不也对语文的兴趣,影响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因素可谓多种多样。如何抓好起始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呢?  一、和谐共进,宽严有度  怎样与学生建立友好和谐的关系呢?  1、重言传身教,树师道尊严  要想与学生友好相处,首先要重视言传身教,展现自身人格魅力,从心灵上去征服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比如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还是日常的见面打招呼
期刊
教师如何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以身作则,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首先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以自身的创新人格来影响、培育和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农村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加强自身修炼,注重新知识的获取和累积,改变和创新教育教学观念和方法,提高对新生事物和技术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在夯实基本功的基础上,形成具有个人风格的教学
期刊
一个不爱读书的人很可怜。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很不幸!  作为文化主要传承者的语文老师,又怎样引导学生喜欢读书,培养读书的习惯呢?我和同事们这几年开展《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实验,在引导学生读经典方面用了不少脑筋,做了很多工作,很有实效。  首先,有意无意给学生灌输读好书、读书好的意识理念,并且充分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兴趣。我经常用生活中的真实典型的事例来说明,很有说服力。像现代大学者胡适,学贯中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