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281-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能为幼儿提供更多的空间,更大的设备,更多种类的天然材料和自然地貌、真正的工具、更多的挑战和更大的灵活性、更高的活动水平、更少的结构和约束,更充分的表达、更广泛的大肌肉动作活动、更果断的游戏,所有这些都利于儿童进行自由的、无拘无束的、自发的游戏。因此,我们进行了《基于儿童为本的幼儿园户外游戏区环境创设的应用研究》,旨在探索创设儿童感兴趣的环境,发挥其户外活动区教育功能,让儿童与快乐相遇,度过快乐又有意义的童年。
一、创设良好的环境,开阔户外区域活动思路
正如蒙台梭利所说,“教育不是老师叫了什么,而是人类自然而然发展的一个过程。它不是通过教授得来的,而是儿童从环境中获取经验得来的。老师的任务不是讲课,而是在为儿童设置特殊的环境,准备和安排一系列的文化活动。”
1.选择地址,拓宽空间。
我们开辟室外的区域,让区域活动从室内延伸到室外。从本土化资源入手不断更换活动的材料;根据幼儿的需要选择适宜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指导,使幼儿活动的更开心和自由。由此逐步完善区域活动的园本课程。一些大型的探索性的或运动类的活动无法进行的室内的区域活动设置到户外区域填补了室内区域活动的某些空白。在观察整个园内环境的基础上,课题组的老师对户外区域地址的选择进行了讨论,注重安全畅通、阳光充足,场地开阔,便于活动开展。在不断的选择、调整的过程中,听取老师、家长、孩子的意见,在一番衡量之后,最后将地址固定了下来。
2.全园参与,设计环境。
场院建设,就是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一个幼儿园、一个地区的幼儿园课程建设水平一定可以从场院里折射出来,人们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也可以从场院里折射出来。户外区域活动始终坚持体现“人本化”的教育理念,尊重幼儿的想法,接受他们的建议,让幼儿感觉自己才是活动的主人,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活动空间,在创设的过程中,突出户外的特点。幼儿出谋划策,决定风格每个班的老师发动自己班的孩子设计户外区域的标志。
3.全园动员,挖掘资源。
为让每个区域都能成为孩子争着活动的小天地,我们发动全园的教师、幼儿、家长参与到活动的设计中来。更多人的参与能让活动的思路更开阔。材料收集“广”民间游戏区域主要是收集有民间幼儿的内容和材料。教师和家长通过书籍、报纸、电脑、电视能多种通道收集了很多的民间游戏的材料。除了竹、木、草等自然方面的,也有人文生活方面的。
二、采用多种指导策略,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
户外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更宽阔的活动空间,通过多感官的感知,去思考解决问题,它充分的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体性。在户外区域活动的指导中,教师的指导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实际情况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指导策略,为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服务。
1.全园性开放活动,教师指导具有灵活性。
每周定周四下午是全园性户外区域活动开放日,各年龄段的幼儿都可以选择参与,为了防止某个区域出现人数过多的情况,每个班级都有一定的人数控制。活动中每个区域的指导老师都要到位。由于区域中的孩子都是来自不同的年龄段和班级,既是陌生的,又是混龄的,教师在指导时,首先要定位自己的角色,在活动中不是一个教授者,而是一个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相信每个孩子,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教师的指导更多的趋向于隐形,通过幼儿相互的交往、模仿学习,协商合作,达到相互指导的目的。
2.平行班開放活动,教师指导具针对性。
每周一、二、三下午是大中小班年龄段户外区域活动时间,以平行班的方式开展。每班抽出一位教师进行户外区域的指导。由于对自己年龄段的孩子有一定的了解,在指导中,显的具有针对性。针对大班的孩子应多用暗示性的材料或者理性的指导语,帮助他们分析思考和概括。而中班的孩子应该是带有启发性的语言或者建议性的话语。小班的孩子多用鼓励赞赏的语言,童趣的材料引导他们参加。
3.班级性的开放活动,教师指导具有随机性。
由于户外区域活动分布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教师不可能在每个区域逗留很长的时候,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很难每个班级中都能长时间的进行观察和指导,在指导中,要借助幼儿的互相指导作用。首先是本班教师对幼儿提出明确要求,教师为每个区域选定一个区域组长,负责该区域的常规,区域组长往往是对该区域比较熟悉的人,在指导其他孩子的过程中,又得到了提高和巩固,其他的孩子在相互的学习中,也得到了发展。
三、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提升幼儿的活动经验
评价体系共分为三部分,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对幼儿的评价和对环境的评价。
1.教师自评为主的教师评价。
教师活动后反思制定的区域目标是否有针对性。在活动中是否进行了及时的调整。教师能否对本土资源作最佳整合。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强调区域材料的本土化。尤其是家乡竹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任何一个区域的材料都不是单一的,应该是多种材料共同使用的。比如说在民间游戏区,多次使用的乡间材料,稻草、树叶等,结合竹木材料,多种材料,让幼儿在活动中结合使用,效果更好。
2.幼儿自评和互评为主的幼儿评价评价。
适宜的评价能让部分幼儿的兴趣转化为大家的兴趣,让个别幼儿无法解决的问题得到大家的帮助,通过大家的参与式评价,使寻常的操作成为有意义的探索。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出适合的评价方法。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如何。幼儿是否喜欢参加这个区域的活动,对活动是否充满热情,在活动区持续时间的长短。评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认知水平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操作来进行,幼儿对材料以及操作方法的了解情况,创新情况等。
3.重视过程轻结果的评价。
针对幼儿活动的评价角度很多,可以是幼儿自评、家长评结合教师评;量和质结合评等等,我们评价的目地是为了实现教育的增殖,让幼儿更好的发展。评价方法我们采用以下二种:成果展示法幼儿活动结束之后,将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出来。如写生区就布置了“河滨这样的形式提供了大家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又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增强了自信。写生展”“楼房写生展”等绘画展示。表演区、民间玩具区、体育区等区域布置了照片展,生动的展现了幼儿活动时的照片。民间游戏区还布置了“民间游戏大搜索”等活动方案。
总之,环境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要利用户外开阔、多样的场地,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家长参与,共同在校园各个区域角落投放诸多孩子们感兴趣的材料,进一步优化和趣化户外游戏环境,给儿童提供大量的结构材料提供,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互动和学习机会,环境由观赏型走向活动型,活动由高控走向自主,玩法由单一走向多元。实现了师幼互动、生生互动、幼儿自主,凸显了儿童本位的教育追求。让儿童在这种开放的、自由的、有呼吸的户外游戏中与快乐相遇。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281-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能为幼儿提供更多的空间,更大的设备,更多种类的天然材料和自然地貌、真正的工具、更多的挑战和更大的灵活性、更高的活动水平、更少的结构和约束,更充分的表达、更广泛的大肌肉动作活动、更果断的游戏,所有这些都利于儿童进行自由的、无拘无束的、自发的游戏。因此,我们进行了《基于儿童为本的幼儿园户外游戏区环境创设的应用研究》,旨在探索创设儿童感兴趣的环境,发挥其户外活动区教育功能,让儿童与快乐相遇,度过快乐又有意义的童年。
一、创设良好的环境,开阔户外区域活动思路
正如蒙台梭利所说,“教育不是老师叫了什么,而是人类自然而然发展的一个过程。它不是通过教授得来的,而是儿童从环境中获取经验得来的。老师的任务不是讲课,而是在为儿童设置特殊的环境,准备和安排一系列的文化活动。”
1.选择地址,拓宽空间。
我们开辟室外的区域,让区域活动从室内延伸到室外。从本土化资源入手不断更换活动的材料;根据幼儿的需要选择适宜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指导,使幼儿活动的更开心和自由。由此逐步完善区域活动的园本课程。一些大型的探索性的或运动类的活动无法进行的室内的区域活动设置到户外区域填补了室内区域活动的某些空白。在观察整个园内环境的基础上,课题组的老师对户外区域地址的选择进行了讨论,注重安全畅通、阳光充足,场地开阔,便于活动开展。在不断的选择、调整的过程中,听取老师、家长、孩子的意见,在一番衡量之后,最后将地址固定了下来。
2.全园参与,设计环境。
场院建设,就是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一个幼儿园、一个地区的幼儿园课程建设水平一定可以从场院里折射出来,人们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也可以从场院里折射出来。户外区域活动始终坚持体现“人本化”的教育理念,尊重幼儿的想法,接受他们的建议,让幼儿感觉自己才是活动的主人,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活动空间,在创设的过程中,突出户外的特点。幼儿出谋划策,决定风格每个班的老师发动自己班的孩子设计户外区域的标志。
3.全园动员,挖掘资源。
为让每个区域都能成为孩子争着活动的小天地,我们发动全园的教师、幼儿、家长参与到活动的设计中来。更多人的参与能让活动的思路更开阔。材料收集“广”民间游戏区域主要是收集有民间幼儿的内容和材料。教师和家长通过书籍、报纸、电脑、电视能多种通道收集了很多的民间游戏的材料。除了竹、木、草等自然方面的,也有人文生活方面的。
二、采用多种指导策略,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
户外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更宽阔的活动空间,通过多感官的感知,去思考解决问题,它充分的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体性。在户外区域活动的指导中,教师的指导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实际情况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指导策略,为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服务。
1.全园性开放活动,教师指导具有灵活性。
每周定周四下午是全园性户外区域活动开放日,各年龄段的幼儿都可以选择参与,为了防止某个区域出现人数过多的情况,每个班级都有一定的人数控制。活动中每个区域的指导老师都要到位。由于区域中的孩子都是来自不同的年龄段和班级,既是陌生的,又是混龄的,教师在指导时,首先要定位自己的角色,在活动中不是一个教授者,而是一个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相信每个孩子,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教师的指导更多的趋向于隐形,通过幼儿相互的交往、模仿学习,协商合作,达到相互指导的目的。
2.平行班開放活动,教师指导具针对性。
每周一、二、三下午是大中小班年龄段户外区域活动时间,以平行班的方式开展。每班抽出一位教师进行户外区域的指导。由于对自己年龄段的孩子有一定的了解,在指导中,显的具有针对性。针对大班的孩子应多用暗示性的材料或者理性的指导语,帮助他们分析思考和概括。而中班的孩子应该是带有启发性的语言或者建议性的话语。小班的孩子多用鼓励赞赏的语言,童趣的材料引导他们参加。
3.班级性的开放活动,教师指导具有随机性。
由于户外区域活动分布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教师不可能在每个区域逗留很长的时候,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很难每个班级中都能长时间的进行观察和指导,在指导中,要借助幼儿的互相指导作用。首先是本班教师对幼儿提出明确要求,教师为每个区域选定一个区域组长,负责该区域的常规,区域组长往往是对该区域比较熟悉的人,在指导其他孩子的过程中,又得到了提高和巩固,其他的孩子在相互的学习中,也得到了发展。
三、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提升幼儿的活动经验
评价体系共分为三部分,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对幼儿的评价和对环境的评价。
1.教师自评为主的教师评价。
教师活动后反思制定的区域目标是否有针对性。在活动中是否进行了及时的调整。教师能否对本土资源作最佳整合。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强调区域材料的本土化。尤其是家乡竹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任何一个区域的材料都不是单一的,应该是多种材料共同使用的。比如说在民间游戏区,多次使用的乡间材料,稻草、树叶等,结合竹木材料,多种材料,让幼儿在活动中结合使用,效果更好。
2.幼儿自评和互评为主的幼儿评价评价。
适宜的评价能让部分幼儿的兴趣转化为大家的兴趣,让个别幼儿无法解决的问题得到大家的帮助,通过大家的参与式评价,使寻常的操作成为有意义的探索。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出适合的评价方法。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如何。幼儿是否喜欢参加这个区域的活动,对活动是否充满热情,在活动区持续时间的长短。评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认知水平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操作来进行,幼儿对材料以及操作方法的了解情况,创新情况等。
3.重视过程轻结果的评价。
针对幼儿活动的评价角度很多,可以是幼儿自评、家长评结合教师评;量和质结合评等等,我们评价的目地是为了实现教育的增殖,让幼儿更好的发展。评价方法我们采用以下二种:成果展示法幼儿活动结束之后,将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出来。如写生区就布置了“河滨这样的形式提供了大家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又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增强了自信。写生展”“楼房写生展”等绘画展示。表演区、民间玩具区、体育区等区域布置了照片展,生动的展现了幼儿活动时的照片。民间游戏区还布置了“民间游戏大搜索”等活动方案。
总之,环境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要利用户外开阔、多样的场地,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家长参与,共同在校园各个区域角落投放诸多孩子们感兴趣的材料,进一步优化和趣化户外游戏环境,给儿童提供大量的结构材料提供,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互动和学习机会,环境由观赏型走向活动型,活动由高控走向自主,玩法由单一走向多元。实现了师幼互动、生生互动、幼儿自主,凸显了儿童本位的教育追求。让儿童在这种开放的、自由的、有呼吸的户外游戏中与快乐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