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眼下的中国,最令人困惑的显性教育问题之一,莫过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与平衡问题。谁都在意孩子的长远发展,但谁都又不可能逾越眼下的现实去谈论长远。
以《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为读者所知的黄全愈莅临青岛教育大讲堂,除了吸引了众多教育从业者,也吸引了众多父母听众。
用黄全愈自己的话说,他“从教几十年,阅人无数,也培养了自己的孩子”,更重要的背景是:他从中国到美国从事教育工作,他的儿子也是从中国到美国接受教育,其间不同教育理念的冲撞、感悟,的确能给人以启发。
黄全愈的著作和演讲都十分亲切,他关于教育的8条“天机”的总结与解读,注重对孩子进行素质培养,提出要敢于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赢在终点线。作为家长,作为老师,在生活中,在课堂上,注重爱护和启迪孩子的好奇心,才是为孩子保有了“赢在局外”的可能性。
翻看自己聆听黄全愈演讲所记下的这些要点:因过早地开发孩子的兴趣以至于使他在厌烦和恐惧中倒在了自己潜在兴趣的起跑线;孩子会在失败中学习,对孩子们关于失败的教育总是来得太晚了;你今天可以从网球场上退出去,明天可以从足球场上退出去,你还能从哪里退出去呢;他那已经成为成功律师的儿子依然会与父母保持长达两三个小时的交流。
细想起来这些之所以能成为打动自己的观点,是因为在自己的亲子关系里,在这些点上都需要反思。 自己一贯标榜的“发现孩子的兴趣并帮她坚持”是否也令她厌倦甚至透支了她的兴趣?作为母亲, 自己总是习惯于保护孩子,让她少遭受挫折和失败,以至于她的性格比较脆弱;母亲逃避问题,孩子也必然会逃避问题;因为种种问题,比如不够尊重她、对她了解不够以及其他种种具体问题,与她的交流并非总是顺畅有效。
演讲结束,聚拢上来提问题和请黄全愈在他的书上签名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母亲。有位母亲问多大将孩子送出国去接受教育才合适,有位母亲儿子刚上一年级就因为他喜欢画画、考试成绩不佳而羞愧焦虑。对于前一个问题,黄全愈的作答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支撑着自我教育。如果把孩子过早送出国去,孩子就缺少了应有的家庭教育。”而关于后一個问题,黄全愈“要敢于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作答显然并不能有效缓解那位母亲的焦虑。
正如黄全愈所言,一个好学生首先应该懂得发现问题。一个好家长显然也应该首先懂得发现问题。一场演讲,价值显然不在于给出标准答案,而在于启迪思维,有效发问。显然对于大多数中国父母而言,让孩子如何既适应得了现实、也有将来,似乎才是最佳问题。
青岛教育大讲堂的另一位演讲嘉宾,著名教育家、“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朱永新认为,好的教育,不应该惧怕考试,否则就是形式主义的教育。
我们孩子的人生,现实看考试,长远看素质。现实和长远,即便是充满矛盾,也无可回避。从现实到长远,这期间有着太多的问题等待着被家长一一发现和提问。不断学习与领悟,做一个会反思会提问的家长,显然才能真正地帮到孩子。毕竟我们的孩子在进入到学校时,已经是一个家庭出产的“半成品”。从家庭这个“出产方”根本性提出问题,显然能更有效修正教育之本。
以《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为读者所知的黄全愈莅临青岛教育大讲堂,除了吸引了众多教育从业者,也吸引了众多父母听众。
用黄全愈自己的话说,他“从教几十年,阅人无数,也培养了自己的孩子”,更重要的背景是:他从中国到美国从事教育工作,他的儿子也是从中国到美国接受教育,其间不同教育理念的冲撞、感悟,的确能给人以启发。
黄全愈的著作和演讲都十分亲切,他关于教育的8条“天机”的总结与解读,注重对孩子进行素质培养,提出要敢于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赢在终点线。作为家长,作为老师,在生活中,在课堂上,注重爱护和启迪孩子的好奇心,才是为孩子保有了“赢在局外”的可能性。
翻看自己聆听黄全愈演讲所记下的这些要点:因过早地开发孩子的兴趣以至于使他在厌烦和恐惧中倒在了自己潜在兴趣的起跑线;孩子会在失败中学习,对孩子们关于失败的教育总是来得太晚了;你今天可以从网球场上退出去,明天可以从足球场上退出去,你还能从哪里退出去呢;他那已经成为成功律师的儿子依然会与父母保持长达两三个小时的交流。
细想起来这些之所以能成为打动自己的观点,是因为在自己的亲子关系里,在这些点上都需要反思。 自己一贯标榜的“发现孩子的兴趣并帮她坚持”是否也令她厌倦甚至透支了她的兴趣?作为母亲, 自己总是习惯于保护孩子,让她少遭受挫折和失败,以至于她的性格比较脆弱;母亲逃避问题,孩子也必然会逃避问题;因为种种问题,比如不够尊重她、对她了解不够以及其他种种具体问题,与她的交流并非总是顺畅有效。
演讲结束,聚拢上来提问题和请黄全愈在他的书上签名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母亲。有位母亲问多大将孩子送出国去接受教育才合适,有位母亲儿子刚上一年级就因为他喜欢画画、考试成绩不佳而羞愧焦虑。对于前一个问题,黄全愈的作答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支撑着自我教育。如果把孩子过早送出国去,孩子就缺少了应有的家庭教育。”而关于后一個问题,黄全愈“要敢于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作答显然并不能有效缓解那位母亲的焦虑。
正如黄全愈所言,一个好学生首先应该懂得发现问题。一个好家长显然也应该首先懂得发现问题。一场演讲,价值显然不在于给出标准答案,而在于启迪思维,有效发问。显然对于大多数中国父母而言,让孩子如何既适应得了现实、也有将来,似乎才是最佳问题。
青岛教育大讲堂的另一位演讲嘉宾,著名教育家、“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朱永新认为,好的教育,不应该惧怕考试,否则就是形式主义的教育。
我们孩子的人生,现实看考试,长远看素质。现实和长远,即便是充满矛盾,也无可回避。从现实到长远,这期间有着太多的问题等待着被家长一一发现和提问。不断学习与领悟,做一个会反思会提问的家长,显然才能真正地帮到孩子。毕竟我们的孩子在进入到学校时,已经是一个家庭出产的“半成品”。从家庭这个“出产方”根本性提出问题,显然能更有效修正教育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