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双语教学作为培养高级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手段,其教学内容要体现英语语言教学与专业学科教学的高度融合,从而使它成为培养高级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手段。但在双语教学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制约学科知识与语言能力相融合的影响因素,要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必须从观念认识、师资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等方面加以改进和突破。
[关键词] 学科知识 语言能力 高校双语教学
我国高校开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双语的目的主要是在教学中引入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以缩减国内外专业教学进程中的差距,从而帮助学生既掌握专业知识,又提高外语水平。但在双语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观念和教学条件的欠缺,导致双语教学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因此,探寻问题存在的原因及解决途径,从而推进双语教学的开展、促进学生在学科知识与语言能力两方面获得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双语教学中学科知识与语言能力的关系
1、学科知识与语言能力是双语教学的双重目标
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培养的是既精通外语,又通晓专业知识、全面发展、适合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之一,应当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通过使用外语进行学科教学,大大地增添了学生运用外语的机会,从而使他们能大胆、自如地用外语进行交流。学科是实施双语教学的有效载体,获取学科知识是双语教学的又一重要目标。”[1]可见,双语教学目标是双重的,外语和专业都应该成为专业双语教学的内容和目标,两种知识都得到提高才是双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双语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它不等于外语教学和学科知识教学的简单叠加,而是要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思维的学习方式和利用外语思维构建起一种学科性的知识体系。”[2]
2、学科知识与语言能力之间是互为载体、相互促进的关系
高校双语教学的语言目标与专业目标是辩证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双语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专业学科教学,它以外语作为教学媒介来组织教学,通过外语来掌握国外先进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及动态。这其中外语是教学媒介语,是先进专业知识的载体,外语不仅是日常交际的工具,还是进行学科专业交流的工具,学生通过外语能力的提高,可以了解到国外专业发展程度。与此同时,双语教学利用专业教学的平台和环境,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外语综合能力,让学生“接触”某个专业,通過全面熟悉英语在该专业中的表现来掌握英语的表达规律,以语言应用为动机,专业学习的过程伴随语言应用,能更有效地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因此,学科知识与语言能力之间是互为载体,二者协同发展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但是,需要提起我们注意的是,“在双语教学中,语言学习与学科学习存在相互排斥和相互促进两种可能的关系。在语言技能达到一定程度的条件下,语言知识与学科知识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但在语言技能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条件下,语言知识与学科知识是相互排斥的关系。”[3]
二、制约学科知识与语言能力相融合的因素分析
1、对双语教学认识上的偏差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由于没能准确把握双语教学的内涵,过分夸大双语教学的语言目标,忽略了双语教学其他方面的目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双语教学经常被认为是“用外语上课”,认为双语教学是外语教学的一种延伸,忽视了学科专业知识的传授,从而将双语教学的目标主要定位在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上,导致学科教学变成外语教学。在有些课程的教学中,双语教学上成了专业外语课,教师花大量时间用在对专业词汇、专业术语的讲解上,忽视了本课程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另外,一些高校将双语课误当成英汉互译课,许多任课教师简单地认为双语教学就是在课堂上把英文教材翻译成中文,疏于对学科内容做应有的讲解与引申,而学生更是无暇顾及专业内容,也无从准确地理解和触摸本专业的核心和前沿。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双语实践中的重心偏移,从而出现以牺牲学科知识为代价而获取语言能力的现象。
2、双语教师知识结构比较单一
双语教师不仅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流利表达两种语言的能力及对两种语言文化背景的全面了解,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自如地运用两种语言将学科的基本概念、相关知识讲解透彻,帮助学生接受、理解并运用专业知识。从目前各高校双语教学开展的情况来看,我国双语教学教师的整体水平状况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一是精通本专业知识理论的老师,不一定具备熟练使用外语授课的能力;二是具备熟练使用外语授课能力的教师,由于不是专业课的任课教师,因此在专业知识方面较为欠缺,能真正具备这两方面基本素质的教师还较为匮乏。虽然有的教师经过国外短期培训,但培训的内容主要放在语言关上,对于专业和教材的选择较少获得有针对性的指导。
3、教学方法与手段陈旧
由于受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现阶段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方法与手段仍存在不合理之处。例如,有的教师采用英语板书加中文讲述的方法,或者用汉语夹杂英语授课,有的学校还采用粉笔加黑板的单一的教学形式等,这样的双语教学既不能让学生掌握好专业课知识,又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不能实现双语教学的学科知识与语言能力相融合的目标。也有的学校将双语教学停留于课上师生阅读外文专业文献、教师将原文翻译成汉语、讲授一些句式和篇章结构与专业词汇,让学生记忆一些专业词汇、学一些书面英汉互译的技巧,基本上是对专业知识的英文再现,而不是专业知识的纵向延伸,这是对双语教学要求的降低和教学内容的简单化,根本无法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
4、适用的双语教材资源滞后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适合的载体成为双语教学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所以找到适合学生的英文教材极为重要。我们提倡双语教学应尽量使用原版外文教材,国外原版教材因为处于学科研究的前沿并具有语言纯正、内容丰富,有利于学生了解专业前沿理论知识和最新实践发展动态,给学生营造出全面接触英语的环境。然而,目前在引进原版教材及国内配套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国内的双语教学教材建设仍处于一种滞后状态。首先,有的学校在引进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教学时,未能对授课内容进行本土化,不利于对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其次,教材的引进与高校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之间的对接不良,缺乏系统性与规划性。再次,也有的学校在引进原版教材的过程中常是针对某一门课引进某一本教材,忽视了所引进课程在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课程知识的衔接往往会出现脱钩的现象,这种单一性不利于学生系统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的形成。
三、在双语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科知识与语言能力的融合
1、准确把握双语教学的内涵及目标
双语教学不是语言教学,也非翻译教学,而是以讲授内容为主线的教学。双语教学不是讲授英语,不是把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而是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换言之,双语教学强调的是在非语言类学科中用外语进行教学,通过非语言学科知识的学习来学习如何运用外语,从而进一步提高外语水平,因此,通过双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但这不是双语教学的唯一目标,双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能同时使用母语和外语进行思维且根据需要时自由切换,从而在学科领域里获得更大的发展,同时又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帮助学生提高外语水平,二者是双向渗透的。学生通过对本专业英文资料的阅读、翻译和掌握,了解到本专业的前沿知识和最新发展动态,有助于满足其在专业领域内继续深造的需要。
2、双语教师自身要做到学科知识与语言知识的双精通
要真正实现双语教学的目标,用外语作为沟通媒介,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则有赖于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与外语水平的完善结合。双语教学要求教师把双语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部过程中,通过目的语向学生讲授课程知识、分析解答问题等。这些教师必须敢于应对各种挑战,有特殊的知识结构,不仅要具备高深全面的专业素养,能充分把握国内外本专业领域理论与实践前沿,具备较好的专业科研能力,还需具备较全面的外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能运用两种语言进行思维的能力并能在课堂中自如地把学科知识点讲解透彻,甚至直接与国外同行直接进行专业合作与交流,还要对本专业相关的文化有深入的理解。因此,各高校需在借鉴国际双语师资培训模式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双语教师培训机制,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出一支学科与语言知识双精通的双语师资队伍;同时要经常开展双语教学的观摩交流活动,建立通畅的信息交流平台和信息反馈渠道,随时了解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不断探索双语教学的规律,逐步提高双语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
3、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教学方法的创新性
双语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科知识的传授及其科学性,但侧重点在于更好地运用外语表述這些学科知识。实践的难点在于如何选择学科知识进行双语教学。学科知识的选择必须有针对性,切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兴趣以及所在高校的专业特色,力求新颖,它是该学科常规教学的补充与延伸,而非以外文形式的知识重复,教学效果能达到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外语水平,又吸引学生利用外语思维模式思考专业问题。
在选择适用的教学内容之外,还需注意教学方法的推陈出新。双语教学要从传统的以教师灌输为主转变到与专业教学相适应的注重研究方法、提出问题上,避免传统英语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英语—汉语—英语的心理翻译过程。教师在授课时应注意把重点放在专业知识的系统讲解和学科前沿知识的传授上,把外语当成教学语言,通过外语将国外的学科前沿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要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外语认知水平,选择相应的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将学科知识和外语能力结合起来,融会贯通,从而帮助学生实现专业学习与外语学习的统一。
4、原版教材引进应该系统化、本土化
双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尽量使用原版外文教材和参考资料。原版外文教材给学生营造出一个全面接触英语的环境,包括准确使用专业词汇、准确表达专业内容,有利于熟悉西方的专业教学思路和对专业知识的认知程序。我们应采取多种途径有计划、有目的地引进原版精品教材,使引进的教材具有系列性,与国内课程设置结构相适应,有助于学生前后知识学习的衔接和知识体系的构建。但引进原版教材费用昂贵,且与国内教学大纲有差异,可以鼓励原版教材本土化,与国内中文教材结合起来,参考选用国外教材的部分内容,或对教材的结构体系进行调整,这样的教材更符合我国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掌握水平。在引入原版教材的基础上,应鼓励国内专业教师积极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语教学专业教材,并针对国内学生的学习特点,适当补充合适的教学辅助材料,如教师手册、教学光盘、网络学习资源、习题库及习题答案等,形成立体化的双语教材建设模式,以此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安余.双语教学理论探讨[J].教育探索,2005(4).
[2]苏广才.论翻译与双语教[J].上海翻译,2008(2).
[3]许苏.双语教学的默会维度[J].全球教育展望,2004(2).
作者简介:
黄秋萍(1975—)女,湖南株洲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关键词] 学科知识 语言能力 高校双语教学
我国高校开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双语的目的主要是在教学中引入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以缩减国内外专业教学进程中的差距,从而帮助学生既掌握专业知识,又提高外语水平。但在双语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观念和教学条件的欠缺,导致双语教学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因此,探寻问题存在的原因及解决途径,从而推进双语教学的开展、促进学生在学科知识与语言能力两方面获得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双语教学中学科知识与语言能力的关系
1、学科知识与语言能力是双语教学的双重目标
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培养的是既精通外语,又通晓专业知识、全面发展、适合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之一,应当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通过使用外语进行学科教学,大大地增添了学生运用外语的机会,从而使他们能大胆、自如地用外语进行交流。学科是实施双语教学的有效载体,获取学科知识是双语教学的又一重要目标。”[1]可见,双语教学目标是双重的,外语和专业都应该成为专业双语教学的内容和目标,两种知识都得到提高才是双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双语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它不等于外语教学和学科知识教学的简单叠加,而是要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思维的学习方式和利用外语思维构建起一种学科性的知识体系。”[2]
2、学科知识与语言能力之间是互为载体、相互促进的关系
高校双语教学的语言目标与专业目标是辩证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双语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专业学科教学,它以外语作为教学媒介来组织教学,通过外语来掌握国外先进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及动态。这其中外语是教学媒介语,是先进专业知识的载体,外语不仅是日常交际的工具,还是进行学科专业交流的工具,学生通过外语能力的提高,可以了解到国外专业发展程度。与此同时,双语教学利用专业教学的平台和环境,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外语综合能力,让学生“接触”某个专业,通過全面熟悉英语在该专业中的表现来掌握英语的表达规律,以语言应用为动机,专业学习的过程伴随语言应用,能更有效地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因此,学科知识与语言能力之间是互为载体,二者协同发展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但是,需要提起我们注意的是,“在双语教学中,语言学习与学科学习存在相互排斥和相互促进两种可能的关系。在语言技能达到一定程度的条件下,语言知识与学科知识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但在语言技能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条件下,语言知识与学科知识是相互排斥的关系。”[3]
二、制约学科知识与语言能力相融合的因素分析
1、对双语教学认识上的偏差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由于没能准确把握双语教学的内涵,过分夸大双语教学的语言目标,忽略了双语教学其他方面的目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双语教学经常被认为是“用外语上课”,认为双语教学是外语教学的一种延伸,忽视了学科专业知识的传授,从而将双语教学的目标主要定位在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上,导致学科教学变成外语教学。在有些课程的教学中,双语教学上成了专业外语课,教师花大量时间用在对专业词汇、专业术语的讲解上,忽视了本课程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另外,一些高校将双语课误当成英汉互译课,许多任课教师简单地认为双语教学就是在课堂上把英文教材翻译成中文,疏于对学科内容做应有的讲解与引申,而学生更是无暇顾及专业内容,也无从准确地理解和触摸本专业的核心和前沿。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双语实践中的重心偏移,从而出现以牺牲学科知识为代价而获取语言能力的现象。
2、双语教师知识结构比较单一
双语教师不仅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流利表达两种语言的能力及对两种语言文化背景的全面了解,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自如地运用两种语言将学科的基本概念、相关知识讲解透彻,帮助学生接受、理解并运用专业知识。从目前各高校双语教学开展的情况来看,我国双语教学教师的整体水平状况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一是精通本专业知识理论的老师,不一定具备熟练使用外语授课的能力;二是具备熟练使用外语授课能力的教师,由于不是专业课的任课教师,因此在专业知识方面较为欠缺,能真正具备这两方面基本素质的教师还较为匮乏。虽然有的教师经过国外短期培训,但培训的内容主要放在语言关上,对于专业和教材的选择较少获得有针对性的指导。
3、教学方法与手段陈旧
由于受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现阶段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方法与手段仍存在不合理之处。例如,有的教师采用英语板书加中文讲述的方法,或者用汉语夹杂英语授课,有的学校还采用粉笔加黑板的单一的教学形式等,这样的双语教学既不能让学生掌握好专业课知识,又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不能实现双语教学的学科知识与语言能力相融合的目标。也有的学校将双语教学停留于课上师生阅读外文专业文献、教师将原文翻译成汉语、讲授一些句式和篇章结构与专业词汇,让学生记忆一些专业词汇、学一些书面英汉互译的技巧,基本上是对专业知识的英文再现,而不是专业知识的纵向延伸,这是对双语教学要求的降低和教学内容的简单化,根本无法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
4、适用的双语教材资源滞后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适合的载体成为双语教学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所以找到适合学生的英文教材极为重要。我们提倡双语教学应尽量使用原版外文教材,国外原版教材因为处于学科研究的前沿并具有语言纯正、内容丰富,有利于学生了解专业前沿理论知识和最新实践发展动态,给学生营造出全面接触英语的环境。然而,目前在引进原版教材及国内配套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国内的双语教学教材建设仍处于一种滞后状态。首先,有的学校在引进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教学时,未能对授课内容进行本土化,不利于对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其次,教材的引进与高校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之间的对接不良,缺乏系统性与规划性。再次,也有的学校在引进原版教材的过程中常是针对某一门课引进某一本教材,忽视了所引进课程在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课程知识的衔接往往会出现脱钩的现象,这种单一性不利于学生系统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的形成。
三、在双语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科知识与语言能力的融合
1、准确把握双语教学的内涵及目标
双语教学不是语言教学,也非翻译教学,而是以讲授内容为主线的教学。双语教学不是讲授英语,不是把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而是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换言之,双语教学强调的是在非语言类学科中用外语进行教学,通过非语言学科知识的学习来学习如何运用外语,从而进一步提高外语水平,因此,通过双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但这不是双语教学的唯一目标,双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能同时使用母语和外语进行思维且根据需要时自由切换,从而在学科领域里获得更大的发展,同时又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帮助学生提高外语水平,二者是双向渗透的。学生通过对本专业英文资料的阅读、翻译和掌握,了解到本专业的前沿知识和最新发展动态,有助于满足其在专业领域内继续深造的需要。
2、双语教师自身要做到学科知识与语言知识的双精通
要真正实现双语教学的目标,用外语作为沟通媒介,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则有赖于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与外语水平的完善结合。双语教学要求教师把双语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部过程中,通过目的语向学生讲授课程知识、分析解答问题等。这些教师必须敢于应对各种挑战,有特殊的知识结构,不仅要具备高深全面的专业素养,能充分把握国内外本专业领域理论与实践前沿,具备较好的专业科研能力,还需具备较全面的外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能运用两种语言进行思维的能力并能在课堂中自如地把学科知识点讲解透彻,甚至直接与国外同行直接进行专业合作与交流,还要对本专业相关的文化有深入的理解。因此,各高校需在借鉴国际双语师资培训模式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双语教师培训机制,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出一支学科与语言知识双精通的双语师资队伍;同时要经常开展双语教学的观摩交流活动,建立通畅的信息交流平台和信息反馈渠道,随时了解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不断探索双语教学的规律,逐步提高双语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
3、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教学方法的创新性
双语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科知识的传授及其科学性,但侧重点在于更好地运用外语表述這些学科知识。实践的难点在于如何选择学科知识进行双语教学。学科知识的选择必须有针对性,切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兴趣以及所在高校的专业特色,力求新颖,它是该学科常规教学的补充与延伸,而非以外文形式的知识重复,教学效果能达到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外语水平,又吸引学生利用外语思维模式思考专业问题。
在选择适用的教学内容之外,还需注意教学方法的推陈出新。双语教学要从传统的以教师灌输为主转变到与专业教学相适应的注重研究方法、提出问题上,避免传统英语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英语—汉语—英语的心理翻译过程。教师在授课时应注意把重点放在专业知识的系统讲解和学科前沿知识的传授上,把外语当成教学语言,通过外语将国外的学科前沿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要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外语认知水平,选择相应的方法和手段组织教学,将学科知识和外语能力结合起来,融会贯通,从而帮助学生实现专业学习与外语学习的统一。
4、原版教材引进应该系统化、本土化
双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尽量使用原版外文教材和参考资料。原版外文教材给学生营造出一个全面接触英语的环境,包括准确使用专业词汇、准确表达专业内容,有利于熟悉西方的专业教学思路和对专业知识的认知程序。我们应采取多种途径有计划、有目的地引进原版精品教材,使引进的教材具有系列性,与国内课程设置结构相适应,有助于学生前后知识学习的衔接和知识体系的构建。但引进原版教材费用昂贵,且与国内教学大纲有差异,可以鼓励原版教材本土化,与国内中文教材结合起来,参考选用国外教材的部分内容,或对教材的结构体系进行调整,这样的教材更符合我国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掌握水平。在引入原版教材的基础上,应鼓励国内专业教师积极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语教学专业教材,并针对国内学生的学习特点,适当补充合适的教学辅助材料,如教师手册、教学光盘、网络学习资源、习题库及习题答案等,形成立体化的双语教材建设模式,以此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安余.双语教学理论探讨[J].教育探索,2005(4).
[2]苏广才.论翻译与双语教[J].上海翻译,2008(2).
[3]许苏.双语教学的默会维度[J].全球教育展望,2004(2).
作者简介:
黄秋萍(1975—)女,湖南株洲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