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从煤企中的劳动工资统计及生产要素的分析,反映企业劳动力的流向、从业人员和职工的规模及结构、劳动报酬和工资的水平等情况。并且从中提出了煤企劳动工资统计采取应对方法,此对提高现阶段劳动工资统计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劳动工资;统计方法;生产要素
劳动工资统计是煤企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煤企的计划统计相比,有一定的专业性。劳动工资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分析、预测、提供反映有关劳动经济现象的统计资料,为企业的管理部门进行分析和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的整体功能。
如何提高劳动工资统计意识,建立健全统计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劳动工资统计基础工作建设,充分发挥劳动工资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要素之一。
一 劳动工资统计现状
1.领导对劳动工资统计认识有偏差。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煤企各级领导和部门对劳资统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对劳资统计认识不足,工作不能引起重视,统计人员形同打杂,要兼顾多项工作,劳资统计只能算是附带性的工作,且大部分的精力是放在其他方面,致使劳资统计人员不能专心搞好统计,造成多数的统计人员虽然在统计岗位上工作多年,仍不能熟练掌握搞好统计必需的知识,难于按要求完成统计工作。
特别是有一些煤企淡化统计工作分析预测职能,没有把劳动工资统计作为企业管理的工具和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服务。而很多时候需要上报材料就模仿以前的报表, 随意找几个数字当作统计数据就上报了事,这必然造成统计失实。
2.信息采集模式落后。
在当前煤企的劳动工资统计过程中,大部分还是采用手工模式,在数据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往往是层层上报和汇总的模式,由于统计原始数据信息的采集自动化水平较低, 这样出现信息数据错误,而层层上报降低数据信息的时效性,因此,领导不能及时获取信息,无法对企业的发展进行准确的分析和预测。
3.劳动工资统计质量不高。
当前,普遍存在着统计人员培训不够,大部门统计人员统计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统计业务培训,统计员统计业务知识水平偏低。由于缺乏有效的普法宣传,有关人员对统计法规认识不足,统计人员没有对统计法规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和领会,法律意识淡薄,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中随意性大,并容易受到行政领导的干预,从而使得企业劳动工资统计信息的实用性不高。
二 劳动工资与生产要素的统计分析
1.劳动工资统计关系分析。
对于煤企来说,劳动工资包含成本和一切消费及投资。而消费者对于经济的作用绝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因此,劳动工资、劳动力成本及经济增长生产要素有着积极的相互联系。如图1所示:
图1 煤企与生产要素的关系
从图1可知,劳动工资、劳动力成本及经济增长生产要素并不是等同的概念。经济增长不是通过物质资本积累过程实现,而是通过人力资本积累过程而实现的,人力资本的积累通过外部性作用机制,对经济的不断增长和生产率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一种要素价格的变化可能会导致该要素的生产效率提高,另一方面会引起其他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的变化,最终引起各种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的份额发生变化。
由于劳动工资是一种独特的生产要素,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从煤企、要素市场、消费者与产品市场的角度分析。在煤企内部,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减弱将刺激企业调整要素投入比例,增大資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相对重要性,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雇佣较少劳动力,通过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抵消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负面影响,这样就有利于产品附加值的提升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也吸引更多消费者。
2.劳动工资和要素生产率的机理。
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而劳动力价格上涨将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难以回避的现实,劳动工资上涨对于消费和企业投资及整个经济体带来诸多的影响,这些经济参与者都会相应地调整自己的经济决策。那么劳动工资会不会对要素生产率有着多种可能的影响?如图2所示:
从图2上分析得知,劳动工资对于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就通过各种途径增加产品的竞争力,如:采用新技术,聘请更高水平的员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等,这种主动的转型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劳动工资低,虽然会增加企业的相对竞争优势,但也会到导致经济出现许多不良的后果。因此,劳动工资上涨亦可能通过投资的途径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完善的基础设施更有利于吸引先进投资,促进其他要素对于经济发展的协同作用。
三 煤企劳动工资统计及策略
1.建立煤企劳动工资统计报表管理信息体系。
在信息时代,在企业的劳动工资统计中也要充分使用信息技术。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系统,收集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工资数据,并且建立完善的检索系统,可以适时对企业劳动工资情况进行查询。另外在企业劳动工资统计系统中还应该设置数据分析模块,这样计算机能自动对劳动工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出具相应的分析报告,方便信息使用者进行参考。
作为煤矿生产企业,统计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经过反复实践,设计了一个适应于煤矿企业的劳动工资统计报表管理信息体系,见图3。
从图3看出,进一步完善与企业体制改革相适应的劳动工资统计指标系统。首先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统计指标,增加一些分离企业办社会、人才引进流失、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等反映热点、焦点问题的相关指标,服务领导决策。其次劳资统计指标解释尽可能做到直观、易懂,便于填写,把错填数据减少到最低限度,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
2.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1)切实对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认识。 不断提高统计人员专业素质劳动工资统计是企业管理活动的基础工作之一,是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生产实践过程中查找问题、总结经验、制定措施的有效手段,要充分发挥劳动工资统计的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树立劳动工资统计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观念,提高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是确保劳动工资统计有效性的核心问题。
(2)强化信息采集的准确性。
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及时性直接关系到统计质量的高低。企业劳动工资统计人员在对数据信息进行采集汇总时,应坚持以"服务全局"为统领,牢固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确保劳动工资统计数据质量得到提高,满足劳动工资统计分析的需要,要有个统一的更清楚地反映职工详细收入情况的指标解释,这样才真正发挥劳动工资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
(3)加强业务培训学习。
煤企要进一步提高统计普法执法与监督力度,对统计人员加强《统计法》知识的培训学习,对那些不按时上报,屡次迟报、拒报或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充分利用《统计法》赋予的权利,及时启动法律程序,加大处罚力度;加大《统计法》宣传力度,大力实行统计准入制度,提高统计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在向广大被调查对象开展普法教育的同时,要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切实有效提高基层一线统计从业人员道德素质、业务技能上来。
3.完善统计机构建设。
健全专职统计机构,配备必需的专职统计人员。煤企应加大对统计工作的经费投入力度,配备必要的计算机等硬件设施。同时,不断强化劳资统计的基础性工作,建立、健全劳资统计电子台账,及时调整劳资统计台账的信息;劳资统计人员要注重日常积累,按照统计工作的要求,做好劳资统计报表的综合分析工作,及时整理归档劳资统计报表,并加强劳资统计档案的日常保管工作。
统计方式的设定模式的改进。模式设定主要指的三个方面:其一,记入工资的标准是什么;其二,不同性质的工资怎样折算;其三,应该怎样进行每一类工资的统计。首先,只有将统计工资的主体确定好,才能更好的进行和扩展工作,记入工资的部分应该是广大工薪阶层能够接受的部分,是能够获得他们理解的部分。其次,对工薪阶层来说,不同性质的工资有着不一样的重要程度,比如,不能将公司的补贴和自己的基础工资相体并论,更不能将公司给予的五险一金的待遇全额作为自己工资的一部分,这个也需要考虑。最后,对于每一类工资应该有专门的统计方式,应该进行折算,之后加以汇总总结。
四 小结
总之,通过企业劳动工资统计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人员经过培训;提高报表质量,数据的准确性并提前上报报表时间。坚持以科学、准确、及时、适用、便捷的原则,积极适应企业市场发展要求,增强统计服务意识,理顺统计渠道,为煤企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田风丹.我国劳动工资统计现实问题的探讨[J].经济师. 2013(06)
[2] 郭锐,苏丁.徐矿集团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思考[J].煤炭科技. 2012(04)
[3] 呂景春.构建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劳动工资增长机制[J].南京社会科学. 2010(01)
[4] 韩兆洲,魏章进.最低工资标准:问题与对策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 2011(01)
[5] 俞期玉.劳动工资统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统计与决策. 2011(09)
[6] 张敏娜.劳动工资上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D].复旦大学 2011
关键词:劳动工资;统计方法;生产要素
劳动工资统计是煤企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煤企的计划统计相比,有一定的专业性。劳动工资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分析、预测、提供反映有关劳动经济现象的统计资料,为企业的管理部门进行分析和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的整体功能。
如何提高劳动工资统计意识,建立健全统计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劳动工资统计基础工作建设,充分发挥劳动工资统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要素之一。
一 劳动工资统计现状
1.领导对劳动工资统计认识有偏差。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煤企各级领导和部门对劳资统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对劳资统计认识不足,工作不能引起重视,统计人员形同打杂,要兼顾多项工作,劳资统计只能算是附带性的工作,且大部分的精力是放在其他方面,致使劳资统计人员不能专心搞好统计,造成多数的统计人员虽然在统计岗位上工作多年,仍不能熟练掌握搞好统计必需的知识,难于按要求完成统计工作。
特别是有一些煤企淡化统计工作分析预测职能,没有把劳动工资统计作为企业管理的工具和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服务。而很多时候需要上报材料就模仿以前的报表, 随意找几个数字当作统计数据就上报了事,这必然造成统计失实。
2.信息采集模式落后。
在当前煤企的劳动工资统计过程中,大部分还是采用手工模式,在数据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往往是层层上报和汇总的模式,由于统计原始数据信息的采集自动化水平较低, 这样出现信息数据错误,而层层上报降低数据信息的时效性,因此,领导不能及时获取信息,无法对企业的发展进行准确的分析和预测。
3.劳动工资统计质量不高。
当前,普遍存在着统计人员培训不够,大部门统计人员统计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统计业务培训,统计员统计业务知识水平偏低。由于缺乏有效的普法宣传,有关人员对统计法规认识不足,统计人员没有对统计法规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和领会,法律意识淡薄,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中随意性大,并容易受到行政领导的干预,从而使得企业劳动工资统计信息的实用性不高。
二 劳动工资与生产要素的统计分析
1.劳动工资统计关系分析。
对于煤企来说,劳动工资包含成本和一切消费及投资。而消费者对于经济的作用绝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因此,劳动工资、劳动力成本及经济增长生产要素有着积极的相互联系。如图1所示:
图1 煤企与生产要素的关系
从图1可知,劳动工资、劳动力成本及经济增长生产要素并不是等同的概念。经济增长不是通过物质资本积累过程实现,而是通过人力资本积累过程而实现的,人力资本的积累通过外部性作用机制,对经济的不断增长和生产率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一种要素价格的变化可能会导致该要素的生产效率提高,另一方面会引起其他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的变化,最终引起各种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的份额发生变化。
由于劳动工资是一种独特的生产要素,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从煤企、要素市场、消费者与产品市场的角度分析。在煤企内部,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减弱将刺激企业调整要素投入比例,增大資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相对重要性,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雇佣较少劳动力,通过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抵消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负面影响,这样就有利于产品附加值的提升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也吸引更多消费者。
2.劳动工资和要素生产率的机理。
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而劳动力价格上涨将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难以回避的现实,劳动工资上涨对于消费和企业投资及整个经济体带来诸多的影响,这些经济参与者都会相应地调整自己的经济决策。那么劳动工资会不会对要素生产率有着多种可能的影响?如图2所示:
从图2上分析得知,劳动工资对于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就通过各种途径增加产品的竞争力,如:采用新技术,聘请更高水平的员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等,这种主动的转型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劳动工资低,虽然会增加企业的相对竞争优势,但也会到导致经济出现许多不良的后果。因此,劳动工资上涨亦可能通过投资的途径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影响,完善的基础设施更有利于吸引先进投资,促进其他要素对于经济发展的协同作用。
三 煤企劳动工资统计及策略
1.建立煤企劳动工资统计报表管理信息体系。
在信息时代,在企业的劳动工资统计中也要充分使用信息技术。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系统,收集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工资数据,并且建立完善的检索系统,可以适时对企业劳动工资情况进行查询。另外在企业劳动工资统计系统中还应该设置数据分析模块,这样计算机能自动对劳动工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出具相应的分析报告,方便信息使用者进行参考。
作为煤矿生产企业,统计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经过反复实践,设计了一个适应于煤矿企业的劳动工资统计报表管理信息体系,见图3。
从图3看出,进一步完善与企业体制改革相适应的劳动工资统计指标系统。首先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统计指标,增加一些分离企业办社会、人才引进流失、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等反映热点、焦点问题的相关指标,服务领导决策。其次劳资统计指标解释尽可能做到直观、易懂,便于填写,把错填数据减少到最低限度,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
2.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1)切实对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认识。 不断提高统计人员专业素质劳动工资统计是企业管理活动的基础工作之一,是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生产实践过程中查找问题、总结经验、制定措施的有效手段,要充分发挥劳动工资统计的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树立劳动工资统计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观念,提高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是确保劳动工资统计有效性的核心问题。
(2)强化信息采集的准确性。
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及时性直接关系到统计质量的高低。企业劳动工资统计人员在对数据信息进行采集汇总时,应坚持以"服务全局"为统领,牢固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确保劳动工资统计数据质量得到提高,满足劳动工资统计分析的需要,要有个统一的更清楚地反映职工详细收入情况的指标解释,这样才真正发挥劳动工资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
(3)加强业务培训学习。
煤企要进一步提高统计普法执法与监督力度,对统计人员加强《统计法》知识的培训学习,对那些不按时上报,屡次迟报、拒报或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充分利用《统计法》赋予的权利,及时启动法律程序,加大处罚力度;加大《统计法》宣传力度,大力实行统计准入制度,提高统计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在向广大被调查对象开展普法教育的同时,要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切实有效提高基层一线统计从业人员道德素质、业务技能上来。
3.完善统计机构建设。
健全专职统计机构,配备必需的专职统计人员。煤企应加大对统计工作的经费投入力度,配备必要的计算机等硬件设施。同时,不断强化劳资统计的基础性工作,建立、健全劳资统计电子台账,及时调整劳资统计台账的信息;劳资统计人员要注重日常积累,按照统计工作的要求,做好劳资统计报表的综合分析工作,及时整理归档劳资统计报表,并加强劳资统计档案的日常保管工作。
统计方式的设定模式的改进。模式设定主要指的三个方面:其一,记入工资的标准是什么;其二,不同性质的工资怎样折算;其三,应该怎样进行每一类工资的统计。首先,只有将统计工资的主体确定好,才能更好的进行和扩展工作,记入工资的部分应该是广大工薪阶层能够接受的部分,是能够获得他们理解的部分。其次,对工薪阶层来说,不同性质的工资有着不一样的重要程度,比如,不能将公司的补贴和自己的基础工资相体并论,更不能将公司给予的五险一金的待遇全额作为自己工资的一部分,这个也需要考虑。最后,对于每一类工资应该有专门的统计方式,应该进行折算,之后加以汇总总结。
四 小结
总之,通过企业劳动工资统计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人员经过培训;提高报表质量,数据的准确性并提前上报报表时间。坚持以科学、准确、及时、适用、便捷的原则,积极适应企业市场发展要求,增强统计服务意识,理顺统计渠道,为煤企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田风丹.我国劳动工资统计现实问题的探讨[J].经济师. 2013(06)
[2] 郭锐,苏丁.徐矿集团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思考[J].煤炭科技. 2012(04)
[3] 呂景春.构建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劳动工资增长机制[J].南京社会科学. 2010(01)
[4] 韩兆洲,魏章进.最低工资标准:问题与对策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 2011(01)
[5] 俞期玉.劳动工资统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统计与决策. 2011(09)
[6] 张敏娜.劳动工资上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D].复旦大学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