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评价显魅力 习惯养成促发展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657592895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研究背景
  自笔者所在学校成为省评价改革首批试点学校后,为进一步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与教学观,积极推进省评价改革,建立面向全体学生、重在过程表现、促进有效学习的学生综合评价机制,学校数学组根据省小学数学评价改革建议及江山市小学数学评价研究小组的安排,开展了一些实践与探索。本文重点交流学校数学学科有关“态度与习惯日常表现”板块评价的粗浅做法及探索。
  二、综合评价改革前的做法
  城南小学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对评价改革的探索,力图以评价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个性化发展。从2000年开始我们开展过口算等级测试、解决问题、数学小实践等学科分项活动,进行过成长记录袋、免考生,一、二年级学力检测等评价制度的改革与探索。
  在日常表现评价方面,教师各有各的高招:积分榜、奖五角星、奖徽章、免作业、小组大PK等。有实践但没有统一动作。教师一致认为有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通过评价促进好习惯的养成,但在平时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没有细化的评价标准,评价的内容过于随意,不能一以贯之;很难坚持,一忙碌起来容易忘记;评价的方式过于单一……
  三、 综合评价改革后学校的对策
  省数学综合评价改革研究团队对“态度与习惯日常表现”板块的评价内容和标准进行了细致的梳理,给出了大致的框架(如下表)。
  为了将“态度与习惯日常表现”评价落到实处,避免期末根据模糊的印象来打一个总分,让过程性评价彰显魅力,促进学生好习惯的养成,我们组织教师进行讨论,将大家平时做的优秀方法,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结合省评价表的提示进行了整合、梳理,明确评价内容,重新研制评价量表和评价标准。
  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和内化,我们意在用方便、易操作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在评价时做到日日有评价、周周有小结、月月有兑换、期末有总结。
  (一)制定标准,日日有评价
  为了方便日评价,我们将省评价表中的六点在不改变原来意思的基础上微调成了四点。如第2点和第5点都与听有关,我们就合并表述为:认真倾听、积极讨论。这里的倾听包含听教师讲课、听同学发言。我们把第3点和第4点进行了合并,表述为独立思考、积极发言。第6点在高段增加愿意求教这一项目。设计表格如下:
  前三点每日评价,第四点可能不会每天都有问题需要请教,因此每周评价一次。为了方便评价,我们参照省评价标准制定了城南小学“态度与习惯日常表现”评价标准(见下表)。
  为了方便日评价,我们将评价表中的三个等级修改为两个等级,但期末总评还是分A、B、C三个等级。评价时间:每节课最后1分钟,教师会说:“请同学们拿出评价手册,对前三项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以学生自评和互评为主。在开始评价前,先组织一节评价课,向学生介绍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标准和评价的方法。
  (二)及时跟进,周周有小结
  为及时跟进评价,让学生对好习惯及时进行巩固和内化,我们做到周周有评价,周评价的时间为:每周五的作业整理课的5分钟。评价方式:横着看日评价表,在最后一栏中进行合计。前三项每周有4~5颗星为A,3颗星为B,1~2颗星为C,第四项向家长、教师、同伴请教2次及以上得2颗星合计为A,请教1次得1颗星合计为B,没有请教过的不得星合计为C。本周课堂表现获得4个A的为课堂表现之星,奖励一张表扬卡,并奖励5分的尚学币;得到3个A的,奖励一个3分的尚学币;得到2个A的,奖励一个2分的尚学币。这些奖励都贴在评价手册中的硕果园中。
  (三)多方激励,月月有兑换
  经过学生的努力,他们的硕果园就会贴满尚学币,硕果累累。月评价,主要是积分兑换。学生获得的积分,每月可以进行兑换,分别可以兑换精神奖励或物质奖励。精神奖励,如得10分可以让教师打一个表扬电话,得15分可以与教师共进午餐,得30分可以免作业等;物质奖励,主要是学校设定的在三八节、儿童节、元旦、期末等时间,可以用积分兑换小礼品,这也与学校的“孝为人基 大爱育人”办学理念相符合,让学生学会感恩,享受快乐童年。
  (四)统计分析,期末有总评
  期末,根据每一项的得分情况进行统计,学生可以根据统计数据填好得A情况的统计表,高段可以绘制统计图,让学生经历整个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的过程。学生从统计图中可以直观看出一学期下来,日常表现什么项目需要加强,进行自我调整。期末总评各项分A、B、C三个等级。以20周为例,每一项获得15~20个A,总评为A;获得10~14个A,总评为B;获得5~9个A,总评为C。
  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张张下发的周评价表学生很容易遗失,不利于保存,于是我们将评价改革中涉及的各板块整合在一起,变成了一本成長手册,包括寄语、数学阅读我喜欢、日常表现我最棒、实践探索我能行、数学荣誉我记录、综合评价我成长、硕果累累我快乐七个板块。
  四、实施的初步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教师们说:“我们原来觉得日常评价是比较麻烦的事,操作下来还比较快,每节课下课不到一分钟就能评价好。我们原来担心以自评和互评为主,孩子们会不会随便奖星,其实,孩子们还是比较诚实的,能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最让我们惊喜的是孩子们经过评价,慢慢地变他律为自律。”孩子们说:“到了高段,我们已经不太喜欢举手,哪怕是知道的知识点。但评价要求一节课举手2次以上,我暗下决心这颗星一定要拿下,发言就更主动了,其实,表达自己的观点感觉也是挺好的。积分兑换让我充满期待,我可以用积分来兑换自己想要的礼物,很开心。评价让我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努力的方向。”家长说:“日常评价,让我了解了孩子在班里的学习情况,让孩子学会反思,让我们也参与进来,配合学校对孩子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每周和孩子进行交流,给孩子鼓励。”
  从日评价到周评价,从月兑换到期末总评,详细的评价过程,有趣的积分兑换,让期末总评的数据来源于平时,让平时的积累激励学生。通过过程性评价,让学生将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变约束为期待,变他律为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浙江省江山市城南小学 324000)
其他文献
【摘 要】教材分析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更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就人教版一下“找规律”教学而言,在教材分析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调整主题图的呈现方式,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通过“猜出规律、读出规律、分出规律、再猜规律”的教学安排,让学生深入理解规律,破解规律难点。这一案例可以为探索细致解析教材,实现凸显课程本质的教学效果提供佐证。  【关键词】教材分析 课程本质 找规律
本刊2018年第9期导读分为重磅推荐、作者面对面、读者心得和名师讲题四大板块,试图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搭建导读的平台,让阅读更深入。  【作者面对面】  “本期话题”栏目中5篇文章较全面地呈现衢州江山市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试点的研究成果,从实验过程、评价内容、评价维度、评价标准等作案例分享,很有借鉴价值。衢州江山市城南小学赵峥峥老师以《“态度与习惯日常表现”评价的探索与实践》一文为例,与大家分享其研究过
【摘 要】以“知网”为硬件基础,以“教学设计”为类别,以“10的认识”为主题,用主题搜索方式,搜到1972年到2016年一共226篇文章,下载了30篇,对其中20篇代表性比较强的文章进行综述。围绕“10的认识”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重难点及课堂教学展开方式进行一个横向比较和分析,陈述每一种方式的具体操作过程,分门别类,为课堂教学实践提供设计参考,以获取有价值的教学启示。  【关键词】比较; 10的认
【摘 要】人教社实验版与修订版教材对“比”的定义表述不同,但强调的都是“两个数相除”的属性,在修订版的数参中,突出了“比”是一种关系这一本质。教学中,要让学生深究从“量比”到“关系”蕴含的概念内涵;继而在“比定义”揭示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联系中,明确比的本质属性。  【关键词】倍比关系 除法运算 量比  “比”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人教社实验版和修订版教材给出了不同的比的定义,本文试图对人教版
【摘 要】人教版教材修订后,“倍”的教学在内容编写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面对这个改变,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教师应重新审视、对比教材,调查学情,初步厘清“什么是倍”“为什么要教倍”“如何去教倍”,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定位教学目标,在“破”与“立”中拓展表征概念的空间,重视构建“倍”的认知结构,从而更好地体现和丰富“倍”的内涵。  【关键词】破与立 数学概念 认知结构 模型建构  人教版“倍”的教
编者按  对学情的准确把握和对教材编写意图及所呈现知识点的科学理解始终是展开有效教学的两大关键抓手,但综观当下课堂,不少教师在这方面的表现还是不尽如人意,无论是淡漠学情、误读学情的情况,还是对知识本身理解偏差或错误的状况都常有发生。近年来,朱乐平数学名师工作站以“一课研究”为抓手,对此进行了持续深入的研讨。本刊从本期开始,特辟专栏,择优刊登该团队的部分研究成果,以飨读者,也热忱欢迎大家就文章本身或
义务教育阶段包括三个学段,其中第一、二学段属于小学阶段,第三学段属于初中阶段。从教学内容上看,小学和初中的数学教材都是围绕“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展开的,并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增加,各领域之间的联系与日俱增,所遇到问题的综合性也越来越强。前两个学段的知识内容是相对具体形象的,它们是第三学段的基础,第三学段则相对抽象,很多内容是第一、二学段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从教
【摘 要】通过对 “长度、面积、体积概念”系列课的教学思考,从依附于知识上的思维经验出发,帮助学生找到思维点,建好思维链,在“寻思来去”中,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知识的本质,尤为重要的是为数学思维方式找到它的源头和出口,走出一条数学思维的康庄大“道”。  【关键词】长度 面积 体积 思维点 寻思来去  长度、面积和体积是小学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图形与几何知识中一组最为基本的度量概念。小学
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教学生学习,更要立足于教学生学会学习。要达成这一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探究,从而提升思维能力。当然,探究活动的组织并不是一件信手拈来之事,它应当在尊重学生身心特点的基础上,面向现实生活,科学组织教学,不仅仅止于激活课堂,更要立足于学生在生活中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本文以“年、月、日”教学为例,就数学教学如何体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一理念提出思考。  【设
【摘 要】数学美不仅仅蕴含在特殊数学内容中,还蕴含在数学学习的各个情境中。在数学常规教学中,捕捉隐藏的数学美,使以往平庸的课堂展现美的情境,进而启迪学生用数学美思想去解决数学问题,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普遍性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数学美 审美规律 常规教学  如果我们问学生什么是美,得到的答案基本都是说“好看的就是美”。由此反映出我们教学中的一个误区:以往在我们的数学常规教学中,更多关注数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