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计算机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小学到高中乃至大学都开设有计算机课程。高中阶段我们开设“信息技术课”,主要让学生对计算机及其工作原理有初步的认识和掌握。高中的信息技术课已经列为会考科目。虽说不如高考科目那样能引起更多学生的重视,但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及其广泛的应用以及人们认识的提高,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成为当前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尤其对于那些对计算机非常感兴趣,希望到大学进一步深造学习的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教学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对于高中生来说,信息技术课是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所以教师首先应抓住这一学科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展开教学,从而更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根据几年来的研究探索和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一、抓住学科特点,加强实践教学
高中的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它在要求学生动脑学习的同时还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可以说信息技术课要求学生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更要突出实践”。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应尽可能调大上机课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操练时间。能在微机室直接上的课尽可能在微机室直接上,以免浪费教学时间,而且学生更喜欢接触电脑,所以教师应给他们创造实践机会,让他们自己从动手实践中有所体会,学到知识。
二、激发兴趣,增加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高中的信息技术课趣味性比较强。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特点,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信息技术课中有一些理论知识是上机实践无法解决的。对于这类问题,如果一味地按照教材讲解,学生会觉得很乏味或难以接受。“信息与信息社会”就是这样枯燥乏味的一堂内容。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好地接受,我让学生自己去搜集生活中与我们密切相关的信息,比方说“天气信息”,“奥运信息”(当时正值奥运会期间,这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然后很自然地就总结出了信息的定义和特点,从而也使学生明白了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充满信息的社会里。正是采用这种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我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三、 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
因为高中的信息技术课实践性较强,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充分的实践环境和条件。但是每位学生的状况又是大不相同的:现在,家境好的一些家庭已经有了电脑,学生可以经常操作,可以说对电脑的操作达到了很熟练的程度;有些学生由于经常上网,对电脑的基本操作也是比较熟练的;可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家境困难和一些其它原因,可能基本上都没有接触过电脑……针对学生这些不同的层次,如果我们还采用统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可能就不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对学生进行分类,分别对他们进行分层次教学,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对微机操作熟练,懂得知识较多的学生,除了让他们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我们可以对他们进行扩展教学(讲授像软件安装,日常的机器维护等这些他们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对微机不入门的学生我们可以让他们打好基础,再施以其他内容教学。这样学生带着兴趣爱好去学习,将会收效增倍。
四、与数学英语学科有效地结合
VB程序设计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的一个学习模块。说到程序设计,关键问题在于“算法”。算法是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的描述。教材上有这样一道题目:求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实根。要求这个问题算法的描述,书上给出的习题基本都是这类关于数学问题的。另外VB程序设计中还提到一些常量,变量以及函数。显然,要想有效地解决这类题目就必须将数学与信息技术学科有效地结合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分析问题,从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角度解决问题。如果教师能从数学的角度入手,学生理解起来会更容易更透彻。
进行VB程序设计,就要编写相应的程序代码,这些代码需要学生记忆并且会应用。单纯地死记硬背,任务量会非常大,而且枯燥难懂。如果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程序设计语句与英语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英语与其结合起来。
对于高中生来说,信息技术课是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所以教师首先应抓住这一学科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展开教学,从而更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根据几年来的研究探索和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一、抓住学科特点,加强实践教学
高中的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它在要求学生动脑学习的同时还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可以说信息技术课要求学生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更要突出实践”。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应尽可能调大上机课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操练时间。能在微机室直接上的课尽可能在微机室直接上,以免浪费教学时间,而且学生更喜欢接触电脑,所以教师应给他们创造实践机会,让他们自己从动手实践中有所体会,学到知识。
二、激发兴趣,增加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高中的信息技术课趣味性比较强。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特点,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信息技术课中有一些理论知识是上机实践无法解决的。对于这类问题,如果一味地按照教材讲解,学生会觉得很乏味或难以接受。“信息与信息社会”就是这样枯燥乏味的一堂内容。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好地接受,我让学生自己去搜集生活中与我们密切相关的信息,比方说“天气信息”,“奥运信息”(当时正值奥运会期间,这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然后很自然地就总结出了信息的定义和特点,从而也使学生明白了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充满信息的社会里。正是采用这种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我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三、 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
因为高中的信息技术课实践性较强,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充分的实践环境和条件。但是每位学生的状况又是大不相同的:现在,家境好的一些家庭已经有了电脑,学生可以经常操作,可以说对电脑的操作达到了很熟练的程度;有些学生由于经常上网,对电脑的基本操作也是比较熟练的;可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家境困难和一些其它原因,可能基本上都没有接触过电脑……针对学生这些不同的层次,如果我们还采用统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可能就不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对学生进行分类,分别对他们进行分层次教学,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对微机操作熟练,懂得知识较多的学生,除了让他们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我们可以对他们进行扩展教学(讲授像软件安装,日常的机器维护等这些他们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对微机不入门的学生我们可以让他们打好基础,再施以其他内容教学。这样学生带着兴趣爱好去学习,将会收效增倍。
四、与数学英语学科有效地结合
VB程序设计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的一个学习模块。说到程序设计,关键问题在于“算法”。算法是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的描述。教材上有这样一道题目:求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实根。要求这个问题算法的描述,书上给出的习题基本都是这类关于数学问题的。另外VB程序设计中还提到一些常量,变量以及函数。显然,要想有效地解决这类题目就必须将数学与信息技术学科有效地结合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分析问题,从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角度解决问题。如果教师能从数学的角度入手,学生理解起来会更容易更透彻。
进行VB程序设计,就要编写相应的程序代码,这些代码需要学生记忆并且会应用。单纯地死记硬背,任务量会非常大,而且枯燥难懂。如果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程序设计语句与英语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英语与其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