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放性的发展是人性中固有的诉求,是人的生命异于动物,成为万物之灵长、宇宙之菁华的根本。学习过程也正是在开放中走向完满、解放、充盈和无限的境界。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的展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也面临着改革,开放性教学应运而生,开放性教学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渗透性、民主性、创造性等特征。根据实验教学工作实际,对传统集中式实验教学的弊端进行分析,对开放性实验室以及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中涉及实验内容,实验方式,实验环境,实验室管理等有关问题进行探讨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开放性实验教学概述
所谓开放性实验教学,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实验,对于实验的具体目的、结论、过程不要做出固定的规范,而要依据学生的主动创造来积极探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变为引导者,主要工作是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而不能过多干涉学生的实验操作,特别要注重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开发性的实验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天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宽松的环境。对于开放性实验,身处在实验过程之中,由于没有固定的课题验证,学生就会有各种想法,会提出种种问题,而具体的报告也会得到不同的结论。在情感把握上,教师要注意尊重和爱护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地面对困难,逐步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而不要一味的代劳。对于实验的结果,教师要与学生共同讨论、共同探究,尊重学生的设计、想法,将实验过程化成师生合作的一次科学之旅。
二、高中生物开放实验的实施路径
1、实验目标的开放性。以往的生物实验教学目标比较固定,对于要研究的问题也有着较为单一的指向,但是随着教材开放性的改革,课本已经只是一种教学载体,而不是固有的学习内容了,所以生物实验教学目标也应该将实验目标延伸。例如:“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主要的实验教学目标是:“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情况”。如果按照教材的要求,只需按照要求准备材料用具、按书上指示的方法步骤有序进行就可以了。可是,在开放性实验过程中,学生在完成相应的操作之后会好奇“植物黑藻叶细胞中的叶绿体”和其他植物的表皮细胞有着什么不同?这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采集其他的切片来进行探究实验,使实验目标得到延伸,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自己动手做新的实验,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或者交给教师检验,或者留在自己的实验记录笔记之中,作为一种知识储备。这种开放式的实验教学,不仅让学生能更深刻地认识了叶绿体和线粒体在动植物体内的不同细胞中分布不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也大有好处。
2、实验方法的开放性。高中生物实验多是一些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的特点主要是要验证已知的科学内容,加强对实验知识的理解。做这样的实验时,“依葫芦画瓢”已成惯例,“体会成就感”则更是空谈,不是说所有的验证性实验都是无用的,只是合理的教学方式应该将验证性实验与开放性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
3、实验过程的开放性
(1)开放实验管理。脱离教师管理的模式,将学生分成实验小组,组长负责组织集中实验,教师要在实验前培训实验组长,检查实验材料、用具。课堂实验时就不要过多的干预,特别不要为了安全而夸大实验危险性,这样不利于实验课的管理和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总之,实验教学的管理应该是学生自觉、自主、自治。
(2)开放实验资源。为了能够随时地提高学生的实验效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实验设备应该在负责人管理下向学生开放,在活动课时间和规定的时间内允许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生物实验。在开发实验资源的过程中实验员要精心做好实验仪器、药品、材料等的准备和清点工作,要适时地进行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够锻炼实验技能,又能保证实验的安全性。
(3)开放实验形式。传统的生物实验大多是以演示实验为主,为了适应新的教学环境,教学形式要有强化训练要求,要保证教学形式富于变化,避免枯燥,将实验设计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以情境教学和探索教学的形式为主导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生活性实验、学生的成功探索实验、科教片演示实验等,都是丰富实验形式的一些有效尝试,教者要用科学的态度引导学生自主地对创新实验形式。
三、高中生物开放实验的反思
开放性的实验教学是为了创设最佳的教学环境,为培养有科学探索精神的青年人而做好准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开放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计划。以班级为单位的实验课可以制定相关的能力培养计划;以小组为单位的实验内容可以制定知识训练计划;个人可以做出相关的进步计划。各种计划由教师和实验室随时指导审查,然后再反馈给学生。二是作为主管实验的教师,必须随时提高自身的知识广度和实验技能,为了更好地搞好实验教学的引导工作做出贡献。三是处理好开放与约束的关系。在高中生物开放式实验教学中,开放是主旋律,必要的约束是基本,两者的结合才能保证开放式实验教学既生动活泼,又井然有序。
实验课开放性教学是师生关系的开放、教学目标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开放、组织方法的开放、学习方式的开放和教学资源的开放。实施开放性生物实验教学要立足整体设计,要充分发挥实验管理者的创新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符合科学探索精神的全方位科技人才。
一、开放性实验教学概述
所谓开放性实验教学,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实验,对于实验的具体目的、结论、过程不要做出固定的规范,而要依据学生的主动创造来积极探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变为引导者,主要工作是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而不能过多干涉学生的实验操作,特别要注重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开发性的实验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天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宽松的环境。对于开放性实验,身处在实验过程之中,由于没有固定的课题验证,学生就会有各种想法,会提出种种问题,而具体的报告也会得到不同的结论。在情感把握上,教师要注意尊重和爱护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地面对困难,逐步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而不要一味的代劳。对于实验的结果,教师要与学生共同讨论、共同探究,尊重学生的设计、想法,将实验过程化成师生合作的一次科学之旅。
二、高中生物开放实验的实施路径
1、实验目标的开放性。以往的生物实验教学目标比较固定,对于要研究的问题也有着较为单一的指向,但是随着教材开放性的改革,课本已经只是一种教学载体,而不是固有的学习内容了,所以生物实验教学目标也应该将实验目标延伸。例如:“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主要的实验教学目标是:“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情况”。如果按照教材的要求,只需按照要求准备材料用具、按书上指示的方法步骤有序进行就可以了。可是,在开放性实验过程中,学生在完成相应的操作之后会好奇“植物黑藻叶细胞中的叶绿体”和其他植物的表皮细胞有着什么不同?这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采集其他的切片来进行探究实验,使实验目标得到延伸,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自己动手做新的实验,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或者交给教师检验,或者留在自己的实验记录笔记之中,作为一种知识储备。这种开放式的实验教学,不仅让学生能更深刻地认识了叶绿体和线粒体在动植物体内的不同细胞中分布不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也大有好处。
2、实验方法的开放性。高中生物实验多是一些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的特点主要是要验证已知的科学内容,加强对实验知识的理解。做这样的实验时,“依葫芦画瓢”已成惯例,“体会成就感”则更是空谈,不是说所有的验证性实验都是无用的,只是合理的教学方式应该将验证性实验与开放性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
3、实验过程的开放性
(1)开放实验管理。脱离教师管理的模式,将学生分成实验小组,组长负责组织集中实验,教师要在实验前培训实验组长,检查实验材料、用具。课堂实验时就不要过多的干预,特别不要为了安全而夸大实验危险性,这样不利于实验课的管理和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总之,实验教学的管理应该是学生自觉、自主、自治。
(2)开放实验资源。为了能够随时地提高学生的实验效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实验设备应该在负责人管理下向学生开放,在活动课时间和规定的时间内允许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生物实验。在开发实验资源的过程中实验员要精心做好实验仪器、药品、材料等的准备和清点工作,要适时地进行必要的指导,确保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够锻炼实验技能,又能保证实验的安全性。
(3)开放实验形式。传统的生物实验大多是以演示实验为主,为了适应新的教学环境,教学形式要有强化训练要求,要保证教学形式富于变化,避免枯燥,将实验设计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以情境教学和探索教学的形式为主导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生活性实验、学生的成功探索实验、科教片演示实验等,都是丰富实验形式的一些有效尝试,教者要用科学的态度引导学生自主地对创新实验形式。
三、高中生物开放实验的反思
开放性的实验教学是为了创设最佳的教学环境,为培养有科学探索精神的青年人而做好准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开放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计划。以班级为单位的实验课可以制定相关的能力培养计划;以小组为单位的实验内容可以制定知识训练计划;个人可以做出相关的进步计划。各种计划由教师和实验室随时指导审查,然后再反馈给学生。二是作为主管实验的教师,必须随时提高自身的知识广度和实验技能,为了更好地搞好实验教学的引导工作做出贡献。三是处理好开放与约束的关系。在高中生物开放式实验教学中,开放是主旋律,必要的约束是基本,两者的结合才能保证开放式实验教学既生动活泼,又井然有序。
实验课开放性教学是师生关系的开放、教学目标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开放、组织方法的开放、学习方式的开放和教学资源的开放。实施开放性生物实验教学要立足整体设计,要充分发挥实验管理者的创新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符合科学探索精神的全方位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