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村人口不断向发达的城市转移,使得农村人口锐减,留守农村劳动力不足等现象。本文结合以往研究从农村空心化带来众多问题中探讨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结合新时期农村振兴的发展需要,探讨农村空心化现象带来的优势利弊。
【关键词】:农村空心化现象 机遇与挑战
1.引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8年2月中央一号文确定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2050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新时期,国家对“三农”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农村却面临着空心化的普遍现象,大量农民外出,留在农村的普遍是没有生产能力的老人,妇女和孩子。农村中懂技术、有知识的青年不断入城务工就业,导致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失衡(张春娟,2004)。
农村空心化现象已经成为社会现实,农村空心化现象对我们建设美好乡村的规划是问题,是否也是一种机遇?
2.农村空心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
农村空心化现象是由于主体缺失而产生的一种乡村的萎缩甚至消亡现象,“空心化”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周少来、孙莹,2017)。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施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当时农业发展水平比较低,不适合大规模的经营,而将土地经营的单位划小到家庭,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随着工业化进程农业科技得到发展,农业经营不再是单纯的手工劳动,机械化参与农业,解放大批农业劳动者,闲置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乡镇企业兴起中参与到第二、第三产业。而此时国家的户籍政策,允许农民在小的集镇居住,乡镇企业成为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刘彦随,2010)。1984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允许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办企业的农民,在居有住所的前提下到集镇落户定居,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城镇加速转移。20世纪末21世纪初,工业化大潮掀起了一股下海潮,我国大量农村的劳动力向大城市转移,主要是由内陆向沿海中大城市的流动。
农村空心化现象并不是我国独有的社会现象,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都经历过类似的发展历程。比如如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农村人口转向城市谋求生计。出现了农村人口减少现象。20世纪70年代日本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与粮食、经济作物产量,农村人口流出,出现农村过梳化现象。综上,农村空心化现象是历史的选择和必然,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看到空心化现象背后的实质,发展出顺应时代的农村空心化改革举措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法。
3.农村空心化带来的新机遇
2018年2月一号文指出,乡村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017年高春奎指出解决农村空心问题的根本在于实施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2018年林善浪、纪晓鹏、姜冲通过实证研究认为农村人口净流出率越大、空心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促进农户土地规模经营 。可见,农村空心化带来问题也流露出了机遇与挑战。
3.1农村空心化是农村土地流转得以实现的前提
越来越多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由过去的“只身前往”发展到今天的整个家庭的外出。这使得农村土地,宅基地空置现象越来越多,又加上2018年2月中央一号文指出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允许依法转让,这就使得农村空置土地和宅基地重新规划和流转提供契机。
农村“空心化”是否提供了一个实现农村再规划再整合的契机?值得深入探究。
3.2农村空心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条件
虞小曼,虞龙(2017)认为农业现代化主要强调农业生产效率、科学技术推广率及农业投资收益率,对于我国来说应发展绿色可持续生态农业,建立农业结构调整体系,实施多样化的发展模式,提升中国现代化农业的 “规模效应”。手工劳作的精耕细作不再适合农业现代化的时代需求,规模化、机械化、效率化和科学化将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
农村人口,耕地,宅基地等空心的出现,为农村广大土地得以集中规模,进行机械化大生产提供可能。可见,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促进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有序和健康发展,不但是农业与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也是新时代农民的发展的需求,农村空心化为各项农业资源合理配置提供新契机。
3.3农村空心化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农村空心化持续进行,使得农民身份发生改变,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城市一线员工,大量农村移居城镇,使得城镇人口规模扩大。田双清,谢皖东,陈磊(2017)对近郊区空心村整治对于新农村建设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研究,发现农户的政策认知程度、生活改变接受度以及整治期望度与整治农户意愿存在正向的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农民对于接受城乡发展的意愿较强,愿意接受新的规划和城镇一体化。
黨的十八以来国家提出构建“新型城镇化”,而农村的空心化能进一步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不难发现,农村空心化现象为促进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1】田双清,谢皖东,陈磊,李何超,吴玺,陈文宽.城镇近郊区空心村整治农户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成都市5个县(市、区)17个村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7,24(05):305-313.
【2】虞小曼,虞龙.中美加农业现代化对比研究[J].世界农业,2017(11):65-68.
【3】周少来,孙莹.乡村的“空心化”问题及其治理——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制度创新[J].理论学刊,2017(02):111-117.
【4】林善浪,纪晓鹏,姜冲.农村人口空心化对农地规模经营的影响[J/OL].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4):1-10[2018-03-24]
【5】席婷婷.农村空心化现象:一个文献综述[J].重庆社会科学,2016(10):75-80.
【6】高春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空心化问题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23):7-9.
【7】张春娟.农村“空心化”问题及对策研究[J].唯实,2004.(4):83-86.
【8】刘彦随 , 刘玉 . 中国农村空心化问题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J].地理研究 ,2010(01).
作者简介:宋贝,1988,女,汉,研究生,百色学院,管理学
【关键词】:农村空心化现象 机遇与挑战
1.引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8年2月中央一号文确定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2050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新时期,国家对“三农”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农村却面临着空心化的普遍现象,大量农民外出,留在农村的普遍是没有生产能力的老人,妇女和孩子。农村中懂技术、有知识的青年不断入城务工就业,导致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失衡(张春娟,2004)。
农村空心化现象已经成为社会现实,农村空心化现象对我们建设美好乡村的规划是问题,是否也是一种机遇?
2.农村空心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
农村空心化现象是由于主体缺失而产生的一种乡村的萎缩甚至消亡现象,“空心化”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周少来、孙莹,2017)。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施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当时农业发展水平比较低,不适合大规模的经营,而将土地经营的单位划小到家庭,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随着工业化进程农业科技得到发展,农业经营不再是单纯的手工劳动,机械化参与农业,解放大批农业劳动者,闲置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乡镇企业兴起中参与到第二、第三产业。而此时国家的户籍政策,允许农民在小的集镇居住,乡镇企业成为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刘彦随,2010)。1984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允许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办企业的农民,在居有住所的前提下到集镇落户定居,农村劳动力开始向城镇加速转移。20世纪末21世纪初,工业化大潮掀起了一股下海潮,我国大量农村的劳动力向大城市转移,主要是由内陆向沿海中大城市的流动。
农村空心化现象并不是我国独有的社会现象,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都经历过类似的发展历程。比如如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农村人口转向城市谋求生计。出现了农村人口减少现象。20世纪70年代日本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与粮食、经济作物产量,农村人口流出,出现农村过梳化现象。综上,农村空心化现象是历史的选择和必然,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看到空心化现象背后的实质,发展出顺应时代的农村空心化改革举措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法。
3.农村空心化带来的新机遇
2018年2月一号文指出,乡村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017年高春奎指出解决农村空心问题的根本在于实施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2018年林善浪、纪晓鹏、姜冲通过实证研究认为农村人口净流出率越大、空心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促进农户土地规模经营 。可见,农村空心化带来问题也流露出了机遇与挑战。
3.1农村空心化是农村土地流转得以实现的前提
越来越多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由过去的“只身前往”发展到今天的整个家庭的外出。这使得农村土地,宅基地空置现象越来越多,又加上2018年2月中央一号文指出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允许依法转让,这就使得农村空置土地和宅基地重新规划和流转提供契机。
农村“空心化”是否提供了一个实现农村再规划再整合的契机?值得深入探究。
3.2农村空心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条件
虞小曼,虞龙(2017)认为农业现代化主要强调农业生产效率、科学技术推广率及农业投资收益率,对于我国来说应发展绿色可持续生态农业,建立农业结构调整体系,实施多样化的发展模式,提升中国现代化农业的 “规模效应”。手工劳作的精耕细作不再适合农业现代化的时代需求,规模化、机械化、效率化和科学化将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
农村人口,耕地,宅基地等空心的出现,为农村广大土地得以集中规模,进行机械化大生产提供可能。可见,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促进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有序和健康发展,不但是农业与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也是新时代农民的发展的需求,农村空心化为各项农业资源合理配置提供新契机。
3.3农村空心化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农村空心化持续进行,使得农民身份发生改变,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城市一线员工,大量农村移居城镇,使得城镇人口规模扩大。田双清,谢皖东,陈磊(2017)对近郊区空心村整治对于新农村建设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研究,发现农户的政策认知程度、生活改变接受度以及整治期望度与整治农户意愿存在正向的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农民对于接受城乡发展的意愿较强,愿意接受新的规划和城镇一体化。
黨的十八以来国家提出构建“新型城镇化”,而农村的空心化能进一步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不难发现,农村空心化现象为促进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1】田双清,谢皖东,陈磊,李何超,吴玺,陈文宽.城镇近郊区空心村整治农户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成都市5个县(市、区)17个村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7,24(05):305-313.
【2】虞小曼,虞龙.中美加农业现代化对比研究[J].世界农业,2017(11):65-68.
【3】周少来,孙莹.乡村的“空心化”问题及其治理——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制度创新[J].理论学刊,2017(02):111-117.
【4】林善浪,纪晓鹏,姜冲.农村人口空心化对农地规模经营的影响[J/OL].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4):1-10[2018-03-24]
【5】席婷婷.农村空心化现象:一个文献综述[J].重庆社会科学,2016(10):75-80.
【6】高春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空心化问题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23):7-9.
【7】张春娟.农村“空心化”问题及对策研究[J].唯实,2004.(4):83-86.
【8】刘彦随 , 刘玉 . 中国农村空心化问题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J].地理研究 ,2010(01).
作者简介:宋贝,1988,女,汉,研究生,百色学院,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