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扎染,古称“绞撷”、“扎撷”或“撮撷”,所谓“撷”,指的是有花纹的丝织品,后来也泛指染色显花的织物和染色显花的技法。扎染就是用针线等对织物进行缝或捆扎,染色而形成花纹图案。由于扎染独特的防染技法,使之形成了丰富的视觉效果。它以其特有的趣味形式酿出光和影、阴和阳的立体感; 具有皱纹的魅力、皮肤的感觉、生态学的肌理效果、特异的质感,散发着人情味的面料。
关键词:扎染;特性;永久魅力
扎染艺术作为原始的印染方法之一,它在世界许多民族的发展历史进程中都存在过。然而,中国的传统扎染艺术,历经千年沧桑,仍生生不息,以其浓厚的民族特色和精湛的技术技巧,独树一帜,甚至影响到日本和亚洲诸国。而今的扎染,在许多扎染艺人和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更创造了扎染艺术的现代辉煌。在现代许多的优秀扎染作品中,既有传统扎染艺术的自然生动、天趣横溢的外质,也更多地注入了我们民族文化造就的使人叹为观止的朦胧深朴之意境。
一、中国扎染的发展历史
扎染在我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新疆阿斯塔拉古墓出土的东晋的绛地绞缬绢,是迄今所知的最早的绞缬实物。至南北朝时,扎染技术更日甄成熟,梅花形和鱼子形花样已普遍用于妇女的服饰。
唐代时的扎染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唐代的植物染料品种比以前更丰富,国人使用扎染物品已经蔚然成风。妇女的衣裙、男子的袍服、家庭用的屏风、帐幔等,也都用扎染制作。据《唐史》记载:当时妇女流行的时髦装束是“衣青碧缬,平头小花草履”。
到了宋代,更多的人力投入到制作精美的扎染制品当中。其中的“鹿胎缬”更是费工费时,这令提倡节俭的北宋政府难以承受,天圣二年,皇帝颁诏书:“在京士庶不得衣黑褐色地白花及蓝黄紫地撮晕花样。” 宋元时期染织技术继续发展。元代的《碎金》一书中所记载当时的染缬技术名目繁多:檀缬、蜀缬、撮缬、锦缬三套缬、哲缬、鹿胎缬等等。织和印染已经在当时已经成了印染的主流。
后来,随着战乱的发生、明清资本主义的萌芽、欧洲化学染料的输入以及扎染自身的工艺不能适应批量化生产的需要,在沿海、中原一带不再受采用,只在一些偏远地方保存了下来。目前在我国的云南大理、四川自贡、贵州等部分地區还能看到保存完好的传统扎染工艺。
1、 扎染艺术的独特性
扎染有着自身的艺术语言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制作者在掌握了扎染的各种技艺之后,结合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内在的感情和独特的审美就能创造出更具特色的扎染作品。扎染的独特性还在于,任何一件作品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首先是设计稿的创意,每个人创意过程中都有各自的想法,即使图案相同,在制作的过程中,扎法也不尽相同,例如,捆绑法、缝扎法等。另外,在染色的过程中,不同染料的运用,也将导致作品出现千变万化的结果。
不同质地的面料能制作出不同特色的扎染作品。例如,粗质棉布能制作出一种乡土气息浓厚的扎染面料;纱类面料经扎染后能体现出一种雾里看花的效果,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目前,许多服装设计师都利用扎染制作流行的面料,完成自己巧妙的设计。
2、扎染艺术的民族文化
扎染遍布全国各地,因各地的历史文化不同,所创造出的扎染作品也各自具有自己民族的文化特征。
在亚洲,我国的云南的大理白族地区,是我国目前扎染产量最大、最多,在国内外最有影响的地区之一。这里被文化部命名为“白族扎染之乡”。他们的扎染图案有圆菊、蛾蛾花,也有创新的几何图案等。另外,湘西的扎染也较有特点,其扎染多采用散点状花纹,图案有狗足花、蝴蝶花、菊花、海棠花等纹样,大多采用靛蓝染料染色。四川自贡的染织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各地区劳动人民创造的扎染都充分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特点。
3、扎染艺术的审美特性
在机械化印染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并没有摒弃古老的扎染艺术,这是因为它有着自身独特的审美性。扎染的纹饰自然活泼、清新优雅、别具特色。今天,人们受“回归自然”、“怀旧”的艺术思潮的影响,有许多过时的首饰、服饰、眼镜、烟斗等,重新又活跃在人们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对扎染更是情有独钟。
二、扎染发展的广阔前景
扎染以它传统的工艺性能,在人们审美意识发生转变的今天,有着广泛的前景。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扎染艺术在应用物质材料和加工手段方面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从织物面料上看,由以前单调的土布到现在的人造棉、丝绸、纱和高档的织物;从染料的性能看,也由以前单一的植物染料到现在的直接染料、活性染料、印地克松染料和最方便的土林染料;在染料的色相上,由以前的靛蓝增加到现在的各种颜色。
扎染艺术已和现代科学和现代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它的面料、图案不断创新,以适合各个文化阶层的审美要求,它的前景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加广阔。
三、传承意义
扎染不仅代表着一种传统,而且已成为一种时尚。扎染如此受欢迎,是由于它特有的有别于其它染织物的个性。它朴素自然,清清雅雅,毫不张扬,符合人的情致,贴近人的生活,充满人性色彩,是人民勤劳、质朴、纯洁、诚实、善良等美好品格和情趣化合成的。扎染在人们心目中已成为特殊的文化象征和民族传统艺术的标徽。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扎染艺术更加推陈出新,品种繁多,结合了现代新材料和新工艺,除了传统的棉、麻、丝绸外,还有金丝绒、灯芯绒等面料,运用范围更加广泛。
在现代生活中,扎染作为一种高档的工艺形式,被时装设计广泛采用。经过设计人员的匠心独运,扎染已不再局限于服饰的运用,而是将其搬上墙壁,变成壁挂艺术,以美化环境、适应了当代人审美要求。
结束语
扎染是我国古代印染技术的巨大成就,它经过人工绞扎、染色而自然形成偶然纹理,在织物上呈现出变化斑斓的色晕效果,独具魅力。每一件扎染作品由于色调、明暗、浓淡的变化和偶然性,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扎染纹样,神奇多变,色彩绚丽,水色灵动,不失为我们中华民族值得自豪和骄傲的绚丽瑰宝。
参考文献
[1] 郭海燕.《民间扎染民族魅力》美与时代.2004.1.
[2]郑巨欣.朱淳.《染缬艺术》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
[3] 钟茂兰.《民间染织美术》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4] 李锦璐.王连海,朱悦梅:《民间织花》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
[5] 鲍小龙.刘月蕊.《扎染与蜡染的艺术》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扎染;特性;永久魅力
扎染艺术作为原始的印染方法之一,它在世界许多民族的发展历史进程中都存在过。然而,中国的传统扎染艺术,历经千年沧桑,仍生生不息,以其浓厚的民族特色和精湛的技术技巧,独树一帜,甚至影响到日本和亚洲诸国。而今的扎染,在许多扎染艺人和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更创造了扎染艺术的现代辉煌。在现代许多的优秀扎染作品中,既有传统扎染艺术的自然生动、天趣横溢的外质,也更多地注入了我们民族文化造就的使人叹为观止的朦胧深朴之意境。
一、中国扎染的发展历史
扎染在我国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新疆阿斯塔拉古墓出土的东晋的绛地绞缬绢,是迄今所知的最早的绞缬实物。至南北朝时,扎染技术更日甄成熟,梅花形和鱼子形花样已普遍用于妇女的服饰。
唐代时的扎染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唐代的植物染料品种比以前更丰富,国人使用扎染物品已经蔚然成风。妇女的衣裙、男子的袍服、家庭用的屏风、帐幔等,也都用扎染制作。据《唐史》记载:当时妇女流行的时髦装束是“衣青碧缬,平头小花草履”。
到了宋代,更多的人力投入到制作精美的扎染制品当中。其中的“鹿胎缬”更是费工费时,这令提倡节俭的北宋政府难以承受,天圣二年,皇帝颁诏书:“在京士庶不得衣黑褐色地白花及蓝黄紫地撮晕花样。” 宋元时期染织技术继续发展。元代的《碎金》一书中所记载当时的染缬技术名目繁多:檀缬、蜀缬、撮缬、锦缬三套缬、哲缬、鹿胎缬等等。织和印染已经在当时已经成了印染的主流。
后来,随着战乱的发生、明清资本主义的萌芽、欧洲化学染料的输入以及扎染自身的工艺不能适应批量化生产的需要,在沿海、中原一带不再受采用,只在一些偏远地方保存了下来。目前在我国的云南大理、四川自贡、贵州等部分地區还能看到保存完好的传统扎染工艺。
1、 扎染艺术的独特性
扎染有着自身的艺术语言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制作者在掌握了扎染的各种技艺之后,结合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内在的感情和独特的审美就能创造出更具特色的扎染作品。扎染的独特性还在于,任何一件作品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首先是设计稿的创意,每个人创意过程中都有各自的想法,即使图案相同,在制作的过程中,扎法也不尽相同,例如,捆绑法、缝扎法等。另外,在染色的过程中,不同染料的运用,也将导致作品出现千变万化的结果。
不同质地的面料能制作出不同特色的扎染作品。例如,粗质棉布能制作出一种乡土气息浓厚的扎染面料;纱类面料经扎染后能体现出一种雾里看花的效果,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目前,许多服装设计师都利用扎染制作流行的面料,完成自己巧妙的设计。
2、扎染艺术的民族文化
扎染遍布全国各地,因各地的历史文化不同,所创造出的扎染作品也各自具有自己民族的文化特征。
在亚洲,我国的云南的大理白族地区,是我国目前扎染产量最大、最多,在国内外最有影响的地区之一。这里被文化部命名为“白族扎染之乡”。他们的扎染图案有圆菊、蛾蛾花,也有创新的几何图案等。另外,湘西的扎染也较有特点,其扎染多采用散点状花纹,图案有狗足花、蝴蝶花、菊花、海棠花等纹样,大多采用靛蓝染料染色。四川自贡的染织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各地区劳动人民创造的扎染都充分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特点。
3、扎染艺术的审美特性
在机械化印染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并没有摒弃古老的扎染艺术,这是因为它有着自身独特的审美性。扎染的纹饰自然活泼、清新优雅、别具特色。今天,人们受“回归自然”、“怀旧”的艺术思潮的影响,有许多过时的首饰、服饰、眼镜、烟斗等,重新又活跃在人们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对扎染更是情有独钟。
二、扎染发展的广阔前景
扎染以它传统的工艺性能,在人们审美意识发生转变的今天,有着广泛的前景。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扎染艺术在应用物质材料和加工手段方面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从织物面料上看,由以前单调的土布到现在的人造棉、丝绸、纱和高档的织物;从染料的性能看,也由以前单一的植物染料到现在的直接染料、活性染料、印地克松染料和最方便的土林染料;在染料的色相上,由以前的靛蓝增加到现在的各种颜色。
扎染艺术已和现代科学和现代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它的面料、图案不断创新,以适合各个文化阶层的审美要求,它的前景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加广阔。
三、传承意义
扎染不仅代表着一种传统,而且已成为一种时尚。扎染如此受欢迎,是由于它特有的有别于其它染织物的个性。它朴素自然,清清雅雅,毫不张扬,符合人的情致,贴近人的生活,充满人性色彩,是人民勤劳、质朴、纯洁、诚实、善良等美好品格和情趣化合成的。扎染在人们心目中已成为特殊的文化象征和民族传统艺术的标徽。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扎染艺术更加推陈出新,品种繁多,结合了现代新材料和新工艺,除了传统的棉、麻、丝绸外,还有金丝绒、灯芯绒等面料,运用范围更加广泛。
在现代生活中,扎染作为一种高档的工艺形式,被时装设计广泛采用。经过设计人员的匠心独运,扎染已不再局限于服饰的运用,而是将其搬上墙壁,变成壁挂艺术,以美化环境、适应了当代人审美要求。
结束语
扎染是我国古代印染技术的巨大成就,它经过人工绞扎、染色而自然形成偶然纹理,在织物上呈现出变化斑斓的色晕效果,独具魅力。每一件扎染作品由于色调、明暗、浓淡的变化和偶然性,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扎染纹样,神奇多变,色彩绚丽,水色灵动,不失为我们中华民族值得自豪和骄傲的绚丽瑰宝。
参考文献
[1] 郭海燕.《民间扎染民族魅力》美与时代.2004.1.
[2]郑巨欣.朱淳.《染缬艺术》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
[3] 钟茂兰.《民间染织美术》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4] 李锦璐.王连海,朱悦梅:《民间织花》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
[5] 鲍小龙.刘月蕊.《扎染与蜡染的艺术》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