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有两大重要体系,一是计算,另外一支就是解决问题。而在新课标体系,已经把“应用题”改成了“解决问题”,这表明在新课标内容更加生活化,更加注重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策略,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谋略,也是数学教育中重要的培养人的目标。但是实际生活中,数学问题多种多样,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可以熟练运用多种解決问题的策略。那如何在短短的小学六年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解决问题;小学数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2-372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比较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抽象性思维和概括性思维相对来说比较弱,所以有部分学生认为数学是学起来很困难的学科,尤其是数学中的解决问题。其实数学之所以难,是因为数学问题千变万化,一个知识点都可以延伸出不同的变式问题,这就不单单要求学生要熟知知识体系,也要学生具有多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多样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而这两种能力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培养的。结合自身的经验,我认为,在小学阶段常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三种:
一、问题转化的策略。
问题就是促进发展的动力,而解决问题的策略就应该先从对问题的认知开始。心理学上,认知的基本过程就是:一是认知问题是什么?二是认知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什么?三是总结策略并储存起来,便于以后使用。这也是学生学习的根本过程。问题多种多样,千变万化,如果每个问题都要学习如何解决它,而不知道总结策略、储存策略,那只是存在于肤浅的学习层面上,并不是真正的认知过程。而问题转化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总结相似问题的解决策略,从而做到举一反三。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中,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市,很多同学只会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数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因为这是当时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所用过的策略。但是,在面对研学问题“如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部分同学束手无策,这是因为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缺少总结研究策略,提取方法失败。大部分的学生会联想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可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比较特殊的图形,平行四边形不是,怎么办呢?这时候,可以让学生剪一剪、拼一拼,想一想: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什么图形呢?这样的启发性提问,很容易让学生想到了长方形,也可以把研学问题:“如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转化成“如何推导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简单的问题,而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就这样,可以把一个新的问题,转化成以前解决过的问题,利用同一种的策略,我们就可以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梯形的面积公式。
问题转化策略,就是面对相似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转化,把新的问题转化成已遇到过的问题,从而利用相同的策略,就可以解决问题了。所以即使数学问题千变万化,有了问题转化策略,在一定的时间内,我们也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二、可视化思维工具的策略。
小学四年级开始,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逐渐增强,造成学生们数学学习的差距逐渐拉开,尤其是在解决问题上。而可视化的思维工具就是一种很好的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收集可用的信息,直观形象地分析题意和问题,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帮助。常用的可视化思维工具可以有:线段图、气泡图、圆圈图、流程图等等,
而在四年级上册学习买卖问题中,学生可以很快解决问题,但是他们并不理解算理,也不知道如何概括相关的数学模型出来,这时候,我引导学生用双气泡图来分析题目中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概括出它们都是“已知每件商品的价格”和“买了多少”,求“一共花了多少钱”这样的问题,引出概念“每件商品的价钱”就是“单价”,“买了多少”就是“数量”,“一共花了多少钱”就是“总价”,从而建立买卖问题的数学模型,概括了解决买卖问题的策略是单价×数量=总价。学生在学习新问题的时候,可以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找出问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学会归纳类似的解决问题策略,建立数学模型,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解决问题,在六年级里更加常见。例如,分数应用题里,在分析问题时,用线段图就可以把相关量的复杂关系理清楚,从而列出数量关系式,利用方程或综合法解决问题。这样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在高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很受欢迎,不但可以在长题目中找信息,还可以分析数量关系,帮助学生写出数量关系式,所以,可视化思维也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推理的策略。
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常会出现一些问题,用课本上的方法无法解决或者无法理解,这些问题往往就需要学生们根据实际经验来进行推理,而且,在小学阶段,最常用的推理方法是逆推理。逆推理,就是从题目中的结果,根据题目里的变化过程,推出在没有变化前,各个量的数据。
例如,在甲和乙杯都装有水,一共400ml,现在从甲杯往乙杯倒了60ml水,两杯水一样多,问:甲、乙两杯原有多少毫升水?如果按照正常思维,很难找到突破口,这时候就需要找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了,从后面逆推到前面。题目最后是两杯水一样多,所以甲、乙水杯中有水:400÷2=200ml,而甲是因为往乙杯倒了60ml水才剩下200ml,所以甲原有的水是:200+60=260ml,乙杯原有的水是:200-60=140ml。如果很多问题无法从题目的条件入手,那就可以从问题入手,逆推出符合条件的数据,这样同样是一种解决方法的策略。
数学其实就是以问题为中心的,而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是数学的魅力。在教学中,我尽力引导学生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爱上数学、学好数学,这是作为一位数学老师的最大的骄傲。
参考文献
[1]赵国庆 八大思维图示法[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赵国庆 朱嘉 思维发展型课堂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关键词:解决问题;小学数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2-372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比较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抽象性思维和概括性思维相对来说比较弱,所以有部分学生认为数学是学起来很困难的学科,尤其是数学中的解决问题。其实数学之所以难,是因为数学问题千变万化,一个知识点都可以延伸出不同的变式问题,这就不单单要求学生要熟知知识体系,也要学生具有多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多样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而这两种能力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培养的。结合自身的经验,我认为,在小学阶段常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三种:
一、问题转化的策略。
问题就是促进发展的动力,而解决问题的策略就应该先从对问题的认知开始。心理学上,认知的基本过程就是:一是认知问题是什么?二是认知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什么?三是总结策略并储存起来,便于以后使用。这也是学生学习的根本过程。问题多种多样,千变万化,如果每个问题都要学习如何解决它,而不知道总结策略、储存策略,那只是存在于肤浅的学习层面上,并不是真正的认知过程。而问题转化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总结相似问题的解决策略,从而做到举一反三。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中,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市,很多同学只会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数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因为这是当时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所用过的策略。但是,在面对研学问题“如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部分同学束手无策,这是因为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缺少总结研究策略,提取方法失败。大部分的学生会联想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可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比较特殊的图形,平行四边形不是,怎么办呢?这时候,可以让学生剪一剪、拼一拼,想一想: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什么图形呢?这样的启发性提问,很容易让学生想到了长方形,也可以把研学问题:“如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转化成“如何推导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简单的问题,而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就这样,可以把一个新的问题,转化成以前解决过的问题,利用同一种的策略,我们就可以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和梯形的面积公式。
问题转化策略,就是面对相似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转化,把新的问题转化成已遇到过的问题,从而利用相同的策略,就可以解决问题了。所以即使数学问题千变万化,有了问题转化策略,在一定的时间内,我们也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二、可视化思维工具的策略。
小学四年级开始,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逐渐增强,造成学生们数学学习的差距逐渐拉开,尤其是在解决问题上。而可视化的思维工具就是一种很好的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收集可用的信息,直观形象地分析题意和问题,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帮助。常用的可视化思维工具可以有:线段图、气泡图、圆圈图、流程图等等,
而在四年级上册学习买卖问题中,学生可以很快解决问题,但是他们并不理解算理,也不知道如何概括相关的数学模型出来,这时候,我引导学生用双气泡图来分析题目中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概括出它们都是“已知每件商品的价格”和“买了多少”,求“一共花了多少钱”这样的问题,引出概念“每件商品的价钱”就是“单价”,“买了多少”就是“数量”,“一共花了多少钱”就是“总价”,从而建立买卖问题的数学模型,概括了解决买卖问题的策略是单价×数量=总价。学生在学习新问题的时候,可以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找出问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学会归纳类似的解决问题策略,建立数学模型,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解决问题,在六年级里更加常见。例如,分数应用题里,在分析问题时,用线段图就可以把相关量的复杂关系理清楚,从而列出数量关系式,利用方程或综合法解决问题。这样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在高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很受欢迎,不但可以在长题目中找信息,还可以分析数量关系,帮助学生写出数量关系式,所以,可视化思维也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推理的策略。
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常会出现一些问题,用课本上的方法无法解决或者无法理解,这些问题往往就需要学生们根据实际经验来进行推理,而且,在小学阶段,最常用的推理方法是逆推理。逆推理,就是从题目中的结果,根据题目里的变化过程,推出在没有变化前,各个量的数据。
例如,在甲和乙杯都装有水,一共400ml,现在从甲杯往乙杯倒了60ml水,两杯水一样多,问:甲、乙两杯原有多少毫升水?如果按照正常思维,很难找到突破口,这时候就需要找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了,从后面逆推到前面。题目最后是两杯水一样多,所以甲、乙水杯中有水:400÷2=200ml,而甲是因为往乙杯倒了60ml水才剩下200ml,所以甲原有的水是:200+60=260ml,乙杯原有的水是:200-60=140ml。如果很多问题无法从题目的条件入手,那就可以从问题入手,逆推出符合条件的数据,这样同样是一种解决方法的策略。
数学其实就是以问题为中心的,而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是数学的魅力。在教学中,我尽力引导学生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爱上数学、学好数学,这是作为一位数学老师的最大的骄傲。
参考文献
[1]赵国庆 八大思维图示法[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赵国庆 朱嘉 思维发展型课堂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