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自2009年1月到2010年12月来本院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置换手术的患者61例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手术后全部没有出现并发症,出院6个月后,后院进行复查,按照Mckay评定效果标准,效果优25例,效果良33例,总治疗优良率为95.09%。结论: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注意手术前要选择合适患者的人工全髋关节,在手术中的操作要注意股骨头颈部位的清理和手术中骨水泥的合理应用。临床应用效果理想,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为目前世界公认的一种理想的髋关节成型手术治疗方法。本文选自本院2009年1月到2010年12月61例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置换手术,取得了比较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将临床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选自2009年1月到2010年12月来本院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置换手术的患者61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21例;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的46岁;左侧21例,右侧36例,双侧4例;双侧股骨头发生坏死4例,股骨颈发生骨折38例,股骨头发生坏死19例。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首先进行硬膜外麻醉[1],患者在手术床取侧卧位,手术患侧在上,取自髋关节的后外侧进行切口,切口长大约10厘米,切开患者皮肤和皮下组织以及阔筋膜张肌,再部分切断其臀中肌和臀小肌,清除股骨大转子的附着物,切断患者上孑子肌和下孑子肌以及闭孔内肌,暴露并且切除原来的关节囊,和切除股骨头,注意保留股骨距1厘米到1.2厘米,仔细处理髋臼,保持四十五度髋臼角和十五度左右的前倾角,放置髋臼的假体,在股骨上端进行扩髓,放置安合适的假体柄,选用合适患者型号的人工股骨头的假体,当各方向的髋关节没有松动后,缝合切口,留置硅胶引流管。手术后进行抗炎治疗,四十八小时内拔除掉引流管,手术后两周视情况进行功能恢复锻炼[2]。
1.3 应用效果评价标准 按照Mckay评定效果标准[3]。
效果优:从患者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关节的活动功能等方面评定90分以上。
效果良:从患者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关节的活动功能等方面评定80分到90分。
效果可:从患者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关节的活动功能等方面评定60分到79分。
效果差:从患者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关节的活动功能等方面评定60分以下。
总有效率:(效果优病例数+效果良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2 结果
所有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手术后全部没有出现并发症,出院6个月后,后院进行复查,按照Mckay评定效果标准,效果优25例,效果良33例,总治疗优良率为95.09%。详见表一。
表一 61例患者的治疗效果
3 讨论
对这61例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体会发现,由于股骨头颈的截骨平面是由股骨颈的上缘和粗隆的交界处,至股骨颈下缘的中点,距离小粗隆上方1.5厘米左右,如果垂直的切断患者股骨颈,保留其坚质骨股骨距,而股骨颈截骨的平面高低是与髋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是否发生挛缩有直接关系的,并且会影响到受术后的肢体长度,所以最好采用不同颈长人工股骨头来进行调节;同时髋臼的清理和整修也十分重要,要整修成大小合适的、深浅合适的、方向要准确的人工臼帽床,这对臼帽安放的稳定性非常重要,患者的软骨面一定要全面切除,要露出软骨下面骨质。但是也要注意又能把臼修整得过大过深,也不能把髋臼的外缘切除过多,这样会导致臼帽的固定不牢,容易发生松动,以及不能将臼底修整穿透,如果出现穿透现象,要立即加补金属网以及骨质,来防止填入的骨水泥进入患者的盆腔內[4]。
本文通过对本院2009年1月到2010年12月61例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置换手术,所有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手术后全部没有出现并发症,出院6个月后,后院进行复查,按照Mckay评定效果标准,效果优25例,效果良33例,总治疗优良率为95.09%。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注意手术前要选择合适患者的人工全髋关节,在手术中的操作要注意股骨头颈部位的清理和手术中骨水泥的合理应用。临床应用效果理想,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方德儒,黄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26例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8):1387—1388
[2]褚青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23例疗效观察 [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6):1987—1988
[3] 黄炎,孔荣,禹德万,等,保留股骨颈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体会[J],实用骨科杂志,2009,15(8):579—579
[4] 吕厚山,浅谈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1997,17(2):99—99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为目前世界公认的一种理想的髋关节成型手术治疗方法。本文选自本院2009年1月到2010年12月61例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置换手术,取得了比较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将临床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选自2009年1月到2010年12月来本院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置换手术的患者61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21例;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的46岁;左侧21例,右侧36例,双侧4例;双侧股骨头发生坏死4例,股骨颈发生骨折38例,股骨头发生坏死19例。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首先进行硬膜外麻醉[1],患者在手术床取侧卧位,手术患侧在上,取自髋关节的后外侧进行切口,切口长大约10厘米,切开患者皮肤和皮下组织以及阔筋膜张肌,再部分切断其臀中肌和臀小肌,清除股骨大转子的附着物,切断患者上孑子肌和下孑子肌以及闭孔内肌,暴露并且切除原来的关节囊,和切除股骨头,注意保留股骨距1厘米到1.2厘米,仔细处理髋臼,保持四十五度髋臼角和十五度左右的前倾角,放置髋臼的假体,在股骨上端进行扩髓,放置安合适的假体柄,选用合适患者型号的人工股骨头的假体,当各方向的髋关节没有松动后,缝合切口,留置硅胶引流管。手术后进行抗炎治疗,四十八小时内拔除掉引流管,手术后两周视情况进行功能恢复锻炼[2]。
1.3 应用效果评价标准 按照Mckay评定效果标准[3]。
效果优:从患者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关节的活动功能等方面评定90分以上。
效果良:从患者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关节的活动功能等方面评定80分到90分。
效果可:从患者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关节的活动功能等方面评定60分到79分。
效果差:从患者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关节的活动功能等方面评定60分以下。
总有效率:(效果优病例数+效果良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2 结果
所有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手术后全部没有出现并发症,出院6个月后,后院进行复查,按照Mckay评定效果标准,效果优25例,效果良33例,总治疗优良率为95.09%。详见表一。
表一 61例患者的治疗效果
3 讨论
对这61例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体会发现,由于股骨头颈的截骨平面是由股骨颈的上缘和粗隆的交界处,至股骨颈下缘的中点,距离小粗隆上方1.5厘米左右,如果垂直的切断患者股骨颈,保留其坚质骨股骨距,而股骨颈截骨的平面高低是与髋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是否发生挛缩有直接关系的,并且会影响到受术后的肢体长度,所以最好采用不同颈长人工股骨头来进行调节;同时髋臼的清理和整修也十分重要,要整修成大小合适的、深浅合适的、方向要准确的人工臼帽床,这对臼帽安放的稳定性非常重要,患者的软骨面一定要全面切除,要露出软骨下面骨质。但是也要注意又能把臼修整得过大过深,也不能把髋臼的外缘切除过多,这样会导致臼帽的固定不牢,容易发生松动,以及不能将臼底修整穿透,如果出现穿透现象,要立即加补金属网以及骨质,来防止填入的骨水泥进入患者的盆腔內[4]。
本文通过对本院2009年1月到2010年12月61例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置换手术,所有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手术后全部没有出现并发症,出院6个月后,后院进行复查,按照Mckay评定效果标准,效果优25例,效果良33例,总治疗优良率为95.09%。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注意手术前要选择合适患者的人工全髋关节,在手术中的操作要注意股骨头颈部位的清理和手术中骨水泥的合理应用。临床应用效果理想,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方德儒,黄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26例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8):1387—1388
[2]褚青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23例疗效观察 [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6):1987—1988
[3] 黄炎,孔荣,禹德万,等,保留股骨颈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体会[J],实用骨科杂志,2009,15(8):579—579
[4] 吕厚山,浅谈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1997,17(2):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