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实力与新活力:“80后”文学现象观察》后记

来源 :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b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家简介:白烨,陕西黄陵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
  到2010年,文学进入新世纪已整整10年。以“80后”为主体的青春文学,也意气风发地走过了10年;而我自己对于他们的文学追踪,也不知不觉地进行了10年。
  新世纪文学在其多样又多变的演进中,有很多新生和新异的现象惹人眼目。就写作群体的长足崛起和后来居上而言,“80后”绝对是一个不可避绕的现象。而且,他们的文学进步与人生成长,也与新世纪的10年相随相伴,关系甚大。他们在新世纪的舞台登台亮相,他们在新世纪的时段奋袂而起,把自己的爱与恨、喜与怒、哀与乐、美与刺,都一股脑地倾泻于文字,抛洒于文坛,或引起人们的关注,或激起文坛的热议。从此,“80后”就与新世纪文学不可分割地扭结在了一起,并成为它的一个重要注脚。
  我在文化与文学上对于“80后”的关注,虽然起始比较早,但是也有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的发展过程。
  记得在1998年受聘于“布老虎”丛书北京编辑部时,就同时任春风文艺出版社总编辑的安波舜一起做过一个上海女中学生作者许佳的长篇小说《我爱阳光》。当时就从作品凌厉的语言、愤懑的情绪里,强烈地感受到年少的学生作者裹挟在生气里的锐气,但并没有想到这部出于18岁中学女生之手的长篇小说,是“80后”群体行将崛起于文坛的先声。
  再一次较为集中地关注“80后”,是在2003年春天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当时,春风文艺、上海文艺、长江文艺等出版社在北京展览中心附近的酒吧召开一个青春文学座谈会,邀我参加。我事先阅读了张悦然、郭敬明、韩寒等人的作品,在座谈会上发了言。而后,又与会上初识的张悦然、郭敬明到附近的酒吧里聊了聊。在那之前,我还以为已开始发热走俏的青春文学,是出版社与出版商们“炒”出来的,但看了作品之后才感到,青春文学与“80后”,是他们自己冒出来的,而且含带了他们自己的明显特点。
  2004年初,何睿、刘一寒主编的收有76位“80后”作者作品的《我们,我们——“80后”的盛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他們知道我开始关注“80后”现象,便找到我请我为之作序。我看了摞起来足有一尺多高的打印稿,做了详细的阅读笔记,写了《新的群体,新的气息》的序言。虽然书中的作者与作品的水平各个不一,但这一代人的文学才情与文学追求,却也咄咄逼人。他们有他们的不足,他们也有他们的优势;他们有他们的偏颇,他们也有他们的道理。这一切理应受到应有的关注,得到必要的尊重。于是,我便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对“80后”的观察与追踪上。
  2005年上半年,我所供职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要我做一次学科前沿报告,因为当时想得比较多的就是方兴未艾的“80后”现象。于是,前沿报告就以“‘80后’的写作”为题作了讲演,之后研究生院根据记录整理出了讲稿,我又把讲稿整理成《“80后”的现状与未来》的文章,发于《长城》杂志2005年第六期。也是这年夏天,在时任新浪网副总编侯小强的一再怂恿之下,我在“新浪”开了自己的博客。当时,不知博客应该做些什么,就把一些评论文章贴了上去。这篇《“80后”的现状与未来》贴上博客之后,就被韩寒看到,其中对他有所保留的评价惹怒了他,他写了一篇博文予以抨击,于是便有了后来发生于2006年4月间的“韩白论争”。说是“论争”,其实是“口水战”。因为韩寒一系列带“屁”的骂语,你根本无法正经面对。而他背后的诸多粉丝,不管青红皂白,一概上来攻击。加之媒体的煽风点火,所谓的“论争”越来越远离学理。韩寒的过激反应,并非是对我有关“80后”群体的评价不满,而是对他个人的评价不高不服和有气。我认为他除早期的《三重门》确实不错外,他实际上与文学渐行渐远,他的意义主要在于对于教育体制的批判,对于传统观念的反叛。比较了解我的评论家朋友解玺璋认为韩寒等人误解了我,写了一篇《白烨:“80后”文学的保姆》的博文,结果招致了韩寒粉丝们的猛烈攻击。之后又有陆天明、陆川、高晓松被卷了进来,先后都遭到了网上的激烈围攻。这样的“口水战”,随后又漫延到纸质媒体和传统文坛,成为近年来影响甚大的网络事件。
  回想这一事件,在看起来的偶然之中,的确也有某些必然的因素。在我对于“80后”的评说中,不可避免地带有传统文坛与文人的视角与观念,如“走上了市场,未走上文坛”,等等,而韩寒作为具有叛逆情绪的代表,把我看成了传统文坛的一个代表。因而,借用批我来显示他们的存在与力量,这种两代人之间的文化冲突与观念碰撞,是迟早要发生的事情,只不过是我不幸或有幸被撞上并由我的文章而引发。这一事件的一个连带作用,是把“80后”这样一个代际概念,“炒”出了文学圈子,“炒”向了社会大众,使“80后”成为一个焦点现象和热门话题,为更多人所知晓和所关注。
  虽然在走近“80后”,尤其是“韩白论争”中,受了一些误解与委屈,但是并没有减敛我关注“80后”的热情,我仍不改初衷地为他们摇旗呐喊,甚至还更为执着,更为坚定。这在我,是基于这样一些认识。
  第一,“80后”是一个既在成长,又在分化的文学群体。韩寒也罢,郭敬明也罢,都不能看作是“80后”群体的完全代表,他们只能代表其中的部分人和某一倾向。作为注重“自我”,张扬个性的一代,“80后”其实是由丰繁个体构成的多样群体,这一群体与我们这一代有诸多不同与差别,而正因存在着不同,才需要走近;正因为存在差异,才需要对话,并在这种走近与对话中,彼此了解和相互改变。
  第二,“80后”们所置身的社会环境与文化氛围,日趋丰繁复杂甚至暧昧难辨,而他们所具有的经验与能力,在应对这种复杂与暧昧时,常常显得简单和稚嫩,这使他们的成长不仅不很顺遂,反而更添困惑,更具难度。作为他们的长辈,我们有责任以我们的方式和能力去帮助他们,以使他们减少迷茫,添加清醒,增强自信。
  第三,从文学的代际更替来看,我们的文学、文化队伍,必然要由“80后”中的从业者接续上来,从后备军成长为主力军。事实上,他们中有一些作者怀抱着高远的文学理想,在以自己的方式默默耕耘,艰难跋涉;还有一些作者虽倾心于网络文学与类型小说的经营,但是在写作的过程中,表现出靠近传统文学的倾向。这些作者,都需要以评论的方式给予关注,施予助力,以促进他们尽快地成长与进步。
  第四,“80后”群体虽然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但从文学领域来看,因为他们更多地依赖于网络平台,存身于图书市场,仍与主流文学或传统文坛有所分离,甚至不在主流文学批评的视野之内。“80后”与传统文坛之间,需要有评介与批评的“中介”与“中转”,起到沟通联系、传布信息的作用,以使“80后”了解和走近传统文坛,传统文坛认识和吸纳“80后”。 本着这样一些基本认识,我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观察、读解和评说“80后”,为他们的新作叫好,为他们的进步鼓呼。这本《新实力与新活力》便是这一工作的具体成果与如实记录。我希望这本小书能起到向文坛内外介绍文学“80后”的作用,也希望“80后”们经由这些文字感受到“被”关注、“被”看重的温暖,并从中获取应有的助力与助益。
其他文献
温州自古以来学风浓郁、文风鼎盛,诗书继世、耕读尚学之风延绵不绝。近年来,在温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通过城市书房建设、服务模式创新、阅读氛围营造等工作,切实打造“书香温州”取得了积极成效。遍布全市的公共图书馆、城市书房和百姓书屋及乡镇分馆犹如一粒粒春种,播散在城市文化的土壤中,不断点亮城市乡村阅读灯火;各类主题鲜明、形式多元的全民阅读活动在温州这片热土上不断涌现,成效日益显著,影响也日益深远
期刊
2017年出台的《城市书房服务规范》对城市书房的面积和藏书量做了明确的规定,“城市书房总建筑面积宜为150—300㎡”“每个书房基本藏量不少于8000册(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等);年更新量不少于总藏量的5%”。从目前以温州市图书馆已经建成使用的城市书房看,各城市书房藏书容量多介于10000册到15000册。基于藏书空间和馆藏经费均有限性,为更大程度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和书房藏书的更新率,温州市图书
期刊
公共图书馆覆盖率是一个地区和人口的公共图书馆的拥有量和分布量,是衡量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覆盖率低,则公共图书馆保障水平低,公共图书馆的覆盖率体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的程度,覆盖率责任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2014 年开始,温州市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采用政府与企业、社区等社会力量合作方式建设城市书房。目前,温州市区城市书房从行政区划上,已基本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15分钟阅读文
期刊
2014年至今,城市书房已然成为温州文化一张金名片,短短5年的时间里,城市书房以星火燎原之势遍布温州大街小巷,目前已建成拥有88家书房,速度之快,数量之多都足以体现其在温州市民文化生活之中的重要性。但随着城市书房数量的不断扩大,品牌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温州城市书房的日常运营面临着服务制度规范缺乏、图书物流配送、安全监管等工作职责不明、边界不清等问题,书房的大规模建设及运行需要标准化,从建设时的选址
期刊
当璀璨的灯火随着夜深而熄灭,城市书房里的暖灯总是彻夜明亮,迎送往来读客。寒来暑往,四季更迭,城市书房的灯火宛如一双带着温情凝视的眼睛,洞察着城市里的烟火人情,记录着奔忙岁月里的温馨和感动。  春  春意盎然,万物生长,城市书房里的暖意也在复苏发芽。在人民路的五马城市书房里的社科书架上,工作人员整理到一本特殊的书籍。这是一本泛旧的《野性难驯》,书页里夹着一张便签和一卷用纸包裹住的人民币,便签上工整地
期刊
摘要:阅读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把握客观规律的一种重要实践活动,阅读与出版共生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出版活动始终伴随着阅读。他们对于阅读形成的根本看法和规律性认识,就是马克思主义阅读思想。马克思主义阅读思想的中国化,既有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理论创新,又有全民阅读的伟大实践。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把阅读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创新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阅读思想。  关键词:马
期刊
庚子年的新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对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冲击和影响。疫情发生后,各高校图书馆在寒假期间注重发挥网上平台和新媒体的作用,定期在微信公众号、读者QQ群发布学习、阅读资源,为师生学习研究提供支持与帮助。利用“宅家”时间多读书,成为了师生居家隔离生活的新风尚。形势虽然喜人,但阅读推广工作人员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大学生只读网络小说,很少读经典
期刊
近年来,温州地区自发性的阅读组织、公益性读书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并呈逐年递增趋势,包括隶属于机关企事业单位间的读书会,由学校、教育研究院、社区街道、书店等组织的读书会,以及由民间志同道合的爱读书人士自发组织的读书会。据统计,温州散布的大大小小读书会超过100家。  2016年,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发起、温州市图书馆牵头组织组建了温州读书会联盟。读书会联盟是以“凝聚社会力量,倡导公共阅读”为宗旨,以
期刊
卡西·卡斯滕斯是一位南非教育家,在这本书中,他给中国的父母谈“父亲”这一角色对于子女成长的重要性。他的主张开宗明义:“世界需要父亲。”  读完书稿,我明白,“世界需要父亲”不仅是一个口号,更是对于社会问题的洞察,是对个人使命的坚信,它跨越了国界和种族。中国家庭应当拥抱这样的草根行动。事实上,中国已经有一批父亲在接力这样的草根行动了。  世界需要父亲!这个宣告式的主旨擲地有声。接着,卡西·卡斯滕斯就
期刊
浩荡海风吹过瓯越大地,烟雨江山徐徐展开。画卷上,浮起一片广袤繁华的都市,其间高楼林立、商圈纵横。喧嚣璀璨的街道中,镶嵌着一个个如珍珠般晶莹的城市书房。日月旋转,昼夜更迭,她们时而恬淡悠静,时而光华满目,为都市褪去浮华,再添温润。无数读者如飞火流星,围绕城市书房聚散往来,点亮文化灯塔。  按理说,城市书房是精巧无言的静物,不具有生命。但是,当第一位读者踏入房门的那一刻,城市书房便欣欣然张开了眼,苏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