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河县隶属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全县总面积6273.9平方公里,总人口7.66万人,其中藏族人口6.1万,占总人口的77.6%。全县共有中学4所,在校生1540名,有小学57所,在校生8177名,其中农牧区小学55所,少数民族学生6828名。全县校内外适龄儿童7905名,已入学7668名,入学率97%,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6.72%。“九五”期间夏河县的民族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以农牧区为重点的基础教育取得显著成效,率先在甘南州八县(市)实现“普初”目标,从1999年起先后实施了“援藏资金”项目、“二期义教”项目、“普教”项目等一系列教育工程项目,进一步改善了中小学办学条件,为全县民族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全县校外教育事业长期发展不足,与外地相比几乎是空白,除县城有一所被挪作他用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外,其他地区没有一处可供青少年学习和娱乐的校外教育专门活动场所。社会上对校外教育的认识也存在着很多偏差,值得我们去深思。
第一,对校外教育的认识不到位。
社会上对校外教育的认识有误区,普遍认为青少年期间正是在学校里接受教育的年龄段,学生就应该在学校里活动,学校完全可以满足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一提起校外教育就认为是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占用了学生的学习时间,给家庭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有关部门对校外教育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整个夏河地区,没有青少年校外教育的专门场所、机构和人员,所以也没有相应的管理部门。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行政部门主抓学校教育、主抓升学率,对校外教育基本无暇顾及。
学校把校外活动和校外教育混为一谈。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大部分乡一级学校都实行寄宿制,牧区的学生离家很远,一般吃住生活在学校里,有限的校外活动都是在学校教育的活动范围内,比如由学校组织的“手拉手”活动、助残活动、给“五保户”搞卫生、上街宣传交通法规、参加县上的重大节日庆典活动等。因此,学校对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特长、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为宗旨的校外教育工作积极性显得不高。
第二,学生在校外的时间较长,给参与不健康的活动提供了条件。中小学生的寒暑假和双休日加起来,一年中在校外活动的时间有170多天,县城内几家个体经营的简陋文化娱乐场所成了不少学生和青年僧侣争相光顾的“乐园”。所谓“雪域”“高原”网吧在节假日往往爆满,里面的顾客绝大多数是在校中小学生。由于受网吧的诱惑而辍学、逃学现象较为严重,尤为担心的是一些学生模仿网络暴力游戏,参与打架、斗殴、酗酒,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逐年上升,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第三,农牧区校外生活单调,寄宿制学校的学生课余时间都呆在学校里,条件较好的学校,通电视的还可看看电视,有些偏远牧区既没电,更没电视。不住宿的学生,校外活动就是放牧、割草、拾牛粪,帮助家里搞生产劳动,根本谈不上校外教育活动。
第四,家长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理解得不透,普遍存在着放任的思想。一般农牧区的家庭,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能接受多少教育就算多少,把孩子的成长全部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而大多数学校也仅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程序,一级级一年年把学生送出校门,就算完成了教育任务。因此,孩子们接受的教育非常单纯,就像是在一种模式中成长的,培养的孩子上进心不强,也没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视野不开阔,信息闭塞。全县多少年来参加高考的学生,无论是体育方面的,还是文艺、美术方面的,几乎没有一个特长生被录取。
第五,校外教育普遍缺乏,孩子的全面发展受到约束,进而发展成为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孩子接受学校教育的年龄段正是学习生产劳动技能的时间,由于对此重视不够,那些不能考上大中专继续求学的学生,回家后既不会生产劳动,还不愿意干活,整天游玩,因此,对家庭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好多偏远牧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入学率下降,尤其女童入学率更低。
第六,与宗教势力争夺青少年的问题是民族地区比较突出问题,也是我们的教育亟需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拉卜楞寺院中年龄5至12岁的小喇嘛就有上百人,有些牧区家境比较贫困的家庭,更愿意把孩子送到寺院当喇嘛。这样一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将难以实现。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文化基础设施落后,上述问题比较普遍。为了进一步提升夏河拉卜楞地区乃至整个安多藏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形象,粉碎境外敌对势力的反动宣传和渗透图谋,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我认为少数民族地区不仅要加强学校教育,而更应提高认识,放远眼光,加强校外教育基础建设,尽快解决校外教育发展长期滞后的问题。
第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校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校外教育工作摆到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各部门都要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青少年素质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建设,为民族地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二,省委省政府已将夏河拉卜楞寺院定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所以宣传教育部门、统战宗教部门、司法部门应充分利用这个有效的载体,在寺院中定期不定期地举办学习班,对僧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教育,开展生动的普法活动,使普法教育面达到90%以上,不断增强僧侣尤其是青少年僧侣的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
第三,加快“甘肃拉卜楞藏族文化艺术展览中心”建设步伐。该中心集藏民族文化展览和唐卡(藏族特有的绘画艺术)、堆绣、刺绣、酥油花、坛城、雕塑、面具创作及培训、研发为一体,是一所弘扬民族文化、丰富青少年的业余生活、陶冶青少年高尚情操、提高青少年文化艺术修养的大学校,所以要加大投资力度,尽快建成开放,为民族地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搭建一个广阔的平台。
第四,根据“十五”规划建设的“夏河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已经立项,由国家支持的修建和装备资金180万已基本到位。中心设计规模为三层综合楼一幢,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内设体育、健身、游乐活动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科普室、手工制作室、图书阅览室等。中心建成后将向全县青少年开放,使之成为推进民族地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广大青少年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外教育活动,综合素质将得到不断提高。因此,教育部门和工青妇组织要密切配合,建立各种有效的机制,及早着手辅导员师资培养,真正发挥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人才效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校外教育事业将会迎来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春天,少数民族地区的校外教育工作也必定为本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发挥出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一,对校外教育的认识不到位。
社会上对校外教育的认识有误区,普遍认为青少年期间正是在学校里接受教育的年龄段,学生就应该在学校里活动,学校完全可以满足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一提起校外教育就认为是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占用了学生的学习时间,给家庭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有关部门对校外教育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整个夏河地区,没有青少年校外教育的专门场所、机构和人员,所以也没有相应的管理部门。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行政部门主抓学校教育、主抓升学率,对校外教育基本无暇顾及。
学校把校外活动和校外教育混为一谈。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大部分乡一级学校都实行寄宿制,牧区的学生离家很远,一般吃住生活在学校里,有限的校外活动都是在学校教育的活动范围内,比如由学校组织的“手拉手”活动、助残活动、给“五保户”搞卫生、上街宣传交通法规、参加县上的重大节日庆典活动等。因此,学校对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特长、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为宗旨的校外教育工作积极性显得不高。
第二,学生在校外的时间较长,给参与不健康的活动提供了条件。中小学生的寒暑假和双休日加起来,一年中在校外活动的时间有170多天,县城内几家个体经营的简陋文化娱乐场所成了不少学生和青年僧侣争相光顾的“乐园”。所谓“雪域”“高原”网吧在节假日往往爆满,里面的顾客绝大多数是在校中小学生。由于受网吧的诱惑而辍学、逃学现象较为严重,尤为担心的是一些学生模仿网络暴力游戏,参与打架、斗殴、酗酒,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逐年上升,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第三,农牧区校外生活单调,寄宿制学校的学生课余时间都呆在学校里,条件较好的学校,通电视的还可看看电视,有些偏远牧区既没电,更没电视。不住宿的学生,校外活动就是放牧、割草、拾牛粪,帮助家里搞生产劳动,根本谈不上校外教育活动。
第四,家长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理解得不透,普遍存在着放任的思想。一般农牧区的家庭,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能接受多少教育就算多少,把孩子的成长全部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而大多数学校也仅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程序,一级级一年年把学生送出校门,就算完成了教育任务。因此,孩子们接受的教育非常单纯,就像是在一种模式中成长的,培养的孩子上进心不强,也没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视野不开阔,信息闭塞。全县多少年来参加高考的学生,无论是体育方面的,还是文艺、美术方面的,几乎没有一个特长生被录取。
第五,校外教育普遍缺乏,孩子的全面发展受到约束,进而发展成为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孩子接受学校教育的年龄段正是学习生产劳动技能的时间,由于对此重视不够,那些不能考上大中专继续求学的学生,回家后既不会生产劳动,还不愿意干活,整天游玩,因此,对家庭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好多偏远牧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入学率下降,尤其女童入学率更低。
第六,与宗教势力争夺青少年的问题是民族地区比较突出问题,也是我们的教育亟需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拉卜楞寺院中年龄5至12岁的小喇嘛就有上百人,有些牧区家境比较贫困的家庭,更愿意把孩子送到寺院当喇嘛。这样一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将难以实现。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文化基础设施落后,上述问题比较普遍。为了进一步提升夏河拉卜楞地区乃至整个安多藏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形象,粉碎境外敌对势力的反动宣传和渗透图谋,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我认为少数民族地区不仅要加强学校教育,而更应提高认识,放远眼光,加强校外教育基础建设,尽快解决校外教育发展长期滞后的问题。
第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校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校外教育工作摆到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各部门都要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青少年素质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建设,为民族地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二,省委省政府已将夏河拉卜楞寺院定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所以宣传教育部门、统战宗教部门、司法部门应充分利用这个有效的载体,在寺院中定期不定期地举办学习班,对僧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教育,开展生动的普法活动,使普法教育面达到90%以上,不断增强僧侣尤其是青少年僧侣的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
第三,加快“甘肃拉卜楞藏族文化艺术展览中心”建设步伐。该中心集藏民族文化展览和唐卡(藏族特有的绘画艺术)、堆绣、刺绣、酥油花、坛城、雕塑、面具创作及培训、研发为一体,是一所弘扬民族文化、丰富青少年的业余生活、陶冶青少年高尚情操、提高青少年文化艺术修养的大学校,所以要加大投资力度,尽快建成开放,为民族地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搭建一个广阔的平台。
第四,根据“十五”规划建设的“夏河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已经立项,由国家支持的修建和装备资金180万已基本到位。中心设计规模为三层综合楼一幢,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内设体育、健身、游乐活动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科普室、手工制作室、图书阅览室等。中心建成后将向全县青少年开放,使之成为推进民族地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广大青少年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外教育活动,综合素质将得到不断提高。因此,教育部门和工青妇组织要密切配合,建立各种有效的机制,及早着手辅导员师资培养,真正发挥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人才效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校外教育事业将会迎来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春天,少数民族地区的校外教育工作也必定为本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发挥出巨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