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古代论说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古代论说文的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承载着重要的教学任务。本文分析了古代论说文的产生、特点及古代论说文的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古代论说文 高中语文 特点
1古代论说文的产生
古代论说文文体的起源必须追溯其发展的原始时期,它萌生于春秋战国时代,其中经历了多少岁月已很难知晓,不过并不妨碍我们去探寻它是怎样生成的。第一,古代论说文的生成与政治斗争和社会变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第二,古代论说文的生成是由士阶层的力量促成的。第三,古代论说文的生成与教育制度密切关联。第四,古代论说文的生成有其自身的因素,文章的形式与内容是相联的。综上所述,古代论说文的生成是由外在的和内在的多重复杂因素建构起来的,这一时期的古代论说文虽说已经相对成熟,但是它并没有在此停滞不前,而是继续发展。我们常说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文学样式,古代论说文自从生成以来,历经时代的沉浮之后,在政治、社会、生活等方面展示出自身独特的功能和用途,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2古代论说文的特点
2.1论点鲜明,见解精深
刘勰《文心雕龙·论说》篇中说:“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精一理者也。”其意思就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进行高度的抽象的概括,使得道理阐述的完满通达。“原夫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穷于有数,追于有数,追于无形,钻坚求通,钩深取极;乃百虑之筌蹄,万事之权衡也。”要求对事物的客观表象深入观察,由表象到本质,经过理性的思考与分析,作者严密精当的论述,步步深入,清晰而透辟,具有强烈的思辨色彩。如黄宗羲的《原君》探求了君主的起源与职责,行文中作者将古今人君情况对比,后世人君的“作为”致使“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作者携以满腔的愤慨直指后世君主,得出中心论点“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一独到的政治见解有启蒙和民主的色彩,对后世也有积极影响。
2.2题材广阔,选材丰富
古代论说文写作的范围异常的宽泛,对政治、社会、人生问题的关心,还对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进行探讨,这是其实用性的表现。作者写作论说文一般都针对的是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针砭时弊,出谋划策,时代性特点突出。韩愈的《师说》针对当时社会“耻学于师”的风气而作;李贽的《童心说》就程朱理学僵化的思想走向衰落的现象,揭露道学对人的戕害;龚自珍的《病梅馆记》表面上借江浙病梅现象盛行对文人画士进行批判,实质上是对没落的清王朝的鞭挞。作者在阐述观点时,引用古圣贤人经典性的话语,或援引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寓言、神话、民间传说和成语典故等来说理,援古证今。材料异常丰富,不仅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还增强文章的形象性。庄子的《逍遥游》寓言故事贯穿全篇,有鹏与学鸠,有鹏与斥鷃等都说明了“无所待”的绝对自由;韩愈的《师说》中引入孔子拜师的历史事实阐述“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论点。
2.3论证严密,手法多变
作者在对材料进行取舍后,科学合理安排论证材料,做到逻辑严密。还会针对读者可能出现的疑问进行预设,在文中分析梳理,从而不留漏洞。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将材料合理的分三部分论述,首先以梁惠王“民不加多”的疑问提出问题,接着孟子机智的运用战争为喻分析问题,最后阐述“仁政”的具体内容,严密清晰的展现出来。袁枚的《黄生借书说》开篇点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选取“天子”,“富贵人家”和“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三种事实材料,将“强假焉”和“吾所有”对比围绕中心论点阐明事理。
在写作时,比喻、夸张、对偶、排比、比兴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其变化多端,虽重在说理,却使文章的增添了浓厚的文学色彩。论说文以议论、说明为主的特点,并不意味着抛弃了其他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贯穿其中,生动风趣,情理兼备,增添了文章的文学价值。荀子的《劝学》大量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让论学习这样枯燥的问题生动易懂,并且产生积极的催人进步的力量,启迪人们深入思考。
2.4语言精练,气势充沛
论说文的遣词造句干净利落,不拖沓繁冗,准确严密且高度凝练。作者为表达观点和主张,并没有故意雕琢辞藻,于平易自然的语言中见其道理,这样的用语使得文章的道理深入浅出,读者更易理解。同时,准确恰当与新鲜生动是分不开的。文辞的新鲜,不仅仅是作者细致观察事物后的独到体会,更重要的是让读者陶醉在传神的意境中,产生新鲜生动的感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用词灿烂新鲜,“清流映带”“风和日丽”渲染出美丽的兰亭自然景色,让读者不禁的沉醉于诗意的美景,于闲境之中转向作者内心心绪的变化,慨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3古代论说文的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古代论说文的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必修课程的“阅读与鉴赏”中指出:“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古代论说文就属于论述类文本。《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在“教学内容和要求”的阅读部分中写道:“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对高中古代论说文的教学提出了理论性的指导。其次,现行的全日制高中语文教材选取了我国古代优秀的古代论说文的佳作。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材为例,必修教材第三册专设了古代议论性散文单元,除了这四篇选文还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庄周的《逍遥游》和李密的《陈情表》三篇跨文体的作品,也兼具论说文的特点。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先秦诸子选读》、《演讲与辩论》和《中华文化经典研读》还有相当多的古代论说文选文。可见,古代论说文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篇幅,古代论说文的教学也承载着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
4结束语
古代论说文作为中国古代散文的一部分,历经千年仍广为传诵。高中教材中所选取的优秀的古代论说文都是经典作品,可以激发人们对理想的向往、对生命的热爱、对真善美的追求,对高中学生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倪文锦. 语文教育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1.
[2]刘世祥.我国古代论说文产生及演变的轨迹[J].中国成人教育, 2005,02.
【关键词】古代论说文 高中语文 特点
1古代论说文的产生
古代论说文文体的起源必须追溯其发展的原始时期,它萌生于春秋战国时代,其中经历了多少岁月已很难知晓,不过并不妨碍我们去探寻它是怎样生成的。第一,古代论说文的生成与政治斗争和社会变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第二,古代论说文的生成是由士阶层的力量促成的。第三,古代论说文的生成与教育制度密切关联。第四,古代论说文的生成有其自身的因素,文章的形式与内容是相联的。综上所述,古代论说文的生成是由外在的和内在的多重复杂因素建构起来的,这一时期的古代论说文虽说已经相对成熟,但是它并没有在此停滞不前,而是继续发展。我们常说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文学样式,古代论说文自从生成以来,历经时代的沉浮之后,在政治、社会、生活等方面展示出自身独特的功能和用途,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2古代论说文的特点
2.1论点鲜明,见解精深
刘勰《文心雕龙·论说》篇中说:“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精一理者也。”其意思就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进行高度的抽象的概括,使得道理阐述的完满通达。“原夫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穷于有数,追于有数,追于无形,钻坚求通,钩深取极;乃百虑之筌蹄,万事之权衡也。”要求对事物的客观表象深入观察,由表象到本质,经过理性的思考与分析,作者严密精当的论述,步步深入,清晰而透辟,具有强烈的思辨色彩。如黄宗羲的《原君》探求了君主的起源与职责,行文中作者将古今人君情况对比,后世人君的“作为”致使“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作者携以满腔的愤慨直指后世君主,得出中心论点“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一独到的政治见解有启蒙和民主的色彩,对后世也有积极影响。
2.2题材广阔,选材丰富
古代论说文写作的范围异常的宽泛,对政治、社会、人生问题的关心,还对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进行探讨,这是其实用性的表现。作者写作论说文一般都针对的是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针砭时弊,出谋划策,时代性特点突出。韩愈的《师说》针对当时社会“耻学于师”的风气而作;李贽的《童心说》就程朱理学僵化的思想走向衰落的现象,揭露道学对人的戕害;龚自珍的《病梅馆记》表面上借江浙病梅现象盛行对文人画士进行批判,实质上是对没落的清王朝的鞭挞。作者在阐述观点时,引用古圣贤人经典性的话语,或援引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寓言、神话、民间传说和成语典故等来说理,援古证今。材料异常丰富,不仅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还增强文章的形象性。庄子的《逍遥游》寓言故事贯穿全篇,有鹏与学鸠,有鹏与斥鷃等都说明了“无所待”的绝对自由;韩愈的《师说》中引入孔子拜师的历史事实阐述“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论点。
2.3论证严密,手法多变
作者在对材料进行取舍后,科学合理安排论证材料,做到逻辑严密。还会针对读者可能出现的疑问进行预设,在文中分析梳理,从而不留漏洞。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将材料合理的分三部分论述,首先以梁惠王“民不加多”的疑问提出问题,接着孟子机智的运用战争为喻分析问题,最后阐述“仁政”的具体内容,严密清晰的展现出来。袁枚的《黄生借书说》开篇点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选取“天子”,“富贵人家”和“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三种事实材料,将“强假焉”和“吾所有”对比围绕中心论点阐明事理。
在写作时,比喻、夸张、对偶、排比、比兴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其变化多端,虽重在说理,却使文章的增添了浓厚的文学色彩。论说文以议论、说明为主的特点,并不意味着抛弃了其他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贯穿其中,生动风趣,情理兼备,增添了文章的文学价值。荀子的《劝学》大量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让论学习这样枯燥的问题生动易懂,并且产生积极的催人进步的力量,启迪人们深入思考。
2.4语言精练,气势充沛
论说文的遣词造句干净利落,不拖沓繁冗,准确严密且高度凝练。作者为表达观点和主张,并没有故意雕琢辞藻,于平易自然的语言中见其道理,这样的用语使得文章的道理深入浅出,读者更易理解。同时,准确恰当与新鲜生动是分不开的。文辞的新鲜,不仅仅是作者细致观察事物后的独到体会,更重要的是让读者陶醉在传神的意境中,产生新鲜生动的感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用词灿烂新鲜,“清流映带”“风和日丽”渲染出美丽的兰亭自然景色,让读者不禁的沉醉于诗意的美景,于闲境之中转向作者内心心绪的变化,慨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3古代论说文的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古代论说文的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必修课程的“阅读与鉴赏”中指出:“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古代论说文就属于论述类文本。《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在“教学内容和要求”的阅读部分中写道:“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这对高中古代论说文的教学提出了理论性的指导。其次,现行的全日制高中语文教材选取了我国古代优秀的古代论说文的佳作。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材为例,必修教材第三册专设了古代议论性散文单元,除了这四篇选文还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庄周的《逍遥游》和李密的《陈情表》三篇跨文体的作品,也兼具论说文的特点。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先秦诸子选读》、《演讲与辩论》和《中华文化经典研读》还有相当多的古代论说文选文。可见,古代论说文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篇幅,古代论说文的教学也承载着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
4结束语
古代论说文作为中国古代散文的一部分,历经千年仍广为传诵。高中教材中所选取的优秀的古代论说文都是经典作品,可以激发人们对理想的向往、对生命的热爱、对真善美的追求,对高中学生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倪文锦. 语文教育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1.
[2]刘世祥.我国古代论说文产生及演变的轨迹[J].中国成人教育, 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