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叫团结

来源 :新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w88636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团结”,在这里是一位维吾尔族中年汉子的名字。通过他,三代人延续了一段五十载的情感。
  
  在奎屯河中游,一座桥宛如纽带一般连着河东农七师一二三团和河两车排子乡、石桥乡。半个世纪以来,两地各族人民亲如一家,一个个不同民族间血脉相融的故事,在岁月的年轮中延续不断,这座桥也因此被当地居民称为团结大桥。
  
  感慨:我的名字叫“团结”是名副其实
  
  1月6日一大早,团结把乡里的孩子送到学校后,又载着七八位乘客向河东的农七师一二三团驶去。红日、白雪、蓝天,让团结不由自主地哼起了《我们新疆好地方》。小客车就要驶上桥了,团结像往常一样特意放慢了速度。他跟这座桥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都叫同一个名字——团结。
  行驶在团结大桥上的团结,想起自己名字的由来,心里再一次涌起热流。
  1960年冬季的一个午后,原乌苏县车排子乡二大队(后扩为石桥乡)维吾尔族村民艾买提家中一片嘈杂,院子里围满了人。“怎么办?谁来救救他们!”几位维吾尔族大妈焦虑万分,却只能无助地流泪祈祷。情急中,有人提出向兵团人求救。
  原来,艾买提的妻子哈力卡姆难产3天了,强烈的腹痛及伴随的各种病症把她折磨得奄奄一息,昏迷不醒。当地没有医院,哈力卡姆和腹中的胎儿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正当艾买提一家一筹莫展之时,得到消息的二。团(现农七师一二三团)机关宣传干事李福欣乘着一辆一半挂车赶来了。大伙儿迅速将哈力卡姆抬上车,急奔团卫生队。
  医护人员立即投入了紧张的抢救。经检查,孕妇不仅因胎位不正造成难产,同时还伴有阑尾炎、胆囊炎急性发作,生命危在旦夕。
  必须马上剖腹产。但由于产程拖得太久,加之其他症状,手术开始不久,哈力卡姆就出现了大出血症状。当时的卫生队没有血库,哈力卡姆和胎儿再次命悬一线。
  卫生队紧急动员医护人员献血,可卫生队工作人员本来就少,血型相符的人就更少了。得知情况的艾买提焦急万分,不知该怎么办好。
  正在这时,卫生队门前开始有人聚集。
  “听说有个维吾尔族妇女生孩子大出血,输我的血吧。”一个、两个、十个……得到消息从四面八方奔来的团场职工在卫生队门前排起了长队,大家纷纷撸起衣袖,争先恐后要求献向。
  看到这一幕,艾买提这个身高1.8米的大汉感动得哭了起来。
  半个月后,哈力卡姆和儿子要出院了,艾买提拉着院长的手提出了一个特别的要求:
  “我们想请卫生队给孩子起个名字,留作永远的纪念。”
  卫生队领导经过商量,给孩子起名叫“团结”。因为他是兵地团结、民族团结的结晶。
  “直到现在,每当我办户口、身份证或其他要用到名字的事时,总有人会盯着我看,我知道他们都是对我这个名字感到很好奇。其实,当我知道我的出生经历后,觉得我的名字叫‘团结’真是名副其实。”团结说。
  从记事起,团结就知道除家人之外,他还有两个特殊的“亲戚”,一个是父亲的汉族兄弟李福欣。一个是给他接生的张玉兰妈妈。“从我出生起,爸爸就定了规矩:每年的“八一”建军节,全家要到一二三团‘走亲戚’。”在团结成长的岁月中,他先后做到电影放映员,加油工,驾驶员等,家也几经迁移。但“走亲戚”却从未断过,直到李福欣和张玉兰先后调离了一二三团。
  
  讲述:老照片牵出五十载民族情
  
  2009年12月18日,我们带着团结一家深深的牵挂来到乌鲁木齐,见到了后来先后在新华社新疆分社和兵团机关工作、现已退休的李福欣。几年前患了一场大病,如今李福欣无法再正常走路。提及那段难忘的青春和充满友情的岁月时,李福欣很激动。
  下面是他的话——我和艾买提认识,是在1956年。那年,我刚到新疆,在二。团基建队工作,我们到奎屯河西岸为当地的各族乡亲垦荒造田、建居民点。当时在荒原上生活、工作是很乏味的,星期天,我们就相约到新车排子,那里有个供销社,也有瓜果摊,卖瓜的老乡叫艾买提。我们接触多了就熟悉了,他是位维吾尔族农民,瘦高个,皮肤黝黑,唇边留一撮八字胡子,我们戏称他“豆芽”。
  有一天下午,大伙儿收工后都回去了,作为记工员,我要为每个人登记工效。等我忙完了,天也黑下来了。往回走时,我迷失了方向,在无边无际的沙枣林里东奔西跑,越急越找不到方向。月亮已悄悄爬了上来,树林里阴森恐怖,远远传来的野猪嚎叫声让我毛骨悚然,自忖凶多吉少,近乎绝望。就在这时,我听到了“小李——”的叫声,我边答应,边拼命地往叫声那边跑去。到了近前,原来是艾买提带着我的两个老乡在找我。我扑在艾买提的怀里,大哭起来。
  原来,我的同事收工后,吃过晚饭已两个多小时了,还不见我回来,预感不妙,又不敢贸然进入树林,就请艾买提帮忙寻找。这件事使我和艾买提成了至交。
  1960年,我已调到团机关任宣传干事,我俩的来往始终没断。无论谁有什么事需要帮忙,我们都有话直说,没有半句客套,就像一对亲兄弟。也是在那一年,艾买提的儿子团结出生了。
  从那年开始,艾买提一家在每年的“八一”建军节都会到我们团探亲,不是牵上羊,就是带上瓜。每次来,我都为他们拍照。看到小团结长得胖嘟嘟的,一双大眼瞪得溜圆,十分可爱:我总想再多拍几张照片。
  1980年“八一”建军节前夕,我将这些照片精心挑选后附上文字发往解放军画报社。
  结果这组文字和照片在解放军画报上登了两个版面,次年又被评为纪念建军54周年全军摄影大赛一等奖。
  遗憾的是,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调到乌鲁木齐工作后,就再也没有机会去车排子乡,与团结一家也失去了联系。但我常常想着他们,怀念相处时的点点滴滴。听说艾买提大哥去世了,如果不是行动不便,我真想回去看看团结。
  
  追忆:我接生了父子两代“团结”
  
  “1960年,是我到二0团卫生队工作的第一年。”当时在妇产科工作的张玉兰参与了哈力卡姆的手术,并负责给她接生。“那时候河西没有医院,当地许多各族妇女都到我们团卫生队生小孩,听说这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生下团结的哈力卡姆身体十分虚弱,没有奶水。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张玉兰想尽办法,托人给小团结买了些藕粉来。在哈力卡姆住院期间,一直是张玉兰给婴儿室里啼哭不止的团结喂饭。
  1984年,25岁的团结找了个漂亮的维吾尔族媳妇。不知是否受了团结的影响,她的汉话说得也十分流利。结婚那天,汉族妈妈张玉兰专程赶来祝贺。1985年8月,团结的儿子帕热哈提出生了,接生的还是张玉兰,地点仍然在一二三团医院。“那时候医疗条件和家里的生活都好了许多。”张玉兰始终像对待家人一样照顾着团结的妻儿,给他们做饭、送饭。
  退休后,张玉兰随儿子在乌鲁木齐生活。今年6月,她从乌鲁木齐回到阔别已久的石桥乡,“从1994年就再没回来过,那时候我们经常组织医疗队到河西,每次我都会参加,对这里的一草一木太熟悉了。”
  刚走进团结家的大院,团结就朝着张玉兰奔来,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张玉兰妈妈,你也是我的亲妈妈!”已年近半百、身高1.8米的大汉团结哽咽了。张玉兰更是泪流不止:“15年没见了,艾买提去世了,哈力卡姆已经80多岁,身体也不好,我觉得心里很不好受。”
  就像是看到自己的亲人老去、故去一样,张玉兰伤心、难过……2009年12月18日,在乌鲁木齐张玉兰儿子家所在的小区,说起当时见面的情景,张玉兰再次哽咽了。“想想我们当时互相走亲戚那会儿,快50年了,但感觉就像昨天一样。”
  经过那座团结大桥,走在一二三团通往石桥乡、车排子乡的路上,我们眼中的兵团团场和地方乡镇似乎并没有多大的差别——相似风格的建筑,一般装束的行人,静寂恬淡的田园风光。石桥乡政府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她就是在一二三团上的学,乡亲们至今仍习惯于到一二三团逛街、购物,甚至看病、住院。每逢各种节庆,两地各族群众也都跨过团结大桥走亲戚、送祝福,血脉之情越来越深。
其他文献
6月24日23时40分,阿克苏变和金鹿变主控室内的每个人脸上却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歷经200余天的艰苦奋战,由新疆电力公司投资建设的220千伏阿克苏——金鹿二回送电线路工程一次送电成功。正式带电运行。  220千伏阿克苏变——金鹿变II回送电线路工程是缓解阿克苏、喀什、和田三地电力紧张的一条重要线路,它既是新疆电力公司今年迎峰度夏重点工程之一,也是新疆送变电工程公司承建的重点工程。该工程自220千
期刊
新生代农民工,无法像老一辈农民工那样向农村“转身”。他们热爱都市生活,当他们努力向城市生活靠拢的时候,总有无法逾越的距离感。和大学生、年轻白领相比,他们有着同样青春的面庞、进取奋斗的精神和扎根城市的梦想。    打死也不想回农村    在新疆人才市场熙攘的求职人群中,一些穿着入时的年轻身影往来穿梭。人口处的一长排招工广告牌,引来不少年轻的农民工驻足观望,张军和陈耀就是其中的两位。  “我刚到乌鲁木
期刊
面对困难,是上还是退?朱步升连想都没有多想,就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投身于南疆铁路建设中去。他从兵团六建技术科调入兵团六建南疆铁路技术科,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奋斗。    2010年12月初,在目前正在施工建设的兵团最高楼——兵团设计院科研试验楼施工工地,笔者见到了该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朱步升。这个1995年毕业于湖南湘潭矿业学院的“70后”,操着浓浓的乡音说:“新疆,是我人生的另一个起点。在这里,我实现
期刊
丹汝:  你好!我女儿今年考上了她梦寐以求的大学,我们全家都很为她高兴和自豪。但不知为什么,我开始晚上失眠,白天也会感觉到莫名的失落和孤独,女儿要出远门,我非常担心她。我该怎么办?  张帆张帆:  你好!首先祝贺你的女儿考上了自己钟爱的大学。正如你所说,像你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他们大都会在面临孩子离家上大学之际开始出现内心的失落感、孤独感和担心、焦虑等情绪。尤其是母亲居多。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孩
期刊
大学生思维活跃,会有许多好的点子,但这些好的点子要使他有商业价值,必须找到盈利点。企业的盈利来源于找准你的用户。因此,企业要时刻了解你的最终使用客户是谁,他们有什么需求和想法,并尽量使之得到满足。    据不完全统计,创业企业的失败率高达70%以上,而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2%~3%,远低于一般企业的创业成功率。在校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例子更是少之又少。  如今国家及地方出台了多项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
期刊
艾里肯江还记得他对总理说:“请总理放心。我们担负着祖国西部大开发和建设边疆的责任。您教育我们要有责任和爱,我们每一个从西部来的同学,包括少数民族青年,都对家乡和祖国充满感情。”    “每一个青年的前途离不开国家的前途,没有国家的前途,也没有青年的前途。我们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将会给每个青年创造用武之地。同时,国家的前途也离不开青年的前途,一个国家的希望就寄托在青年身上,寄托在你们身上。没有青
期刊
随着未成年教育的不断深入,沙湾县为全县30所中小学配备了专职或是兼职的心理辅导教师,还设置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让那些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在思想和心理上受到困扰的学生有了心灵朋友,他们通过敞开心扉向心理辅导老师倾诉,从而把他们从心灵沼泽地带进阳光地带。    心理辅导成为高中生的“心灵氧吧”    2004年,李尹雪从新疆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毕业后,来到沙湾一中成为一名专职的心理辅导师。经过几
期刊
这个地方,既非石河子最繁华的地段,也不是城市生活或政治经济的中心,目前也只有两所学校——石河子第一中学和第二中学,但自从2006年10月第一批学生进入开始,这个地方就一直牵动着众人的目光。    位于石河子开发区60号小区的高中城,占地面积虽然只有500亩,但学生却达到了7600多人。  在高中城里,孩子们将度过一段怎样难忘的时光?  带着几份好奇,11月22日,记者走进了高中城。    梦想 在
期刊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曾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诗句千年流传。一项调查表明。中国人每年喝掉的酒,相当于一个西湖里的水。  作为目前全国范围内最大的戒酒专业医疗机构,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戒酒中心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所收治的酒精依赖患者呈递增趋势。2010年初至11月底已有437人次。平均每月要收治40位酒精依赖患者。  酒精依赖症,一个在我国近十几
期刊
“记不清来戒酒多少回了。”  12月7日中午,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戒酒中心,一个封闭式的环境。  准备打饭的刘磊(化名)没精打采地在走廊里转悠着。这个33岁的年轻人,英俊、时尚,身上有一种城市白领的气质。  4年前,刘磊先后任职于几家大型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但最近这4年来,因为无法逃离“酗酒-强戒-再酗酒-再强戒”的可怕怪圈,刘磊说“记不清来戒酒多少回了”。往往是,刚出院一两个月,又被家人送进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