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以人为本模式”是新课程标准在实践过程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以人为本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主要的变化有五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从“脱离生活”向“回归生活”转变;二是学生角色由“被动角色”向“角色互动”转变;三是学习过程由“知识灌输”向“学习体验”转变;四是教学形态由“封闭教学”向“开放教学”转变;五是教学文化由“人性漠视”向“人性关怀”转变。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思想政治 课堂教学模式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模式”是新课程标准在实践过程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这是改变旧有教学模式“见物不见人”,空洞说教、被动僵死的弊端的必要途径。
一、教学内容从“脱离生活”向“回归生活”转变
以人为本,其主要的原则之一就是从人的现实生活出发,探究人的生存现状和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功能之一是“育人”。只有从学生的生存现状和发展趋势这个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育人功能才能真正实现。因此,“以人为本模式”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求教学内容从“脱离生活”向“回归生活”转变。只有教学内容从“脱离生活”向“回归生活”转变,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学的与时俱进,才能在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进而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达到育人目的。从现实生活出发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原则。回归生活的教育,抓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对象是正处在认识世界的初级阶段的青少年,好奇心强,认识事物比较感性,受知识结构和社会阅历的限制,只有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朴素的生活常识,才能为学生喜闻乐见。首先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和实践性很强,而学生对枯燥的理论兴趣不大,但其对风云变幻的国内外重大事件却非常感兴趣。如果在教学中将重大事件与政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必定可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其次是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特别是学生身边的实际来进行教学。例如:在讲述集体力量这一知识点时,我在课程中引用了美国NBA乔丹的公牛王朝和现在征战NBA的中国球星姚明、易建联的事例,结果学生热烈参与讨论,教学效果非常好。通过这些让学生感受到政治课本中的原理与观点离他们并不遥远,都是实实在在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联系实际,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和综合书本知识,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实行“以人为本模式”的必然结果。
二、学生角色由“被动角色”向“角色互动”转变
由“被动角色”向“角色互动”转变是班级课堂教学发挥学生团队合作的主要意识与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行为。因此,必须充分地把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与教师的教学主导性作用结合起来,改变教师原有的在课堂中是单一主角,学生被动角色的尴尬状况,既要重视教材、教师资源,又要重视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激活学生主体意识,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以人为本课堂教学模式”,是彻底解放学生,激发学生创造性、实现学生从“被动角色”向“角色互动”转变的根本途径。学生主体性主要表现为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参与教学,参与发现知识,成为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认识主体,教学活动的中心。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根据探究题目有目的地进行学习,然后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让事先分好的若干小组派代表上讲台进行辩论,最后由老师归纳总结,这样既避免了政治教师简单说教,又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教师评价的激励功能,大大增强了学生课堂的参与效果。同时,教师角色也从“教”转变为“导”,在课堂互动参与中,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学习性得到了发展,灵感得到了激发,与教师产生了共鸣,促进了师生的交流,增强了师生的感情,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学任务在愉快的氛围中共同完成。
三、学习过程由“知识灌输”向“学习体验”转变
新课程标准强调体验性学习。所谓的体验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消化后,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内心反省、内在反应或内在感受,是在教育过程中认知、情感和意志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涉及对自然事物、社会现象及个人自身的认识和评价,强调身体性参与,重视直接经验。学生对教学活动情境的参与和融合,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体验、领悟和反省,而不是教师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既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又要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手操作,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体会。我非常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并且鼓励学生对教科书进行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情和独特见解。例如在讲述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的这个知识点时,我结合我市创建文明城市这个背景,采取由学生到公共汽车站等车的办法,调查排队候车与不排队候车所用时间的多少为例子,通过学生的体验来领会知识、领悟人生。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体验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一种乐趣,体验学习使教学效果因体验而更有成效。
四、教学形态由“封闭教学”向“开放教学”转变
传统的“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新时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以人为本模式”力求使各种教学环境得到美化,各种教学要素得到优化,各种教学信息得到互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校现有的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投影仪、录音机等教学仪器、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大量搜集素材,精心挑选后制作成投影、录像、录音、网页等进行教学,以实现教学形态的开放性。同时,在教学设计和引导中要有意识地设置开放性问题,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为开放性问题没有固定答案,所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解决途径。教学模式的开放,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使思想政治课堂富有吸引力,让教学过程变得魅力十足。
五、教学文化由“人性漠视”向“人性关怀”转变
原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课程是只见物不见人的“人性漠视”,不利于学生的学,也不能很好地实现教师教的成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漠视学生的现实需要,不关心学生的情感、思想与时代、形势之间的联系,必然要落后于学生的实际,必然不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营造一种“人性关怀”浓厚的教学文化,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对接起来,与营造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统一起来。营造活泼向上的良好氛围,不贴标签、不扣帽子,充分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在政治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实现由“人性漠视”向“人性关怀”转变,就能正确区分正常的男女学生交往与早恋,就能正确认识学生思维活跃与思想叛逆的差异等等。
(责编 袁 妮)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思想政治 课堂教学模式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模式”是新课程标准在实践过程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这是改变旧有教学模式“见物不见人”,空洞说教、被动僵死的弊端的必要途径。
一、教学内容从“脱离生活”向“回归生活”转变
以人为本,其主要的原则之一就是从人的现实生活出发,探究人的生存现状和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功能之一是“育人”。只有从学生的生存现状和发展趋势这个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育人功能才能真正实现。因此,“以人为本模式”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求教学内容从“脱离生活”向“回归生活”转变。只有教学内容从“脱离生活”向“回归生活”转变,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学的与时俱进,才能在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进而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达到育人目的。从现实生活出发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原则。回归生活的教育,抓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对象是正处在认识世界的初级阶段的青少年,好奇心强,认识事物比较感性,受知识结构和社会阅历的限制,只有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朴素的生活常识,才能为学生喜闻乐见。首先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和实践性很强,而学生对枯燥的理论兴趣不大,但其对风云变幻的国内外重大事件却非常感兴趣。如果在教学中将重大事件与政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必定可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其次是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特别是学生身边的实际来进行教学。例如:在讲述集体力量这一知识点时,我在课程中引用了美国NBA乔丹的公牛王朝和现在征战NBA的中国球星姚明、易建联的事例,结果学生热烈参与讨论,教学效果非常好。通过这些让学生感受到政治课本中的原理与观点离他们并不遥远,都是实实在在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联系实际,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和综合书本知识,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实行“以人为本模式”的必然结果。
二、学生角色由“被动角色”向“角色互动”转变
由“被动角色”向“角色互动”转变是班级课堂教学发挥学生团队合作的主要意识与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行为。因此,必须充分地把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与教师的教学主导性作用结合起来,改变教师原有的在课堂中是单一主角,学生被动角色的尴尬状况,既要重视教材、教师资源,又要重视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激活学生主体意识,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以人为本课堂教学模式”,是彻底解放学生,激发学生创造性、实现学生从“被动角色”向“角色互动”转变的根本途径。学生主体性主要表现为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参与教学,参与发现知识,成为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认识主体,教学活动的中心。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根据探究题目有目的地进行学习,然后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让事先分好的若干小组派代表上讲台进行辩论,最后由老师归纳总结,这样既避免了政治教师简单说教,又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教师评价的激励功能,大大增强了学生课堂的参与效果。同时,教师角色也从“教”转变为“导”,在课堂互动参与中,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学习性得到了发展,灵感得到了激发,与教师产生了共鸣,促进了师生的交流,增强了师生的感情,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学任务在愉快的氛围中共同完成。
三、学习过程由“知识灌输”向“学习体验”转变
新课程标准强调体验性学习。所谓的体验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消化后,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内心反省、内在反应或内在感受,是在教育过程中认知、情感和意志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涉及对自然事物、社会现象及个人自身的认识和评价,强调身体性参与,重视直接经验。学生对教学活动情境的参与和融合,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体验、领悟和反省,而不是教师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既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又要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手操作,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体会。我非常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并且鼓励学生对教科书进行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情和独特见解。例如在讲述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的这个知识点时,我结合我市创建文明城市这个背景,采取由学生到公共汽车站等车的办法,调查排队候车与不排队候车所用时间的多少为例子,通过学生的体验来领会知识、领悟人生。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体验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一种乐趣,体验学习使教学效果因体验而更有成效。
四、教学形态由“封闭教学”向“开放教学”转变
传统的“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新时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以人为本模式”力求使各种教学环境得到美化,各种教学要素得到优化,各种教学信息得到互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校现有的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投影仪、录音机等教学仪器、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大量搜集素材,精心挑选后制作成投影、录像、录音、网页等进行教学,以实现教学形态的开放性。同时,在教学设计和引导中要有意识地设置开放性问题,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为开放性问题没有固定答案,所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解决途径。教学模式的开放,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使思想政治课堂富有吸引力,让教学过程变得魅力十足。
五、教学文化由“人性漠视”向“人性关怀”转变
原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课程是只见物不见人的“人性漠视”,不利于学生的学,也不能很好地实现教师教的成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漠视学生的现实需要,不关心学生的情感、思想与时代、形势之间的联系,必然要落后于学生的实际,必然不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营造一种“人性关怀”浓厚的教学文化,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对接起来,与营造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统一起来。营造活泼向上的良好氛围,不贴标签、不扣帽子,充分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在政治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实现由“人性漠视”向“人性关怀”转变,就能正确区分正常的男女学生交往与早恋,就能正确认识学生思维活跃与思想叛逆的差异等等。
(责编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