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乐 乐中学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z4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扬帆出海,满载而归。”相信这是绝大多数师生们的共同愿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尤为重要,要想顺利完成这个历史任务,兴趣必须先行。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如此,兴趣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兴趣,才会带着一种愉悦的心情积极参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自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在数学教学中非常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导入激趣,点燃学生思维的导火线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诱发出浓烈的求知欲,学生对知识的探求便水到渠成。
  1.巧设悬念,蓄势激趣
  学生对事物探求的兴趣往往是从矛盾的冲突和问题的疑点开始的。为此,我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抓住矛盾线索和发人深思的问题。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扣开他们思维的闸门。例如:教“正比例应用题”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一般事件体的高度我们都可以直接测量,但如果要测量大树、楼房及学校旗杆的高度,我们总不能爬到顶端去量吧。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测量出它们的高度呢?我们学习了新课便知道了。这样的导入,学生们在脑海里产生了悬念,他们都表现得极为好奇,个个都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听课。
  2.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是他们的第一喜好。因此,教学时,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儿童的喜好,以游戏形式导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以学生的座号为例,让座号能被2整除的同学轮流把号数写到黑板上,然后问:“黑板上的数有什么特点?”经我这么一问,学生们都兴致勃勃地议论起来了,并积极地发表意见,从而直达新课。
  3.故事导入,诱发兴趣
  故事人物形象鮮明,事例感人,最容易扣动学生的心弦,从而感染和吸引学生。教学时,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需求,以故事导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圆周率的认识”时,在讲新课之前,我先给学生讲述我国古代科学家祖冲之的故事,使学生认识了这位历史伟人,因此,他们对圆周率的认识就更为深刻了。
  二、实践激趣,把学与乐融为一体
  所谓“实践出真知”,此乃千古名言。数学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现实生活中应得非常广泛。要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就得让学生主宰自己的学习活动。给他们创造一些实践的机会,让他们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数学贴近生活。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强学生对知识探求的动力,真可谓一箭双雕。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出发,联系实际,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领会知识,发展思维。例如,在六年级“利息的计算”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生活知识比较少,他们对存款中的利率和利息等概念都感到很抽象。因此,我在教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跟家长到附近的银行或信用社作实际调查,并记录当时各种利率。上课时,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互相交流。因为有了事实作依据,学生们都纷纷发表意见,畅所欲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接着,我又让他们根据自己记录的利率数据进行各种利息的计算。(包括他们在银行的“小钱柜”的利息)。这样,又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往了另一个高潮。不但教学效果令人满意,而且大活跃了学生的身心。
  三、直观激趣,把学与乐连成一线
  直观现象能引起学生的不随意注意,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使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从感性趋向理性,真正领悟知识的真谛。例如教“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时,我先让学生分组做实验,要求学生先用圆锥容器盛满水,再倒入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容器内,然后揭示数一数一共倒了几次正好装满,接着我出思考题: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1/3。反之,圆柱体积与是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接着,我再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概括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V=1/3Sh。然后我依次出问题:(1)求圆锥的体积,就是求出与它等底等高的_______体积的_________。(2)求圆锥体积的必需条件是什么?与求圆柱体积的必需条件是否相同?为什么?通过让学生思考回答以上问题,再亲手操作的实验与集体归纳公式,他们不但牢固地记忆圆锥的体积公式,而且为“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积”奠定了基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动手、动脑、动口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只作点拨。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四、竞赛激趣,擦出学生爱学数学的火花
  我在教学中,常常做到把竞争机制带进课堂,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冲浪前进。从而使他们产生各种成功的喜悦,擦出学生们爱学数学的火花。例如,在五年级“数的整除”的教学中,我在学生领会了“整除”概念的基础上,让他们分组竞赛,看哪个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整除式子最多。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得异常兴奋,就连平时默不作声的差生也争着表现自己。于是我随即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肯定了他们的成绩。透过他们的眼神和微笑,一种成功的自豪感早已写在一张张可爱的脸上。这正如心理学家盖滋所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感,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另外,我在应用题的教学和组合图形面积教学时,也非常注重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一图多解,并评比出最简便的方法,让爱动脑筋的学生常常领略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从小就热爱数学。
  实践告诉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效率的促进作用真的非常重要。因此,教者应该多渠道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学中有乐,乐中求学”,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活跃学生的身心,拓展学生的思维。
其他文献
百年大计,教育先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教育事业处于根本地位,新的时代发展趋势对素质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十九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显示,小学净入学率已经达到99.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教育普及度已经超过中高收入国家水平。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也得到明显提升。在此情况下,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也被凸显出来,从小打好基础,是
期刊
当前,“核心素养”成了教育领域的热门词语,而且它必将成为中国未来一段时间内教育改革的焦点,引领教育改革的方向。或许是因为教育积弊太深,“核心素养”提出后,不少学者都将其当作教育的救命稻草,认为它既解决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又解决了“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核心素养确实对“怎样培养人”提出了要求,但它本身不能解决这一问题,而只能回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怎样培养人”这一问题,只能通过教育教学过程的变
期刊
崭新的时代,呼唤崭新的教育。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新的育人目标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思考和研究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实际小学语文教学中去。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  我们处在粤语地区,教
期刊
经典阅读一直以来就被作为语文的重要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在我国传统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语文新课标更关注学生的人格构建和精神构建。其中和重要的表现就是十分重视经典阅读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重视经典阅读在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和语文素养上的独特功能,以铸就学生的经典之魂,从而创造语文学习的良好风气。  所谓经典,指的是经典文学读本,它是在以往的岁月里积累下来的优秀读本。这些读
期刊
常言道:“人配衣裳马配鞍,三分人才七分打扮”。一篇好文章同样如此。那么,衡量一篇好文章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一篇好文章的标准应该是充实的内容与完美的形式的有机结合。所谓充实的内容就是一篇文章的内容丰满程度。形式就是在行文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就是一篇充实的内容和完美的形式相结合,頗具艺术感染力的好文章。文章选自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六年级语文下
期刊
小学阶段的男孩子,尤其是活泼好动的男生,大多体现出基础知识薄弱、动手能力强的特点。这样的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但是做事麻利,生活能力强。如何充分发挥这类学生的特长,带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是每位班主任的课题。  一、背景  我班有一个男生,因为学习基础比较差、上课听讲习惯不好,导致学业成绩不理想,我们姑且称他为“小不懂”吧!  刚教“小不懂”时是二年级,他课文读不下来、生字不会写,就连题目中的字都认不全。
期刊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86页——87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实践与综合应用课。根据已有的信息对生活中某些事件或现象进行推理、判断在生活中广泛存在,但在教材中是第一次专门涉及。从教材的呈现上看,教材主题图呈现了本课所需研究的推理问题。其中“淘气、笑笑和小明分别参加了其中的一项”对学生而言理解比较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材只呈现了利用表格法进行推理的方法。
期刊
学困生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问题,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其实他们并不是天生是这样的,只是由于过去的不恰当教育,使他们产生了心理障碍,使他们失去信心,从而削弱了他们上进的意志。如何把他们教育好呢?  作为为人父母的我们,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就有义务在别人对差生失去信心和希望的时候,我们为孩子插上自信的翅膀,让他们满怀信心和希望。  一、关爱和包容——治疗自卑心理的良药  迷失在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不愿意用自己的真语实言,不愿意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平日的习作训练,成为学生为得高分而充塞伪圣化情感、功利化思想、成人化语言的文字游戏而已。“表达自己的意思”更是无从谈起。这跟素质教育的目标无疑是相违
期刊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他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规定的中小学必须开设的“必修课程”。本质上属于活动课程的范畴,强调学生从活动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从行动中学习,是一种独立于“学科课程”之外的课程形态,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与互补性、有着自己独特教育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