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学生的美育教育,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世纪型人才,成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而历史学科的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只有在日常教学中贯彻美育教育的原则,把教学与美育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美的欣赏能力,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形成正确积极的审美观,才能“把美感和许多世纪以来创造的美变为每个人心灵的财富”(苏霍姆林斯基语),从而进一步促使学生养成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关键词】美育;教育;审美
一、坚持美与善相结合,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历史学科讲述的是人类社会所存在过的社会人物,曾经发生的社会事件和社会现象,也就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这其中蕴藏着大量丰富的社会美。“社会美是以感性形式表现出来的善”(摘自《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善在社会美中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它是社会美的本质和基础。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是善。”(摘自李戎《美学概论》)因此,人们对社会美的评价和欣赏,更侧重理解它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伦理道德规范。我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也要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同社会的善联系在一起,看它们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伦理道德规范,是否推动了历史前进的车轮,把具有社会功利性的善同历史的社会美紧紧结合在一起。
在我国长达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特别是漫长的封建社会,由于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所以这些腐朽的统治阶级的审美趣味会对劳动人民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甚至会在某一历史阶段成为社会的主导思想。对于我们这些未成年的学生,他们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分辨能力很差。这些腐朽的审美趣味可能对他们产生腐蚀作用。例如:中国古代社会中,女子裹足,这原是宫廷统治阶级视女性为玩物,歧视女性的产物,但后来也为下层劳动人民所接受,明清话本小说中常有“三寸金莲”、“一钩新月”之类的赞美描写,甚至有了“抱小姐”的奇闻。如果把这些腐朽的审美趣味,不加分辨,不把它们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传授给学生,就很有可能使学生形成畸形的审美观。
教材中出现的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课本中只做了客观性叙述,并没有表达出思想倾向。只有挖掘出其中有益的部分,慢慢启发引导学生,才会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正如鲁迅先生所指出的,“同样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谎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摘自《鲁迅全集》)。如果不加分辨的引导学生,他们就不会理解贾宝玉、林黛玉、晴雯、琪官等人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崇高美,形成不了正确的积极的审美观。
二、利用课堂主渠道,对学生渗透美育教育
历史课堂教学中,时时刻刻都存在着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机会,只有善于挖掘,才会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美育教育,才会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对于我们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语),教师所需要和练就的也就是这样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1.利用直观教具,使学生感受形式美
历史教学中大量的直观教具都具有丰富多彩的形式美,如商周时期青铜器的模型、战国时漆器的模型等。这些教具本身都存在着形式美,但这种形式美实质上都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沉积的成果,它仍然或多或少的忽隐忽现的蕴涵着这样或那样的社会内容,启示或传达着某种观念或信息。要使学生感受其中的形式美,就必须帮助学生理解其中忽隐忽现的社会内容,理解这种“有意味的形式”的丰富内涵,从而受到美的熏陶。例如我们在向学生展示商代卓越的青铜艺术时,就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如下的引导“青铜器的花纹中有一种怪兽叫饕餮,它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一方面又是保护的神祗。它对异族部落氏族是危惧恐吓的符号,对本氏族部落又具有保护的神力,这种双重性的宗教观念、情感和想象便凝聚在如此怪异狞厉的形象之中。”“它威吓、吞食、压制、践踏着人们的身心,但当时社会必须通过这种血与火的凶残、野蛮、恐怖感力来开辟自己的道德而向前跨进。”(摘自李泽厚《美的历程》)。这样学生就会理解青铜器皿上所蕴含的巨大社会内容,从而体验到那个动辄杀戮千百俘虏奴隶的凶残,也就会产生巨大的恐怖、抑制感,这正是一种崇高的形式美的审美感,也就完成了美的教育。
2.从教材内容中进行社会美的教育
在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广大的人民群众为反抗残酷的剥削与压迫,为抵御外来侵略,展开过无数次可歌可泣的斗争。而他们的这种为争取人类的自由和解放的斗争,符合社會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人类的伦理道德规范,也就是以感性形式表现出来的“善”。对部分美的引导与欣赏能力的培养,是社会美育的核心部分。
对这种社会美的引导与欣赏,要把它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同其他历史人物做对比,从多方面进行剖析,理解他们斗争的艰巨性、重要性,他们思想品质的高尚,从而使学生感受到那崇高、壮烈的美,受到美的教育。
3.充分发挥文化史的优势,进行艺术美的教育
历史教材中用了大量的篇幅讲述了文化史,涉及到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如绘画、雕塑、音乐、舞蹈、诗歌、小说等。如果在教学活动中对这些艺术活动的基本知识加以指点,引导学生从内容形式的各个方面进行美的欣赏,就会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让学生得到美的教育。
总之,中学历史教学加强美育教育已成为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只有充分利用一切机会,把握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才会使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审美观,才会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栋梁之材。
【关键词】美育;教育;审美
一、坚持美与善相结合,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历史学科讲述的是人类社会所存在过的社会人物,曾经发生的社会事件和社会现象,也就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这其中蕴藏着大量丰富的社会美。“社会美是以感性形式表现出来的善”(摘自《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善在社会美中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它是社会美的本质和基础。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是善。”(摘自李戎《美学概论》)因此,人们对社会美的评价和欣赏,更侧重理解它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伦理道德规范。我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也要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同社会的善联系在一起,看它们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伦理道德规范,是否推动了历史前进的车轮,把具有社会功利性的善同历史的社会美紧紧结合在一起。
在我国长达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特别是漫长的封建社会,由于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所以这些腐朽的统治阶级的审美趣味会对劳动人民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甚至会在某一历史阶段成为社会的主导思想。对于我们这些未成年的学生,他们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分辨能力很差。这些腐朽的审美趣味可能对他们产生腐蚀作用。例如:中国古代社会中,女子裹足,这原是宫廷统治阶级视女性为玩物,歧视女性的产物,但后来也为下层劳动人民所接受,明清话本小说中常有“三寸金莲”、“一钩新月”之类的赞美描写,甚至有了“抱小姐”的奇闻。如果把这些腐朽的审美趣味,不加分辨,不把它们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传授给学生,就很有可能使学生形成畸形的审美观。
教材中出现的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课本中只做了客观性叙述,并没有表达出思想倾向。只有挖掘出其中有益的部分,慢慢启发引导学生,才会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正如鲁迅先生所指出的,“同样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谎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摘自《鲁迅全集》)。如果不加分辨的引导学生,他们就不会理解贾宝玉、林黛玉、晴雯、琪官等人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崇高美,形成不了正确的积极的审美观。
二、利用课堂主渠道,对学生渗透美育教育
历史课堂教学中,时时刻刻都存在着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机会,只有善于挖掘,才会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美育教育,才会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对于我们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语),教师所需要和练就的也就是这样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1.利用直观教具,使学生感受形式美
历史教学中大量的直观教具都具有丰富多彩的形式美,如商周时期青铜器的模型、战国时漆器的模型等。这些教具本身都存在着形式美,但这种形式美实质上都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沉积的成果,它仍然或多或少的忽隐忽现的蕴涵着这样或那样的社会内容,启示或传达着某种观念或信息。要使学生感受其中的形式美,就必须帮助学生理解其中忽隐忽现的社会内容,理解这种“有意味的形式”的丰富内涵,从而受到美的熏陶。例如我们在向学生展示商代卓越的青铜艺术时,就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如下的引导“青铜器的花纹中有一种怪兽叫饕餮,它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一方面又是保护的神祗。它对异族部落氏族是危惧恐吓的符号,对本氏族部落又具有保护的神力,这种双重性的宗教观念、情感和想象便凝聚在如此怪异狞厉的形象之中。”“它威吓、吞食、压制、践踏着人们的身心,但当时社会必须通过这种血与火的凶残、野蛮、恐怖感力来开辟自己的道德而向前跨进。”(摘自李泽厚《美的历程》)。这样学生就会理解青铜器皿上所蕴含的巨大社会内容,从而体验到那个动辄杀戮千百俘虏奴隶的凶残,也就会产生巨大的恐怖、抑制感,这正是一种崇高的形式美的审美感,也就完成了美的教育。
2.从教材内容中进行社会美的教育
在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广大的人民群众为反抗残酷的剥削与压迫,为抵御外来侵略,展开过无数次可歌可泣的斗争。而他们的这种为争取人类的自由和解放的斗争,符合社會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人类的伦理道德规范,也就是以感性形式表现出来的“善”。对部分美的引导与欣赏能力的培养,是社会美育的核心部分。
对这种社会美的引导与欣赏,要把它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同其他历史人物做对比,从多方面进行剖析,理解他们斗争的艰巨性、重要性,他们思想品质的高尚,从而使学生感受到那崇高、壮烈的美,受到美的教育。
3.充分发挥文化史的优势,进行艺术美的教育
历史教材中用了大量的篇幅讲述了文化史,涉及到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如绘画、雕塑、音乐、舞蹈、诗歌、小说等。如果在教学活动中对这些艺术活动的基本知识加以指点,引导学生从内容形式的各个方面进行美的欣赏,就会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让学生得到美的教育。
总之,中学历史教学加强美育教育已成为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只有充分利用一切机会,把握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才会使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审美观,才会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