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愈加重视对学生语文素质培养,运用核心素养教育教学理念,是目前高中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发展趋势。高中语文学科教学,必须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教育教学核心,尤其是要将创建良好语言环境,彻底改变或改革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方式当作教学活动重点来抓,坚决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坚持“以生为本”原则,做好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景创设,为提升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打下一定基础。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语文;实践活动设计
引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历经三年多的修订终于问世。在当前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的教育发展背景下,语文教育的教学目标也逐渐的由之前单纯的语文知识传授过渡到学生语文 核心素养的培养上来,能否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而且也关系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注重语言建构与应用,构建核心素养发展根基
所谓的“语言建构与应用”具体所指的就是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自身积极主动地积累与整合,从而逐步窥探并掌握语言文字的特点及运用规律,形成自身的语言经验,并能够在实际的语言场景中恰当运用语言和文字进行交流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语言的建构与应用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对于高中生而言,其语言运用能力、思想品质、审美素养、文化认同等一系列的优秀品质和能力,均是在语言建构和应用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的“纯内容分析式”的讲读教学要逐步摒弃,在课堂上也不要在课文的内容上做过多的纠缠,而是要从具体的语言运用着手,通过对文章语文的仔细品味来深入探索文本背后的深层意蕴。也可以从整体的阅读感悟出发,到语言文字中去寻求认知的依据,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实现对学生良好语文的培养,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比如对于李清照《醉花阴》一文,文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其中“瘦”本为一种病态,并不是“美”的,但李清照却将其描述的很美,为什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细细品味,去感悟文中以黄花设喻的精妙,体会“黄花”随瘦而随风摇曳的优美,从而深刻理解比黄花还瘦的人所体现出的那种协调美感,而后再从“帘卷西风”的氛围中,感悟出憔悴的女词人与黄花相互映照的诗意之美。
二、侧重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体现“以生为本”教学理念
坚持“以生为本”,就是要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过程中,将学习文本更多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按照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或习惯进行自主学习和探讨,以此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在教学《热爱生命》这篇课文时,就要坚持“以生为本”教学理念,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考或探究这篇课文中,作者蒙田对“生命”这一事物的形象思维,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命”,对“生命”进行的抽象思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命”。这就是要借助语文教材,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教给学生如何进行思维的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些学生在研读课文内容时,就会结合对教材内容的思维分析,说出作者蒙田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理解下的“生命”,又各是什么样子:如坏日子要飞快地度“命”,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生命”,这就是作者形象思维理解下的“命”;要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并迅速抓紧时间,留住短暂的“生命”,过得丰盈充实,这就是作者抽象思维理解下的“命”。通过这样的教学,就能使学生对同一事物,进行相应的形象或抽象思维了。
三、强调审美教育,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第一,结合语文赏析,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在语文学科中,美学素材俯拾即是。在高中语文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从基础入手,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体验美,例如在《荷塘月色》中理解荷花的清新与柔和,感受自然之美,在《离骚》中感受诗人爱国情怀,体会人性之美,在《过秦论》中欣赏凝练、严谨的语言之美等。这些充满美学意境的阅读素材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对美的理解与认识,进而培养其审美意识。第二,结合情感体验,提升學生的审美评价能力。我们在体验美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评价的欲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之中包含的美,并结合情感抒发完成评价。例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充当审美中介的角色,组织敞开式的再现活动,结合影视作品,引导学生对这部经典作品中的经典人物身上所呈现的艺术美进行评价,拉近学生和欣赏对象的距离,与作者形成情感交汇,表达自己的美学观点,以形成审美评价。第三,鼓励学生自我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审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这里的创造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自我审美体验的呈现,进而形成新的美学形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打破学生对自我表达的胆怯心理,创造自由而宽松的美学表达环境,引导学生抒发对美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写作指导,引导学生对真善美的理解与赞扬;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寻找生活中的艺术,体会人性之美,并将这些美的体验融入语言、文字表达中,形成感情饱满的审美创造。
结束语
总之,语文实践活动是实现语文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我们应抓住这一推进语文教学变革的关键力量,站在课程育人的视角,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本,坚定立场、聚焦关键,努力推进语文课堂的变革,充分实现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郁薇薇.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20(11):63-64.
[2]顾尔曼.高中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J].新智慧,2020(30):9-10.
[3]朱庆春,李善坤.高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25):99-100.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语文;实践活动设计
引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历经三年多的修订终于问世。在当前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的教育发展背景下,语文教育的教学目标也逐渐的由之前单纯的语文知识传授过渡到学生语文 核心素养的培养上来,能否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而且也关系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注重语言建构与应用,构建核心素养发展根基
所谓的“语言建构与应用”具体所指的就是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自身积极主动地积累与整合,从而逐步窥探并掌握语言文字的特点及运用规律,形成自身的语言经验,并能够在实际的语言场景中恰当运用语言和文字进行交流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语言的建构与应用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对于高中生而言,其语言运用能力、思想品质、审美素养、文化认同等一系列的优秀品质和能力,均是在语言建构和应用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的“纯内容分析式”的讲读教学要逐步摒弃,在课堂上也不要在课文的内容上做过多的纠缠,而是要从具体的语言运用着手,通过对文章语文的仔细品味来深入探索文本背后的深层意蕴。也可以从整体的阅读感悟出发,到语言文字中去寻求认知的依据,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实现对学生良好语文的培养,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比如对于李清照《醉花阴》一文,文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其中“瘦”本为一种病态,并不是“美”的,但李清照却将其描述的很美,为什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细细品味,去感悟文中以黄花设喻的精妙,体会“黄花”随瘦而随风摇曳的优美,从而深刻理解比黄花还瘦的人所体现出的那种协调美感,而后再从“帘卷西风”的氛围中,感悟出憔悴的女词人与黄花相互映照的诗意之美。
二、侧重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体现“以生为本”教学理念
坚持“以生为本”,就是要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过程中,将学习文本更多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按照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或习惯进行自主学习和探讨,以此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在教学《热爱生命》这篇课文时,就要坚持“以生为本”教学理念,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考或探究这篇课文中,作者蒙田对“生命”这一事物的形象思维,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命”,对“生命”进行的抽象思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命”。这就是要借助语文教材,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教给学生如何进行思维的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些学生在研读课文内容时,就会结合对教材内容的思维分析,说出作者蒙田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理解下的“生命”,又各是什么样子:如坏日子要飞快地度“命”,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生命”,这就是作者形象思维理解下的“命”;要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并迅速抓紧时间,留住短暂的“生命”,过得丰盈充实,这就是作者抽象思维理解下的“命”。通过这样的教学,就能使学生对同一事物,进行相应的形象或抽象思维了。
三、强调审美教育,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第一,结合语文赏析,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在语文学科中,美学素材俯拾即是。在高中语文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从基础入手,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体验美,例如在《荷塘月色》中理解荷花的清新与柔和,感受自然之美,在《离骚》中感受诗人爱国情怀,体会人性之美,在《过秦论》中欣赏凝练、严谨的语言之美等。这些充满美学意境的阅读素材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对美的理解与认识,进而培养其审美意识。第二,结合情感体验,提升學生的审美评价能力。我们在体验美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评价的欲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之中包含的美,并结合情感抒发完成评价。例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充当审美中介的角色,组织敞开式的再现活动,结合影视作品,引导学生对这部经典作品中的经典人物身上所呈现的艺术美进行评价,拉近学生和欣赏对象的距离,与作者形成情感交汇,表达自己的美学观点,以形成审美评价。第三,鼓励学生自我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审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这里的创造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自我审美体验的呈现,进而形成新的美学形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打破学生对自我表达的胆怯心理,创造自由而宽松的美学表达环境,引导学生抒发对美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写作指导,引导学生对真善美的理解与赞扬;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寻找生活中的艺术,体会人性之美,并将这些美的体验融入语言、文字表达中,形成感情饱满的审美创造。
结束语
总之,语文实践活动是实现语文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我们应抓住这一推进语文教学变革的关键力量,站在课程育人的视角,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本,坚定立场、聚焦关键,努力推进语文课堂的变革,充分实现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郁薇薇.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20(11):63-64.
[2]顾尔曼.高中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J].新智慧,2020(30):9-10.
[3]朱庆春,李善坤.高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25):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