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对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来源 :经营管理者·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dw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镇化发展是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城镇化的发展,对当地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的影响,本文对城镇化对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农村消费市场发展的影响做出分析,并提出了几点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城镇化 乌江流域 民族地区 农村消费市场
  一、城镇化发展概述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它主要表现为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农村人口居住地点向城镇的迁移和农村劳动力从事职业向城镇二、三产业的转移。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各个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所经历社会变迁的一种反映。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当前,世界城镇化水平已超过50%,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镇。
  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城镇化的发展,早在“十一五”规划纲要就已经明确“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十二五”规划再次建议“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二、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分析
  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大部分区域属于农业为主的区县,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民族聚居地区的流动人口不断增多,人口逐渐从乡村聚集到乡镇,从乡镇聚集到县城,从县城聚集到各级城市,城镇化水平不断向前发展。但从总体上来讲,与全国水平相比,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还处于一个较低的阶段。
  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城镇化水平较低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首先,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起点低,以黔江区为例,2016年黔江区城镇化率为47.5%,比同期全国城镇化率57.4%少了差不多10个百分点;其次,乌江流域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高原、山原、山地、丘陵等多种类型,其中高原、山原和山地约占流域总面积的87%,丘陵约占总面积的10%,不便于人口的聚居;再次,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大部分区域世世代代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想把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需要从生活习惯、消费观念等方面做深层次的变革,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所以,要想提高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城镇化水平,需要一个长年累月、逐年深化的过程。
  我们也应该看到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积极的一面,我们有理由对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城镇化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以重庆市黔江区为例,2000年黔江区城镇化率为19.8%,相当于同期全国城镇化率36.2%的55%;2010年黔江区城镇化率为39.1%,相当于同期全国城镇化率水平50.0%的78%,2016年黔江区城镇化率为47.5%,已经相当于同期全国城镇化率57.4%的83%,差距是在逐年缩小的。从2000年到2016年黔江区城镇化率后一年比前一年提高的百分比来看,大都高于全国城镇化率增加的幅度。
  三、城镇化对发展农村消费市场的影响分析
  从长远来看,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的现实选择还在于加快城镇化进程,变农民消费为城镇消费。
  首先,城镇化可以提高农民收入,这是发展农村消费市场的源头。要想发展农村消费市场,前提是农民要具有实际的消费能力,这须以农民的收入为保障,只有收入增加了,农民才有可能提高消费。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民出现两极分化,一方面,部分农民变成了城镇居民,城镇居民在工作条件等方面明显优于农村,收入明显比在农村要高,据国家统计局网站的数据显示,2016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616元,而同期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仅为12363元,差距非常明显;另一方面,随着农民分流到城镇工作和生活,减少了直接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数量,剩余部分的农民的农村劳动力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相应的增加,有利于农业规模经营从而提高农民收入。
  其次,城镇化可以改善农村的消费环境,这是发展农村消费市场的基础。当前,许多农村地区面临基础设施的限制,想消费而没有办法消费。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很多地方特别是地势比较高的地方未铺设自来水管道,收不到电视信号,电力供应不稳定且价格较高,这些都限制了农村消费。城镇化可以集中对农村居民的供电供水等设施进行建设,极大的节约成本,降低水电的价格,使现代化的消费品进入农村家庭,提高农民消费的质量,提升农民消费的层次。另外城镇化也有利于商业网点和银行等机构的布局。
  最后,城镇化可以优化农民的消费结构,这是发展农村消费市场的关键。根据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消费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即消费者的消费受到周围人们消费水平的影响,特别是较低收入者因攀比心理和提高社会相对地位的愿望等因素而使自身的消费处于较高水平,在社会收入增多的情况下自然就提高了短期消费水平。城镇化的发展会逐渐改变农民相对落后的消费观念,优化现有的产品需求结构,创造新的消费主体和消费热点,如城镇化会使迁入的农村居民改变消费偏好,增加教育方面的支出,增加对住房和旅游等方面的需求,导致农民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
  四、对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1.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要突出民族特色。乌江流域世居的民族中,除汉族外,还有苗族、土家族等14个少数民族,此外还有解放后陆续迁入乌江流域的其他30多个少数民族。由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迁徙和经济文化生活的彼此影响渗透,逐渐形成乌江流域多民族聚居的状况,该流域55个区县中,均有少数民族居住,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状态。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一定要突出民族特色。民族地区本身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比如独特的地理环境,独特的文化习俗,独特的民族经济,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乌江流域民族地区的城镇化要立足于这些独特性,在城镇化的进程中体现民族特色或民族内涵,不仅可以使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可以得到传承和发扬,还可以使民族经济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比较成功的案例如原重庆市武隆县石桥乡,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于2009年9月9日正式挂牌成立少数民族乡,更名为石桥苗族土家族自治乡,乡内实施少数民族风格的民房风貌改造和修建民族文化广场,组建了以叶笛和唢呐为主的民族文化传播中心,挖掘传承了以酒庄、屠工、生态鱼为主的民族民俗文化,民族旅游资源的开发十分迅速,成效也非常明显。
  2.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要与产业化建设结合起来。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镇不断聚集的过程,如何吸引农村人口聚集在一起,必须要有一定的产业支撑,只有一定的产业作支撑,他们才会安心的在城镇工作和生活。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各区县在自然地理、区域产业和经济发展程度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各地应因地制宜的培育自己的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比如,重庆境内的黔江区的烤烟,秀山县的锰加工,石柱县药材,酉阳县的水果,彭水县的水电资源都是当地的特色产业。各区县应该重点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在它们的带动下形成一定的产业集群,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在发展当地经济的同时,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使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活干,有钱赚,他们才会安心的在城镇生活,真正的实现城镇化。
  參考文献:
  [1]成思危.中国农村消费市场的分析与开拓[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
  [2]范剑平.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邰秀军.中国农村消费市场和农户消费行为的现状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胡加(1981.03—)男。民族:汉。籍贯:重庆涪陵。学历:硕士。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制度经济。
其他文献
摘 要:“旅游+”是当今旅游业发展新趋势,随着2012年国家美丽乡村建设提出,在江西具有良好的乡村生态环境基础上,如何推动旅游业与美丽乡村融合发展是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文章分析了融合发展的管理体制、土地制度、基础设施、融资渠道等方面障碍,同时也剖析了融合发展的政策激励、市场需求、良好生态等动力因素,从规划、政策、农旅、文旅视角提出了江西旅游业与美丽乡村融合发展新路径。  关键词:融合发展 美丽乡村
期刊
摘 要:出于对涨幅较快的房价的抑制的目的,我国的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本文将对这些宏观调控的政策进行深刻地探究,并且还会对福州市房地产市场在这种大背景之下收到的影响进行研究,从而向福州市房地产市场未来的发展提供较为科学的猜测。希望这种预测能够给政府相关部门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从而加快制定科学且遵循客观规律的房地产政策,除此之外,它还会发挥着引起业界人士广泛思考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新房地产
期刊
摘 要:在水质评价中,多元统计分析为一种有效且简便的分析方法。本文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某河水质时空变化情况展开研究,以期为河水资源保护、利用等提供参考与依据。  关键词:多元统计方法 水质时空变化 应用  伴随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河流污染问题越发严重与突出。河流水质除了受自然因素(如大气沉降、降水等)影响之外,还有诸多人为因素,如农田地表径流、城市废水等。因此,需对河流系统开展长期性检测与评估,从中
期刊
摘 要:女性经理人在职业发展中比男性更容易遭遇困境。女性自身方面的男尊女卑传统观念、繁琐的家务等,企业方面的“玻璃天花板”效应、职业隔离等不公平现象,社会方面的女性经理人权利保障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都成为女性经理人职业发展的羁绊。女性经理人要转变传统观念,提高自己的能力,在职场上顽强奋斗;企业要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帮助其实现个人与企业目标的双赢;国家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为女性经理人的职业发展保驾护
期刊
摘 要:河北省是粮食生产大省,而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仍存在很多问题。现如今的农业发展模式与传统农业的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模式不同,随着农业产量的提升,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农作物的秸秆也大量集积,由处理方式不当,引起了污染和农业资源浪费。许多发达国家的秸秆利用技术水平引领了世界的革新,如美国,德国,瑞典等,河北省秸秆利用可从中获得大量启示与经验。本文通过分析传统秸秆处理方式以及国外秸秆农业主要的能源利用
期刊
摘 要:失独者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重要群体,课题组就失独者应对方式、心理弹性、抑郁各方面总体状况各方面的情况作一个总体分析,探讨失独家庭应对方式、心理弹性、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期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失独者 应对方式 心理弹性 抑郁现状 影响因素  一、失独者应对方式、心理弹性、抑郁各方面总体状况  全国常模的样本的积极应对维度平均分为1.78,标准差为0.52;消极应对维度平均分为1.5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沧州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将从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概述入手,结合沧州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内容,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沧州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策略展开论述。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沧州大学生成功自主创业,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 协同发展 沧州大学生 创业能力  一、引言  京津冀地区指的是北京、天津、河北部分城市。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指的是三个省市城市作
期刊
摘 要:大学生就业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于工程类大学生,职业技能是影响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调查相关企业了解公司需求,分析高校培养存在的问题,利用暑期到企业进行实习培训,完成企业调查和学生实习方案研究,来提升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实现高质量高标准就业的目的。  关键词:工程类大学生 职业技能 企业调查 实习方案  一、引言  通过调查了解到,我国在“十三五”期间,对半导体的集成电路产
期刊
摘 要:农家书屋等书屋是党和政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之一,也是我国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约占全国人口70%的农牧民之读书问题;有鉴于此,对农家书屋等各类书屋的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当代图书馆界之重要实践问题与理论问题探讨的重要内容之一,还是当代图书馆学争论问题:笔者从管理角度探其功能:农家书屋是“文化扶贫的重要场所之一”;农牧民的“第二课堂”!并非“败笔”——在此与一些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保险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保险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行业,但是,我国保险业发展还比较落后,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国民保险意识比较淡薄。因此,分析国民保险意识的现状,研究提高全民保险意识的对策,对于进一步落实中央关于“大力发展保险事业”的指示,建立我国的保险保障制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提高 全民 保险 意识  一、我国国民保险意识的现状  在许多发达国家,保险已经进入成熟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