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露端倪的“云计算时代”凸显了信息技术应用的新思维:高度专业化的庞大数据中心为用户解除了数据因“脱网”存取而导致的病毒侵害、硬件损坏等安全隐患;移动工作和协同工作能够通过远程共享的网络平台来实现,应用的软件由“云应用”提供,减轻了计算机程序运载负担,能够得到更多、更“高端”的软件;团队工作模式、协商式工作方式、远程协同工作框架、共享式信息交换平台等新型组织结构,带来远程实时交互;低成本、灵活、多样化的信息资源与软件应用等越来越普遍,多方供求信息在“云平台”上流通、更新,形成了高效服务的供需关系。“云技术”应用的逐步普及,引起一场广泛而深刻的思维转型。教育该如何因应“云时代”,开展科学、高效、系统的教学方式变革呢?
虽然国家对教育信息技术的硬件和资源进行了大量投入,甚至各地运用教育行政手段来推广信息技术应用,而且青少年的网络应用相当普遍,但中小学网络教育的应用仍存在着使用率和效益偏低的痼疾。笔者认为,症结在于教师教学方式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当教师们以“机灌”为理由坚守“三个一”(一本教材、一张嘴、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时,他们实际上正不断失去用现代教学技术特别是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转变教学方式的各种可能性;当教师们仅仅利用校园网所提供的网络硬盘共享区功能时,他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互联网络能为课堂开辟更为精彩的“外面世界”。教学方式转变的举步维艰才是制约学校网络教学应用的真正“瓶颈”。
犹如经济方式的转变是一个渐进的根本性社会变革一样,教学方式的转变也是教育发展创新历程中极为艰难的教育改进与优化。在全球化教育变革的视野下,人们逐渐认识到,教育政策的强化作用与教育理想的鼓动性一样,必须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方式这一层面得到落实生效,才能获得根本性的突破。但是,这样的变革不仅仅限于传统的教室内部,而是有教室外以网络技术为载体并随着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发展而实现的教学方式革命。建立在教师“先知先觉”基础上的传统教学方式在当今信息传播无所不到、无时不在的时代,已经变得不合时宜。互联网络的海量信息通过学生的浏览、游戏、通讯等等课堂外的途径而获得,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1世纪的生存技能和发展环境离不开以互联网络和信息通讯技术为平台的学习方式。学校的教学方式必须做顺应的变革。
国际教育与资源网络(简称IEARN)是当今最大的非赢利性全球化教学与教育资源社区,始建于1988年。这个网络平台目前聚集了来自全球130多个国家3000多所学校超过200万名学生,开展150多个教学项目。这是一个全球化的国际课堂——主体多元化,从而形成多元文化环境;教学多样化,从而实现个性化的学习目标;远程交互式学习,从而促进了世界各地学生的深入交流互动。
IEARN常规的做法是:教师或学生借助网络平台发布教学项目与合作交流需求信息,世界各地的教师/学生选择自己需要的项目,双方或多方合作开展项目活动,将本地项目活动变成国际合作项目,融入本地的课堂和学生活动中,期间进行相关的沟通,协同完成项目任务。这些项目既有来自当地具体情景中提出的问题,也包括世界各国教师或学生普遍关注的共同问题。IEARN教学项目活动最终的合作成果包括学生完成的文章、向政府提交的有关报告、网页、艺术表演等等。这些由师生自主设计、实施的全球化协同教学所产生的教学成果,其数量、质量和价值远远高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果。
笔者在对IEARN的教学方式考察时发现,这种基于本地资源全球化、全球资源本地化的双向互动互补教学模式,带动了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重大转变。在教师和学生具有全球化资源与合作意识的前提下,一方面,教师、学生从自身的发展需求出发,通过网络平台向国际“同事”、“同学”发出合作邀请;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也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平台上其他国家教师、学生提供的合作机会。这一国际合作的教学与学习活动项目运作程序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的开放态度、合作意愿和国际互动能力,形成了多元互动、多向交互的全球化教学系统。
以全球化交互为主要方式的新型教学有三个关键“节点”:一是教师的教学需求开放性。这是前提和基础,也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出发点。要从学校教育目标导向和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上进行变革创新,才能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走向更加开放的教学之路。二是教师的教学资源理念更新。在互联网络支撑的平台上,本地资源作为全球化教学资源的一部分进入国际交互平台上,其潜在价值因全球交互的开放性而被放大了数倍。比如西南某所学校所处的环境(严重干旱)是当地的教学资源,在封闭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只能联系当地实际来辅助教学,但是将这一本地资源(严重干旱引起的生活问题)置于像IEARN这样的全球化教学资源网络中,就能与世界各地的同类资源进行整合,变成国际教学资源,吸引世界各地师生的参与。可见,全球化交互式教学平台上的教学资源既是活生生的本地资源,又具有国际增值功能。三是全球化交互的实现。这是培养教师和学生国际交往能力的教学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技术基础、信息沟通、资源供需、文化互动、全球化学习共同体,这些核心要素的协作乃至协同团队工作方式的形成,是取得合作成功的根本保证。
令人欣喜的是,美国一些学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已经开始教育的云应用,教育机构与云技术公司形成合作伙伴关系,研发师生日常教学活动应用的云教育平台。这对于我们变革教学方式带来莫大启示。
网络生活丰富多彩,对网民具有最大吸引力的网络应用当属社区,关键属性是交互。反观我们为教师设计的网络平台或网络资源,如果还停留在单向的传输—接受,那么这样的平台或资源库将很快变成门可罗雀的惨淡局面;如果只是1对1的双向个体交互,也很快会因为资源短缺而令人索然无味。因此,交互式教学必须是开放的、生成的、资源丰富的、多主体多向互动的。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云理念和云技术,构建这样的交互式教学结构。
教育“云层”建设 学校无法建立云层次的教育应用,但在我国现行的教育行政体系格局中,有条件建设区域性的“教育云”,例如一个省市,有能力建设省市级的“教育云”。这不同于我们已知的现行的资源库。云是飘动的,“教育云”资源也要具有移动性,具有组合排列的计算程序或机制。所以,要突破“光盘”资源层面,以师生为核心(基于师生需求,以师生为资源供给主体),构建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资源系统。这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战略布局,需要对区域的“教育云”进行顶层设计,包括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的开放性、教育目标的全球化视野、教育发展方式的创新性等基本要素。
数字化学校建设 数字化不是用信息媒体去简单地替代传统媒介,例如用投影和PPT去替换黑板与板书,而是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更方便、更友好、更科学、更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数字化学校建设就是在其教育行为、教育管理的改进创新过程中,随时随地地开展高效率的信息技术应用——应以教育应用特别是学生的学习应用为核心,来进行教学方式整体架构的创新,而不仅仅是现有校园网的扩容升级。
教学方式转变 以满足学生全面、个性化健康发展需求为目标,以适应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方式创新为策略,改进学校教育技术配置方式,为教师的教学成功和学生的学习成就提供便利的信息技术服务。教学方式转变不是一个新旧取舍的抉择,而是一个整合优化的过程。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交互,提高教学品质的实质就是提升交互性。只有当我们的课堂充满了活性资源,突破了教室、课本的局限,走向课堂之间、班级之间、学校之间乃至国家之间的教学交流互动,我们的教育才是真正开放的,才能获得丰富的教育源泉。这一切正是“云时代”的教育发展前景。
(作者单位:北京朝阳区教育委员会)
虽然国家对教育信息技术的硬件和资源进行了大量投入,甚至各地运用教育行政手段来推广信息技术应用,而且青少年的网络应用相当普遍,但中小学网络教育的应用仍存在着使用率和效益偏低的痼疾。笔者认为,症结在于教师教学方式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当教师们以“机灌”为理由坚守“三个一”(一本教材、一张嘴、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时,他们实际上正不断失去用现代教学技术特别是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转变教学方式的各种可能性;当教师们仅仅利用校园网所提供的网络硬盘共享区功能时,他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互联网络能为课堂开辟更为精彩的“外面世界”。教学方式转变的举步维艰才是制约学校网络教学应用的真正“瓶颈”。
犹如经济方式的转变是一个渐进的根本性社会变革一样,教学方式的转变也是教育发展创新历程中极为艰难的教育改进与优化。在全球化教育变革的视野下,人们逐渐认识到,教育政策的强化作用与教育理想的鼓动性一样,必须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方式这一层面得到落实生效,才能获得根本性的突破。但是,这样的变革不仅仅限于传统的教室内部,而是有教室外以网络技术为载体并随着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发展而实现的教学方式革命。建立在教师“先知先觉”基础上的传统教学方式在当今信息传播无所不到、无时不在的时代,已经变得不合时宜。互联网络的海量信息通过学生的浏览、游戏、通讯等等课堂外的途径而获得,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1世纪的生存技能和发展环境离不开以互联网络和信息通讯技术为平台的学习方式。学校的教学方式必须做顺应的变革。
国际教育与资源网络(简称IEARN)是当今最大的非赢利性全球化教学与教育资源社区,始建于1988年。这个网络平台目前聚集了来自全球130多个国家3000多所学校超过200万名学生,开展150多个教学项目。这是一个全球化的国际课堂——主体多元化,从而形成多元文化环境;教学多样化,从而实现个性化的学习目标;远程交互式学习,从而促进了世界各地学生的深入交流互动。
IEARN常规的做法是:教师或学生借助网络平台发布教学项目与合作交流需求信息,世界各地的教师/学生选择自己需要的项目,双方或多方合作开展项目活动,将本地项目活动变成国际合作项目,融入本地的课堂和学生活动中,期间进行相关的沟通,协同完成项目任务。这些项目既有来自当地具体情景中提出的问题,也包括世界各国教师或学生普遍关注的共同问题。IEARN教学项目活动最终的合作成果包括学生完成的文章、向政府提交的有关报告、网页、艺术表演等等。这些由师生自主设计、实施的全球化协同教学所产生的教学成果,其数量、质量和价值远远高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果。
笔者在对IEARN的教学方式考察时发现,这种基于本地资源全球化、全球资源本地化的双向互动互补教学模式,带动了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重大转变。在教师和学生具有全球化资源与合作意识的前提下,一方面,教师、学生从自身的发展需求出发,通过网络平台向国际“同事”、“同学”发出合作邀请;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也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平台上其他国家教师、学生提供的合作机会。这一国际合作的教学与学习活动项目运作程序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的开放态度、合作意愿和国际互动能力,形成了多元互动、多向交互的全球化教学系统。
以全球化交互为主要方式的新型教学有三个关键“节点”:一是教师的教学需求开放性。这是前提和基础,也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出发点。要从学校教育目标导向和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上进行变革创新,才能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走向更加开放的教学之路。二是教师的教学资源理念更新。在互联网络支撑的平台上,本地资源作为全球化教学资源的一部分进入国际交互平台上,其潜在价值因全球交互的开放性而被放大了数倍。比如西南某所学校所处的环境(严重干旱)是当地的教学资源,在封闭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只能联系当地实际来辅助教学,但是将这一本地资源(严重干旱引起的生活问题)置于像IEARN这样的全球化教学资源网络中,就能与世界各地的同类资源进行整合,变成国际教学资源,吸引世界各地师生的参与。可见,全球化交互式教学平台上的教学资源既是活生生的本地资源,又具有国际增值功能。三是全球化交互的实现。这是培养教师和学生国际交往能力的教学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技术基础、信息沟通、资源供需、文化互动、全球化学习共同体,这些核心要素的协作乃至协同团队工作方式的形成,是取得合作成功的根本保证。
令人欣喜的是,美国一些学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已经开始教育的云应用,教育机构与云技术公司形成合作伙伴关系,研发师生日常教学活动应用的云教育平台。这对于我们变革教学方式带来莫大启示。
网络生活丰富多彩,对网民具有最大吸引力的网络应用当属社区,关键属性是交互。反观我们为教师设计的网络平台或网络资源,如果还停留在单向的传输—接受,那么这样的平台或资源库将很快变成门可罗雀的惨淡局面;如果只是1对1的双向个体交互,也很快会因为资源短缺而令人索然无味。因此,交互式教学必须是开放的、生成的、资源丰富的、多主体多向互动的。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云理念和云技术,构建这样的交互式教学结构。
教育“云层”建设 学校无法建立云层次的教育应用,但在我国现行的教育行政体系格局中,有条件建设区域性的“教育云”,例如一个省市,有能力建设省市级的“教育云”。这不同于我们已知的现行的资源库。云是飘动的,“教育云”资源也要具有移动性,具有组合排列的计算程序或机制。所以,要突破“光盘”资源层面,以师生为核心(基于师生需求,以师生为资源供给主体),构建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资源系统。这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战略布局,需要对区域的“教育云”进行顶层设计,包括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的开放性、教育目标的全球化视野、教育发展方式的创新性等基本要素。
数字化学校建设 数字化不是用信息媒体去简单地替代传统媒介,例如用投影和PPT去替换黑板与板书,而是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更方便、更友好、更科学、更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数字化学校建设就是在其教育行为、教育管理的改进创新过程中,随时随地地开展高效率的信息技术应用——应以教育应用特别是学生的学习应用为核心,来进行教学方式整体架构的创新,而不仅仅是现有校园网的扩容升级。
教学方式转变 以满足学生全面、个性化健康发展需求为目标,以适应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方式创新为策略,改进学校教育技术配置方式,为教师的教学成功和学生的学习成就提供便利的信息技术服务。教学方式转变不是一个新旧取舍的抉择,而是一个整合优化的过程。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交互,提高教学品质的实质就是提升交互性。只有当我们的课堂充满了活性资源,突破了教室、课本的局限,走向课堂之间、班级之间、学校之间乃至国家之间的教学交流互动,我们的教育才是真正开放的,才能获得丰富的教育源泉。这一切正是“云时代”的教育发展前景。
(作者单位:北京朝阳区教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