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教”“学”方式,实施有效教学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e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关注数学的本质,优化教学策略,改进教学行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有效;发展;引领
  
  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新课程背景下“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张扬学生个性”的价值追求笔者认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要关注数学的本质,优化教学策略,改进教学行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要着眼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结果,而且要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要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提出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的实际问题,把重点放在对知识、思想方法的探索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从而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學习,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为研究需要而临时产生尝试性的研究活动。
  
  二、搭建有效的课堂模式
  
  长期以来,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致使学习效率普遍降低因此,要实施有效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做到:①课堂上多给学生留出一些让他们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发表各自的意见,②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在于教学生去学,既要帮助学生学会,也要帮助学生会学,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进而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效果,③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有效的自我反思
  
  教师要加强引导学生对数学解决过程中使用的数学技能反思,对使用的学习策略、思维品质、思想方法进行反思,应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维过程的重新整理总结,让学生达到认识的深化与认知结构的完善,通过反思加强对知识的深化和延伸,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提高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调整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使学生在反思中提升和丰富知识经验,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反思加强对知识的深化和延伸,实施激励评价,完善认知结构,开拓探究的空间;通过反思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提高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通过反思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勉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将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以及克服困难的精神内化成主动发展的动力。
  
  四、实施有效的教学行为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转变,树立问题意识;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由“师道尊严”向“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转变,树立情感意识;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由研究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向研究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转变,树立角度转换意识,所以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调整课堂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认知失调的情况下,总是要寻求认知的新的平衡,从而产生了探索、研究的欲望,在教学时教师可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动手操作、看演示、做游戏、讲故事等多种方式进行,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初一学生刚升入初中,对初中数学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工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第一章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学生认为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基础弱的学生能不能学好?等问题。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有效教学的一个最具个性的体现在于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把课堂的学生引进实际生活,创设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并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和积累终身受益的数学素养,同时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我们在讨论圆柱体的平面展开图形时,首先提出问题:你们想知道圆柱体的包装盒是怎样制作的吗?你能把圆柱展开吗?想一想,有哪些展开方法?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实践操作,这样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探索和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教学理念的重构,教学策略的优化,教学行为的创新,是实施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的保证,只有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以人为本,创造无限”的教育理念为引领,以新课标为依据,回归学生主体,发展主体,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才能使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更生动、主动、创造。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数学教学中突出强调了转变教学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进行学习,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的基本思想是让学生在“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习,鲜明地体现出“创新”和“创新学习”的本质。  【关键词】转变教学观念;探究性学习;探究主体   
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许多学校都在竭力打造有效课堂,那么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数学课怎么上呢?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学生应该是数学学习的主人,笔者认为应该从下列几个方面来研究: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数学能力十分重要。本文认为,教师应当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通过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和探索空间,引导学生;同时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选择合理的探究方法。  【关键词】提问;探究;引导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使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得到落实。新教材中为此设置了
对于一些建在山区、市区的发变电站,难以采用扩大发变电站接地网面积来降低接地电阻。从变电站接地装置的基本型式(水平埋设导体组成的接地网)出发,先从理论上详细分析了接地网水
[摘要]高中数学教师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创造性思维的良好品质。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学习;学习培养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过于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很多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只注重对知识的传授、教法的研究、教材的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问题一直是高考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学生处理起来也很棘手,通常情况下,都会有直线方程与圆锥曲线方程的聯立(直线与圆一般不用),如何联立?联立之后如何处理?这是我们最容易迷路的地方,那么,由下面的三道题可以归纳探讨此类问题的一种通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