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高声自远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bola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主导者,居高才能临下。教学中,教师把眼光放得长远些,我们的学生才能走得更远,这是前不久的两堂经典诗文教学观摩课给我的启示。两位教师执教的是同一首古诗《所见》,她们都在理解古诗的过程中,进行了说话训练,但效果迥然不同:
  教师A的教学片段:
  师:牧童停止了唱歌,停止了脚步,他想干什么呀?
  生:他想抓树上的那只蝉。
  师:对呀!可是,蝉在那高高的树上呢!牧童怎样才能抓到它呀?快帮他想想办法呀!
  生1:用他手中的棍子打下来。
  生2:捡个石子砸下来。
  师:那要相当好的手艺!即使打到了,蝉不就死了吗?
  生3:那就悄悄爬上树,抓住它。
  生4:给它唱一支歌,把它引诱下来。
  师:你的想法好有创意呀!听过蝉唱歌吗?学一学。
  生4:咝——
  师:你们听过蝉叫吗?多有意思呀!我们一起来学蝉唱歌。
  生1:咝——咝——
  学生都模仿蝉叫,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
  教师B的教学片段:
  师:把古诗仔细读读,结合插图,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牧童?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认真读诗、看图之后交流。
  生1:这是个顽皮的牧童。(读:牧童骑黄牛)
  生2:这是个快乐的牧童,他在牛背上唱歌。(读:歌声震林樾)
  生3:这是个机灵的牧童,他一听到歌声就停下了脚步。(读:忽然闭口立)
  生4:这是个聪明的牧童,从图上可以看出,他抬头望树上的蝉,在想办法呢!
  师:你们喜欢这个可爱的牧童么?
  生:喜欢!
  师:那就带着喜爱之情美美地读一读。
  生齐读古诗。
  师:你羡慕他么?为什么?
  生5:我很羡慕他,他可以一边放牛一边唱歌。
  生6:我很羡慕他,因为他自由自在,很快乐!
  生7:我很羡慕他,因为他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还不用写作业呢!
  师:呵呵,那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向往之情再来读读这首诗。
  生再次齐读古诗。
  第一位教师立足文本的“意”,主要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她的着眼点在一个“捕”字上,让每个学生“当了一回可爱的牧童”。这个问题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学生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活跃。但学生的发言游离于文本之外,对深人品味古诗的意境几乎没有什么帮助。
  第二位教师立足作者的“情”,主要让学生体会古诗蕴含的情感。她的着眼点在一个“趣”字上,让学生“当了一回真正的读者”。这首诗所表现的是一种无邪的童真、童趣。骑黄牛、高歌、捕鸣蝉,展现的是一个天真活泼的牧童形象。对这种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才是作品的主旨。教师紧紧抓住“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牧童?”展开教学,让学生读诗看图,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于是,牧童的形象在学生的心里“活”了起来。
  居高声自远!教师的高度决定学生理解文本的深度。教师只有跳出文本来设计教学,才能看到“独特的风景”!
其他文献
【关键词】课堂作品,钱梦龙,《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1981年4 月20 日,钱梦龙老师在“西湖笔会”上借用杭州学军中学的学生执教了《愚公移山》公开课,之后迅速在全国产生强烈反响,“钱版《愚公移山》教学设计”成为阅读教学的一个里程碑。2015 年12 月18 日,“钱梦龙语文教学研讨会·新西湖笔会暨钱氏执教《愚公移山》35 周年纪念活动”在福州金山中学举行,肖培东老师模仿钱老师的教学设计重新执教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赵丕杰教授的新著《成语误用辨析200例》(以下简称《辨析》)是一本兼有学术性和实用性的好书,它的出版值得祝贺。赵教授是我的学长,彼此相知多年。他要我在书的前面写几句话,谈谈对这本书的看法。我不避浅陋,下面就从成语应用研究的角度讨论一下《辨析》的特点和它做出的贡献。  汉语里的成语古已有之。例如“众口铄金”就出现在《国语·周语下》《战国策·魏策一》《邓析子·转辞》《晏子春秋·内篇谏
语文的教学内容,从教的方面说,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对教材所进行的教学化处理,既包括对现有教材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其含义也是指教师要对教材做出合理的甚至是富有创造性的教学化处理。但是,长期以来,如何从“教材内容”中选择、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并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这就致使语文教学中,不但有些旧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而且产生
片断实录  请看苏教版《白鹭》一课公开课教学的片断。  一、揭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一起读课题——《白鹭》。  二、汇报课前探究的收获  按照我们一贯的学习方法,同学们课前已经对白鹭和《白鹭》这篇课文等方面进行了一番探究。下面呢,就请同学们选择你最拿手的一方面来展示你的收获。可以不用举手,一个个地站起来说。  一个学生汇报课文主要内容并谈感受。  师:你不但说了课文的内容,而且还
【写话内容】  人教版课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七组第一篇课文“环保”拍手歌课后练习“我想自己编拍手歌,编好了说给你们听”。《语文园地七》“展示台”练习“把自己编的拍手歌,说给大家听”。    【设计理念】  在读是写的基础、写是从模仿开始的理念的指导下,采用读中探写、仿读相连、评改促进三个教学板块,形成读写互动,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将独具特色的“综合性学习”单列,是本次课改的重大突破和一大亮点。其目的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人的发展这个根本性的要求。如果说课堂学习是“一掬水”,那么课外学习就是“江河湖海”。因此,教师要依据教材,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拓展性地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丰富学生语言表达的“
设计意图    本课设计以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为目的,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思维过程,力争使教学成为一种多方位、多层次、主动而有效的信息沟通、感情交流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看“眼神”  1 听京剧,聊京剧。播放梅兰芳的京剧唱段。  2 看梅兰芳剧照,导入新课。  看看梅兰芳的剧照,你说他的什么地方最吸引你?他的眼睛很有特点,课文里面也多次写到了他的眼睛。  【设计意图:通过看京剧
【摘要】在經典课文的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急于摆脱前人的影响,进行教学创新,但未免陷入过犹不及的“套路”。语文教材中经典课文的解读,受到作品题材与创作手法、文本自身内容、教材编排意图、学生能力水平等内外因素的影响。对经典课文的教学,应以文本的内部探究为重心,慎以教师的私人阐释代替公共阐释。  【关键词】经典课文,语文教学,文本解读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关教材经典篇目与传统篇目的解读,一直是备受语文
书名:学校道德教育原理(第3版)  作者:檀传宝  出版单位;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  ISBN:9787504192417  定价:42元  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对受教育者有指向性地施以道德影响的活动。在我国,学校的道德教育是一门以培养学生道德素养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型学科,包括政治、思想、社会意识教育等。  道德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教育的根本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以“专题”组织单元已成为语文教科书编写的新取向。为此,我们提出“单元整组教学”。所谓“单元整组教学”就是以主题型语文教科书的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可链接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单元整体设计与教学。下面谈谈我们在实践探索中所提炼的“单元整组教学”的一般策略。    一、单元导读课整体导航    单元导读课又叫单元整体感知课,在一个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