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当下,小学语文教法五花八门,煞是热闹,其间如“板块式”、“朗读式”、“高效式”等教学流派层出不穷,形势可谓大好。欣喜之余,掩卷沉思,总觉得有哗众取宠之嫌,语文教学有点失真。无论怎样繁华与喧嚣,语文教学应返璞归真,把握核心三要素:真、实、活。“真、实、活”,即课堂要真,师生融洽,如沐春风,教师要实,学高为师,引领成长;学生要活,活动生成,自主发展。
关键词:教真语文 教实语文 教活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当下呈百花齐放之势,“板块式”、“朗读式”、“高效式”等教学法层出不穷,各大流派相互斗艳。欣喜之余,掩卷沉思,总觉得有哗众取宠、跟风之嫌。叶圣陶先生说过:何为语文?口头说为语,书面写为文。语文课就是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以课例为载体,教会学生言语表达,正确使用母语。这应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旨归,即要教真语文、教实语文、教活语文,说到底就三个字“真、实、活”。
一.课堂要真
“真”就是朴实无华,不做作。真语文,核心在一个“真”字,提倡语文教学回归本真,“真”在真境与真情。一是“真”在真境。课堂不能失真,尤其是表演课。时下的一些教学观摩活动正趋于商业化操作,而且规模越来越大。课堂变成舞台,执教者由于在意听课者的反应而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与策略。这样,恰恰忽略了对学生的关注。于是,“课堂教学”演变成“课堂表演”。课堂教学和舞台表演不同:前者追求“真”,后者追求“美”;前者表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后者展示演员排练的结果。教学不是表演,不能变味,更不能异化。课堂上,要关注的始终是学生。老师上课,就是凭借教材,对学生进行说话和写话训练。课堂上太多的资料补充、太多的媒体演示、太多的“泛语文”活动以及太多的形同虚设的小组讨论等,都或多或少地减损了语文学习的功能。二是“真”在真情。语文是一门学科,语文教学更是科学艺术。科学需要严谨和规范,需要按事物发展规律行事,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夸。科学摒弃虚假,科学需要真情。像贾志敏老师的语文课朴实无华,朴实到只用粉笔和黑板,无华到老师只用嘴的语文课,贾志敏老师的课是真语文课。如教“鞠躬”一词,贾老师带学生练读后,请一生上台演示鞠躬的动作,这名学生刚开始面向全班同学鞠躬,这时贾老师说:“哎,不好随便鞠躬,应该向尊敬的人,向老师、师长鞠躬,向谁鞠躬啊?”随之,贾老师从“鞠躬”出发,向孩子解释了东方和西方在礼仪上的区别。贾老教给孩子的是一个词,传递给孩子的是一种文化、一种礼仪,更是做人之道。又如贾老师问学生知道哪些赞美教师的话。一个学生说道“刻在木头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头上的未必流芳百世,老师,你刻在我们心灵上,这才真的永存。”听到这样的话从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嘴巴里冒出来,贾老师真诚地请她上台,之后孩子再次清晰地把自己最美好的语言朗诵出来。惊人的一幕发生了,贾老师恭恭敬敬给她鞠了一躬,这不是作秀,不是做作。而是一个人民教师给予孩子最好的礼赞。孩子感动地说:“接受了你的鞠躬,我要像您做一个伟人。”正是这样的真情真诚触动孩子的美好的心灵才会产生如此美好的境界。
二.教师要实
学高为师,语文教师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基本功的扎实之处在于眼界、表达和涵养三端。首先,语文老师眼界要实在。语文老师的看家本领——目光要准,心地要善,嘴巴要甜。目光准,要看清学生的潜质,发现学生的问题,挖掘文章文章背后的东西。心地善,要爱学生,发自内心的,不是放在嘴上说的。骗孩子、捉弄孩子、忽悠孩子,那不是爱。发自内心的爱是把孩子看作自己的子女,打心底喜欢他(她)。要有批评学生,不能一味地你好我好大家好,这不是爱。嘴巴甜,会表扬孩子。表扬得他心花怒放,让他欲罢不能,让他有动力,让他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其次,语文教师表达要实用。语文老师要自己会说会读。于永正老师说全国90%以上的学生不会读书,原因就在老师。课文不能像播音员那么读,不能像录音磁带那么读,读好课文至少需要三个标准:正确、流利、有感情。例如读《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个“下雪了”——一觉醒来推开门一看下雪了,我怎么不知道?因此“下雪了”是疑问,虽然后面没有问号。后面“下雪了”是广而告之,希望大家出来看。因此才有了二、三、四句。然后有第二层次“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它在洞里睡着了。”这是一篇很完整的课文,讲了一个很生动、有趣、逻辑性很强的故事。小孩听你这么点拨,明白了文章需要这么写,他就能提高。最后,语文教师储备要充实。备课要能背课,即先背课文,读熟且背熟。现在我们老师不是研究课文的内在结构、文字使用,而是考虑课件、噱头、包袱、亮点。课堂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现场生成的。“这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叶澜)生成不是无中生有,生成也不是反映。生成是一种建构。只有的建构才是生成的,建构是语文课堂教学生成性的本质特征和基本途径。
三.学生要活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活起来、动起来,万物才有生命力。每一个孩子都有着独特的地方,都是可爱的充满活力的精灵,就因为他们有着不同的闪光点。我们要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可发现小孩子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小学语文的课堂也是如此。第一,把课堂还给孩子,给孩子自主表现的空间。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朗读、去组织诗歌比赛、去模拟小老师等,感知语文魅力,积淀语文素养,陶行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的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让学生拥有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第二,把课堂还给孩子,给孩子自主练习的空间。低年级学生虽小,但兴趣广泛,并有一定自主能力,教师应多给学生有选择性的自由练习空间,使学生找到练习的乐趣,发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把课堂还给孩子,给孩子以自信自尊的空间。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尊重他们与众不同的感受。有些学生天生聪明,但有些学生可能在学习上没有那么幸运,反应显得迟缓些,作为教师就不能心急,也要在课堂上给这些孩子一些意想不到的表扬,也会给这些需要自信的孩子增加勇气和信心。谦虚是美德,过分谦虚也会让学生缺乏自信心。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就好比精神上得了“软骨病”,要如电影《麻辣男女教师》中教师一样,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自己的闪光点。学生自信,就有创新动力。
“拨开云雾见青天,吹尽狂沙始到金”。语文课做到“真、实、活”,这才是真正的语文之道。所以语文教学是知识技能的教授,更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与生命的对话,诚如此,语文教学有“真”的深度、“实”的厚度和“活”的宽度,语文学习的外延自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贾志敏.贾老师教语文[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于永正.于永正教育文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湖北江陵县马家寨乡小学)
关键词:教真语文 教实语文 教活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当下呈百花齐放之势,“板块式”、“朗读式”、“高效式”等教学法层出不穷,各大流派相互斗艳。欣喜之余,掩卷沉思,总觉得有哗众取宠、跟风之嫌。叶圣陶先生说过:何为语文?口头说为语,书面写为文。语文课就是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以课例为载体,教会学生言语表达,正确使用母语。这应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旨归,即要教真语文、教实语文、教活语文,说到底就三个字“真、实、活”。
一.课堂要真
“真”就是朴实无华,不做作。真语文,核心在一个“真”字,提倡语文教学回归本真,“真”在真境与真情。一是“真”在真境。课堂不能失真,尤其是表演课。时下的一些教学观摩活动正趋于商业化操作,而且规模越来越大。课堂变成舞台,执教者由于在意听课者的反应而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与策略。这样,恰恰忽略了对学生的关注。于是,“课堂教学”演变成“课堂表演”。课堂教学和舞台表演不同:前者追求“真”,后者追求“美”;前者表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后者展示演员排练的结果。教学不是表演,不能变味,更不能异化。课堂上,要关注的始终是学生。老师上课,就是凭借教材,对学生进行说话和写话训练。课堂上太多的资料补充、太多的媒体演示、太多的“泛语文”活动以及太多的形同虚设的小组讨论等,都或多或少地减损了语文学习的功能。二是“真”在真情。语文是一门学科,语文教学更是科学艺术。科学需要严谨和规范,需要按事物发展规律行事,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夸。科学摒弃虚假,科学需要真情。像贾志敏老师的语文课朴实无华,朴实到只用粉笔和黑板,无华到老师只用嘴的语文课,贾志敏老师的课是真语文课。如教“鞠躬”一词,贾老师带学生练读后,请一生上台演示鞠躬的动作,这名学生刚开始面向全班同学鞠躬,这时贾老师说:“哎,不好随便鞠躬,应该向尊敬的人,向老师、师长鞠躬,向谁鞠躬啊?”随之,贾老师从“鞠躬”出发,向孩子解释了东方和西方在礼仪上的区别。贾老教给孩子的是一个词,传递给孩子的是一种文化、一种礼仪,更是做人之道。又如贾老师问学生知道哪些赞美教师的话。一个学生说道“刻在木头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头上的未必流芳百世,老师,你刻在我们心灵上,这才真的永存。”听到这样的话从一个四年级的孩子嘴巴里冒出来,贾老师真诚地请她上台,之后孩子再次清晰地把自己最美好的语言朗诵出来。惊人的一幕发生了,贾老师恭恭敬敬给她鞠了一躬,这不是作秀,不是做作。而是一个人民教师给予孩子最好的礼赞。孩子感动地说:“接受了你的鞠躬,我要像您做一个伟人。”正是这样的真情真诚触动孩子的美好的心灵才会产生如此美好的境界。
二.教师要实
学高为师,语文教师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基本功的扎实之处在于眼界、表达和涵养三端。首先,语文老师眼界要实在。语文老师的看家本领——目光要准,心地要善,嘴巴要甜。目光准,要看清学生的潜质,发现学生的问题,挖掘文章文章背后的东西。心地善,要爱学生,发自内心的,不是放在嘴上说的。骗孩子、捉弄孩子、忽悠孩子,那不是爱。发自内心的爱是把孩子看作自己的子女,打心底喜欢他(她)。要有批评学生,不能一味地你好我好大家好,这不是爱。嘴巴甜,会表扬孩子。表扬得他心花怒放,让他欲罢不能,让他有动力,让他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其次,语文教师表达要实用。语文老师要自己会说会读。于永正老师说全国90%以上的学生不会读书,原因就在老师。课文不能像播音员那么读,不能像录音磁带那么读,读好课文至少需要三个标准:正确、流利、有感情。例如读《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个“下雪了”——一觉醒来推开门一看下雪了,我怎么不知道?因此“下雪了”是疑问,虽然后面没有问号。后面“下雪了”是广而告之,希望大家出来看。因此才有了二、三、四句。然后有第二层次“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它在洞里睡着了。”这是一篇很完整的课文,讲了一个很生动、有趣、逻辑性很强的故事。小孩听你这么点拨,明白了文章需要这么写,他就能提高。最后,语文教师储备要充实。备课要能背课,即先背课文,读熟且背熟。现在我们老师不是研究课文的内在结构、文字使用,而是考虑课件、噱头、包袱、亮点。课堂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现场生成的。“这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叶澜)生成不是无中生有,生成也不是反映。生成是一种建构。只有的建构才是生成的,建构是语文课堂教学生成性的本质特征和基本途径。
三.学生要活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活起来、动起来,万物才有生命力。每一个孩子都有着独特的地方,都是可爱的充满活力的精灵,就因为他们有着不同的闪光点。我们要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可发现小孩子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小学语文的课堂也是如此。第一,把课堂还给孩子,给孩子自主表现的空间。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朗读、去组织诗歌比赛、去模拟小老师等,感知语文魅力,积淀语文素养,陶行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的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让学生拥有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第二,把课堂还给孩子,给孩子自主练习的空间。低年级学生虽小,但兴趣广泛,并有一定自主能力,教师应多给学生有选择性的自由练习空间,使学生找到练习的乐趣,发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把课堂还给孩子,给孩子以自信自尊的空间。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尊重他们与众不同的感受。有些学生天生聪明,但有些学生可能在学习上没有那么幸运,反应显得迟缓些,作为教师就不能心急,也要在课堂上给这些孩子一些意想不到的表扬,也会给这些需要自信的孩子增加勇气和信心。谦虚是美德,过分谦虚也会让学生缺乏自信心。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就好比精神上得了“软骨病”,要如电影《麻辣男女教师》中教师一样,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自己的闪光点。学生自信,就有创新动力。
“拨开云雾见青天,吹尽狂沙始到金”。语文课做到“真、实、活”,这才是真正的语文之道。所以语文教学是知识技能的教授,更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与生命的对话,诚如此,语文教学有“真”的深度、“实”的厚度和“活”的宽度,语文学习的外延自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贾志敏.贾老师教语文[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于永正.于永正教育文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湖北江陵县马家寨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