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古诗文化遗产。这种遗产语言凝练,意蕴丰厚,具有审美教育功能,在学生人格的塑造、语言的感悟、想象力的发展以及文化的丰富,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文学素养 诗歌积累 意义
一.文学素养的内涵
文学。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
素养。素养,谓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汉书·李寻传》:“马不伏历,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宋 陆游《上殿札子》:“气不素养,临事惶遽。”《后汉书·刘表传》:“越有所素养者,使人示之以利,必持众来。”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素养与素质同义,这一说有待商榷吧)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个方面。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的素养的含意大为扩展,它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等各个方面。
二.基于中职学生文学素养提升的古诗积累意义。
1.积累古诗是提升文学素养的有效方式。诗歌高度地反映社会生活,凝聚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它富于想象,语言精炼而形象,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这些特点决定着诗歌在文学中的地位. “诗歌是人类的母语”,它是一种语言文化最精华的体现,也是最能体现语言“文学性”的一种样式。它融入进了华夏民族几千年以来形成的价值取向、审美尺度和行为方式。由此可见,诗歌再次成为中学语文新教改的一个重点是不足为奇的。而诗歌教学在承载着这巨大责任的同时,也体现着自身巨大的价值。《教育学大辞典》中说,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内容之一,旨在训练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要求学生在阅读诗歌时,能领会诗的意境,把握诗的思想内容,理解诗的精炼优美的语言,初步具有对诗歌的鉴赏能力。从《教育大辞典》中对诗歌教学性质、内容和要求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诗歌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意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现其内心的“独特性”,还能使学生触摸到本民族文化发展的脉络,提高自身审美情趣。林语堂先生说:中国的诗歌既有广泛性,又有深刻性,而且特别重意尚神,这相当于一种宗教情绪,对于移情陶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为了提高国民的文化修养,诗歌教学是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
2.积累古诗是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一个浸染着书香的民族,不仅诸如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的故事流传至今,还有“腹有诗书气自华”、“人不读书,其犹夜行”等让世人耳熟能详的关于读书的名言。建设书香社会,积累经典文化,有利于扫涤社会上的浮躁之气,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创造能力。古诗词是语言文字的精华,而语言文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作为软实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衡量标志之一,国民阅读力作为文化软实力的基石,不仅反映出社会的精神面貌,也直接关系到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强弱。实现中国梦,需要公民素质的极大提高,公民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社会阅读的普及、书香社会的建设。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是“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要“运用”,首先就要学习与积累,没有积累,就没有运用可言。然而,目前的语文教学丢弃了最有效的传统方法——背诵积累。许多老师进行古诗词的时候,或是“越殂代庖”的解析,或是“现代技术”放映,或是“以练代读式”,或是“自主阅读”放羊。这种教学方式严重阻碍着学生对古诗词的大量积累。学生时代是人生记忆的最黄金的时代,抓住了学生记忆力超强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改革繁冗陈旧教学方式,提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有效举措。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关键词:文学素养 诗歌积累 意义
一.文学素养的内涵
文学。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
素养。素养,谓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汉书·李寻传》:“马不伏历,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宋 陆游《上殿札子》:“气不素养,临事惶遽。”《后汉书·刘表传》:“越有所素养者,使人示之以利,必持众来。”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质同义,(素养与素质同义,这一说有待商榷吧)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各个方面。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的素养的含意大为扩展,它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等各个方面。
二.基于中职学生文学素养提升的古诗积累意义。
1.积累古诗是提升文学素养的有效方式。诗歌高度地反映社会生活,凝聚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它富于想象,语言精炼而形象,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这些特点决定着诗歌在文学中的地位. “诗歌是人类的母语”,它是一种语言文化最精华的体现,也是最能体现语言“文学性”的一种样式。它融入进了华夏民族几千年以来形成的价值取向、审美尺度和行为方式。由此可见,诗歌再次成为中学语文新教改的一个重点是不足为奇的。而诗歌教学在承载着这巨大责任的同时,也体现着自身巨大的价值。《教育学大辞典》中说,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内容之一,旨在训练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要求学生在阅读诗歌时,能领会诗的意境,把握诗的思想内容,理解诗的精炼优美的语言,初步具有对诗歌的鉴赏能力。从《教育大辞典》中对诗歌教学性质、内容和要求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诗歌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意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现其内心的“独特性”,还能使学生触摸到本民族文化发展的脉络,提高自身审美情趣。林语堂先生说:中国的诗歌既有广泛性,又有深刻性,而且特别重意尚神,这相当于一种宗教情绪,对于移情陶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为了提高国民的文化修养,诗歌教学是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
2.积累古诗是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一个浸染着书香的民族,不仅诸如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的故事流传至今,还有“腹有诗书气自华”、“人不读书,其犹夜行”等让世人耳熟能详的关于读书的名言。建设书香社会,积累经典文化,有利于扫涤社会上的浮躁之气,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创造能力。古诗词是语言文字的精华,而语言文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作为软实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衡量标志之一,国民阅读力作为文化软实力的基石,不仅反映出社会的精神面貌,也直接关系到国家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强弱。实现中国梦,需要公民素质的极大提高,公民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社会阅读的普及、书香社会的建设。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是“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要“运用”,首先就要学习与积累,没有积累,就没有运用可言。然而,目前的语文教学丢弃了最有效的传统方法——背诵积累。许多老师进行古诗词的时候,或是“越殂代庖”的解析,或是“现代技术”放映,或是“以练代读式”,或是“自主阅读”放羊。这种教学方式严重阻碍着学生对古诗词的大量积累。学生时代是人生记忆的最黄金的时代,抓住了学生记忆力超强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改革繁冗陈旧教学方式,提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有效举措。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