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说明部分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区域的存在给幼儿提供了活动的条件,但大多数班级区域与区域之间缺乏关联性、融合性,为了让区域融合,使幼儿的感受更为一体、游戏的氛围更浓烈,可以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将所有区域“串联”起来,促进幼儿更好地通过相关角色扮演使区域游戏融合成为一个整体,让幼儿的游戏更具有系统性、关联性。
关键词:角色扮演;区域游戏;有效融合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区域游戏是幼儿自主、自由、自选的游戏活动,是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进行的自主游戏活动,游戏的进行能够帮助幼儿获得自主操作经验与自身发展基础上的进步。为了让幼儿的区域游戏感受更具整体性、统一性,笔者在实践中尝试了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将班级区域进行融合。
本文将阐述笔者对区域融合的思考、角色扮演在融合中的作用与实施策略,从而让区域的融合有效促进幼儿行为的统一性、交往的整体性、游戏的趣味与情境性。
一、区域融合—获取社会交往感受的必要形式
在大多数幼儿园中,区域游戏的进行都是具有明显分区的特点,这种创设方式虽然有一定的优势,让教师在进行环境创设、材料投放的时候能有一定的指向性和目的性,在观察幼儿的时候有针对性,但是也存在破坏整体性的缺点和不足。
在进行区域游戏的时候,幼儿在各个区域间游戏,游戏身份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当进入角色区域时需要使用特定角色行为进行角色扮演游戏,但进入别的区域时,又需要转换行为,区分区域的方式,完全将游戏整体性破坏了。幼儿在其中也受到极大的影响,很多时候他们的模仿交往行为在角色转换之间无法做到一致或融合,形成了一些社交矛盾。笔者认为,将区域进行融合,让区域成为一个整体才能使幼儿的游戏更具有趣味性、情境性。
二、角色扮演—有效进行区域融合的“黏合剂”
在进行区域游戏中,我们可以发现,幼儿最乐于参与的就是角色扮演区域游戏,“医院”里永远热闹,娃娃家里从不缺客人,“超市”里的角色总是被幼儿抢先扮演……而别的区域如“阅读区”“益智区”“绘画区”里,人员时常会从而寥寥无几,这不仅仅是因为幼儿对社会角色模仿的喜爱,也在于幼儿对社会交往的发展需求,别的区域中交往行为比较少,趣味性、情境性不够,这与幼儿对趣味游戏的需求也不符。
为了让幼儿获得全面的发展,教师可有效利用幼儿对角色游戏的喜爱,把角色游戏延伸到所有区域中去,让区域游戏在角色扮演的推动下进行融合。当有了角色扮演的趣味支持,其他区域里的情境性都比较明确并丰富后,游戏的趣味性自然增加,幼儿参与所有游戏的热情都会高涨起来。
三、有效推进—以角色扮演促进区域融合的策略
(一)主题的整体性——促进区域的有效关联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开展角色扮演游戏能将班级中的区域游戏进行有效的融合,因此,可以以某一个角色扮演的主题作为整体线条,将所有区域融合在一起,而后每一个区域都是这一个大主题中的小主题,以此建立区域间的连接。
1.整体主题的创设
角色扮演是幼儿扮演社会角色的一种行为,将所有的区域融合在一起时,就需要有一个大的主题将所有区域牵连起来。例如,在进行区域再设计的时候,我们将区域的整体做了新主题设计:“魔法公主城堡”,这个主题下创设了大量的主题人物角色,幼儿可以扮演这些角色在每一个区域中进行游戏,如“公主”“魔法师”“魔法厨娘”“士兵”“城堡管家”等。在进行游戏的时候,幼儿可以在这个大主题的引导下,扮演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并在扮演角色的氛围中,进入区域里参与该区域的游戏活动,进行相互的合作与互动。今天可可扮演了“公主”,她开始在教室“城堡”里到处行走,与自己看到的人打招呼,到益智区里,走到“公主的蝴蝶”拉线游戏旁开始做自己的游戏,加入主题情境后,原来枯燥的游戏变得有趣起来。幼儿的游戏行为较原来跳转性的游戏更为积极,游戏角色给予了他们一定的动力和游戏方向,促进了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
2.小主题有效跟进
正如在一个社区里,有独立的社区警察局、社区医院等场所,且这些场所都是为社区中的所有人服务的,它们之间是具有关联性的,而“社区居民”就是使它们有所关联的那一条线。因此,在区域的设置中要有整体性和关联性,而“幼儿”就是关联的线。在进行了整体主题的确定以后,还需要将各个区域中的小主题确定下来,让幼儿在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时,以角色的姿态进入区域中来,不会脱离原来的角色扮演行为。
例如,在班级中,我们创设了不同的整体主题,并在主题下设计了不同的小主题,将小主题与各个区域联系在一起,让游戏的整体性更为突出,如下表所示简单展示部分设计。
这一简单的设计,能够在明确大主题的情况下,将相关的区域做小主题的确定,并以角色的形式,让幼儿在其中行走、游戏,使幼儿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感受整体主题与具体游戏内容之间的联系,找到趣味性和情境性,从而加强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二)规则的整体性——为区域融合提供保障
在真正实施游戏的过程中,区域与区域之间的联合不仅需要有主题联系,还需要将主题之内的规则做一定的整体性调整,以规则展现主题内容、以规则帮助幼儿获得更深入的角色扮演感受,促进区域间的有效融合。例如,在区域整体主题“玩具总动员”中,教师与幼儿共同创设了“玩具展览室”“玩具加工厂”“玩具演播室”“玩具屋”等子主题,在进行规则的制订时,将规则融入了角色扮演主题里。在“玩具总动员”活动中,创设了许多的角色,如“玩具展览室”中有馆长、讲解员、售货员、推销员、收银员等角色。规则中,这些角色需要在区域里进行游戏,但是自己觉得有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到别的区域里进行游戏,再回到自己的区域中。今天晴晴“售货员”一开始卖东西,发现人少的时候,自己便进入了玩具加工厂里,看到“工人”乐乐在用建构材料搭建一个玩具,于是开始和他交流,说展览室需要进货,要这个玩具,并询问乐乐自己是否可以和他一起做。乐乐答应了,于是他们开始一起做玩具。最后完成的时候,晴晴将玩具拿到了“玩具展览室”里售卖。在幼儿的角色区域游戏里,相关主题规则为:玩具总动员中的所有员工,需要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有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到别的区域参与游戏;主题区域内玩具可以进行移动。员工们在区域里,可以更换工作、进行工作调动等,以调动、进货、员工用餐等形式,在不同的区域之间转换。在这个转换过程中,幼儿一直在主题范围之内,规则给予幼儿的指引与原来的“区域最多进入八人”等规则不同,是更具主题性、社会性的,而区域可以进入的人数,则由幼儿自己来安排。这种整体性的規则,为幼儿的游戏提供了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 (三)材料的整体性——促进区域间的互动性
在使用角色扮演进行区域的串联时,也应当将部分材料做一定的整体性规划,以促进材料在区域之间的互动。我们需要明确了解,虽然区域之间有了串联性,但是每一个区域仍然是单独存在的,所以区域内的大部分物品可以保持原来的独立性。小部分物品和区域的设计,则可以做一定的关联性创设、投放,例如,大班幼儿马上就要上小学,大家一起创设了整体主题“上小学啦”,其中各区域小主题分别有“小学食堂”餐厅、“小学教室”阅读区、“小学实验室”益智区、“小学休息室”等。在进行环境创设时,教师寻找了大量的小学教室里的元素在区域里进行设计,墙上的标语、名人的画像与名言、小黑板等都被呈现了出来,教室门口还悬挂着一年级的区牌;幼儿进入游戏区,需要戴红领巾;区域内的物品如教室里的书籍,可以拿到休息室中看;实验室里的玩具,可以设计成食堂饭菜并放到食堂售卖等。材料的交互使用,给了幼儿一个整体性的区域间的互动,让主题更鲜活、更具有互动特质,有效地让幼儿的社会发展得到了提升。
四、结语
整体将区域进行有效的融合,能够使幼儿更乐于主动去探索游戏区中的各种活动,使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探索则更能够增强幼儿探索的整体性、线条型与逻辑性、趣味性。在未来教学设计中,我们还将设计更多具有趣味性、适合幼儿的整体主题与小主题,让幼儿在融合的区域游戏中,对每一个区域都感兴趣、乐于在角色的指引下,进入不同区域里去。同时,我们还将重点将目光投放到“冷门”区域里,将“冷门”区域设计为主题区域,让每一个区域都发挥出它们的游戏作用。开展角色扮演的方式将区域融合,给幼儿一个整体的游戏环境,让幼儿的游戏更完整、体验更真实、互动更有趣,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供一座向上的阶梯。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于淵莘.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3]董旭花,韩冰川,王翠霞,等.小区域 大学问——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4]倪文英,陆花美.区域活动和角色游戏有效融合的探索与实践[J].好家长,2014(24):38-39.
关键词:角色扮演;区域游戏;有效融合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区域游戏是幼儿自主、自由、自选的游戏活动,是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进行的自主游戏活动,游戏的进行能够帮助幼儿获得自主操作经验与自身发展基础上的进步。为了让幼儿的区域游戏感受更具整体性、统一性,笔者在实践中尝试了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将班级区域进行融合。
本文将阐述笔者对区域融合的思考、角色扮演在融合中的作用与实施策略,从而让区域的融合有效促进幼儿行为的统一性、交往的整体性、游戏的趣味与情境性。
一、区域融合—获取社会交往感受的必要形式
在大多数幼儿园中,区域游戏的进行都是具有明显分区的特点,这种创设方式虽然有一定的优势,让教师在进行环境创设、材料投放的时候能有一定的指向性和目的性,在观察幼儿的时候有针对性,但是也存在破坏整体性的缺点和不足。
在进行区域游戏的时候,幼儿在各个区域间游戏,游戏身份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当进入角色区域时需要使用特定角色行为进行角色扮演游戏,但进入别的区域时,又需要转换行为,区分区域的方式,完全将游戏整体性破坏了。幼儿在其中也受到极大的影响,很多时候他们的模仿交往行为在角色转换之间无法做到一致或融合,形成了一些社交矛盾。笔者认为,将区域进行融合,让区域成为一个整体才能使幼儿的游戏更具有趣味性、情境性。
二、角色扮演—有效进行区域融合的“黏合剂”
在进行区域游戏中,我们可以发现,幼儿最乐于参与的就是角色扮演区域游戏,“医院”里永远热闹,娃娃家里从不缺客人,“超市”里的角色总是被幼儿抢先扮演……而别的区域如“阅读区”“益智区”“绘画区”里,人员时常会从而寥寥无几,这不仅仅是因为幼儿对社会角色模仿的喜爱,也在于幼儿对社会交往的发展需求,别的区域中交往行为比较少,趣味性、情境性不够,这与幼儿对趣味游戏的需求也不符。
为了让幼儿获得全面的发展,教师可有效利用幼儿对角色游戏的喜爱,把角色游戏延伸到所有区域中去,让区域游戏在角色扮演的推动下进行融合。当有了角色扮演的趣味支持,其他区域里的情境性都比较明确并丰富后,游戏的趣味性自然增加,幼儿参与所有游戏的热情都会高涨起来。
三、有效推进—以角色扮演促进区域融合的策略
(一)主题的整体性——促进区域的有效关联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开展角色扮演游戏能将班级中的区域游戏进行有效的融合,因此,可以以某一个角色扮演的主题作为整体线条,将所有区域融合在一起,而后每一个区域都是这一个大主题中的小主题,以此建立区域间的连接。
1.整体主题的创设
角色扮演是幼儿扮演社会角色的一种行为,将所有的区域融合在一起时,就需要有一个大的主题将所有区域牵连起来。例如,在进行区域再设计的时候,我们将区域的整体做了新主题设计:“魔法公主城堡”,这个主题下创设了大量的主题人物角色,幼儿可以扮演这些角色在每一个区域中进行游戏,如“公主”“魔法师”“魔法厨娘”“士兵”“城堡管家”等。在进行游戏的时候,幼儿可以在这个大主题的引导下,扮演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并在扮演角色的氛围中,进入区域里参与该区域的游戏活动,进行相互的合作与互动。今天可可扮演了“公主”,她开始在教室“城堡”里到处行走,与自己看到的人打招呼,到益智区里,走到“公主的蝴蝶”拉线游戏旁开始做自己的游戏,加入主题情境后,原来枯燥的游戏变得有趣起来。幼儿的游戏行为较原来跳转性的游戏更为积极,游戏角色给予了他们一定的动力和游戏方向,促进了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
2.小主题有效跟进
正如在一个社区里,有独立的社区警察局、社区医院等场所,且这些场所都是为社区中的所有人服务的,它们之间是具有关联性的,而“社区居民”就是使它们有所关联的那一条线。因此,在区域的设置中要有整体性和关联性,而“幼儿”就是关联的线。在进行了整体主题的确定以后,还需要将各个区域中的小主题确定下来,让幼儿在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时,以角色的姿态进入区域中来,不会脱离原来的角色扮演行为。
例如,在班级中,我们创设了不同的整体主题,并在主题下设计了不同的小主题,将小主题与各个区域联系在一起,让游戏的整体性更为突出,如下表所示简单展示部分设计。
这一简单的设计,能够在明确大主题的情况下,将相关的区域做小主题的确定,并以角色的形式,让幼儿在其中行走、游戏,使幼儿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感受整体主题与具体游戏内容之间的联系,找到趣味性和情境性,从而加强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二)规则的整体性——为区域融合提供保障
在真正实施游戏的过程中,区域与区域之间的联合不仅需要有主题联系,还需要将主题之内的规则做一定的整体性调整,以规则展现主题内容、以规则帮助幼儿获得更深入的角色扮演感受,促进区域间的有效融合。例如,在区域整体主题“玩具总动员”中,教师与幼儿共同创设了“玩具展览室”“玩具加工厂”“玩具演播室”“玩具屋”等子主题,在进行规则的制订时,将规则融入了角色扮演主题里。在“玩具总动员”活动中,创设了许多的角色,如“玩具展览室”中有馆长、讲解员、售货员、推销员、收银员等角色。规则中,这些角色需要在区域里进行游戏,但是自己觉得有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到别的区域里进行游戏,再回到自己的区域中。今天晴晴“售货员”一开始卖东西,发现人少的时候,自己便进入了玩具加工厂里,看到“工人”乐乐在用建构材料搭建一个玩具,于是开始和他交流,说展览室需要进货,要这个玩具,并询问乐乐自己是否可以和他一起做。乐乐答应了,于是他们开始一起做玩具。最后完成的时候,晴晴将玩具拿到了“玩具展览室”里售卖。在幼儿的角色区域游戏里,相关主题规则为:玩具总动员中的所有员工,需要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有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到别的区域参与游戏;主题区域内玩具可以进行移动。员工们在区域里,可以更换工作、进行工作调动等,以调动、进货、员工用餐等形式,在不同的区域之间转换。在这个转换过程中,幼儿一直在主题范围之内,规则给予幼儿的指引与原来的“区域最多进入八人”等规则不同,是更具主题性、社会性的,而区域可以进入的人数,则由幼儿自己来安排。这种整体性的規则,为幼儿的游戏提供了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 (三)材料的整体性——促进区域间的互动性
在使用角色扮演进行区域的串联时,也应当将部分材料做一定的整体性规划,以促进材料在区域之间的互动。我们需要明确了解,虽然区域之间有了串联性,但是每一个区域仍然是单独存在的,所以区域内的大部分物品可以保持原来的独立性。小部分物品和区域的设计,则可以做一定的关联性创设、投放,例如,大班幼儿马上就要上小学,大家一起创设了整体主题“上小学啦”,其中各区域小主题分别有“小学食堂”餐厅、“小学教室”阅读区、“小学实验室”益智区、“小学休息室”等。在进行环境创设时,教师寻找了大量的小学教室里的元素在区域里进行设计,墙上的标语、名人的画像与名言、小黑板等都被呈现了出来,教室门口还悬挂着一年级的区牌;幼儿进入游戏区,需要戴红领巾;区域内的物品如教室里的书籍,可以拿到休息室中看;实验室里的玩具,可以设计成食堂饭菜并放到食堂售卖等。材料的交互使用,给了幼儿一个整体性的区域间的互动,让主题更鲜活、更具有互动特质,有效地让幼儿的社会发展得到了提升。
四、结语
整体将区域进行有效的融合,能够使幼儿更乐于主动去探索游戏区中的各种活动,使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探索则更能够增强幼儿探索的整体性、线条型与逻辑性、趣味性。在未来教学设计中,我们还将设计更多具有趣味性、适合幼儿的整体主题与小主题,让幼儿在融合的区域游戏中,对每一个区域都感兴趣、乐于在角色的指引下,进入不同区域里去。同时,我们还将重点将目光投放到“冷门”区域里,将“冷门”区域设计为主题区域,让每一个区域都发挥出它们的游戏作用。开展角色扮演的方式将区域融合,给幼儿一个整体的游戏环境,让幼儿的游戏更完整、体验更真实、互动更有趣,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供一座向上的阶梯。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于淵莘.角色性主题游戏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3]董旭花,韩冰川,王翠霞,等.小区域 大学问——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4]倪文英,陆花美.区域活动和角色游戏有效融合的探索与实践[J].好家长,2014(24):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