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体育教学作为推动与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的核心环节,是有效遏制大学生体质健康下滑的重要路径之一。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路径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认为:加强公共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力度,搭建学生体质健康网络化信息平台,启动学生手机APP软件管理系统,创建学生体质健康是大数据平台,建设《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网络课程,加强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专业化指导,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将是我国普通高校未来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立足点。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体质测试
近年来,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滑趋势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关媒体先后以“大学生因长跑猝死”、“距离死亡仅有3000米”、“学校取消学校运动会的长跑项目”题目为报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高度重视。基于此,国家出台与颁布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相关政策文件,皆在有效的遏制与缓解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逐年下降的趋势。虽然2015年学生体质监测报告显示学生体质健康大部分指标止跌回升,但是大学生群体在心肺耐力指标和身体机能指标上仍出现持续下滑的态势,提升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已成为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和头等大事。而高校体育教学作为推动与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的核心环节,是有效遏制大学生体质健康下滑的重要路径之一,其改革路径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建设《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网络课程
针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出现的学生动作不规范、不标准、不到位,学生对体质健康测试仪器生疏等一系列状况,建议学校相关部门录制《体质健康测试指南》网络课程,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获取体质健康测试的相关信息与资源,这样不仅覆盖面广、受众人员多,还能保证标准和一致性。学校各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协同合作,认真贯彻与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相关要求,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环节,从而促进学校体育的常态化、健康化发展,提升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
二、启动APP健康跑步软件监控与管理系统
针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逐年下滑的困窘,特别是男生1000m和女生800m耐力跑项目成绩下降的明显特征,建议启动手机APP软件管理系统对学生每天的运动量进行科学化监控,可在学校内设置动态扫描点,规定学生每天跑步的路线、区域和时间,但是不限制具体的运动时段,学生可根据个人余暇时间进行自主运动,学校体育主管部门可通过手机端实时反馈心率等各项指标,建立学生运动强度、负荷的大数据平台,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跑步的热情,增强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发展。
三、强化“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
面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下滑的态势,建议加大对公共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特别是在体育项目的开设方面上,应打破原有足、篮、排为核心的项目布局,继续拓展以软式棒垒球、橄榄球、高尔夫球、击剑等为代表的新兴体育项目;要迎合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转变单一课内体育教学,拓展课外体育锻炼,组织公共体育教师指导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建立公共体育教师轮流辅导制,更新大学公共体育课教材,将课余体育锻炼纳入到学生体育课考核内容中,增强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发展。
四、加大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
对于北方高校而言,冬季占据了全年的1/3,在雨天、雪天体育教学只能采取停课的措施,无法满足正常的体育教学进度。学校应加大对室内场馆的建设和室外场馆的改造力度,建议增加公共体育室内教学场馆的建设力度,对部分需要室内授课的项目可借用或租赁学校周边空余闲置的场馆,从而满足学生对体育场馆的需求;对于室外场馆设施,建议对破损场馆进行修缮与改造,从而转变学生因嫌弃场地脏、差,不愿意从事体育运动的心理。
五、推行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纳入考试成绩
积极贯彻与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将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纳入到体育考试成绩。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不仅仅是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监测与评估,更是树立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举措。建议学校相关部门将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纳入到学生体育课考核范圍,体质测试成绩可占体育课成绩的20-30%。进一步加大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监管力度,杜绝替考、代考等作弊行为,认真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中关于体质测试成绩与学生评奖评优,毕业挂钩等相关规定。加强学生对体质健康测试的认识程度,将体质测试与学业考试平等对待,以体质健康测试为导向,加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
综上所述,加强公共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力度,搭建学生体质健康网络化信息平台,启动学生手机APP软件管理系统,创建学生体质健康是大数据平台,建设《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网络课程,加强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专业化指导,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将是高校未来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立足点。
参考文献:
[1]李小伟,柯进.学生身体素质“向上”了吗?[N].中国教育报,2015-11-26004.
[2]杜发强,樊晶晶.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致因探析[J].体育与科学,2014,03:60-67.
[3]秦婕.基于政策视角下的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01:71-74.
[4]李东斌.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12:13-15.
[5]马金凤.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30(02):105-109.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体质测试
近年来,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滑趋势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关媒体先后以“大学生因长跑猝死”、“距离死亡仅有3000米”、“学校取消学校运动会的长跑项目”题目为报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高度重视。基于此,国家出台与颁布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相关政策文件,皆在有效的遏制与缓解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逐年下降的趋势。虽然2015年学生体质监测报告显示学生体质健康大部分指标止跌回升,但是大学生群体在心肺耐力指标和身体机能指标上仍出现持续下滑的态势,提升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已成为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和头等大事。而高校体育教学作为推动与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的核心环节,是有效遏制大学生体质健康下滑的重要路径之一,其改革路径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建设《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网络课程
针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出现的学生动作不规范、不标准、不到位,学生对体质健康测试仪器生疏等一系列状况,建议学校相关部门录制《体质健康测试指南》网络课程,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获取体质健康测试的相关信息与资源,这样不仅覆盖面广、受众人员多,还能保证标准和一致性。学校各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协同合作,认真贯彻与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相关要求,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环节,从而促进学校体育的常态化、健康化发展,提升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
二、启动APP健康跑步软件监控与管理系统
针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逐年下滑的困窘,特别是男生1000m和女生800m耐力跑项目成绩下降的明显特征,建议启动手机APP软件管理系统对学生每天的运动量进行科学化监控,可在学校内设置动态扫描点,规定学生每天跑步的路线、区域和时间,但是不限制具体的运动时段,学生可根据个人余暇时间进行自主运动,学校体育主管部门可通过手机端实时反馈心率等各项指标,建立学生运动强度、负荷的大数据平台,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跑步的热情,增强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发展。
三、强化“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
面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下滑的态势,建议加大对公共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特别是在体育项目的开设方面上,应打破原有足、篮、排为核心的项目布局,继续拓展以软式棒垒球、橄榄球、高尔夫球、击剑等为代表的新兴体育项目;要迎合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转变单一课内体育教学,拓展课外体育锻炼,组织公共体育教师指导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建立公共体育教师轮流辅导制,更新大学公共体育课教材,将课余体育锻炼纳入到学生体育课考核内容中,增强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发展。
四、加大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
对于北方高校而言,冬季占据了全年的1/3,在雨天、雪天体育教学只能采取停课的措施,无法满足正常的体育教学进度。学校应加大对室内场馆的建设和室外场馆的改造力度,建议增加公共体育室内教学场馆的建设力度,对部分需要室内授课的项目可借用或租赁学校周边空余闲置的场馆,从而满足学生对体育场馆的需求;对于室外场馆设施,建议对破损场馆进行修缮与改造,从而转变学生因嫌弃场地脏、差,不愿意从事体育运动的心理。
五、推行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纳入考试成绩
积极贯彻与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将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纳入到体育考试成绩。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不仅仅是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监测与评估,更是树立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举措。建议学校相关部门将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纳入到学生体育课考核范圍,体质测试成绩可占体育课成绩的20-30%。进一步加大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监管力度,杜绝替考、代考等作弊行为,认真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中关于体质测试成绩与学生评奖评优,毕业挂钩等相关规定。加强学生对体质健康测试的认识程度,将体质测试与学业考试平等对待,以体质健康测试为导向,加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
综上所述,加强公共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力度,搭建学生体质健康网络化信息平台,启动学生手机APP软件管理系统,创建学生体质健康是大数据平台,建设《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网络课程,加强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专业化指导,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将是高校未来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立足点。
参考文献:
[1]李小伟,柯进.学生身体素质“向上”了吗?[N].中国教育报,2015-11-26004.
[2]杜发强,樊晶晶.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致因探析[J].体育与科学,2014,03:60-67.
[3]秦婕.基于政策视角下的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01:71-74.
[4]李东斌.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12:13-15.
[5]马金凤.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30(02):10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