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建本科院校正处于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转型期,因客观因素制约,在开展大学生创业和创业教育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本文以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为例,对其创业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促进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大学生 创业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2013年教职工科研项目研究课题(项目编号:KY201349B)
1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调查基本情况
本文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高校大学生创业问卷”800份,共收回652份,其中有效问卷642份,回收率为80.25%。
1.1性别情况。
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男生共100人,占15.58%;女生共542人,共84.42%。
1.2学历层次情况。
在接受调查的同学中,本科学历共302人,占47.04%;专科学历共340人,占52.96%。
1.3年级分布情况。
大一学生174名填写了调查问卷,占27.10%;164名大二学生参与了调查,占25.55%;大三学生132名(其中专科大三毕业生65名),占20.56%;大四学生172名,占26.79%。
1.4专业分布情况。
教育学专业学生146名,占22.74%;文学专业学生90名,占14.02%;理学专业学生104名,占16.20%;工学专业学生42名,占6.54%;管理学专业学生164名,占25.55%;艺术学专业学生96名,占14.95%。
2 调查结果与现状分析
2.1创业概念理解大致相同,有创业意愿
据调查,大学生对“什么是创业?”认识比较一致:45.17%的被调查者认为“只要开创一份事业都可以叫创业”;认为“开发一向前沿的科技项目”或“自由职业”也叫创业的均占5.92%;另外,11.87%的大学生对创业有自己的看法,认为“根据个人兴趣做一份事业”或者“做到一定程度并扩大群众知晓有该公司及业务项目”都叫做创业。73.52%的被调查者支持并想尝试创业;20.56%的大学生支持但不想尝试;并且,67.91%的大学生表示愿意修读创业相关课程;仅有1.56%的大学生明确表示反对创业。面对当今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选择创业将成为就业的途径之一。但是创业是一条充满了荆棘的道路,在没有市场经验、没有相关储备的时候,大学生在做选择之前要慎重考虑。
2.2创业实践旁观者多,参与者少
对于创业,多数大学生都持有较高的热情,但真正付诸于行动的却很少。调查显示,85.05%的大学生考虑过自主创业,完全没有考虑过的占10.25%,但正处于创业阶段的只有4.05%,已经创业成功的仅有0.62%。相较大学生对创业的支持态度,对于 “有创业想法就立即行动”还是持保留态度,七成的大学生选择先工作后创业或者找不到工作再创业。还有12.77%的大学生表示在校期间会去实践自己的创业梦想。创业是包含了多种学科专业知识的系统工程,相对于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创业,大学生不如一边工作一边积累经验,提高创业成功率。
2.3创业心态盲目,项目含金量低
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盲目选择创业是目前大部分大学生创业的心态,62.31%的大学生选择创业只是出于个人偏好。接近半数的大学生只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領域创业,选择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领域创业的只有22.74%,仅有少数大学生会结合市场考虑,选择当今热门的方向发展。在创业类型上绝大多数大学生都会选择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含金量不高的传统行业, 26.48%的大学生选择开个体小型零售店,如服装店、餐厅等。42.12%的大学生会选择比较普遍的、投资少、风险小的网店。但是含金量低的行业缺乏市场潜力,缺少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来支持他们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生存下来。
2.4创业过程困难多,受扶持力度小
对于大学生而言,创业过程困难重重,认为面临最大困难前三项是:缺乏创业经验占88.16%,资金不足占82.24%,缺乏创业指导占55.45%。82.55%的大学生在创业中最希望得到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78.50%的大学生最想获得创业能力训练。然而,在实际创业过程中大学生受到的扶持远远不够,只有6.23%的大学生认为现有的扶持政策可以帮助其创业。现存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存在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优惠项目看似繁多,细算下来优惠金额并不多。配套服务也有待完善,例如创业后如何缴纳养老保险,如何进行专业职务评定,档案户口迁转的问题,都需要依靠政府出台政策,解决大学生的后顾之忧,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
2.5创业教育覆盖面窄,授课形式单一
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不足五分之一的大学生所在院系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其余85.05%的大学生所在院系未开设或不清楚是否开设。55.76%的大学生从未参加过创业相关的比赛、讲座、培训或实践活动。12.77%的大学生即使参加过,也只有一两次的经历。在开设有创业课程的院系,66.36%的授课形式都是理论讲授,模拟创业、社会实践等教学模式仅有12.17%,缺乏系统的课程安排,更没有教学大纲和教材,理论教学不够完善,实践教学也流于形式。教授此门课程的老师大部分是半路出家,不是创业指导专业教师,也没有创业实践经验。由于是兼职教学,外出培训进修机会也很少,所以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很欠缺,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对创业课程也缺乏兴趣。
3 促进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的对策建议
3.1创业教育课程——转变理念,构建体系
3.1.1转变培养理念
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数定位成应用型本科教育,着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因此,要转变原有的培养理念,专业设置以市场为导向,与地方产业结构高度相关,建立适应新建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把创业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之内和人才培养计划之中,要体现在学校办学定位、规划发展、专业制定、培养方案等各个方面。 3.1.2开设创业指导课程
包含理论课、实训课和集中进行的各类实习、社会实践、校园活动等。为大学生进行创业政策讲解、如何寻找商机、企业开办程序等专业的理论知识指导。利用校企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到企业和基层实训的机会,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积极策划开展“创业论坛”、“创业设计大赛”等主题活动,弘扬创业精神,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
3.1.32组建专业的教学团队
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并没有开设专门的创业指导相关课程,缺乏专业的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团队。创业中需要了解和学习市场营销、经济信息管理,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邀请相关专业的教师,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有过创业经验的教师,或已经创业成功的企业家,组建教学团队。并对团队成员进行创业指导课程培训,提供全程体验申请创办微型企业的过程和实践创业的机会,积累更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
3.2创业指导服务——加强宣传,全程服务
3.2.1营造鼓励大学生创业的良好氛围
新建本科院校由于招收学生专业和层次的制约,大学生中创业氛围并不浓厚。充分利用学校网络、广播和就业指导栏等媒介,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报道活动,积极宣传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扶持政策,营造支持、鼓励创业的校园氛围。
3.2.2提供创业咨询服务
随着就业形势和就业环境的改变,想创业的大学生会越来越多,设立创业咨询处,为他们提供政策咨询、商机选择、项目风险评估、资金筹备、创业心理疏导,以及创业后期追踪等全程化的指导服务,提高大学生创业的信心和成功率。
3.2.3出台帮扶政策
新建本科院校仍然以专科学生为主,招收的学生多来自离主城较远的地区,家境贫困,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为想要创业的大学生提供经济支持。建立大學生自主创业奖励表彰制度,对优秀的大学生创业者进行表彰,并给与适当创业补贴,激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3.3创业实践活动——搭建平台,参与体验
身体力行、事必躬倾,创业亦是如此。通过自身的创业实践,积累越来越多的创业经验,创业的成功性就会越来越高。新建本科院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为大学生搭建实践平台:
3.3.1创建创业实践基地,或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自主、全程参与和体验创业过程。
3.3.2鼓励大学生参加创业大赛、创业论坛等实践活动,通过竞争激励自己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综合素质,让自己时刻做好创业的准备。
3.3.3利用假期提供勤工俭学和社会实践的机会,积累社会经验和人脉关系,为创业打下基础。
3.4创业扶持政策——制定政策,完善服务
新建本科院校自身正处于转型发展阶段,硬件设施、配套资金等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要依靠政府帮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加便捷、宽松的创业环境。
3.4.1资金扶持
大学生创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启动资金,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为创业者提供启动资金,例如拓宽融资渠道、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服务、对大学生创业贷款提供优惠利息,给予家庭困难的创业者创业补贴等。
3.4.1配套服务
针对大学生创业制定相关的配套服务政策,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例如:减少大学生申请创业的办事程序,给予创业者前期筹备的方便;对户口档案、社会报账等方面的政策予以倾斜,解除创业大学生的后顾之忧。
结语
新建本科院校相较与普通本科院校,无论从创业场地设置,创业资金支持以及创业指导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正是看到这样的不足,让我们找到了改进和奋斗的方向。相信在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生们会不断提高自身创业能力,提升创业技能水平,积累更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会有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创业的行列,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参考文献
[1]陈蕾.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特点及发展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2,8:9-10.
[2]张怡,徐彦琴,吴盼盼.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J].科技导向,2011,18:37.
[3]郑晓毅.新媒体视野下新建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的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1(8):120-121.
[4]曹丽,罗群.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创业教育[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14(2):9-13.
[5]周颖,强利军.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创业教育师资问题探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2,27(10):115-117.
[6]郭志平,叶奇芳,张鹏,杨杏.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23:183-184.
作者简介:
曾茜,女,重庆,1983年9月,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大学生 创业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2013年教职工科研项目研究课题(项目编号:KY201349B)
1 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调查基本情况
本文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高校大学生创业问卷”800份,共收回652份,其中有效问卷642份,回收率为80.25%。
1.1性别情况。
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男生共100人,占15.58%;女生共542人,共84.42%。
1.2学历层次情况。
在接受调查的同学中,本科学历共302人,占47.04%;专科学历共340人,占52.96%。
1.3年级分布情况。
大一学生174名填写了调查问卷,占27.10%;164名大二学生参与了调查,占25.55%;大三学生132名(其中专科大三毕业生65名),占20.56%;大四学生172名,占26.79%。
1.4专业分布情况。
教育学专业学生146名,占22.74%;文学专业学生90名,占14.02%;理学专业学生104名,占16.20%;工学专业学生42名,占6.54%;管理学专业学生164名,占25.55%;艺术学专业学生96名,占14.95%。
2 调查结果与现状分析
2.1创业概念理解大致相同,有创业意愿
据调查,大学生对“什么是创业?”认识比较一致:45.17%的被调查者认为“只要开创一份事业都可以叫创业”;认为“开发一向前沿的科技项目”或“自由职业”也叫创业的均占5.92%;另外,11.87%的大学生对创业有自己的看法,认为“根据个人兴趣做一份事业”或者“做到一定程度并扩大群众知晓有该公司及业务项目”都叫做创业。73.52%的被调查者支持并想尝试创业;20.56%的大学生支持但不想尝试;并且,67.91%的大学生表示愿意修读创业相关课程;仅有1.56%的大学生明确表示反对创业。面对当今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选择创业将成为就业的途径之一。但是创业是一条充满了荆棘的道路,在没有市场经验、没有相关储备的时候,大学生在做选择之前要慎重考虑。
2.2创业实践旁观者多,参与者少
对于创业,多数大学生都持有较高的热情,但真正付诸于行动的却很少。调查显示,85.05%的大学生考虑过自主创业,完全没有考虑过的占10.25%,但正处于创业阶段的只有4.05%,已经创业成功的仅有0.62%。相较大学生对创业的支持态度,对于 “有创业想法就立即行动”还是持保留态度,七成的大学生选择先工作后创业或者找不到工作再创业。还有12.77%的大学生表示在校期间会去实践自己的创业梦想。创业是包含了多种学科专业知识的系统工程,相对于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创业,大学生不如一边工作一边积累经验,提高创业成功率。
2.3创业心态盲目,项目含金量低
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盲目选择创业是目前大部分大学生创业的心态,62.31%的大学生选择创业只是出于个人偏好。接近半数的大学生只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領域创业,选择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领域创业的只有22.74%,仅有少数大学生会结合市场考虑,选择当今热门的方向发展。在创业类型上绝大多数大学生都会选择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含金量不高的传统行业, 26.48%的大学生选择开个体小型零售店,如服装店、餐厅等。42.12%的大学生会选择比较普遍的、投资少、风险小的网店。但是含金量低的行业缺乏市场潜力,缺少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来支持他们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生存下来。
2.4创业过程困难多,受扶持力度小
对于大学生而言,创业过程困难重重,认为面临最大困难前三项是:缺乏创业经验占88.16%,资金不足占82.24%,缺乏创业指导占55.45%。82.55%的大学生在创业中最希望得到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78.50%的大学生最想获得创业能力训练。然而,在实际创业过程中大学生受到的扶持远远不够,只有6.23%的大学生认为现有的扶持政策可以帮助其创业。现存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存在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优惠项目看似繁多,细算下来优惠金额并不多。配套服务也有待完善,例如创业后如何缴纳养老保险,如何进行专业职务评定,档案户口迁转的问题,都需要依靠政府出台政策,解决大学生的后顾之忧,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
2.5创业教育覆盖面窄,授课形式单一
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不足五分之一的大学生所在院系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其余85.05%的大学生所在院系未开设或不清楚是否开设。55.76%的大学生从未参加过创业相关的比赛、讲座、培训或实践活动。12.77%的大学生即使参加过,也只有一两次的经历。在开设有创业课程的院系,66.36%的授课形式都是理论讲授,模拟创业、社会实践等教学模式仅有12.17%,缺乏系统的课程安排,更没有教学大纲和教材,理论教学不够完善,实践教学也流于形式。教授此门课程的老师大部分是半路出家,不是创业指导专业教师,也没有创业实践经验。由于是兼职教学,外出培训进修机会也很少,所以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很欠缺,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对创业课程也缺乏兴趣。
3 促进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的对策建议
3.1创业教育课程——转变理念,构建体系
3.1.1转变培养理念
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数定位成应用型本科教育,着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因此,要转变原有的培养理念,专业设置以市场为导向,与地方产业结构高度相关,建立适应新建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把创业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之内和人才培养计划之中,要体现在学校办学定位、规划发展、专业制定、培养方案等各个方面。 3.1.2开设创业指导课程
包含理论课、实训课和集中进行的各类实习、社会实践、校园活动等。为大学生进行创业政策讲解、如何寻找商机、企业开办程序等专业的理论知识指导。利用校企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到企业和基层实训的机会,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积极策划开展“创业论坛”、“创业设计大赛”等主题活动,弘扬创业精神,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
3.1.32组建专业的教学团队
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并没有开设专门的创业指导相关课程,缺乏专业的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团队。创业中需要了解和学习市场营销、经济信息管理,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邀请相关专业的教师,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有过创业经验的教师,或已经创业成功的企业家,组建教学团队。并对团队成员进行创业指导课程培训,提供全程体验申请创办微型企业的过程和实践创业的机会,积累更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
3.2创业指导服务——加强宣传,全程服务
3.2.1营造鼓励大学生创业的良好氛围
新建本科院校由于招收学生专业和层次的制约,大学生中创业氛围并不浓厚。充分利用学校网络、广播和就业指导栏等媒介,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报道活动,积极宣传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扶持政策,营造支持、鼓励创业的校园氛围。
3.2.2提供创业咨询服务
随着就业形势和就业环境的改变,想创业的大学生会越来越多,设立创业咨询处,为他们提供政策咨询、商机选择、项目风险评估、资金筹备、创业心理疏导,以及创业后期追踪等全程化的指导服务,提高大学生创业的信心和成功率。
3.2.3出台帮扶政策
新建本科院校仍然以专科学生为主,招收的学生多来自离主城较远的地区,家境贫困,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为想要创业的大学生提供经济支持。建立大學生自主创业奖励表彰制度,对优秀的大学生创业者进行表彰,并给与适当创业补贴,激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3.3创业实践活动——搭建平台,参与体验
身体力行、事必躬倾,创业亦是如此。通过自身的创业实践,积累越来越多的创业经验,创业的成功性就会越来越高。新建本科院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为大学生搭建实践平台:
3.3.1创建创业实践基地,或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自主、全程参与和体验创业过程。
3.3.2鼓励大学生参加创业大赛、创业论坛等实践活动,通过竞争激励自己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综合素质,让自己时刻做好创业的准备。
3.3.3利用假期提供勤工俭学和社会实践的机会,积累社会经验和人脉关系,为创业打下基础。
3.4创业扶持政策——制定政策,完善服务
新建本科院校自身正处于转型发展阶段,硬件设施、配套资金等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要依靠政府帮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加便捷、宽松的创业环境。
3.4.1资金扶持
大学生创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启动资金,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为创业者提供启动资金,例如拓宽融资渠道、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服务、对大学生创业贷款提供优惠利息,给予家庭困难的创业者创业补贴等。
3.4.1配套服务
针对大学生创业制定相关的配套服务政策,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例如:减少大学生申请创业的办事程序,给予创业者前期筹备的方便;对户口档案、社会报账等方面的政策予以倾斜,解除创业大学生的后顾之忧。
结语
新建本科院校相较与普通本科院校,无论从创业场地设置,创业资金支持以及创业指导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正是看到这样的不足,让我们找到了改进和奋斗的方向。相信在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生们会不断提高自身创业能力,提升创业技能水平,积累更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会有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创业的行列,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参考文献
[1]陈蕾.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特点及发展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2,8:9-10.
[2]张怡,徐彦琴,吴盼盼.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J].科技导向,2011,18:37.
[3]郑晓毅.新媒体视野下新建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的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1(8):120-121.
[4]曹丽,罗群.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创业教育[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14(2):9-13.
[5]周颖,强利军.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创业教育师资问题探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2,27(10):115-117.
[6]郭志平,叶奇芳,张鹏,杨杏.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23:183-184.
作者简介:
曾茜,女,重庆,1983年9月,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