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非裔美国剧作家,奥古斯特·威尔逊创作了展现20世纪非裔美国人生存空间的《匹兹堡系列》。《钢琴课》是该系列历史剧中的重要的一部作品。该剧围绕着剧中姐弟俩对是否卖掉钢琴所产生的冲突展开,追溯了家族历史。本文通过分析《钢琴课》中的钢琴意象,进而解读剧作家赋予钢琴这一舞台物体的丰富空间含义。
关键词:奥古斯特·威尔逊;《钢琴课》;钢琴;意象;空间含义
奥古斯特·威尔逊用了近20年的时间创作完成了被认为是非裔美国人百年历史全景记录的系列剧《匹兹堡系列》。1990年,他凭借系列剧中的《钢琴课》第二次获得普利策奖。《钢琴课》的背景设置在19世纪30年代的美国,这个时期南北内战结束,但被解放了的非裔美国人并没有真正地获得自由和平等,美国种族歧视现象仍然十分严重,非裔美国人依然在社会的最底层为了生存而挣扎。但这个时期也同样是非裔美国人争取自由平等意识崛起的时期,不断有黑人从南方来到种族歧视问题较轻的北方寻求他们生活的新希望。在此背景下,奥古斯特创作了《钢琴课》,该剧反映出反映了非裔美国人为自由解放和改变黑人命运所做的努力。《钢琴课》一剧围绕着姐弟俩对是否卖掉钢琴所产生的分歧展开,这种分歧反映出姐弟俩对钢琴这一意象的不同理解,同时也反映出两人在承认家族历史和改变黑人命运上所存在的分歧。
作为《钢琴课》一剧中的重要舞台物体,钢琴具有其丰富的象征含义,整部剧的剧情围绕着这架钢琴所展开。钢琴属于白人奴隶主萨特,但钢琴上雕刻着黑人奴隶查尔斯一家,并见证了查尔斯家族百年来的血泪史。严格来说,这架钢琴不仅象征着着查尔斯一家的血泪史,更是所有美国黑人的血泪史。这架钢琴对剧中不同的人物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而这些象征意义也反映出了剧中人物对家族历史和黑人命运的不同态度。
钢琴对不在场人物的象征意义:家族和占有
在钢琴刚出现的奴隶时期,老查尔斯深知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下,和家人团圆以及摆脱家族命运不再做奴隶是不可能的,所以老查尔斯将妻儿以及家族的历史刻在钢琴上。这架钢琴对于老查尔斯来说象征着家族的团圆和家族的历史。在另一层面上,钢琴也是老查尔斯的心灵寄托,他知道自己一辈子都要在奴隶主老萨特家做奴隶,那么将自己的妻儿以及家族历史刻在每天都能见到的钢琴上,在精神上就如同是妻儿还陪在他的身边不曾离开一样,同时老查尔斯会铭记家族历史从而保护好家族的历史文化。
老萨特的妻子因思念老查尔斯的妻儿所以让老查尔斯将妻儿雕刻在钢琴上。正如多克后来说的那样,“现在她既有了钢琴也有了她的奴隶”(Wilson, 1990)。对于老萨特的妻子来说,钢琴的象征就是占有,她想要占有这架钢琴,但同时也不愿意放弃对黑奴的占有,所以将她的黑奴刻在钢琴上,这样对她来说老查尔斯的妻儿就会永远属于她,就像这架钢琴一样是属于她的礼物和物品,可以任她摆布。
威利和伯妮斯的父亲查尔斯坚信只要钢琴还在白人的手里,那么就意味着整个家族还在萨特家族的控制之下,他们还是白人的奴隶,所以他必须将钢琴从萨特家搬走,因为钢琴对查尔斯来说象征着自由和解放。在查尔斯将钢琴从萨特家偷出来的那一刻,他便成功地带着整个家族逃离了奴隶生活,在他看来家族的奴役史结束了,他们得到了真正的自由和解放,这便是查尔斯一生所求。
钢琴对威利的象征意义:希望和追求
《钢琴课》的主人公威利是一个充满朝气,激情澎湃的人,显然他对生活是充满希望并且乐于规划未来的人。虽然所处的社会种族歧视现象严重,但他不甘心永远受到白人压迫,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他对生活充满希望,渴望将自己的命运掌控在自己的手中,通过努力奋斗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和自由,追求美好的新生活。对于威利来说,那架承载着家族百年血泪史的钢琴是改变黑人命运的希望,可以给他和整个家族带来自由解放的新生活。
威利和好友莱蒙载着满车的西瓜从南方来到姐姐伯妮斯生活的匹兹堡,希望卖掉父亲查尔斯为之失去性命的那架钢琴,这样他就有足够的钱可以购买溺水身亡的萨特留下来的土地。这就是他对生活的新追求: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得到整个家族多年以来梦寐以求的自由,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出新的生活。同父亲查尔斯一样,钢琴对于威利来说意味着自由解放,意味着不再是白人的奴隶。他知道从曾祖父老查尔斯到父亲查尔斯,这架钢琴承载着家族每个人关于自由与解放的梦想。但是与父亲拼尽全力从老萨特家把钢琴偷回来的做法不同,威利并不想让钢琴就这样安安静静的在家里放置着。他想要钢琴发挥它最大的存在价值,因为除了自由之外,这架钢琴对于威利来说还意味着对未来充满希望和追求新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绝对不会就让这钢琴呆在那儿,腐烂,我要用它来办真正的事”(Wilson, 1990)。所以他想卖掉钢琴,买下萨特留下来的土地。那并不是一片普通的土地,威利的祖先世世代代的以奴隶的身份在这片土地上耕作,以自己的血汗为别人耕田。威利想要改变这种命运,不再像祖先那样用尽全部精力和生命去耕种别人的土地,他想让这片祖先们撒下过血汗的土地成为自己的,然后在自己的土地上“雇些农工、买些棉花种子,明年甚至可能种些烟草和燕麦”(Wilson, 1990),就这样世世代代在自己的土地上追求新的生活。
在威利看来用钢琴换取土地是在追求一种更彻底的解放与自由。的确如此,父亲查尔斯将钢琴偷回之后,只是给人一种获得自由与解放的精神慰藉,并未发挥它真正的存在价值,正如威利所说,“这钢琴没多少用处,只是呆在那儿让人看看而已”(Wilson, 1990)。姐姐伯妮斯在母亲去世之后再也没弹过这架钢琴,威利认为钢琴渐渐地就只成为了一个摆设,甚至家里人都会忘记父亲查尔斯为什么要舍命将这架钢琴偷回来。威利想用更实在的东西来实现这架钢琴的存在价值,使整个家族获得更加彻底的解放与自由,他对未来充满希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只有土地能帮他实现。对于威利来说,土地就是改变家族命运的希望,他认为有了土地就有了一切,土地可以给他带来财富和地位,这样他就可以挺直腰板和白人们谈论在自己土地生产出的农产品的价格,而不是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唯唯诺诺地受白人的控制与摆弄。这样,这架父亲查尔斯用性命换来的钢琴便可以实实在在的给整个家族带来自由解放的新生活和美好未来。 从威利对未来生活的不断追求可以看出威利是一个积极乐观,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人。在当时种族歧视、种族压迫如此严重的时代,威利不像命运低头,有勇气尝试用一架承载着家族百年历史的钢琴换取世世代代黑人梦寐以求的自由和新生活,他是一个值得骄傲的种族后裔。
钢琴对伯妮斯的象征意义:痛苦和逃避
《钢琴课》中的女主人公伯妮斯可以说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女人,父亲和母亲早早的离开了她和弟弟威利,丈夫卡罗尔也在三年前死于非命,她自己一个人抚养才十一岁的女儿。正是这样痛苦的人生经历,让伯妮斯对这架钢琴有着十分复杂的感情。一方面伯妮斯与弟弟威利坚持卖掉钢琴的态度完全不同,她不准任何人卖掉钢琴,为了阻止威利将钢琴搬走,她甚至拿出了手枪威胁威利。另一方面,钢琴在伯妮斯看来是痛苦和灾难的象征,它凝结了太多沉重的历史和惨痛的回忆,伯妮斯不敢碰触这些历史和回忆,所以她总是逃避过去,但也不敢面对未来。
伯妮斯反对卖掉钢琴是因为她知道钢琴对他们整个家族具有神圣的历史意义,这架钢琴见证了整个家族为争取自由和解放所做出的努力与牺牲,所以这架钢琴不是一个简单的物品,它更具有一种精神价值,而这种精神价值是多少钱都买不走的。伯妮斯甚至认为祖先们的灵魂都凝聚在这架钢琴里,母亲还在世时她常常会以为刻在钢琴上的灵魂都活了过来,在房子里走来走去,她有时还会听到母亲在和她们对话。伯妮斯感激并敬畏祖先们所做出的牺牲,她认为必须好好的保存这架钢琴,不能让任何人,尤其是白人拿走这架钢琴,否则就是对祖先的背叛。所以当威利坚持要把钢琴卖给一个白人时,伯妮斯说:“多少钱都不能买得起这架琴的价值,你不能因为金钱而卖掉你的灵魂”(Wilson, 1990)。
伯妮斯虽然对钢琴充满敬意,坚决反对卖掉钢琴,但同时她也惧怕这架钢琴,因为这架钢琴总是引起她对过去的痛苦回忆,这种情感上的冲击太强烈,使她不断逃避过去,不敢面对过去,甚至不愿面对这架钢琴,所以在母亲去世后她再也没弹过这架钢琴。伯妮斯看到这架钢琴就会想起查尔斯爸爸为了让钢琴回到自己的家族而被活活的烧死,多少年来她便是一个失去父亲的可怜孩子。而在父亲死后的十七年里,伯妮斯的母亲因为思念父亲而“仿佛所有的生命都进入了这架钢琴”(Wilson, 1990),她总是让伯妮斯弹钢琴给她听,她说伯妮斯弹琴的时候她就能听到父亲在和她说话。这架钢琴承载了母亲太多的心血和泪水。伯妮斯告诉威利“母亲奥拉在父亲去世的十七年来一直含着泪水擦拭这架钢琴,她不断擦这架钢琴甚至双手流血,她的眼泪和血就这样一起混进了钢琴里”(Wilson, 1990)。伯妮斯明白父亲的死对母亲造成了很大的伤害,父亲死后母亲日日夜夜的思念父亲,将自己的思念寄托在这架钢琴上,但伯妮斯知道没有了父亲,母亲的生活即孤独又痛苦,母亲的这种生活状态就像是枷锁一样紧紧套在伯妮斯身上,让伯妮斯觉得恐惧和压抑。母亲去世后伯妮斯再也没弹过这架钢琴,她一弹钢琴就会想起母亲生前生活地有多孤独痛苦,而她不想再回忆那种痛苦与孤独,更不想重新过那种令她压抑和恐惧的生活。
伯妮斯不敢正视过去,不敢正视家族历史,所以她让女儿玛丽莎学习弹钢琴却不告诉女儿这架钢琴的历史,她不想让女儿知道家族过去的苦难和屈辱的过往,多年来这些苦难和过往沉重的压在伯妮斯的心头,使她每天都压抑得活着,她不想让这些过去给女儿造成心理负担,让女儿跟自己一样在过去的阴影中成长。威利指责伯妮斯不告诉玛丽莎钢琴的历史。在他看来,玛丽莎很有必要知道这架钢琴的历史,这样她就会知道自己身在何处,知道自己是有根源有归属的人,否则“她会觉得自己来到这个世上是一种错误,在这个世上她什么都没有”(Wilson, 1990)。但伯妮斯却在女儿面前极力回避这些让威利自豪的家族历史。
最后,威利不顾众人的阻劝和姐姐拿着枪的威胁执意要搬走钢琴,此时萨特的鬼魂再次出现了。威利与萨特的鬼魂展开了搏斗,他们扭打在一起,难分胜负,伯妮斯惊慌失措,她让艾弗里诵读圣经帮忙驱走萨特的鬼魂,但艾弗里竭尽全力也没有起到一点作用。就在这时,伯妮斯似乎听到了某种召唤,促使她走向钢琴,开始弹奏并唱起一首古老带着强烈祈求的歌。在伯妮斯的琴声和歌声中,威利愈战愈勇,最后赶走了萨特的鬼魂。在自己的琴声中,伯妮斯突然意识到祖先的历史和文化是她力量的源泉,她不应该逃避和惧怕这些历史,只有弹奏这些历史的象征物钢琴才能帮助她赶走多年来笼罩在心头的阴影,让她不再压抑和痛苦,勇敢地开始新的生活。伯妮斯的琴声也让威利明白了在祖先的帮助下他会靠自己的力量战胜鬼混并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而这种帮助是精神上的而不是物质上的,他再也不想卖钢琴了而是鼓励姐姐和玛丽莎把这钢琴永远弹下去。
钢琴对萨特的象征意义:控制和奴役
奴隶主在萨特在剧中的目的性很明显,不管是人类的时候还是已经是鬼魂的时候,他都竭尽全力地把钢琴留在自己的家,不能让黑人查尔斯家族把钢琴搬走。在萨特看来,只要他还占有着这架钢琴,就代表着他们家族对黑人查尔斯家族的继续奴役,就代表着自己可以继续控制查尔斯一家的生活,甚至代表着整个白人种族对整个黑人种族的控制和奴役将永不终止。所以当萨特知道钢琴被查尔斯等人偷走之后,一气之下残忍得将他们全部烧死在列车上,萨特想以此来证明他对黑人的掌控,甚至可以轻易地控制黑人的生死。死后的萨特还是不放过查尔斯一家,他的鬼魂继续困扰着这一家人,他在剧中多次出现。
伯妮斯看到了第一次出现的萨特的鬼魂。当威利告诉多克他打算卖掉钢琴但多克却说伯妮斯是不可能让威利卖掉钢琴的,正在这时伯妮斯在楼上大叫着“走开”(Wilson, 1990),多克和威利冲上楼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伯妮斯惊魂未定地说她看到了萨特的鬼魂站在大厅的楼梯上,并且口里叫着威利的名字,因为她坚信是威利把萨特推到井里淹死的,而威利对此并不相信,他说;“她只是在做梦而已,她是不可能看到鬼魂的”(Wilson, 1990)。多克说他相信伯妮斯,因为他也撞见过萨特的鬼魂。他听到萨特的鬼魂在弹那架钢琴,虽然没有看到萨特的鬼魂但他看见了琴键在动,而弹奏的曲子跟伯妮斯平时弹得也完全不一样。伯妮斯的女儿玛丽莎也见过萨特的鬼魂,这让她莎惊恐万分。其实萨特的鬼魂也在威利的身边出现过。当莱蒙跟威利说温宁也看到过萨特的鬼魂的时候,萨特的鬼魂便再一次出现了。萨特的鬼魂挥之不去的出现在钢琴所在的房子里,困扰着查尔斯家族的每一个人,让他们的生活充满恐惧与不安。萨特死后以鬼魂的方式继续控制着查尔斯家族,侵蚀着他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对他们进行精神上的奴役。 萨特的鬼魂最后一次出现也是《钢琴课》的高潮部分,而这次在场的所有人都真实地看到了萨特的鬼魂,包括一直不相信的威利。当莱曼和威利试图将钢琴搬出房子时,萨特的鬼魂再次出现了,这让每个人都毛骨悚然。艾弗里开始诵读圣经,洒圣水,试图借助上帝的力量赶走萨特的鬼魂,但这一切对萨特的鬼魂都不起任何作用。威利勇敢地跟萨特的鬼魂展开了搏斗,虽然一次一次地被萨特的鬼魂重重得从楼梯上推下去,但每一次他都鼓足勇气再一次冲到楼顶和萨特的鬼魂进行搏斗。威利凭借一己之力是无法战胜萨特的鬼魂的,最后是伯妮斯,这位已经数年没有碰过琴键的姐姐弹唱起那首古老而充满力量的歌曲,帮助弟弟战胜了萨特的鬼魂。
威利与萨特鬼魂的搏斗正是查尔斯家族祖祖辈辈为自由和解放而战的继续,而伯妮斯用她的琴声也参与到这场为家族的自由和解放而战的搏斗中。而这场搏斗也代表着整个黑人种族和白人种族的战斗,黑人种族最终将摆脱白人种族的奴役与控制,获得自由与解放,开始美好的新生活。
结语
萨特的鬼魂在威利和伯妮斯联手斗争之下终于逃离了钢琴所在的房子,这代表着黑人种族最终将战胜白人种族,改变黑人命运,获得自由解放的美好生活。钢琴对伯妮斯来说再也不是痛苦和灾难的象征,而变得跟威利一样,视钢琴为追求美好未来的强大力量,她再也不会逃避过去,不敢正视家族的历史,而是勇敢地面对一切过往,勇敢地开始新的生活。威利也明白了钢琴不只能给他物质上的帮助,更能给他带来来自整个家族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帮助他追求一切想要的美好生活。姐弟俩就这样化解了一切矛盾,视钢琴为整个家族团结奋斗的象征,为自由解放而奋斗,共同追求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非裔美国剧作家奥古斯特·威尔逊在《钢琴课》中充分运用了非洲文化和传统来探索非裔美国人在生活中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他的戏剧不断向人们传达着非裔美国人只有认可和保存自己的种族历史和文化传统才能对抗白人的种族歧视和不公待遇。在威尔逊看来,黑人文化是非裔美国文化的基础,同时也是非裔美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今天的美国黑人只有通过恢复与非洲的联系,承认非洲的文化遗产才能在精神上得到救赎”(曾艳钰,2007)。想要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非裔美国人,就必须要深刻了解非裔种族的历史并正视和接纳这些伟大的历史,这一点在威尔逊的作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如果黑人同胞们可以认清是非洲人这一身份并切毫不畏惧的向世界展现这一身份,那么就有可能以非洲人的身份对世界做出贡献”(Jackson, 2006)。
参考文献:
[1]曹竹青.过去与未来——评析奥古斯特·威尔逊的《钢琴课》[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报,2002(5): 104-106.
[2]王玮.不一样的移民叙事——论奥古斯特·威尔逊的历史系列剧[J].外国文学,2015(2):43-57.
[3]曾艳钰.当代美国黑人剧作家——奥古斯特·威尔逊作品中的历史再现[J].外国文学,2007(3): 61-68.
[4]张耘.继承与继承的困惑——评奥古斯特·威尔逊的《钢琴的启示》[J].外国文学,2002(4):97-102.
关键词:奥古斯特·威尔逊;《钢琴课》;钢琴;意象;空间含义
奥古斯特·威尔逊用了近20年的时间创作完成了被认为是非裔美国人百年历史全景记录的系列剧《匹兹堡系列》。1990年,他凭借系列剧中的《钢琴课》第二次获得普利策奖。《钢琴课》的背景设置在19世纪30年代的美国,这个时期南北内战结束,但被解放了的非裔美国人并没有真正地获得自由和平等,美国种族歧视现象仍然十分严重,非裔美国人依然在社会的最底层为了生存而挣扎。但这个时期也同样是非裔美国人争取自由平等意识崛起的时期,不断有黑人从南方来到种族歧视问题较轻的北方寻求他们生活的新希望。在此背景下,奥古斯特创作了《钢琴课》,该剧反映出反映了非裔美国人为自由解放和改变黑人命运所做的努力。《钢琴课》一剧围绕着姐弟俩对是否卖掉钢琴所产生的分歧展开,这种分歧反映出姐弟俩对钢琴这一意象的不同理解,同时也反映出两人在承认家族历史和改变黑人命运上所存在的分歧。
作为《钢琴课》一剧中的重要舞台物体,钢琴具有其丰富的象征含义,整部剧的剧情围绕着这架钢琴所展开。钢琴属于白人奴隶主萨特,但钢琴上雕刻着黑人奴隶查尔斯一家,并见证了查尔斯家族百年来的血泪史。严格来说,这架钢琴不仅象征着着查尔斯一家的血泪史,更是所有美国黑人的血泪史。这架钢琴对剧中不同的人物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而这些象征意义也反映出了剧中人物对家族历史和黑人命运的不同态度。
钢琴对不在场人物的象征意义:家族和占有
在钢琴刚出现的奴隶时期,老查尔斯深知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下,和家人团圆以及摆脱家族命运不再做奴隶是不可能的,所以老查尔斯将妻儿以及家族的历史刻在钢琴上。这架钢琴对于老查尔斯来说象征着家族的团圆和家族的历史。在另一层面上,钢琴也是老查尔斯的心灵寄托,他知道自己一辈子都要在奴隶主老萨特家做奴隶,那么将自己的妻儿以及家族历史刻在每天都能见到的钢琴上,在精神上就如同是妻儿还陪在他的身边不曾离开一样,同时老查尔斯会铭记家族历史从而保护好家族的历史文化。
老萨特的妻子因思念老查尔斯的妻儿所以让老查尔斯将妻儿雕刻在钢琴上。正如多克后来说的那样,“现在她既有了钢琴也有了她的奴隶”(Wilson, 1990)。对于老萨特的妻子来说,钢琴的象征就是占有,她想要占有这架钢琴,但同时也不愿意放弃对黑奴的占有,所以将她的黑奴刻在钢琴上,这样对她来说老查尔斯的妻儿就会永远属于她,就像这架钢琴一样是属于她的礼物和物品,可以任她摆布。
威利和伯妮斯的父亲查尔斯坚信只要钢琴还在白人的手里,那么就意味着整个家族还在萨特家族的控制之下,他们还是白人的奴隶,所以他必须将钢琴从萨特家搬走,因为钢琴对查尔斯来说象征着自由和解放。在查尔斯将钢琴从萨特家偷出来的那一刻,他便成功地带着整个家族逃离了奴隶生活,在他看来家族的奴役史结束了,他们得到了真正的自由和解放,这便是查尔斯一生所求。
钢琴对威利的象征意义:希望和追求
《钢琴课》的主人公威利是一个充满朝气,激情澎湃的人,显然他对生活是充满希望并且乐于规划未来的人。虽然所处的社会种族歧视现象严重,但他不甘心永远受到白人压迫,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他对生活充满希望,渴望将自己的命运掌控在自己的手中,通过努力奋斗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和自由,追求美好的新生活。对于威利来说,那架承载着家族百年血泪史的钢琴是改变黑人命运的希望,可以给他和整个家族带来自由解放的新生活。
威利和好友莱蒙载着满车的西瓜从南方来到姐姐伯妮斯生活的匹兹堡,希望卖掉父亲查尔斯为之失去性命的那架钢琴,这样他就有足够的钱可以购买溺水身亡的萨特留下来的土地。这就是他对生活的新追求: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得到整个家族多年以来梦寐以求的自由,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出新的生活。同父亲查尔斯一样,钢琴对于威利来说意味着自由解放,意味着不再是白人的奴隶。他知道从曾祖父老查尔斯到父亲查尔斯,这架钢琴承载着家族每个人关于自由与解放的梦想。但是与父亲拼尽全力从老萨特家把钢琴偷回来的做法不同,威利并不想让钢琴就这样安安静静的在家里放置着。他想要钢琴发挥它最大的存在价值,因为除了自由之外,这架钢琴对于威利来说还意味着对未来充满希望和追求新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绝对不会就让这钢琴呆在那儿,腐烂,我要用它来办真正的事”(Wilson, 1990)。所以他想卖掉钢琴,买下萨特留下来的土地。那并不是一片普通的土地,威利的祖先世世代代的以奴隶的身份在这片土地上耕作,以自己的血汗为别人耕田。威利想要改变这种命运,不再像祖先那样用尽全部精力和生命去耕种别人的土地,他想让这片祖先们撒下过血汗的土地成为自己的,然后在自己的土地上“雇些农工、买些棉花种子,明年甚至可能种些烟草和燕麦”(Wilson, 1990),就这样世世代代在自己的土地上追求新的生活。
在威利看来用钢琴换取土地是在追求一种更彻底的解放与自由。的确如此,父亲查尔斯将钢琴偷回之后,只是给人一种获得自由与解放的精神慰藉,并未发挥它真正的存在价值,正如威利所说,“这钢琴没多少用处,只是呆在那儿让人看看而已”(Wilson, 1990)。姐姐伯妮斯在母亲去世之后再也没弹过这架钢琴,威利认为钢琴渐渐地就只成为了一个摆设,甚至家里人都会忘记父亲查尔斯为什么要舍命将这架钢琴偷回来。威利想用更实在的东西来实现这架钢琴的存在价值,使整个家族获得更加彻底的解放与自由,他对未来充满希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只有土地能帮他实现。对于威利来说,土地就是改变家族命运的希望,他认为有了土地就有了一切,土地可以给他带来财富和地位,这样他就可以挺直腰板和白人们谈论在自己土地生产出的农产品的价格,而不是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唯唯诺诺地受白人的控制与摆弄。这样,这架父亲查尔斯用性命换来的钢琴便可以实实在在的给整个家族带来自由解放的新生活和美好未来。 从威利对未来生活的不断追求可以看出威利是一个积极乐观,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人。在当时种族歧视、种族压迫如此严重的时代,威利不像命运低头,有勇气尝试用一架承载着家族百年历史的钢琴换取世世代代黑人梦寐以求的自由和新生活,他是一个值得骄傲的种族后裔。
钢琴对伯妮斯的象征意义:痛苦和逃避
《钢琴课》中的女主人公伯妮斯可以说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女人,父亲和母亲早早的离开了她和弟弟威利,丈夫卡罗尔也在三年前死于非命,她自己一个人抚养才十一岁的女儿。正是这样痛苦的人生经历,让伯妮斯对这架钢琴有着十分复杂的感情。一方面伯妮斯与弟弟威利坚持卖掉钢琴的态度完全不同,她不准任何人卖掉钢琴,为了阻止威利将钢琴搬走,她甚至拿出了手枪威胁威利。另一方面,钢琴在伯妮斯看来是痛苦和灾难的象征,它凝结了太多沉重的历史和惨痛的回忆,伯妮斯不敢碰触这些历史和回忆,所以她总是逃避过去,但也不敢面对未来。
伯妮斯反对卖掉钢琴是因为她知道钢琴对他们整个家族具有神圣的历史意义,这架钢琴见证了整个家族为争取自由和解放所做出的努力与牺牲,所以这架钢琴不是一个简单的物品,它更具有一种精神价值,而这种精神价值是多少钱都买不走的。伯妮斯甚至认为祖先们的灵魂都凝聚在这架钢琴里,母亲还在世时她常常会以为刻在钢琴上的灵魂都活了过来,在房子里走来走去,她有时还会听到母亲在和她们对话。伯妮斯感激并敬畏祖先们所做出的牺牲,她认为必须好好的保存这架钢琴,不能让任何人,尤其是白人拿走这架钢琴,否则就是对祖先的背叛。所以当威利坚持要把钢琴卖给一个白人时,伯妮斯说:“多少钱都不能买得起这架琴的价值,你不能因为金钱而卖掉你的灵魂”(Wilson, 1990)。
伯妮斯虽然对钢琴充满敬意,坚决反对卖掉钢琴,但同时她也惧怕这架钢琴,因为这架钢琴总是引起她对过去的痛苦回忆,这种情感上的冲击太强烈,使她不断逃避过去,不敢面对过去,甚至不愿面对这架钢琴,所以在母亲去世后她再也没弹过这架钢琴。伯妮斯看到这架钢琴就会想起查尔斯爸爸为了让钢琴回到自己的家族而被活活的烧死,多少年来她便是一个失去父亲的可怜孩子。而在父亲死后的十七年里,伯妮斯的母亲因为思念父亲而“仿佛所有的生命都进入了这架钢琴”(Wilson, 1990),她总是让伯妮斯弹钢琴给她听,她说伯妮斯弹琴的时候她就能听到父亲在和她说话。这架钢琴承载了母亲太多的心血和泪水。伯妮斯告诉威利“母亲奥拉在父亲去世的十七年来一直含着泪水擦拭这架钢琴,她不断擦这架钢琴甚至双手流血,她的眼泪和血就这样一起混进了钢琴里”(Wilson, 1990)。伯妮斯明白父亲的死对母亲造成了很大的伤害,父亲死后母亲日日夜夜的思念父亲,将自己的思念寄托在这架钢琴上,但伯妮斯知道没有了父亲,母亲的生活即孤独又痛苦,母亲的这种生活状态就像是枷锁一样紧紧套在伯妮斯身上,让伯妮斯觉得恐惧和压抑。母亲去世后伯妮斯再也没弹过这架钢琴,她一弹钢琴就会想起母亲生前生活地有多孤独痛苦,而她不想再回忆那种痛苦与孤独,更不想重新过那种令她压抑和恐惧的生活。
伯妮斯不敢正视过去,不敢正视家族历史,所以她让女儿玛丽莎学习弹钢琴却不告诉女儿这架钢琴的历史,她不想让女儿知道家族过去的苦难和屈辱的过往,多年来这些苦难和过往沉重的压在伯妮斯的心头,使她每天都压抑得活着,她不想让这些过去给女儿造成心理负担,让女儿跟自己一样在过去的阴影中成长。威利指责伯妮斯不告诉玛丽莎钢琴的历史。在他看来,玛丽莎很有必要知道这架钢琴的历史,这样她就会知道自己身在何处,知道自己是有根源有归属的人,否则“她会觉得自己来到这个世上是一种错误,在这个世上她什么都没有”(Wilson, 1990)。但伯妮斯却在女儿面前极力回避这些让威利自豪的家族历史。
最后,威利不顾众人的阻劝和姐姐拿着枪的威胁执意要搬走钢琴,此时萨特的鬼魂再次出现了。威利与萨特的鬼魂展开了搏斗,他们扭打在一起,难分胜负,伯妮斯惊慌失措,她让艾弗里诵读圣经帮忙驱走萨特的鬼魂,但艾弗里竭尽全力也没有起到一点作用。就在这时,伯妮斯似乎听到了某种召唤,促使她走向钢琴,开始弹奏并唱起一首古老带着强烈祈求的歌。在伯妮斯的琴声和歌声中,威利愈战愈勇,最后赶走了萨特的鬼魂。在自己的琴声中,伯妮斯突然意识到祖先的历史和文化是她力量的源泉,她不应该逃避和惧怕这些历史,只有弹奏这些历史的象征物钢琴才能帮助她赶走多年来笼罩在心头的阴影,让她不再压抑和痛苦,勇敢地开始新的生活。伯妮斯的琴声也让威利明白了在祖先的帮助下他会靠自己的力量战胜鬼混并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而这种帮助是精神上的而不是物质上的,他再也不想卖钢琴了而是鼓励姐姐和玛丽莎把这钢琴永远弹下去。
钢琴对萨特的象征意义:控制和奴役
奴隶主在萨特在剧中的目的性很明显,不管是人类的时候还是已经是鬼魂的时候,他都竭尽全力地把钢琴留在自己的家,不能让黑人查尔斯家族把钢琴搬走。在萨特看来,只要他还占有着这架钢琴,就代表着他们家族对黑人查尔斯家族的继续奴役,就代表着自己可以继续控制查尔斯一家的生活,甚至代表着整个白人种族对整个黑人种族的控制和奴役将永不终止。所以当萨特知道钢琴被查尔斯等人偷走之后,一气之下残忍得将他们全部烧死在列车上,萨特想以此来证明他对黑人的掌控,甚至可以轻易地控制黑人的生死。死后的萨特还是不放过查尔斯一家,他的鬼魂继续困扰着这一家人,他在剧中多次出现。
伯妮斯看到了第一次出现的萨特的鬼魂。当威利告诉多克他打算卖掉钢琴但多克却说伯妮斯是不可能让威利卖掉钢琴的,正在这时伯妮斯在楼上大叫着“走开”(Wilson, 1990),多克和威利冲上楼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伯妮斯惊魂未定地说她看到了萨特的鬼魂站在大厅的楼梯上,并且口里叫着威利的名字,因为她坚信是威利把萨特推到井里淹死的,而威利对此并不相信,他说;“她只是在做梦而已,她是不可能看到鬼魂的”(Wilson, 1990)。多克说他相信伯妮斯,因为他也撞见过萨特的鬼魂。他听到萨特的鬼魂在弹那架钢琴,虽然没有看到萨特的鬼魂但他看见了琴键在动,而弹奏的曲子跟伯妮斯平时弹得也完全不一样。伯妮斯的女儿玛丽莎也见过萨特的鬼魂,这让她莎惊恐万分。其实萨特的鬼魂也在威利的身边出现过。当莱蒙跟威利说温宁也看到过萨特的鬼魂的时候,萨特的鬼魂便再一次出现了。萨特的鬼魂挥之不去的出现在钢琴所在的房子里,困扰着查尔斯家族的每一个人,让他们的生活充满恐惧与不安。萨特死后以鬼魂的方式继续控制着查尔斯家族,侵蚀着他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对他们进行精神上的奴役。 萨特的鬼魂最后一次出现也是《钢琴课》的高潮部分,而这次在场的所有人都真实地看到了萨特的鬼魂,包括一直不相信的威利。当莱曼和威利试图将钢琴搬出房子时,萨特的鬼魂再次出现了,这让每个人都毛骨悚然。艾弗里开始诵读圣经,洒圣水,试图借助上帝的力量赶走萨特的鬼魂,但这一切对萨特的鬼魂都不起任何作用。威利勇敢地跟萨特的鬼魂展开了搏斗,虽然一次一次地被萨特的鬼魂重重得从楼梯上推下去,但每一次他都鼓足勇气再一次冲到楼顶和萨特的鬼魂进行搏斗。威利凭借一己之力是无法战胜萨特的鬼魂的,最后是伯妮斯,这位已经数年没有碰过琴键的姐姐弹唱起那首古老而充满力量的歌曲,帮助弟弟战胜了萨特的鬼魂。
威利与萨特鬼魂的搏斗正是查尔斯家族祖祖辈辈为自由和解放而战的继续,而伯妮斯用她的琴声也参与到这场为家族的自由和解放而战的搏斗中。而这场搏斗也代表着整个黑人种族和白人种族的战斗,黑人种族最终将摆脱白人种族的奴役与控制,获得自由与解放,开始美好的新生活。
结语
萨特的鬼魂在威利和伯妮斯联手斗争之下终于逃离了钢琴所在的房子,这代表着黑人种族最终将战胜白人种族,改变黑人命运,获得自由解放的美好生活。钢琴对伯妮斯来说再也不是痛苦和灾难的象征,而变得跟威利一样,视钢琴为追求美好未来的强大力量,她再也不会逃避过去,不敢正视家族的历史,而是勇敢地面对一切过往,勇敢地开始新的生活。威利也明白了钢琴不只能给他物质上的帮助,更能给他带来来自整个家族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帮助他追求一切想要的美好生活。姐弟俩就这样化解了一切矛盾,视钢琴为整个家族团结奋斗的象征,为自由解放而奋斗,共同追求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非裔美国剧作家奥古斯特·威尔逊在《钢琴课》中充分运用了非洲文化和传统来探索非裔美国人在生活中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他的戏剧不断向人们传达着非裔美国人只有认可和保存自己的种族历史和文化传统才能对抗白人的种族歧视和不公待遇。在威尔逊看来,黑人文化是非裔美国文化的基础,同时也是非裔美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今天的美国黑人只有通过恢复与非洲的联系,承认非洲的文化遗产才能在精神上得到救赎”(曾艳钰,2007)。想要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非裔美国人,就必须要深刻了解非裔种族的历史并正视和接纳这些伟大的历史,这一点在威尔逊的作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如果黑人同胞们可以认清是非洲人这一身份并切毫不畏惧的向世界展现这一身份,那么就有可能以非洲人的身份对世界做出贡献”(Jackson, 2006)。
参考文献:
[1]曹竹青.过去与未来——评析奥古斯特·威尔逊的《钢琴课》[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报,2002(5): 104-106.
[2]王玮.不一样的移民叙事——论奥古斯特·威尔逊的历史系列剧[J].外国文学,2015(2):43-57.
[3]曾艳钰.当代美国黑人剧作家——奥古斯特·威尔逊作品中的历史再现[J].外国文学,2007(3): 61-68.
[4]张耘.继承与继承的困惑——评奥古斯特·威尔逊的《钢琴的启示》[J].外国文学,2002(4):97-102.